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刘备的故事有哪些名称

2022-11-04 23:37 作者:端庄星星W 围观:

刘备的名和字含义以及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端庄星星W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刘备的故事有哪些名称1

刘备名为“备”字“玄德”。在过去称呼他人一般喊其“字”不称其“名”,刘备的“备”含义是指为将来要经历的事情做准备;“字”的含义玄是是为名服务或帮衬的。首先讲一下“备”:刘备的一生可以用五件事来概括:一吹二拜三顾四带辞摔五让。何谓一吹:就是刘备自出道一来,以皇室嫡亲,是当朝皇帝的叔叔自诩,根正苗红旗举的高,这为以后抗衡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道义上的支持,以及为顺理成章接手刘表的地盘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二拜:桃园三结义为以后刘备与曹操孙权的军事斗争中垫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毛主席讲的那样枪杆子出政权。,在刘备一生的军事生涯里,关羽张飞可以讲是刘备的左帮右臂。三顾:一吹二拜是为刘备构建目标蓝图和军事力量,那么三顾茅庐则是为刘备实现他的宏伟蓝图提供具体的计划策略和步骤。四包括1带2辞3摔:何谓(一带)是指刘备在与曹操作战失败后,不是只顾自己个人逃窜,而是携全城百姓一起同舟共济共患难,这为其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二辞)当时刘表想让位于刘备,可是刘备坚决辞让不肯接受,这为刘备在巴蜀之地营造了很好的口碑。(三摔)是讲赵云舍身忘死争救出刘禅后,刘备不是做为父亲去察看孩子的情况,而是接过孩子直接扔到地上后,然后连忙上前去询问赵云是否受伤,并带关心的语气责怪赵云去营救刘禅不值得,我刘备关心的是你而不是我的孩子。刘备的这种行为让他的阵营上下团结一心,出现叛逃敌营事件几乎没有。五让:是指在辞世之际,曾叮嘱诸葛亮,如刘禅在以后执政过程中出现问题,这时你如果觉得他不行,你可以罢免他由你来行使权力。刘备的这一“让”,促使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敬业如初,至死无怀二之心。

关于刘备的故事有哪些名称2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座下皆为不凡。且说公孙瓒。

公孙瓒素有白马将军之美称,一直镇守边关,说起此人,便要从更远说起。



  天地初开,上古有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霸一方,逞凶作乱。四大神兽秉性各异,龙族高傲、白虎鲁莽、玄武阴毒、唯朱雀最为残忍,每日都要吃人!后来水神共工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水神共工兵败出逃。为逃脱追捕,怒触不周山,天柱折断。而后,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向东南塌陷,所以江湖流水泥沙皆朝东南流去,导致三界混乱。朱雀趁机联合其余三大神兽为祸人间。

  女娲寻五色石,以补苍天,又用遗留下的五彩石,铸造镇妖瓶,并在另外四只灵兽麒麟、白矖、腾蛇、白泽的帮助下,战圣以朱雀为首的四大神兽。除白虎、折玄武、诛朱雀、斩青龙!终使得人间恢复和平,而白泽却在战斗中跌落人间,不知所踪。

  白泽本为祥物,因当年之战,沾染了朱雀之血,不成想,朱雀之血却可激发白泽体内潜在的力量,变得残忍好杀。历经多年修行,已有所收敛,只是一受刺激便容易发作。

白泽受伤后,功力尽失,且仇家众多,生怕被妖魔所害,故此,化作白马,躲于世间苦修。如今白泽功力恢复不少,见如今天下大乱,又化成人形,投入公孙家,化名公孙瓒。

这白泽本就英俊,变成人形也极为帅气,又因喜欢白色,常着白衣,骑白马,镇守边疆,破除胡虏,故被称作白马将军。他又选精骑三千,皆乘白马,精锐皆称,白马义从。

  公孙瓒受召前去讨伐董卓,途中突见远方一支部队朝自已奔来,抬眼一望,不由大喜。原来此人乃是旧相识。这人可不简单,姓刘名备,原是一条六爪金龙所化,众人皆知龙最多有五爪。可在古时,素有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之说,而刘备在龙中更是异类。古时谣传真龙天子有六根脚趾,所以这说这刘备不简单,他竟比真龙天子更稀有。

  刘备十五岁游学时,便与公孙瓒相识。二人一个六爪金龙,一个上古白泽,皆为灵兽。故而一见如故,公孙瓒更看出这刘备乃真龙之身,心生敬仰,便与其结为至交,后来公孙瓒失去争天下之心,也与此有关。

  刘备少时家贫,游学四方,老师极多,其中有一师,名曰郑玄。此人是个隐士,初见刘备时,惊呼,此乃后汉之主。刘备闻言很奇怪,便问其原因,郑玄就说,你得把你这金龙真身藏起来,现在你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若被有心的人看到,则命不久矣。

