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詹字演变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01:21 作者:光明网 围观:

永嘉学派的哲学精神世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詹字演变的故事有哪些1

张立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

永嘉学派以致广大的胸襟,极高明的睿智,在融突和合“二程”(程颢、程颐)的洛学、王安石的新学和张载、吕大临的关学中化生,并在与其他学派互相交往、切磋、论争、探赜、借鉴、吸收中发展。永嘉学派通过智能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事功之学。

时代精神的把握

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的崛起,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全祖望说:“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龂龂其间,遂称鼎足。”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之所以能与朱熹的理体学派、陆九渊的心体学派鼎足而立,是因为永嘉事功之学特具魅力和价值。朱熹说:“江西之学(指陆九渊心学)只是禅,浙学(指永嘉事功之学)却专是功利。禅学后来学者摸索一上,无可摸索,自会转去。若功利,则学者习之,便可见效。”朱熹指永嘉学派专讲功利,稍带贬义,现称为事功之学。

为什么事功之学“便可见效”,《朱子语类》记载:“器远(曹叔远号)言:‘乡间诸先生所以要教人就事上理会,教著实,缘是向时诸公多是清谈,终于败事……陈先生(指永嘉学派的陈傅良)要人就事上理会,教实之意,盖怕下梢用处不足。’”这里“乡间诸先生”即指永嘉学派的薛季宣、陈傅良等。“诸公”如朱熹理体学主张的“理体”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而上的“洁净空阔世界”,是一种清淡,陆九渊心体学“分明是禅”是空是无。

永嘉学派事功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教著实,是对于时代的实际和事实的认知、体贴与把握。两宋国家积贫积弱,外有外敌侵扰,内有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官逼民反的危机以及收复中原无望,理想信念丧失的价值危机。面临这种有关国家、民族命运的种种冲突和危机,显然不是“诸公清谈”和禅学的空无能化解的,唯有永嘉学派“教人就事上理会”,即理会、体认国内外冲突危机的实际与事实,把握这个时代所普遍存在的主导性矛盾的生存世界、意义世界、可能世界的冲突和危机,教著实地将其升华为化解之道的思维理念,而体现为这个时代的精神。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的思维理念、理论,因其体现了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而被大众所接受。林损说:“永嘉诸子之学也,犹众人之学;众人之学,犹永嘉诸子之学也。众人之言心性者,必不能废事功;永嘉诸子之言事功者,亦必不能离心性。事功与心性合,而后经制之真乃出。”这种力量体现为永嘉学派的开放兼容、忧思创新、勇为人先、刚正廉洁、经世济民、抗倭爱国、志存高远、融突和合的哲学精神世界。

哲学精神的体现

开放兼容的精神。开放兼容是哲学理论思维致广大的生命力所在,是学术思想尽精微的必由之路。老子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只见自己长处的人,目光短浅而不明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会被现象所遮蔽而是非不彰明。唯有开放兼容才能化解这种弊病。然而开放兼容要有海纳百川的气概,广博宽容的情怀,谦虚谨慎的心境,探赜钩深的态度。开放兼容是永嘉学派的优良传统,是其之所以在众多学派中屹立而不衰、构建新学的缘由所在。作为“九先生”之一的周行己曾学习新学、关学、洛学,在三学相互激荡中,融突和合,并与温州商贸经济、风土人情的实际相结合,而构成独具特色的理论思维、价值观念、思想风格。无论是后来的王十朋、薛季宣、陈傅良、叶适,还是刘基、张璁、项乔,以及孙锵鸣、孙衣言、陈黻宸、林损,都以开放兼容为学术思想发展繁荣的生命线,都是为道屡迁、唯变所适的先觉先行者。

忧思创新精神。他们之所以能为道屡迁、唯变所适,是其哲学思维不断忧思而追问、不断“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而自我反思、不断地自我批判而开新、不断自我度越而创造新境界所致。曹操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对人生短暂的忧思。永嘉学派的忧思则是对忧国忧民的忧患的反思,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生命生存的反思,是对于个体和整个人类生存的命运、生活变化的责任和使命的反思。之所以忧思是因为:其一,两宋被内外危机所困。其二,社会伦常的冲突和道德价值危机。唐末五代动乱之后,两宋哲学思想家面临礼崩乐坏,三纲五常道乖,宗庙朝廷失序,制度文章扫地的处境。他们必须担起重整人伦纲常、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重建价值理想、终极关怀、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其三,儒、释、道三教的冲突。唐以来儒学式微,佛强儒弱、道盛儒衰。两宋哲学思想家必须重新唤起儒学的生命智慧,重新诠释儒学真精神。两宋哲学思想家正是直面这种忧患而反思。他们的忧患而反思,是对思想的揭示、辨析、鉴别、选择,如叶适的《习学记言序目》可称为“忧思”,因忧思之思而有新哲学、新发现、新创新,如陈黻宸的《老子发微》《庄子发微》、叶适和孙锵鸣对《周易》独具匠心的新诠释。

勇为人先的精神。创新需要有一种勇为人先的执着求索的品格,威武不屈、不畏强权的意志,人言不足恤、旧法不足守的精神。因为创新必然会引起坚持旧观念、旧传统、旧价值、旧规矩者的反对、攻击、仇视,以至扑杀。明正德年间,武宗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宦官刘瑾专政,藩王作乱。政治腐败,苛政如虎,民不聊生。王瓒不畏强暴,暗讽刘瑾,而遭贬斥。武宗巡边犒军,劳民伤财,王氏知民疾苦,大胆极谏。张璁在“大礼议”论争中,以“礼缘人情”为核心。张璁的主张与《礼记·问丧》中的“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故圣人缘人情以制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礼,时为大,顺次之。不时不顺,则非人情矣,非人情,则非礼矣”相合,驳斥了杨廷和诸人扬言的“父子之亲是‘私事’,入嗣大统以维护正统,是真正的人情”。张璁冒杀头的危险,毅然决然上书,凸显了坚持原则、真理,不怕扑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礼议”之争,形式上是“继统”与“继嗣”之争,在政治上是皇权与阁权之争,学术上是正统程颐的理体学与新兴阳明心体学之争,这是这次论争的实质。

刚正廉洁的精神。刚正廉洁,为立身之本。无论是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叶适,抑或王十朋、刘基、黄淮以及王瓒、张璁、项乔,他们为官期间都能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刘安上以利国利民的诚心,为国忘身忘家。大观二年(1108),宰臣蔡京窃弄权威,凶焰滔天。天下只知威福出于宰相私门,不知有朝廷,无敢撄其锋者。刘安上刚正不阿,面奏皇上,蔡京自若,乃再列班面奏蔡京十条罪状。又弹劾蔡崈上轻君父,招权怙势,阴计邪谋,密侵国论,有害治体。刘安上在任谏官期间,不畏权贵,不怕罢职,直言弹劾,刚正报国。张璁任首辅期间,持身清廉。对贪官污吏横征暴敛非常痛恨。他曾上疏:“臣闻为治之道莫先于爱民,愿治之君必严于赃禁……近来中外交结,贪墨成风,夫贪以藏奸,奸以兆祸,臣窃惧焉!”张璁揭出每年进表,三年朝觐,官员往往以馈送京官礼物为名,科派小民,篓挞诛求,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张璁以身作则,居朝十载,不进一内臣,不容一私谒,不滥荫一子侄,一心秉公,而无私心。使贿赂公行、贪赃枉法有所收敛,利国利民,对明中兴作出巨大贡献。

