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一顶有故事的斗笠

2022-11-04 23:32 作者:文旅龙岩 围观:

「红色故事」“红军斗笠实在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文旅龙岩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顶有故事的斗笠1

汀州斗笠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为每一个红军指战员的军用必需品,因此受到毛泽东的重视关心。

1932年冬的一天,毛泽东亲自来到“中华苏维埃汀州总工会斗笠厂”视察,斗笠厂支书廖二子和10多个工人师傅正在编斗笠。当时他们编的斗笠是尖顶式样,边沿用一条竹板夹边,俗称夹边顶斗笠。

毛泽东随手拿起一顶夹边尖顶斗笠放到头上戴了戴,又放到背上背了背,然后拿在手上仔细观察了一番后,说:“这种尖顶夹边斗笠不方便,背在背上还会磨破衣服,能不能改成能坐、能扇,不磨破衣服的斗笠呢?廖二子与工人师傅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要好好想一想。

毛泽东还很关心斗笠厂的生产,他问:“工厂有多少工人?一天能生产多少斗笠啊?”廖二子回答说:“每天在厂里生产的工人只有10多人,但是接料在家里干活的有上百人,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五六顶斗笠。”毛泽东听后明确指示:斗笠要为红军服务,要使每个红军都能戴上斗笠。如今红军天天在前方打仗,红军发展很快,要想办法多生产斗笠,支援红军,保障红军的需要。

当毛泽东听到斗笠工人扩红参军的情况时,便对陪同前来视察的红军后勤部干部说:“斗笠厂的工人与军人一样,可以不去参军。”事后,几个在扩红中参军到了大埔福建军区补充团的斗笠工人,果然被送回了斗笠厂。

毛泽东视察斗笠厂后,廖二子以支部为核心,带动工人师傅精心研究技术革新,经过几天几夜试验,终于试制出了一顶款式新颖、美观实用的斗笠,原来尖尖的笠顶,改为缠藤的平顶,竹夹边改为竹篾缠边。原来竹篾面大底小,改革后面小底大,这样既省工又省料。可以避雨,遮太阳,行军休息时可垫坐,天热时可扇风,睡觉时可枕头,背起来不磨破衣服。他们在新式斗笠上写上“工农红军”四个大字,一边配上一个红五星,再刷上一层桐油,一顶闪闪发光的新式斗笠制成了!

廖二子将这项新式斗笠送到毛泽东面前时,毛泽东欣喜地拿着斗笠翻过来翻过去看,爱不释手,一会儿放到床边当坐垫,一会儿拿在手上作大扇,还背着斗笠来回走了几步,最后满意地赞扬了工人师傅的革新精神。

从此,毛泽东亲自指导改革的斗笠,被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称为“红军斗笠”,受到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喜爱,成为了他们生活战斗的好伙伴。“红军斗笠实在好!”无论红军走到哪里,“红军斗笠”就伴随到哪里。不久,汀州斗笠厂也发展扩大,工人从 10多个发展为108人,生产斗笠也从月产上千顶,一跃为月产6000顶。后来,还从南山谢屋村、童坊胡岭村招收100多工人,使斗笠产量激增,1934年仅生产9个月,产量超过20万顶,确保了红军指战员人人都有一顶“红军斗笠”。

一顶有故事的斗笠2

一大早,吴家庄的吴有财就扛着锄头出了门,忙活着地里的活计去了。

他刚刚下地还没锄几下,就见地北头的部顶上突兀地旋起一股旋风。

呼啦啦的风声拉风箱般嘶吼着,急速地旋转着,平地卷起漫漫黄土,树叶,还有杂草,一路呼啸着就向吴有财这边就席卷了过来。

吴有财心下大呼‘不好’,躲避看来是来不及了,他便毫不犹豫地扑倒在地上。

就在他扑倒在地的一瞬间,忽然,旁边就有一道快如闪电的白色影子一下闪进了他的身下。用手一摸,软软的,毛茸茸的,还有一对长耳朵,原来是一只小兔子。

‘嘿,小家伙,你居然会害怕这旋风呀,拿我当避风港了?’