至此,刘备才对自已身世方知一二,方求郑玄救他一命,郑玄知道时逢乱世,真主将现,此人却似真主,于是便帮他把金龙之身藏在其脚下,郑玄又授其操控金龙身之法。

郑玄道行尚浅,藏得了龙身却藏不住龙气。故而,见过刘备的人皆说他是英雄。这便是三国中人都说刘备是英雄的缘故。


责任编辑:

喜欢小编的就点个关注或者转发呗,长期更新,么么哒~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关于刘备的故事有哪些名称3

刘备与四川三台的故事

苏珊 姚晓红 左清 刘玲 郑森

大佛头枕一张琴,

十八罗汉镇涪城。

倒挂金钟菩提寺,

金镶玉印在五层。

——无名氏《涪城谣》

这首诗说明了刘备与三台的关系,下面让我们慢慢道来。

建设镇·五层寺

三国遗址

“一印高悬,一切峰峦皆处下;五泉上涌,五层楼阁独居尊。”这是耸立于三国遗址四川省三台县五层寺的一幅古石刻对联。联语写尽了五层寺壮美、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色。其对仗工整,气势恢宏,意境深邃,堪称“梓州第一联。”郭沫若弟子,诗经国风今译作者,四川省文史馆员、文史学家蓝菊荪教授,在游历了五层寺后,挥毫题下“ 天地有印五层辉光,佛法无边三宝功德”的赞语。

五层山与五层寺

五层山位于三台县建设镇北3公里。登上五层山主峰,放眼四望,但见群山茫茫,群仙列阵,万山奔涌而来。五层山南,是印合山,印合山下凤托印。五层山、印合山构成五层山系。围绕五层山系有四山如龙,一龙前瞻,一龙后视,左右两龙回首仰望,故堪与家有“一凤托印”“四龙护宝”之说。该山山势奇特、挺拔秀丽。“重岗叠垒,形势五层”,故人们叫它五层山。其山有五泉,冬暧夏凉,其味甘醇,又叫五泉山。每泉各掘一井,井水“冬不枯、夏不盈”,可供上千人饮用。

其八角井、六角井,传说为三国时刘备 、张飞所掘。山上松柏葱笼蓊郁,古木参天,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春天,百花争妍,鸟语花香,香客云集,游人如织;秋天,黄花遍地,硕果累累,稻香四溢,红叶满山,令人心旷;夏天,松柏掩映,蔽日遮天,蝉噪林幽,轻霭笼罩,暮鼓晨钟,牧歌嘹亮,令人神怡。在这神奇诡异的山水中,有一座规模宏伟、构思奇特、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共达五层、供奉“三教”教主及“桃园弟兄”的东汉古寺,叫五层寺,或称五泉寺,但多以五层寺称名。其建筑是自然之“五”与人为之“五”的巧妙结合,它是天人合一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建筑艺术价值。

自然之印

关于五层寺自然之印,有人说是印合山。这是很多年以来的说法。印合山,山颠一枚巨印向南横置,巨印下,一山似凤钻大印,将大印高高托起,西可见头,东能见尾,维妙维俏。凤凰自岐山飞来,来了个“丹凤朝阳”,极具动感与美感。自然界中不乏象形山,象这样一个象形物在山的两边,上下左右恰到好处,甚是罕见、奇特。印合山海拔高度低于五层山,似与联语义不合。古人或许另有所指。作者于2004年3月围绕五层山系作了详细考察,发现站在印合山北面看五层山第四、五层,恰好是竖置于第三平台的一枚巨印,巨印下底长约300米,上底长约200米,印身高约50米,印把高约50米。站在五层山北面看,第四、五层恰好是同大印山一样的巨印。五层山海拔658米,最高峰恰好是五层山之印顶。巨印栩栩如生,巍然耸立于苍穹,气贯天宇。联系联语上联语意,五层寺的自然之印当指五层山之印。

人文之印

五层寺人文之印指“金镶玉印”。“大佛头上一张琴,十八罗汉镇涪城。倒挂金钩菩提寺,金镶玉印在五层。”在三台县建设、花园、安宁等镇(办事处)一带,千百年来,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金镶玉印在五层”用词肯定,是说刘备与张飞驻兵五层山上的五层寺中,为感谢神灵的庇护,有感于五层山系自然之印的灵气,将佩带在身边的“金镶玉印”寄在寺中的八角井内作为替身,天地之印相汇,天地感应,以求皇运昌隆。民间传说,同印一起下井的还有一把宝剑,井中有白龙,宝剑、白龙的灵光灵气护印。印是宝贝,有很多人想打它的主意。有一次,有人想盗宝,挖了数十丈深,见到了井口的大石盖板,刚要去搬,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飞沙走石,一阵后,泥沙将挖的坑填满了,盗宝人被雷电击死。人们说,皇叔印有正气,天地有鬼神。从此后,再也没有人敢打印的主意了。