经世济民的精神。“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衣食足,则知荣辱。”永嘉学派事功之学,注重经世致用,关心民瘼。北宋末年,危机深重,大厦将倾之际,周行己守官有责,积极主张政治、经济改革,富国强兵,实行经世爱民措施,提出广恩宥、解朋党、用有德、重守令四大经世主张。广恩宥是广施恩惠、宽恕,体现爱民、济民之德;化解朋党之争,利民安定,利国发展;任用有贤德的能人,必行德政济民;慎重任用德才兼备的官员担任郡守县令。薛季宣认为为国事功之道,就在于化解人民疾苦,首先要改变乡民的科折不均,其次是丁绢的赋税。并安置流民,以及归正人(指中原人民逃回淮西的人),使他们生活有着落。陈傅良认为,夷狄之祸起,是由于横征暴敛,丧失民心。渡江以后,不仅不接受宣和横征暴敛的教训,相反加新的总制、月椿钱,民心更离。失民心者,失天下。国家要想兴盛,必须结民心,减轻赋税,如商税、盐税、酒税、茶税、契税等。若不宽民力,国将不保。因此他认为经世济民的课题必须是开源节流,裁减冗官、冗兵,减少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国家才会兴盛。黄淮也认为治道之要莫先于安民。选取官员以为善不欺为根本。不欺能尽忠,不惑于邪,不溺于货,则廉而公,公则明,明辨是非曲直善恶。这样治理国家,百姓就能安居乐业;这样事天,天心悦鉴。

抗倭爱国的精神。明朝建立伊始,倭寇侵扰我国沿海一带,抢掠焚杀,人民苦不堪言。洪武初年,温州地区就成为倭寇侵扰的地方。永乐年间,龙湾永嘉场一带地处滨海,倭寇在此烧杀抢夺。王沛的从侄王德从广东按察使司佥事辞官回乡,招募乡勇2000余人,共同抗倭,名扬浙南。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大股寇扰永嘉场、梅头一带。当时王沛已是74岁的老人,仍然亲临前线,英勇冲杀,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王德是在赴援温州府城途中遭倭寇伏击。他在殉难前仍射杀数寇。牺牲时年仅42岁。充分体现为抵御外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志存高远的精神。人是有智慧的和合存在。一切存在的观念、神话、常识、伦理、科学、艺术、哲学,都是人类智慧的创造。人是万物之灵,能“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而志存高远。志存高远的本性是胸怀天下,开放包容,诚信仁爱,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认为,“爱财富”“爱荣誉”和“爱智慧”是人的欲望,但爱智慧是人最高尚的需求。换言之,志存高远是人极高明的需求。因为它记着过去,看着现在,盼着未来。林损说,永嘉学派“诸子之心”之所以能特立独行,在于其“志事之判,诚伪之辨,研阅之方,措施之宜,本末精粗之条贯,才智气量之涵养,高明而不涉于虚,笃实而不流于浅,执其常而观其变,而永嘉学术之真,亦大略可睹矣”。温州诸子的思想,才智气量的涵养,高明笃实,志存高远。因而志事、诚伪、研阅、措施的判断、明辨都能极高明而道中庸。从事功而言,陈傅良“抱负伟杰,学博而精,观书另有高识,作文自出机杼,类非今人所可企及”。士子们心无旁骛地专心致志读书学习,造就了明辨的识度,宽容的气度,礼仪的风度,智慧的心度。

融突和合的精神。和合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也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绵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和合精神,体现了开放包容的胸怀,钩深致远的心态。融突和合是生生创新之法。从融合到创生新的学说,以致新学派,即从融合到生生,需要经一系列融合的和合过程才能实现。经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的和同之辩、理一分殊与郑伯熊、郑伯谦、王十朋的问道、求道、悟道,由矛盾差分而趋向融合而和合的创生历程,到薛季宣把程门洛学所体贴的形而上的天理之学,转化为形而下的事上理会,使理与事相融突而和合,而生生为温州事功之学,又经陈傅良、叶适、刘基、黄准、王瓒、张璁、项乔、王叔果等,融突而和合程朱理体学、陆王心体学和张载的气体学,而成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

理论思维的特色

永嘉学派八大哲学精神世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的精髓,亦是化解世界冲突危机之道。永嘉学派诸子忧思而问道、求道、悟道,构建其哲学理论、理性思维和价值体系,其理论思维的特色体现为多元多样性、学问思辨性、实事求是性、钩深致远性、诚信笃行性。

多元多样性。哲学无不在玄之而又玄的旅途中苦苦求索。中国哲学的实践活动是探赜、追问和合之道。“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阴阳和合而万物生,万物异味相和。如何和实生物?“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韦昭注:“杂,合也。”万物是由多元多样的阴阳五行杂合而成,而非单一的一元的造物主的创生。西方哲学对于天地万物从哪里来的追求,无论是古希腊的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因”,还是斯宾诺莎的“实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一”元。换言之,都是“同则不继”的“同”,是一元一样。就此而言,中西哲学从源头上就是两条路径、两种路向。永嘉学派诸学者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又与当时各个学派交往,互相交流学术思想,切磋探讨不同观点,从差分中明辨各自的不足和长处,所以可互相学习、借鉴。金华学派吕祖谦、吕祖俭长于史学,永康学派陈亮长于王霸义利之辨,四明学派长于心性之学,朱熹学派长于理体学,湖湘学派长于经世致用。在多元多样哲学理论思维的相互探索中,敞开思想,自由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多元多样思维方式是哲学思想发展的动力,哲学只有在多元多样思想辩论中敞开心胸,各抒己见,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让哲学真知闪光。

学问思辨性。无论是博学、审问,还是慎思、明辨,都离不开反思的思维活动。“弗措也”的不罢休,是一种不息地反思。反思是思维认识自己的一种形式,是思维怎样自己构成自己的方式。反思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审问、慎思、明辨就是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的方式,亦是思维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活动。永嘉学派学者的哲学思维的实践,无不历经学问思辨的反思过程。他们从博学的朦胧反思、审问的怀疑反思、慎思的批判反思、明辨的实践反思,而挺立其事功反思之学。圆融新学、关学、洛学为事功,如刘安上的博学;端正心性、治国理家而审问道的王十朋;惊思孟子是否是道统中人和道不离器智慧的薛季宣;以及通经、学古、救时、行道的陈傅良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元气为天地万物之源的刘基;明辨“六经”义理意蕴、先秦诸子之精微和道为和合道体的叶适;澄明“继统”与“继嗣”、缘人情以制礼的“大礼议”之辩的张璁;探“致良知”之教、释“求放心”之学、究“六经”理奥、研“四书”精义的项乔。

实事求是性。根据实际事实,追求真理。《汉书·河间献王传》说:“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说:“本朝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事有实事与虚事、真事与假事。事的实与虚是对事的有或无、存在与非存在的追问。事物的存在与非存在是对具体的“在者”某些规定性的追问。无论是对于“在”与“在者”的追问,总是对某种对象之事的追问。这种追问首先反映在人们思想中是这“在”或“在者”的表象、现象。其是否符合对象本身的再现对象,这种思想的体认是否具有客观性,即是否真实地再现对象,抑或虚假地再现对象。在排除了“在”与“在者”的虚假之后,即是真实的事实,以追求“是”。这里“是”即是哲学的本真。求是即求本真或真理。真与真理不离,即相接相关;又不杂,即相分相别。真理是这种体认是否符合实际的真实道理。中国哲学多以与“非”、谬误相对的“是”、真理来陈述。体认的真实性就是同客观的实际及其规律相符合,或者是对错综复杂的现象作出关于事物共性、本质、必然、规律的体认。这是“实事求是”。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就是一种求实求是之学,既实事实功,又实效实是。器远(曹叔远)对朱熹说:“陈先生(陈傅良)要人就事上理会,教实之意。”“就事上理会”,就是从客观实际实事上体认,即从“在”和“在者”的存在的实事上认识,“教实之意”,就是教人体认实事的本真、本质,而不空谈虚说。

