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老师教宋徽宗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07:21 作者:历史客栈 围观:

900年前,金兀术在这里囚禁宋徽宗,今天仍然叫“锁龙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历史客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老师教宋徽宗的故事有哪些1

在辽宁铁岭,有一个县级市,叫调兵山市,因境内有“调兵山”而得名。

而这调兵山的命名,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

相传在900年前,金国的大将军金兀术曾以这里为军事基地,在这里演兵练武、调兵遣将,因此起名为“调兵山”。

练完兵后,金兀术兵分三路南下,一举消灭了北宋,还把宋徽宗给抓来软禁在了调兵山中。

因此,在调兵山市,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都能给你说上一段金兀术调兵遣将和宋徽宗坐井观天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当地人对这个故事也是深信不疑,还对故事中的各种地方都取了相关的地名,比如宋徽宗被软禁的地方,叫“锁龙沟”,金兀术曾经居住的一条街,叫“兀术街”。

至于为什么叫锁龙沟,原因是当初宋徽宗被金兀术抓住之后,金兀术想把宋徽宗抓回去领赏,但是在经过调兵山的时候,宋徽宗说想休息几天再走。

金兀术念及宋徽宗的身份,就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附近的村庄根本住不下部队这么多人,于是金兀术就在附近的山脚下,开辟了一个暂时居住的地方。

在金兀术和金人的想象中,宋徽宗是妖怪变的,因此,金兀术为了困住宋徽宗这个妖怪,就特意命令自己的部下打造了一条两寸粗的铁锁链,打算用锁链来锁住宋徽宗的魂魄。

锁链的一头固定在井台上,另一头则是沉到井下。

宋徽宗死在调兵山后,金兀术便带兵离开了这里,有好奇的人们还曾拽过这条锁链,想看看锁链到底有多长,井有多深。但当人们刚刚拽动锁链时,井底突然发出了男人的哭泣声,并且越拽锁链越沉,就好像有东西要上来一样,当人们放手的时候,锁链又会恢复原位。

后来,有一位高僧化缘来到调兵山时,为调兵山的百姓们留下了一道符咒,符咒上完整地写着宋徽宗的命运。

原来,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家族的龙气损耗得差不多了,等到了宋徽宗这里的时候,北宋的气数只剩下一点点了。

因为锁龙沟把最后的一点龙气给锁住了,所以宋徽宗便死在了这里。锁龙沟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但是,对于调兵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以及宋徽宗是否真的被困在锁龙沟中“坐井观天”,调兵山市的市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传说和历史毕竟是两码事,其实金兀术在此地是否调过兵,并不能证实这一点,但这里真的发现了大量的辽金时代出土的文物,还有各种跟故事有关的奇特地名,也不禁让人产生种种联想。”

老师教宋徽宗的故事有哪些2

诗歌文化到唐朝时,迎来了一个巅峰时代。而且,诗歌从初唐火到晚唐,王朝有兴衰,诗歌却跟随时代的变化,展现出百媚千娇的不同姿态。一般读者都会认为盛唐诗歌是最好的,但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唐诗歌的思辨性更强,更有哲理,是诗歌的鼎盛期。甚至,也有人认为,唐朝繁华落尽的最后时刻,诗人们面对国破山河发出的心声,才是最真实最难得的文化遗产。

晚唐诗人中,又以李商隐和杜牧为执牛耳者。但这两位伟大诗人能站在金字塔尖,离不开众多一流诗人的陪衬。韦应物虽然达不到顶尖级的水平,但被视为一流诗人,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他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美,前两句是写诗人唯独喜欢涧边生长的幽草,行走于此,上有黄鹂鸟在幽深的树丛中鸣叫。后两句非常著名,流传千古,它说的是春天涧水涨潮,带着雨水来得湍急,郊野的渡口无人问津,只有小船横向江心。

按照诗题和内容,这首诗普遍被认为是唐德宗建中二年时,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时的作品。在我们看来,这是一首平常的写景之作,但历代文人评注此诗时,总认为它有着意味深长的政治色彩。甚至有人说“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它表明了作者处于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心情。

然而,随着现代人的进一步考证,更多的学者认为,上述的说法显然有些穿凿附会嫌疑。这应该就是一首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写景诗。作者仅仅感叹滁州山涧的美景,沉浸于这样一种寂寞美之间。

小珏认为,在中唐之后,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样凄美的场景之下,作者完全没有触景生情是不可能的。因此,这首诗歌中,难免流露出无人理解的寂寞,也备受冷落的忧伤。但是,作者的感情波动也仅限于此,并没有上升到朝廷之争,这也体现了他安贫守节,不高居媚的胸襟。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名气实在太大,它创造了一种无以言状的意境。只要念及这两句,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一幅画面。宋朝时的徽宗皇帝,还曾经以此句作为考题,选拔自己顺眼的人才。