还没待他继续说下去,那风就呼啦啦吹到了眼前,直吹的人眼睛都无法睁开。

那一瞬间,他真切地感觉到了什么叫做风刀霜剑了。

那风裹挟着飞沙走石吹打在身上,就如利刃划过皮肤,硬生生的疼。风的力气大的惊人,仿佛下一秒,就会把他从地上连根拔起抛向空中。

他紧闭着眼睛,使出吃奶的力气让自己紧贴着地面,心里却不停的咒骂着这该死邪魅的风。

也许是这风被他咒骂的羞愧了,忽的就偃旗息鼓了,世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确实感觉到四周的寂静,吴有财一下睁开了紧闭的双眼。

‘我的亲娘唉。’ 他大声惊叫出声,此刻,他的眼睛正对上一双水汪汪红通通的大眼睛。

原来,是那小兔子不知何时从他身下爬了出来,正蹲在他的眼前一瞬不瞬静静地看着他。

‘小家伙,你是无家可归了吗?要不我带你去我家。正好,我儿子前几天还说想要只小兔子做玩伴呢。’吴有财一边抚着自己的胸口,边对着小兔子说,仿佛它能听懂他的话一般。

随即,他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拍拍身上的尘土,就把手伸向小兔子。

谁知那小兔子轻盈的一蹦一跳就离开了他一米多的距离。

下一刻,它竟然后爪直立,前爪抱拳,向吴有财作了两个揖。旋即,就一蹦一跳地消失在庄稼地里了。

‘嘿,这年头兔子都成精了呀。’半天,吴有财才回过神来,自言自语道。

他刚想回身,却突然发现就在自己前面的地上,静静躺着一顶崭新的斗笠。

这大概是刚才那一阵旋风刮来的吧,他在心里想着,随手就捡了起来。

正好,早晨出门的时候忘记戴斗笠了,这会子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一会就该热起来了。

真是正想着瞌睡,就有人送个枕头过来,不错不错。

到了该吃早饭的时间了,吴嫂挎着竹篮,拎着水壶向自家的地头走来。

远远看看地里并没有看到自家男人的身影,吴嫂蹲在地头,一边从竹篮里往外拿着饭菜,一边喊:‘他爹,吃饭了,他爹,孩子他爹……’

‘哎呀,喊什么喊?大清早的,你叫魂呀?’吴有财一边向地头走,一边不耐烦地对自家婆娘说。

‘啊,他爹你在哪呢?我咋没看不见你呢?’吴嫂循着声音看去,并不见吴有财的人影。

“你个蠢婆娘,我不就在这嘛。”吴有财边说,边拿了水壶咕咚咕咚喝起水来。

吴嫂但见那水壶停在半空不动,只听有人喝水的咕咚声,却不见半个人影,已经是万分惊骇。又见那碗筷自动,饭菜不停的在减少,一时间被吓了个半死。

‘啊,啊,鬼呀,鬼呀……’说完便连滚带爬的想着逃命。

‘鬼什么鬼?我看你就是胆小鬼,这青天白日的连当家的也不认识了,真是该修理修理了。’

说着,他随手摘下斗笠,一把抓住了自家的婆娘。

‘啊,他爹,真是你呀?’吴嫂看着自家男人紧抓住自己的手,还是无比惶惑的说。

‘可不是我,还是谁?你今天早上中邪了呀?跑什么呀?’

‘他爹,为啥刚才我一直看不到你呀?只听见你说话,就是不见你人?’

‘不会吧?明明我一直在这里干活,我也看见你了,你咋就看不见我呢?’吴有财忍不住骚了搔头。

忽然,他一眼瞅见了刚刚被自己丢在一边的斗笠,一把拿过来戴在头上。

‘媳妇,你还看得见我吗?’吴有财有些兴奋地问。

‘他爹,你在哪呢?我只听见你声音看不到你人了。’

看着吴嫂匪夷所思的样子,吴有财得意地摘下了斗笠。反复摘了戴,戴了摘,如此几次后,吴有财终于确认自己这是走了狗屎运,捡了个能隐身的宝贝呀。

现下地也不锄了,拉着一脸懵逼的吴嫂就往家疾走。

‘媳妇,媳妇,发财了,我们捡到宝了,回家,赶紧回家……’

看着那貌似普通的斗笠,吴有财心里的兴奋劲那就甭提了,小心思一下就活泛了起来。

有了这个能隐身的宝贝那还需要种什么地呀?那不就是想要什么就来什么了?一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过上比财主还富足的生活,他的脸上都笑出花来了。

‘他爹,你都瞅着这斗笠傻笑了一下午了,是不是魔怔了?’吴嫂看他一副傻笑的模样忍不住有些担心。

‘你这傻婆娘,刚刚我戴上斗笠你就看不到我了,你就没想到啥?’