钩深致远性。钩深的前提是有博学的知识背景,致远是建立在通晓中国传统经、史、子、集思维历史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永嘉学派诸学者能否提出有创新性的话题,能否对在世的冲突危机提出化解之道,并升华为具有概念、理念的哲学理论,取决于其哲学理论、价值观念的“背景知识”。如果没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中国传统经典文本学术思想的理论思维背景,就不能有钩深的灵觉和高远的气魄。能否激活钩深的灵觉和高远的气魄,就在于思维的创造能力,它是思维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具体能力的总和,想象的真实激荡起追求智慧的热情和“求是”的动力。永嘉学派学人普遍是从举人到进士,其知识背景都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致广大,知识广博深厚是承载万物的条件;尽精微,就能智能创新,悠久致远。朱熹在代刘共父所撰《宋梅溪王忠文公文集序》中将王十朋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子”相比较,此五子“所立亦异,然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疎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求之今人,则于太子詹事王公龟龄,其亦庶几乎此者也”。薛季宣造诣很深,“会九流于一贯,莹神机之通圆”“自六经以外,历代史、天官、地理、兵刑、农末至于隐书小说,靡不搜研采获,不以百氏故废。尤邃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之制,务通于今”。除精研六经外,可谓无所不读,无所不通,所以能钩深致远,而构建事功学说,其本人亦是事功之学的实践者。叶适通过剖析、评论儒家、道家、兵家、管子、扬雄以及《战国策》《史记》至五代史,统纳六经百家,均能“集时政之得失”“究物理之显微”,而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补前人之缺失,纠前人之谬误,论之成理,言之有据。既钩深之精微,又致远于孔子之本统。既评时政得失的生存世界,又能究物理的理想境界的可能世界。

诚信笃行性。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的入世品格,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追求生存、意义、价值世界的实现。其开放兼容、忧思创新、勇为人先、刚正廉洁、经世济民、抗倭爱国、志存高远、融突和合的精神,以及多元多样性、学问思辨性、实事求是性、钩深致远性,最终都有赖于诚信笃行的支撑和实践。诚信是指诚实而有信用。诚为真实不欺的德性,信是遵守诺言的德性。诚信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诚信被儒家看作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和“进德修业之本”。诚信而笃行实践。人之所以有知识,有认知能力,来源于笃行的实践,形成人的认知和构成认知发展的动力。因为人不能无实践的笃行而从外界直接得到知识。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亲自践行到高山、深溪,才体会到天高地厚。“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从认知、再认知、实践、再实践的过程,才能深刻认知事理和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永嘉学派的学人,躬身深入实地,知治国理政弊端所在,提出改革旧弊的措施。许景衡说,京东西州县因金兵劫掠,朝廷免收今年赋税。然而今来却仍令送纳,岂可使朝廷失信于天下。“民无信不立”,若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百姓生活不下去,人民起来反抗,国家动乱,就不可收拾了。南宋半壁江山,由于奸臣秦桧投降派种种恶行,破坏抗金,薛季宣的父亲薛微言不畏权贵,坚决反对秦桧投降和议,与秦桧当庭论争。薛季宣说:“雪岳飞之冤,天下知与不知,无不称庆。逮今数月,宜人人有报效之心,求诸军情。”薛季宣父子知无不言,言无不行,知行一致。诚信笃行是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其为学为人的基本原则。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既是思维中的现实,又是现实中的思维,它既不离现实的在世,又度越在世的现实;它既蕴含着时代的烙印,又超越时代而具有不朽的价值。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2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詹字演变的故事有哪些2

詹友何近照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产业化和品牌的发展程度,反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文明进化的程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倘若没有国际化的产业和品牌,不仅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耻辱。--詹友何

2015年1月16日,对于广西力倍特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值得庆贺并载入公司史册的日子。当力倍特(马来西亚)国际集团执行董事中国区董事长、广西力倍特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友何先生双手接过美国FDA食品认证证书的那一刻,一向平和淡定的他,不免双眼变得湿润了。FDA,当今国际最高最完善的食品检测及安全标准,标志着力倍特饮料公司从此将国内产品品质生产标准全面提升为执行国际公认的最权威的食品安全标准,按国际标准生产中国新生代民族品牌产品。

为了这一天,为了打造民族的国际化品牌,他经历了太多的磨砺和艰难。然后,这仅仅是他实现心中更大理想的一部分、一个新的开始。

让我们逆转时光,追本溯源,一起历览一个人的成长、思想轨迹的变迁和奋斗史,解读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格局和在文化内涵品质上的追求。

启程:传承家族民族精神 确立人生两大理想

曾祖父漂泊海外 创下品牌“力倍特”

詹友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并成长于马来西亚,现为世界华人华侨华商联合会主席团主席。这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正立足广西,在亚洲、美洲精心布局着力倍特的产业王国和他的国际化民族品牌梦。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上个世纪初叶。

1919年,整个中国大陆民不聊生,国运衰落,战乱频繁。“宁当太平犬,不当离乱人”。基于这个想法,许多人漂洋过海,赴异国他乡谋生。那时,詹的曾祖父就是其中一个逃难者。他的曾祖父先是辗转到马六甲海峡,然后从马六甲来到马来西亚落脚。

“独在异乡为异客”,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国度中生存确实不易,要付出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凭着自己的敢闯与勤奋和炎黄子孙骨子里就有的自强不息精神,1924年,其曾祖父拿出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打零工存下的所有积蓄,在当地开了一个小贸易部,取名“力倍特”。经过8年的艰辛付出和努力,1932年,创立“LIGO”品牌,“力倍特”开始与英国人合作生产黑枣、葡萄干等干果类产品,并以此敲开美国干果市场的大门。从此“力倍特(LIGO)”品牌便悄然地立足美洲大陆,一路畅销近一个世纪。一颗小小的种子,历经风雨,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其曾祖父的过人勇气与非凡胆识打造出了一个商业帝国,为自己赢得了在海外的立身资本,也为华人争得了荣耀和尊严。

初出茅庐闯商海 被骗损失上百万

或许身上遗传了祖先敢闯敢为的血性,1998年,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独自从马来西亚来到中国义乌,要为公司采购一批产品,这个人就是力倍特家族企业的第四代传承人詹友何。当时,詹友何正在马来西亚大学读商业管理专业,是一名大一学生,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义乌采购。不过,这一次却让他认识到商场险恶的一面和诚信的价值。

那时,义乌己经成为全世界小商品的聚散地,吸引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商人前来采购、进货,也吸引了一批敢于冒险的人来此淘金。年轻的詹在采购时,看到样品是好好的,装在货柜外面那层的货也是好的,然而,这批货发到马来西亚后,发现货柜里面的全是次品,让公司蒙受了上百万元的损失。这,让他刻骨铭心。吃一堑,长一智,义乌之行反而激发他不断进取的勇气,那就是商场如战场,不仅要胆量,还要有智慧。因为有了这次教训,让他学会了做事更细心严谨,时刻把牢产品品质关,更让他懂得了“诚信才是畅行天下为人经商之本”的道理。

历经磨砺助成长 美国受辱立大志

记得有媒体报道李嘉诚为了培养自己的两个小孩李泽矩、李泽楷经商,从小就让他们参加公司的董事会,其良苦用心非常人所及。

詹友何的父亲虽然没有对他要求这么严格,但是出生于商业世家,从小耳濡目染,詹就深深知道,在海外生存的华人,要想获得不凡的成就,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于是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公司最基层的一名采购员,赴中国、美国、欧洲等世界很多国家去采购原料与产品。

2003年春天,他到美国去为公司采购产品并看看公司产品在那里的市场运行情况。当时正赶上当地的一个商业组织举办一个区域性的商业峰会,主题就是论产业与品牌的打造和建立。应供应商的邀请他一同前往去旁听。会上,会议的组织者做峰会的核心发言时有这样一段演讲:今天我们在这里开的是区域性的世界水准级的产业和品牌打造峰会,这个峰会我们只分享和探讨欧美的产业和品牌就足够了,不包括其它区域,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产业和品牌。因为,我们的区域产业和品牌才是有资格代表世界级的产业和品牌。现在是,将来也是,永远是!就是这样的一次峰会,让年轻的詹友何陷入窘境,倍感汗颜。仿佛他和整个东南亚及所有的华人都在当众被人摒弃和奚落,让他的自尊心隐隐作痛。这个很少和身边的同事朋友提及的往事,时隔多年,今天回想起来他的面部表情还是显得那么复杂。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他在内心萌生了做华人的民族的世界级产业和品牌的冲动和强烈地欲望。从此,他更是加倍地努力工作和在商海中不断的学习,为他的理想一点一滴地打着坚实的基础。