作为皇帝,宋徽宗是失败的,他的昏庸无能直接导致了靖康之变,是让人咬牙切齿的混蛋君主。但作为书法家、画家、诗人甚至运动员,他又是令人着迷的。特别是对于绘画,宋徽宗是发自内心的挚爱。他不仅亲自担任“翰林图画院”院长,而且还前所未有地将绘画纳入科举考试的科目。这个举措对于选拔人才对不对暂且不说,至少对于推动绘画艺术水平是巨大的。

宋徽宗选拔绘画人才,不仅要考教创作功底,更要从创新意识中下手。他常常以古人的诗句为题,要求考生画出诗句的意境,而且必须构思巧妙,不落俗套,做到笔意俱全。

有一次,宋徽宗就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作为考题。绝大多数的考生,自然而然地在江河湖泊之上,画出空无一人的小船,宋徽宗看后并不满意。然而,有一幅作品却吸引了他的目光。那一叶扁舟之上,出现了一个人物,他百无聊赖,失魂落魄,反倒是得到了宋徽宗的赞许。

许多考生认为,这已经出现了“人”,并没有切合题意。但宋徽宗却哈哈大笑:这里的人,只不过是船夫而已,野渡本来就应该有艄公,也应该有渡船,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往来的行人罢了。

宋徽宗的这个故事,明确记载在史籍之中,这也让韦应物的此诗,名气更大,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

老师教宋徽宗的故事有哪些3


《李师师外传》主要故事情节

讲述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南宋无名氏所作的《李师师外传》。

文中讲到二人第一次相遇于大观三年(1109 年)八月十七,

次年正月,宋徽宗差张迪赐给师师一张蛇跗琴,同时还有白银50两。

三月徽宗第二次着便装到师师住处,并为其楼阁题字“醉杏楼”。

后因郑皇后的劝谏,长达两年时间没有再出宫,但是对师师的问候和财务赏赐从没有中断。


直到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才又去找李师师。这次为了方便徽宗常来常往,内侍张迪建议修一条从艮岳离宫连接镇安坊的,纵长二三里的“地下通道”直通李家。徽宗同意了。

宣和四年(1122),徽宗开始从这条暗道去见李师师。前前后后赏赐价值不下十万两白银。

有一次宫内宴会,嫔妃云集,韦妃悄悄地问赵徽宗佶:“那李家女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陛下如此喜欢?”徽宗说:“也没什么,只是假如让你们这上百人脱去艳装,换上平常的衣服,李师师夹在你们中间,就会显得截然不同了,她那种优雅的身姿和飘逸的风韵,是超出了容貌之外的”。

后来,金人挑起战争,河北道向朝廷告急。师师将皇帝赏赐物品全部捐入官府,以资助河北军饷。将徽宗批准到城北的慈云观做女道士。

没几天,金兵攻破汴京。国贼张邦昌派人捉住她,献送金营。师师痛骂张邦昌后,拔下金簪刺进咽喉,没有刺死,后又折断吞下,才气绝身亡。徽宗得知师师死讯后老泪纵横。


两处疑点值得思考

一是李师师年龄问题

李师师在正史中没有详细记载,她的故事多来源于民间、野史和文学故事。对于其准确年龄也不得而知,只能根据传说中相关确定人物进行推断。

师师作为名妓最早出现的诗句里是1070年左右,

有记载张先晚年曾专为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云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词中描述,当时的师师尚属未成人的小姑娘,最小也应该有12岁;而张先有明确记载是生于990年卒于1078年,终年89岁,假设他于85岁写下这首一词,据此推断师师最迟也是公元1062年出生。而宋徽宗出生于1082年。师师比宋徽宗至少大20岁。

根据故事记载,1109年第一次见到李师师,此时宋徽宗28岁,李师师48岁。宋朝固然商业繁荣,但48岁的妓女应该也是残花败柳了。在那个时代,48岁已经是个相当老的年龄,不比现在48岁的女人。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宋徽宗的生活习惯和品味爱好,推测可能性几乎为零。


二是修建地下通道的可能性

根据故事记载,艮岳离宫在宫城的东北隅,离镇安坊只有两三里地。

第一,离宫是皇帝经常出入的地方,镇安坊是妓女院所在区域。两地相距仅二、三里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二,史料曾记载宋徽宗常微服出宫,皇帝进出自由,何必自掘暗道,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三,金军攻破汴京后扫荡毁坏了艮岳离宫,未发现有历史记载有此暗道?

第四,倘若真有暗道,那为什么至今也没有发现遗迹?

综上几个问题,我们也推测此事仅是故事而非事实。


确定的是历史上北宋有一位名叫师师的京城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但是李师师与宋徽宗的故事大概率是杜撰的文学作品。有的人说可能是有两个师师,前一个不一定姓李。但是从常理推断既然师师那么有名,后一个师师不可能与其同名。所以倾向于李师师是个艺术人物。在《李师师传》中女主角的人设非常饱满,是一名情女、侠女、义女。满足了当时对女人的美好想象。突出了徽宗的奢侈荒诞和罪有应得。

文学作品传承了历史也丰富了历史,大家怎么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