传说归传说,但是刘备到过五层寺没有呢?据《三国志》记载,东汉建安十六年冬,刘备从荆州入川,沿涪江,与刘璋会于绵阳富乐山。从刘备入川至蜀汉景耀四年蜀汉灭亡的半个世纪中,蜀汉在绵阳留下了大量遗迹,现知的有40多处。五层寺在两汉及蜀汉时期均为涪县地,寺内及其附近,现存八角井、六角井、旗磴石、点将台、跑马地、练兵场、避兵洞、张飞石、金桩桠等遗迹。据《潼川府志》记载:“五层寺在县北九十里五层山,亦呼五泉山。上旧有碑,长丈余,刻‘汉昭烈扬兵处’未记年代。其碑巳埋荒埂之中,今不可觅。好事者复竖小碑于寺右,书如其字。又路侧有石磴,方广三尺余,高二尺余,中作圆孔、大如升,相传为昭烈旗磴。”民国时期《三台县志》记载:“五层山寨,距县北八十里,有重岗叠垒,形势五层,上有旗磴,相传为蜀汉昭烈帝观兵处。今筑为寨,势甚雄峻。”联系寺内供奉,五层山离涪江很近,联系刘备入川的行动路线,愚以为,刘备到过五层山,此当为刘备在绵阳留下的又一处三国遗址。

那么,刘备留下的“金镶玉印”是什么呢?

“金镶玉印”即“传国玺”。它是皇帝的代名词,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是君权神授的凭证。在古代没有它,当皇帝就不合天心人意,就会“天下共讨之,人人得而诛之”,就坐不稳。有了它,即使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是合法的“真龙天子”,受到亿万臣民拥护。

关于其来历,据前汉书载,秦始皇得卞和所献一块玉璞,令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令良工雕琢成玉玺。此印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玉玺。秦始皇驾崩,秦王子将它献与汉高祖刘邦。到王莽篡汉,孝元皇太后以此击打大臣,其一角崩,后以黄金镶好,故名“金镶玉印”。据史料有关“传国玺”的文字记载,“传国玺”的“旅游”路线图从始皇二十六元年,得玉壁,刻玺到归元成宗,一千五百余年,历经二十几次沉浮、更替,刘备从未染指过“传国玺”,当然,他就不可能把玺带入川,置于五层寺的八角井中了,可见这是一场误会。但这并不排除刘备在八角井中置印的可能性。因为佩带印章是古代的风气,作为皇叔、左将军、豫州刺史、荆州牧的刘备,按汉制是应当佩带金印的,而且,至少不是一枚。就是寄一枚在寺中做替身,也并不等于“孙猴儿丢了金箍棒—没棒耍”。遂宁广德寺里至今保存有唐、宋两位皇帝的印章,就是极好的佐证。至于“传国玺”的失踪,“金镶玉印”在五层的神秘传说,将与五层山一样,“与天地齐寿,与日月齐光”,永远流传。

“金镶玉印在五层”

“金镶玉印”作为封建王朝权力的象征,上演了一幕幕追逐、战争与腥风血雨的历史剧。“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种“君权神授”不过是一个幌子,“寿”“永昌”才是目的。其目的,为天下?为自已?还是兼而有之?只有皇帝老倌最清楚。但好皇帝、孬皇帝无一例外都会说为天下。也没有绝对的永昌,永昌只是相对的。尽管有“传国玺”神异的记述,那只是使它更加神秘化了罢了。“永昌”之不永昌,“传国玺”有时甚至躲起来,连它自己都不昌了,这实在是同其神秘与尊严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传国玺”“失传”后,国仍是国,朝代仍在更替、仍在流转。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所代表的意义消失了。对于今天而言,至多也只是一种见证,一件文物,一个古董而巳。

倒是“金镶玉印在五层”道出了真谛,具有永恒魅力。在五层,即在民间,它不是来自于天,而是来自于地,它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江山在民间,江山在百姓中,诉说着“受命于地,既寿永昌”的禅意。“一印高悬,一切峰峦皆处下;五泉上涌,五层楼阁独居尊。”既是五层山自然之印的描写,又是“金镶玉印”的注脚。意会便知,不必展开说。自然之印的高悬,原来是巨印下广大峰峦的支撑与衬托。无支撑无衬托,便无所谓高悬。这种高悬与处下的峰峦是山水相依,血肉相连,共生共荣的,故而,它虽历经风雨苍桑,仍就傲立于苍穹,这才是至尊的。这大自然之印蕴含了多少唯物辨证哲理啊!“金镶玉印”之附会于刘备,附会于五层山,这种“误会”实际上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与寄托。刘备是“仁德”的象征,“五”为魁首,寺内供奉儒、释道、皇、巫五家,“皇”“独居尊”。

“尊”,不是刘备那面蜀汉的空头旗帜,尊的是“仁德”,蜀汉旗帜因为有了“仁德”的内容,才受到尊的,否则汉室的旗帜再正统,口号再响亮,也是白搭!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对于“传国玺”,更确切地说,对于执掌“传国玺”的人善意的讽谏意味。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镶玉印在五层”!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