经过近十年的磨练和努力,詹友何相继从采购业务做到物流管理,再从物流管理上到行政管理,又从行政管理做到部门经理、总经理,最后担任了集团公司执行总裁。他一步步地锻炼与摸索,他的足迹遍布了世界40多个国家的市场,形成了他的丰富阅历和广泛交际,使他渐渐成熟起来,开始担任集团公司执行董事,并出任中国区董事长一职,最终扛起了力倍特集团这个近一个世纪的品牌大旗。近十年的商海经历和在国际市场上的闯荡,培养锻炼了他,更让他对产业和品牌的认知和理解,从一个企业运营范畴、一个企业标识上升到了一个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的高度。

当笔者提及这些年的闯荡和历练,给他最大的体验认知和收获是什么时,詹友何做出了下面的表述:传承并发扬两个精神,实现两个理想。一个是家族敢闯敢为、吃苦勤奋、诚实守信的精神,这样才不愧对詹氏家族的前辈;一个是身为华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是炎黄的血脉,必须传承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于创新的民族精神,这不仅仅是尽一个华人的责任,更是为华人争得荣誉和尊严的需要。两个理想(目标):一个是打造一个民族的世界级的产业链王国,一个是打造民族的国际化品牌,跻身世界百强品牌行列。

正是基于这样的领悟和追求,詹友何开始了他的玉米黄金产业链王国的构筑与国际化民族品牌打造的奋斗之旅。

力倍特产品推广现场

行程:创新之路多艰难 坚信风光无限好

锁定产业定方向 东盟招商落八桂

一个人确立了理想,就要为他的理想而行动。不然理想就是永远的空想。前苏联作家、政论家高尔基在《论文学》一书中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詹友何已经锁定他的目标,接下来就是定位他的产业和品牌。因袭家族产业的基因和他对世界食品市场做的大量探访、调研分析,他最终将他的产业定位在“玉米”领域。他坚信,玉米不仅是传统古老的食品,更是未来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和无限商业价值空间的食品。詹友何说,玉米产品没有文化界限,全世界都食用,而中国是农业大国,具备了发展玉米产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要做的是产业创新,开发的是绿色环保零添加的健康产品,很多产品在目前国内甚至全世界都还是空白,这符合品牌国际化的要求,也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人们追求生活高品质的需求。

据了解,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公认的黄金食品。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种植,是当地印第安人唯一的粮食作物,被视为“印第安种子”,传遍世界各地。玉米传入我国约在16世纪,当时外国人朝见中国皇帝,把玉米果穗作为贡品,国人视其为“玉麦”。因玉米成熟快,产量高,耐寒能力强,且极具营养价值,所以很快成为世界性的粮食作物。尤其近一个世纪,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与饮食认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玉米营养方面的意义愈加重视。美国食品协会将玉米誉为“皇冠上的珍珠”;日本将玉米视为国宝;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直言:“玉米是长寿食品,完全具有当主食的资格”;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玉米巧称为人类膳食结构的平衡大使。在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的三大主粮谷物:玉米、小麦、水稻中玉米丰富的营养成分是水稻、小麦无法比及的。这些,足矣让我们得到詹友何为什么选择“玉米”做他的产业品牌梦的理由。伴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中国东盟经济门户进一步开放。2007年,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为搭建一个与海外华侨华人特别是华商合作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独特的优势服务中国,服务东盟博览会,促进广西的引资引智和对外开放,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发展,进而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服务,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贡献力量,广西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侨办,联合主办了海外华商相聚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广西商机介绍会。作为力倍特集团中国区的董事长詹友何应邀参会。参会期间,他考察了多个地方的玉米种植品种,终于找到最合适的品种。经过全国多省考察,詹友何认为最适合种植玉米的气候和环境就在广西。更主要的是,他被广西开放包容的政策和招商会倡导的“新广西、新商机、新发展”的主题思想所吸引。就是这样,詹友何带着他的玉米产业链和民族品牌梦落地广西。

基地孵化产业链 创立品牌“立多多”

詹友何来到广西,心中牢记力倍特“思利及人”的祖训,誓做负责任的食品人。他给公司提出了“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誉满全球”的经营理念。他不仅仅要为广西人提供就业机会,更要改变他们的思维,突破传统农业种植和产业(产品生产)模式,做现代农业健康生态复合产业链,打造具有中国广西地域特色的国际化民族产业和品牌。

如果把做企业比作下围棋的话,那么开棋布局占位尤为重要。詹友何从源头做起,那就是把他的第一粒棋子下在了原料基地开发建设上。原料的品质决定了产品的品质,而产品的品质最终将决定一个产品品牌和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原料的品质就是产品品牌和企业的生死劫。

詹友何带着他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深入到有一定玉米种植历史的地方走村访户,下到田间地头,并对当地及周边气候、水土条件及综合环境等资料进行收集。有时下到较为偏远的地区,为了观察玉米发育成长关键期的情况,采集到第一手信息,他和他的团队就搭起帐篷,干脆就住在田间。经过反复的按照标准化绿色环保生态要求考察论证,詹友何相继选择并在广西的横县校椅镇、越南的海防等地区和国家开发建设了甜玉米种植基地,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2000多亩,每年可产4万多吨玉米,这完全可以满足公司目前对原材料的需求,更主要的是在原来的品质上为公司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提供了保障。

解决了原料就是解决了根本。到了产品研发的环节,詹友何确立了创新和全面系统开发、复合利用、实现玉米整合价值最大化的原则。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和他的研发团队研制了一系列玉米加工产品。比如利用玉米芯糠醛渣制成颗粒活性;以玉米种皮或苞叶、秸秆为原料采用干法生产新工艺生产可降解系列餐具;用玉米加工成木糖醇等。在他研发的系列产品中,尤为重要的也是他要在未来的产业链和品牌运营中大做文章的就是:“立多多”玉米须植物精华饮品。这不仅是一款“零添加”的健康绿色饮品,而且是世界首创填补空白的产品。也正是基于这个突破性填补空白的研发成功,让詹友何将“立多多”(LIIT)品牌锁定为主打的新生代民族品牌,并最终将其打造成国际化的民族品牌,挺进世界百强品牌行列。

据大量的科学实验论断,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可以保护肠胃,促进肠胃蠕动,具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玉米须,也称玉麦须、我国中医称之为“龙须”。目前可以查证的有关玉米须药用及食用功能记载的史料,见于15世纪中叶(距今约600年)发表的《滇南草本》。由此可以论断,人类对玉米须的功能的认知及接受的历史一定会更早。由于玉米的果粒在生长过程中被玉米皮包着,需要靠玉米须吸收养分,所以玉米须中有很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它不仅能凉血、泻热、解腻,还可祛除体内湿热之气,能够利尿、消肿。在中药应用领域,玉米须有着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中医认为玉米须不仅能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并具有显著的降压、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詹友何介绍,“立多多”品牌文化是以“释放压力,添活力”为诉求点,主张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身心的压力,以达到增添生命活力,增添生活乐趣的目的。目前,中国饮料市场上以“降压”为诉求点的产品几乎没有,“立多多”产品结合玉米须自身的降压特点和消费者追求舒缓并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提出了“降压”这一新的核心性诉求,相当于开辟一个饮料市场的蓝海、一个新的消费文化主张,市场前景必将广阔。

产品上市屡遭拒 万场推广融坚冰

正如通往海洋彼岸的船必然要经历风浪,链接峰巅的路必有坎坷崎岖的行程,詹友何的“立多多”品牌市场营销刚一启动,就遭遇了三板斧。营销推广屡屡受阻被拒绝。所谓遭到拒绝,除了“立多多”是个新品意外,更多的是来自人们传统习惯上和固有观念上的认知瓶颈。由于“立多多”,采用的原料来自甜玉米,恰是市场众多消费者关注热议的话题之一。当时从部分主流媒体到社会相关人士,从网络微博到一些论坛里都正在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甜玉米是真正的转基因食品!在美国这种玉米是只能用来喂动物,不能给人吃的!”其次,大多数人都认为玉米只有果粒才是食用的,玉米须是边角余料被人丢弃的,怎么可以做成饮料。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众多商家、饮料经销商,甚至公司的部分高管和营销人员都发出了这样的质疑:提到玉米,人们首先想到和接受的就是玉米粒、玉米汁,玉米须做饮料没有消费基础,必然被市场拒绝。“立多多”选择的是“死胡同”。在“立多多”遭遇市场冷遇的同时,公司内部也频频出现危机,那就是人员的大量流失,最少的时候,公司的营销队伍只剩下3个人。

关于玉米须我们在前面已经做了有科学依据和史实论证介绍,这里我们不妨揭开神秘的面纱,看清甜玉米的真实面目。

我们所吃的传统普通玉米粒从植物学角度可以分为种皮、胚乳和胚三个部分,影响玉米甜度的关键因素就在玉米的胚乳中。玉米在成熟过程中会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并把它们运输到胚乳,以淀粉的形式储存起来。尽管在化学上淀粉是糖的聚合物,但它本身吃起来可没有甜味。我们吃的普通玉米味道不甜,口感粉粉的,就是这个原因。

甜玉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胚乳中可不只有淀粉,还有相对含量很高的水溶性多糖,这就赋予了其不同于普通玉米的甜味。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在甜玉米控制淀粉合成的一系列基因中,有一个或几个基因发生了自然的突变,处于纯合隐性状态,切断了部分还原性糖向淀粉转化的过程。然而就是这点“小缺陷”反而促成了甜玉米可口的味道。这样“与众不同”的甜玉米是怎么得到的呢?与很多人以为的不一样,甜玉米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作物,它的真正起源时间虽然无法考究,但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甜玉米品种是1779年欧洲殖民者从美洲的易洛魁人那里收集到的Papoon玉米,据此可以肯定甜玉米的出现时间还要更早。要知道,那时候可还压根没有转基因这一说。甜玉米不但不是自然和传统育种技术的产物,和转基因技术没关系,反而甜玉米的健康营养价值比普通玉米高,不仅含糖量较高,而且赖氨酸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两倍,相当于高赖氨酸玉米的水平。籽粒中的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等的含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甜玉米籽粒中含有多种维生素(VB1、VB2、VB6、VC、 VPP)和矿质元素。所含的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和植物蜜糖都容易被人体吸收。回到流言中对甜玉米在美国的遭遇的描述,这其实是对甜玉米莫大的“冤枉”。在美国,甜玉米被当作一种蔬菜,而在美国费城地区开展的一项调查中,研究人员将甜玉米和普通甜玉米做好标识一起放在商店里供人们选购,结果甜玉米占到了两种玉米销售量的65%。

面对市场对“立多多”的“冷落”和来自各方的质疑,詹友何寝食难安,陷入了冥思苦想。但他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更没有动摇做大做强“立多多”的信念。他深信“释放压力,添活力”的诉求定位,深信健康生态、零添加的对人类对消费者大有益处的放心安全食品一定会迎来市场消费的春天。针对市场的拒绝,詹友何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一个产品,尤其在食品和“水世界”品牌琳琅满目的今天,要想被人认识和接受,必然要有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必然要去做很多的营销“功课”。二是大多消费者对甜玉米和玉米须,以及营养健康安全食品的体验和认识还停留在传统习惯的感性阶段,没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的认知。接下来,他要做的不但是一个产品和品牌的推广,更是消费文化、消费观念及相关产品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推广。这不知不觉中,将他的产品和社会责任联系的更加紧密了。

2014年对于广西力倍特饮料公司,是“立多多”品牌产品在国内局部市场启动大推广大宣传的一年,但不是追求多少销量和占有多少市场份额的年份。詹友何首先将推广宣传的重点定位在公司的大本营广西的核心城市南宁和较大城市桂林和柳州等地。卫视、电台、高速公路(高炮)、社区框架等媒介传播渠道,全方位多视角投放“立多多”广告宣传,同时,开展地面灵活多样的高频推广宣传活动。营销队伍走卖场、进社区、访商家,进行反复不断地宣传推介立多多产品和品牌,解析消费疑问,化解消费误区,让更多的人零距离地了解体验“立多多”。仅从2014年的1月到12月初,他们在广西和江苏等地开展的专题性推广宣传活动就达上万场。一年365天,他们几乎做到了一天做三场推广活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频率和概念啊!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年的努力,摆在“立多多”面前的市场“坚冰”开始露出化解的端倪。“立多多”在大范围铺市进入士多店的同时,不断地开发特通及大型连锁卖场等渠道,“立多多”相继进入南宁的人人乐、丰润家、柳州的联华,桂林的桂林华荣、苏州的苏杭时代、万客隆等大型和较大型连锁超市,和国内已有的一线品牌一样,在那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远程 路漫漫兮其修远 蓄力待发书华章

集团运营稳中升 产品打入沪粤浙

从詹友何确立了他的人生两大理想那天起,就注定了他的奋斗历程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注定了他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他要做出更多的“大动作”、“新举措”,以助推他的玉米黄金产业链王国梦和国际化民族品牌梦前行。

据詹友何介绍,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磨砺和几代人的开拓经营,“力倍特”集团已囊括了果蔬及饮料等系列数百种产品,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知名华人企业,经营的产品从玉米、菠萝,葡萄等即食罐头到浓郁的花生酱和松脆的薯片, 旗下的“LIGO”品牌产品有30多个系列,100多种产品,畅销欧洲、北美、南美、亚洲等40个国家和地区,倍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其中,2010年集团总部实现销售额27.7亿美元;2011年39.3亿美元;2012年72亿美元;2013年78.2亿美元;2014年86亿美元。

目前,公司“LIGO”品牌的玉米罐头系列产品销量已跃居世界前三位。“力倍特”,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价值最具潜力的企业之一,产业已从创业初期的食品贸易拓展到涵盖食品加工、特色生态农业种植、养殖、物流、超市、房地产、投融资等多个行业领域,是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超大型国际集团企业,享誉东南亚。

在集团公司的运营稳中有升的同时,伴随的“立多多”市场营销在艰难中悄然破冰,詹友何确立了“立多多”产品品牌文化国内及国际营销策略:围绕核心城市、分批分步重点推进、直营打造自我的“立多多”市场模式和体系,构筑并传播以“释放压力添活力”为核心的现代健康安全消费文化主张体系,待时机成熟的时候,推出区域招标优选代理托管运营制。

关于2015年和今后的市场运营,詹友何已经做好了他的布局。在稳定巩固不断精耕公司大本营广西及江苏等已开发进驻的市场的同时,2015年开发进驻上海、浙江、广东市场,并做好美国市场的调研分析后,择机启动进入美国市场战略,将民族品牌“立多多”和“释放压力添活力”的消费文化主张传播到海外。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詹友何这一动作背后,蕴藏着他品牌国际化打造工程的更深含义。

北京建立“梦工场” 孵化高端产品系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召开的以“科学的春天”为主题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詹友何深知要实现他的产业和品牌梦,最根本的落脚点还是产品,产品不仅是承载产业和品牌的载体,更是市场消费最终需求和体验的实体,而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的竞争力就是来自科学技术的支撑。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的标志化尤其是食品的科学技术核心力量也在北京。2014年的春天,詹友何就派出他的战略官赴北京探访对接中国食品研究院、中国食品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他要为他的产业品牌梦铸魂加力--计划和中国最高最权威院校、食品研发机构合作,整合高端食品科技人才的力量,在北京建立“力倍特产品研发中心”,从满足和应对消费诉求出发,按照不同的市场、地域、消费对象研发不同系列的定位化个性化高品质玉米系列食品。对此,力倍特的首席战略官做出的描述可谓形象生动:这个研发中心,就是詹友何未来产品的“梦工场”,力倍特品牌的孵化器。

美国挂牌做上市 国际资本助梦圆

关于中国人抵制洋货,发展和保护民族产业的历史由来已久。偌大的中国及庞大的消费人群,决定了中国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大商家关注的市场,甚至中国市场的消费都可以决定了一些企业的走向和生存发展程度。詹友何的海外生活和从商经历,让他对这些的感受和认知更为深刻。他认为,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市场是公平客观的市场,谁强大谁的产品和服务好,谁就会占有先机,赢得市场。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抵制和限制谁的事,我们要做的是发展壮大民族产业和树立民族品牌的事业。为此,詹友何在忙碌着国内基地建设、产业(产品)及市场运营的同时,将战略的目光投向了美洲大陆。他在精心筹划着公司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要吸收更多的国际资本,然后将他们的资本注入我们的民族产业中,加快民族产业和品牌的发展进程,继而把我们的产品和品牌推广营销到世界,实现我的民族产业和品牌国际化理想。

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伴随着公司管理不断按照国际化上市公司要求的运行和经营的发展,詹友何和他的力倍特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纳斯达克迈进,按着正常情况下的流程,力倍特将在2015年实现上市,开始进入产业品牌国际化运营的新历程。

传承奋斗不忘行善举 爱心传递正能量

在南宁江南区星光大道一栋大楼,力倍特公司占据其中一层,面积上千平方米。进入公司大门,墙上有几个引人注目的字:思利及人。詹友何说,那是曾祖父传下来的祖训,己经成为公司的文化,思利及人的文化铸就了力倍特,变成了一种凝聚力,一种推动企业前进的巨大力量,他一刻也不敢忘记。

近几年,在每年酷热难耐的夏日中,詹友何都会带领“力倍特”团队慰问南宁市一线民警,为南宁市的警务站赠送饮料、太阳伞、雨棚等。2012年,詹友何与中国企业家发展商会爱心人士到横县校椅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关爱女童·奉献爱心”捐助活动,共捐献助学金4.2万元,扶持70名春蕾女童每年每人600元助学金。

2014年7月25日,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中学初二学生韦银念被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消化道出血,其父母四处奔走筹钱医治儿子,获知该消息后,詹友何让公司员工带上慰问品和5000元的慰问金到医院看望韦银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詹友何的亲自组织力倍特(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员工,用大型运输车辆运送“立多多”玉米须植物精华饮品,“巴马氧泉”矿泉水,日夜兼程,将物资紧急送往灾区。经过一千多公里、近两天的行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安全抵运鲁甸灾区中心地龙头山镇龙泉村。

2014年8月13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持续遭受暴雨袭击,造成该县保安、隆福、东庙、下坳、高岭等5个乡镇受灾最为严重,其中受灾较为严重的保安乡保安村弄岌屯24户人家、100多人已经停电停水几天,进出也靠自制的竹筏。为帮助灾区人民抗击水灾,广西力倍特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紧急采购大米、花生油、方便面、矿泉水、饮料等一批应急物资,安排专车连夜从南宁出发,把爱心物资和慰问金发放到该屯每家每户的灾民手中。

“我们所做的公益还很少,以后我们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让更多人因此受益。” 詹友何说,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三四代人的努力,经历无数风雨,力倍特公司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在每一次面临选择的紧要关头,都是思利及人给了我们指引。思利及人,让我们懂得,企业的存在,就是让员工、客户、社会都受益,造福社会,而不是家族满足私欲的工具。思利及人,就是顺应人性,顺应时代,永远是我们获取成就,造福社会、服务人类的指南。(冯刚)

詹字演变的故事有哪些3

列车行驶在八达岭群山中的京张铁路上 王嵬/摄

北京城外西北方向,层峦叠嶂、石峭弯多的八达岭山岭中,两条铁轨高低错落,凑成一个尖锐的夹角,形成“人”字,在青龙桥车站交汇。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运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如今,它109岁了。詹天佑铜像也俯瞰这条铁路96年了。百年来,西北方向进出北京的列车,开进八达岭山脉,沿着33.33‰的坡度,缓缓驶入青龙桥车站站台,调换车头方向,缓缓驶离。

在它脚下的山体中,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正在修建。京张高铁于2016年4月开工,预计在2019年年底通车。通车后,从北京到张家口将仅需1小时。

不用多久,新八达岭隧道将从青龙桥车站人字形轨道下方4米处的山体中通过,这段80米长的下穿工程不会使用炸药,全程使用人工机械开挖。

这群“敢在长城脚下动土”的新詹天佑,正在改写这条百年铁路。

杨家父子守了67年

在青龙桥车站工作37年、担任站长27年,杨存信形容自己“见证了铁路发展过程”。火车车型更迭,他“赶上两代半”。

老站台的建筑仍然保留着民国时期的风格,灰色的砖,红色的木门。站房顶上白底黑字的站名,是从右往左读的繁体字,中文下面配着如今已很少使用的韦氏拼音“CHINGLUNGCHIAO”。

1962年杨存信在这里出生,他的父亲杨宝华是青龙桥车站的老员工。沿着站台往坡下走,踩着石子和青草,两三百米远的地方就是杨家当时住的房子。这里的几排平房曾经是车站家属的住宅区,如今都空置着。

车站后面的山坡上也有一片家属住宅区,杨存信说,那边的房子是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日军军营。

那时,青龙桥车站一度被日军占领。一车又一车矿石从宣化运来,在人字形铁路上换行车方向,拉到秦皇岛的港口,装船运往日本。

“这里是战略要地。”杨存信说,“日本人在人字坡翻过两次货车,大下坡刹不住闸,冲出去了,山体上现在还留有矿石的痕迹。”

他在这座车站长大,听着火车的汽笛声起床,数着铁轨的枕木玩耍,熟悉车站前后左右的每一处建筑与痕迹。他曾坐在值班的椅子上看父亲扳道岔、打旗语、接车发车。那个时候,这条线路一天之内最多接发过64趟列车,平均每小时都有列车拐进人字线顶端。

父亲杨宝华是1951年来到青龙桥火车站的,那一年,京张铁路42岁。

对这座小站,杨宝华的第一印象是冷,第一个早晨是冻醒的。雪花从门缝往屋里灌了一夜,在老杨的床边写了一个“7”字。

杨宝华最初的工作是照看进出站信号机。那个年月,电力还没有广泛使用在这个深山小站当中。于夜色中指引火车司机进站的,是一盏高高悬挂在车站旁侧的煤油灯。

杨宝华需要把红色或绿色的色片挡在灯前,让不同颜色的光照到铁轨的尽头。入夜时他把灯挂上去,天亮了再摘下来,他必须保证这盏灯一夜都不会熄灭。

点灯用的油是杨宝华去延庆县城买来的,他把褡裢搭在肩膀上,挑着两个方形铜壶,徒步往返30里地。两个壶装满时有30多斤,他走一整天打回来的油,能让那盏灯烧上10天左右。

京包复线刚完工那年,青龙桥西站开通。杨宝华是当时第一个上班、接车的员工。

在煤油信号灯成为历史之前,杨宝华的工作换成了扳道岔。这个工作杨存信后来也做过。直到2008年迎接奥运会,轨道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触角伸到了这座深山小站。扳道员这个工种,从此也在青龙桥车站成为历史。

“现在都是在调度室操作,一旦出错,在屋里就能看见,不像以前只能在外头看着。”杨存信感慨。

杨存信当站长后,每每要出门,父亲便叮嘱他“注意行车安全”。若是他回家稍晚,父亲必定问他:“车站有事?”

“一般来说,还真都是车站有事。”杨存信回忆着说,“老爷子太清楚了。”

杨家父子在青龙桥火车站守了67年,两代人,大半个世纪。对铁路人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青龙桥车站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8点半开例会,随后要进行的是常规的考核,包括选择题和情景模拟题。

杨存信很庆幸,这么多年,车站和自己一直都平平安安。再过4年他就要退休了,那时新的京张高铁已经建成,新线路全长174公里。杨存信开玩笑:“正好不耽误我看冬奥会。”

京张铁路南口站机车房

詹天佑砸入了第一颗道钉

100多年前,詹天佑用“车头换向”的方式,借山势巧妙规避了八达岭山脉的险峻,让火车扭成一个人字形夹角翻过了陡坡。百年后,正在修建的八达岭隧道将在崇山峻岭中,直接打出一条通路来。

新八达岭隧道全长12.01公里,下穿水关长城和八达岭长城。1号斜井位于水关长城附近,与八达岭长城旁的2号斜井同时开工,最终将在山体中汇合贯通。

这条隧道采用的挖掘方式并非时下流行的“盾构机”,而是相对传统的钻爆法,爆破时产生的振速和分贝都被降到最低。挖掘工作深入山体,这种工程被称为“暗挖”。两根直径1.5米的通风管道从井外伸进洞里,鼓风机每时每刻都在发出巨大的“呼呼”声,人们说话时,要把嘴凑在对方耳边喊。

杨金显是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1号斜井队的队长,今年31岁。2007年,他成为中铁五局的一员。十几年来他都工作在这样的隧道里,头上顶着头盔,白天看不到太阳,呼吸的空气里总是带着泥土的潮气。从隧道里出来时,大量的新鲜空气会在一瞬间涌入鼻腔。

八达岭地质情况特殊,围岩情况变化很大。在暗挖工程里,围岩专指隧道周围受到开挖影响后,出现应力改变的岩体。

“这是我接触隧道工程以来,遇见的最难的一次。”杨金显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之前他参与的隧道工程大多围岩情况稳定,可以使用相对统一的挖掘方式。许多人都以为在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一带修建隧道会更难,但据杨金显解释,那些地方的地质结构更稳定一些。

相比之下,新八达岭隧道才是他啃过的最硬的骨头。

在逐渐插入山体的两个斜井当中,“每一炮炸开后,围岩的情况都跟之前不一样”,有时遇到的是整块的岩石,有时周围满是碎裂的断岩,有时甚至会遇到湿陷性黄土或变形的软岩。地下水也常常会从挖开的地方渗出。

在八达岭区域,地下水的深度随着季节变化,难以预测。杨金显说,每天从斜井里抽出去的涌水,能填满一个小游泳池。

项目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用多层分组喷射混凝土等方式,组成围岩的主动支护结构,以保证隧道不会突然垮塌。

“我们使用了一种新的品字形开挖的工法。”中铁五局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技术负责人许琪对记者说,“这种工法是‘顶洞超前、分层下挖、核心预留、重点锁定’。”

他正站在2号斜井深处,挖开的拱形隧道已经用混凝土支撑得足够结实。他身前不远处,正待开挖的一处新“品”字刚挖通最上面的一个“口”。在他身后,橙色的“全液压可调式超大断面台车”几乎填满了整个隧道。这架新型的台车,也是为了满足新八达岭隧道与八达岭长城站之间的大跨过渡段的工程需求而专门设计的。

同样是由于八达岭山脉复杂的地质情况,113年前,詹天佑选择依着山势,修建人字形铁路。

彼时他44岁,自耶鲁大学留学归国后,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他参与了京津路、关内外铁路的修建,由他主持建造的滦河铁路大桥,至今矗立在滦河河滩上。

那时,张家口是北平与西北连通的必经之处,毛皮、茶叶、丝绸、布匹,驮在上万头牲口的背上,每日往来于居庸关到张家口方向的商道上。修建一条铁路,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是迫切需要的。

“惟查距八达岭南二里余,名青龙桥,向偏东北,名小张家口,中有黄土岭,较八达岭稍低,轨路行径该处,虽绕越多十余里,似可减开凿之工。”他在呈奏给清政府的《修造京张全略办法》中写道。

京张铁路关沟一段的坡度很大,若要绕开这里,线路成本和工期都要大大增加。那时的蒸汽火车牵引力不够,不能直着爬陡坡,詹天佑便让它斜着爬,创新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线路,降低爬坡度。火车到了南口,用前后两个火车头一拉一推,开到青龙桥车站,进入“人”字形岔道口,便换过两个车头牵引的方向来,斜斜地从另一个侧面下坡,上下坡便显得容易多了。

当时,英国和俄国同时在争取这个项目的修筑权,还嘲讽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但清政府最终决定,把这条铁路交给詹天佑。詹天佑给自己在美国的老师诺索朴夫人去了信,忧虑“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

1905年12月12日,詹天佑和工程师陈西林一起,在北京丰台柳村主持了开工典礼。在全线起点的第三根枕木右轨外侧,他砸入了第一颗道钉。

青龙桥车站

用摄影记录这10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4年,首都档案馆开展了名为“百年京张铁路轨迹”的调研,调研团队来到了青龙桥火车站。在对方带来的一本书里,几张民国老照片引起了杨存信的注意。

其中一张拍摄于1937年6月30日。照片里,穿着军装、背着大刀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士兵站在青龙桥车站站台上,一旁的站房里,半圆型拱顶门下站着当时的青龙桥站站长。照片的拍摄者,是民国影视教育大师孙明经。

这些照片杨存信先前从末见过,“填补了民国时期京张铁路、尤其是我们车站的一段历史空白”。他用手机翻拍了几张,发给了铁路摄影师王嵬。王嵬专门联系到孙明经的儿子,得到了一个故事。

那一年,民国政府组织了一个100多人的西北考察团,孙明经是其中一员,彼时京张铁路已经运营了28年,西行的火车经停青龙桥火车站,孙明经在这里拍下了数张照片。

当时的站长向孙先生讨这张照片,要留作纪念。孙明经答允了,考察团继续向西。还未等他践诺送照片回去,便遭逢了卢沟桥事变。

关于这张照片的承诺,就此耽搁了大半个世纪。孙明经一直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嘱咐儿子,找机会把照片送过去。

2015年6月30日,孙明经年过七旬的儿子,和王嵬一起来到了青龙桥火车站,把照片送到了杨存信手里。这张照片如今被放大装裱,悬挂在车站贵宾室的墙上。

去年的6月30日,王嵬站在和当年同样的拍摄位置,拍了一张同样角度的新照片。他想“对比着看看青龙桥站的变迁”。两张照片光线相仿,八达岭山势如昔,长城沿着山脊蜿蜒而下。相较于80年前,岭上的树木似乎葱茏了许多,站房后的一株大柳树比原先高了些,站前的拱顶加装了门。诸如电线之类的新事物,也出现在了照片里。

前些年,张家口站拆除了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站房。王嵬知道了这件事,这个90后年轻人,决定“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京张铁路”。

王嵬沿着铁道线,从丰台柳村的始发点,迈着双脚一路走到了张家口车站。每路过车站、公里标、水塔、隧道等地标,他就举起手中的相机,按下快门。他遇到过许多曾在这条铁路上工作或生活的人,与他们聊天,从只言片语中,窥探那些流散在岁月中的故事。

“我不想炒历史的冷饭,只想记录下这条路上,这么些人,这100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王嵬说。

他遇见一位老站长,祖父跟着詹天佑一道从老家广东北上修铁路,就此在北平定居,祖孙三代都是铁路人。一位叫徐景春的老人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那是王嵬采访过的、唯一一位曾驾驶过马莱4型蒸汽机车的人。

马莱4型当时由美国机车公司制造,4个汽缸能提供足够大的马力,让它在山区的长、大坡道上具备其他型号火车不具备的优势。詹天佑从美国进口了7辆马莱4型,专门用它来应付八达岭的坡度。在那个年代,“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蒸汽机车”。

一段警告刻在马莱4型的车头上:“这种大火车头非常重大,只准在南口康庄一段之间来回驶行。因在南口以南及康庄以北所有的桥梁力量不足,都承受不住这种重大车头,要是擅行驶用必至压塌桥梁损坏车头,车辆,伤及生命,非常危险,切告切告。”

杨存信能把这段话完整地背下来。一张老照片上,身着制服的火车司机正倚在车头司机室的窗口,胳膊就支在这段话的正上方。

这种车的锅炉最粗,开起来也最辛苦。火车每次经过居庸关隧道时,烟筒顶端都会险险挨着隧道顶开过去。煤烟和废气灌进司机室里,里面的人只好用棉大衣捂住身体和脑袋。司机必须看着前方,只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在人字形的关沟段线路上下坡,也是个考验技术的事情。“火车司机们常说,如果这位大伡(对火车司机的尊称)能操纵机车上下京张铁路的关沟段,那么操纵全路线路便不在话下。”王嵬在一篇自述中写道。那个时候,火车司机待遇好薪水高,能穿“双排扣的呢子大氅”和“锃亮的皮鞋”,也“总能吃到白面”。

如今,马莱4型蒸汽机车都已经被解体,只留存在老照片、文字资料和老师傅们的讲述中。新的京张高铁建成之后,行驶在轨道上的,将是“复兴号”智能动车组。

这对列车分别名为“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车头呈流线型,分别模拟鹰隼和旗鱼。车上装有数千个传感器,随时监测列车情况。列车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导航,能够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列车内将采用暖色的设计,还会有专门为2022年冬奥会设计的滑雪板存放处。

在如今的年代,这也将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列车。

杨存信送别K1596次列车

为什么“詹公天佑之象”不是“像”

2013年,京张铁路104岁,青龙桥站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渐渐成了一个观光的景点,有人专门从外地赶来,看詹天佑的铜像,看老站房,看印在了教科书上的“人”字形。老站房渐渐不再仅仅是一座老旧的火车站。而杨存信除了是这座老站的站长,还成了一位业余的解说员。

“我可能是中国所有火车站的站长里,在同一个站担任站长时间最长的了。”他说。通常情况下,火车站长每隔几年,就会被调动到其他站点。

杨存信说,这是“缘分”。

1981年,京张铁路72岁,杨存信刚开始在车站工作。那阵子,站台上没有卖小商品的推车。乘客们坐着绿皮火车从青龙桥经过,大多都自己带着茶缸子,或是用大罐头瓶子装水。他们包里揣着鸡蛋和咸菜,在挤满了人的车厢里,匆匆忙忙将就一口。杨存信猜测,这些人里有第一批进京的打工者。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寒暑假的时分,列车上出现了往返的大学生。

90年代改革开放,乘客的衣服有了更多颜色。老站房80多岁了,站台上卖起了方便面和矿泉水。有人走到老站房侧墙的牌匾下,拍照留念。

站房旁立着詹天佑的铜像,上面刻着的字是“詹公天佑之象”。越来越多的过路人会来问杨存信,这个“象”字是不是错别字。

杨存信也纳闷,他不知道去哪里打听。直到有一年,詹天佑的嫡孙詹同济来到青龙桥车站,杨存信赶忙去提出了这个疑问。

“你就说,这个‘象’字的意思是‘见象如见人’就行了。” 詹同济对他说。

杨存信总算能答得上这个问题了,但又有一件事儿难住了他。居庸关车站站长巡查铁路设备时,在路基旁边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些符号,由横横竖竖的短道子组成,看不出是什么意思。

石碑被送到了杨存信这里,他在站南的山坡下也曾捡回来过一块一样的。很快,类似的石碑他捡回一院子,上面的符号相似又有些许不同。

杨存信想弄明白这是什么,他请教了铁道科学院的专家,终于查到石碑上面的符号叫“苏州码子”,起源于宋代,是苏州商人计数的符号。在阿拉伯数字还没普及的年月,詹天佑把这种传统的中国符号立在铁道旁,用来标示公里数。同时期外国人修建的铁路,则是用阿拉伯数字标示的。

杨存信在孙明经拍摄的民国老照片里,也看到了这些刻着苏州码子的石碑。照片里的石碑还好好立在铁轨旁边,“进一步为苏州码子当初的使用提供了证据”。

刻着苏州码子的石碑,以及替换下来的旧铁轨,被整整齐齐码放在了老站房和詹天佑铜像的中间。有游客来看,杨存信就向他们介绍:“这三根铁轨分别铸成于1898年的比利时、1905年的英国和1915年的美国田纳西……”

变化最大的或许是铁轨下的枕木。2014年,京张铁路全线进行了换枕施工,原有的木枕被抽出,换成新型混凝土制成的“水泥枕”。一同被替换下来的还有全套的轨枕配件,包括扣板、底座、轨撑等。

最后一段木枕线路是S2线南口至八达岭区段,这也是老京张铁路当中最陡的一段,长12公里,坡度平均超过30‰。随着38939根木质枕木被全部抽出更换,这条105岁的老铁路,彻底进入了水泥枕时代。

2018年4月10日上午9点,万里无云,八达岭山间仍然留有冬天的凛冽寒意。青龙桥车站站台上,杨存信笔直地站着。他穿着深蓝色的制服,左手贴着裤缝,右手抬到眉间,敬了个端正的礼。

他眼前是一列空调快速列车,编号K1596/5,往返于乌海西和昌平北,有15节车厢加两个车头,车头是传统的绿皮。这是这趟列车最后一次在青龙桥车站通过,它也是最后一趟通过这里的普速列车。

京张铁路相关资料中的老照片

詹天佑留下的“人”字,被新詹天佑们改成了“大”字。

杨存信在这座深山小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年轻的时候,他也想着要离开这儿,换个热闹点的地方。20岁的时候他在家待业,起初并不想接父亲的班。后来他还是穿上了那身制服,沿着父亲走过的路,走出了新的脚印。

他渐渐沉到了青龙桥和京张铁路的文化里去,沉到苏州码子的一横一竖里,沉到人字形的交汇里,沉到这里有着百年历史的一切痕迹中。

青龙桥老站和它的人字形铁路已109岁了,它不再承担常规的客运和货运任务。所有经停这一站的普快列车都已停运,只余京郊专线S2线每天来回。列车停靠时车门不开,不下客,只调换车头的方向。游客想要来这里参观,需要到不远处的八达岭站下车,徒步几公里,沿着山路走过来。

今年年初,赶在老京张线路上那几趟列车停运之前,有火车迷专门腾出了一周的时间,把那几趟车挨个乘坐了一遍。这次旅行被火车迷称为“抢救性转运”,在物流术语里,转运指的是运输方式的转换。

王嵬也是个火车迷,他的摄影作品《我的京张铁路》成为其他火车迷周游京张铁路的指南。为了完成这本书,王嵬查阅了包括《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在内的41本相关文献。

在王嵬看来,青龙桥车站是京张铁路上保存原貌最好的车站,各个年代都在这里留下印记,“使人更容易接近第一历史”。

离青龙桥车站不远处的山体中,新京张高铁的八达岭长城站正在建造。

“这座车站有4个‘最’,”许琪说,“最大埋深102米,是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是国内主洞数量最多最复杂的暗挖洞群车站;是国内旅客进出站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是国内单拱跨度最大的暗挖铁路隧道,开挖跨度32.7米。”

通勤车开进正在修建长城站的隧道,左拐右拐,仿佛开在道路宽广的城市街道上。这座地下建筑的面积将达到3.98万平方米,已开挖21个洞室,最终的数量将是78个。建好之后,长城站将拥有上下3层空间,以及8条辅助应急通道。

“这里还使用了环形救援廊道设计,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无死角救援。这样的设计在国内是首次采用。”许琪介绍。

修建过程中,精准爆破技术被用于减少震动,作业震动速度可以降到每秒1.6毫米,以保护山岭之上的长城和青龙桥老站。

“有些地方我们甚至是人工用风镐挖的。”许琪说。保护好长城是京张高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种种限制拖慢了工程的进度。这也成为新八达岭隧道工程中,施工人员所面对的难点之一。

新八达岭隧道很快就将从老站下方横穿而过,詹天佑留下的“人”字,被新詹天佑们,改成了“大”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