‘啥?只听见你说话,看不到人就觉得瘆得慌。’

‘真是个头发长见识短的。算了,不跟你说了。等我明天去镇上一趟,回来你就知道这宝贝的神奇了。不过,咱家有这个斗笠的事不许说出去,就连你娘家人也不能说,听到没?’

见自家婆娘郑重地点头,他才放下心来。

一夜的辗转难眠,一场富贵荣华就摆在眼前,他是心生无数的感叹: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爹娘,感谢祖宗十八代,保佑我有财,命里有财终是有呀……

刚刚好,次日就是镇子上赶集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他就起了床,连饭也没吃,戴上斗笠就出了门。

出村的路上遇到了几个早起的村民,但是每个人对他都视若罔闻,仿佛他就如空气一般透明,并不打招呼,便径直走过去。

而他的心里却是翻涌起阵阵的狂喜,这斗笠果然是可以隐身的好宝贝。

赶了几里路,等他到镇子上的时候天光已经大亮,此时他也已经有些饥渴疲累了。

集市上早已经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的热闹起来了。

他走到一个包子摊前,笼屉里升腾着热气,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肉包子令他食欲大动,肚子不争气的咕噜噜叫起来。

他摸了摸口袋,一文钱也没有,刚想悻悻地走开。忽然,心下一下清明了起来。不对呀,自己戴着隐身的斗笠,摊主是看不到自己的呀,这包子只管吃,又何须买呀。

想到此,他先小心翼翼地伸手从笼屉里拿了一个包子,并不见摊主有何反应,他知道这是没有看到他。

于是,他干脆在包子摊前的小桌旁坐了下来,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一个,两个,三个……直到吃的他有点反胃的感觉,他才拍着圆溜溜的肚皮心满意足的离开包子摊。

随着人流涌动,他一路饶有兴致地逛着,从来没有如此的惬意与悠闲过。

忽然,他脚下一阵钻心的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鞋底不知何时竟然磨穿了,光脚板踩在了石子上了,看来这鞋子要换了。

刚好旁边就是一家鞋店,他溜溜达达就进了门。他有点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着,但见那守在店门口满面堆笑点头哈腰的伙计并不理会他,他便径直来到了摆放鞋子的货架前。

他拿起一双鞋子反复的在脚上比量着,还别说还真挺合适。见半天也没人来搭理他,他便干脆把鞋子往胸前一揣,便装作若无其事地向门口走去。

心下暗自思忖:若有人发现,只说自己忘记带钱,回家取来,还上便是。

站在鞋店外好大一会,并不见有人追出来,他便是越发笃定这宝贝的神奇,越发有恃无恐起来。

一趟赶集归来,吃的,用的,穿的,吴有财竟是带回来一大堆。那一刻,他只恨自己没有多生出几只手来。

从此后,吴有财便不再下地干活,专门去镇上做些借来取往之事。

村民们眼瞅着吴家的日子莫名就红火起来,下地的活计也开始雇人,吃穿用度都是越来越阔绰,只道是吴有财祖坟上冒了青烟,挖地挖出了金元宝来。

吴家的小日子一天天富足起来,可是附近几个镇子上的治安却越来越不好。

几乎镇上所有的店铺都被小偷光顾过。虽然,官府也下了大力度去查案,布下了天罗地网,可是那小偷却如隐了形一般,东西照样少,贼人的一丝蛛丝马迹也寻不到。

一时间,镇子上的生意人都人心惶惶,有人传言是妖媚作祟,百姓们也是深信不疑。这桩案子只叫县大老爷头疼不已。

吴有财最近也是听了不少风言风语,一时心里也是惶惑,想着就这么下去也是不妥,就怕查案查案哪天就查到自己头上来。

他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举家搬迁,远离这是非之地。

只是,搬离此地总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虽然,他靠着这斗笠,一应生活用品是没少搬回家,只是他还是守住了做人的底线,偷人金钱的事倒是从来没有做过。

颠来倒去,夜不能寐,他还是下了决心决定平生只做这一次没底线的事。

姑且算做借钱吧,等日后安定下来,日子平稳了,自己一定赚钱将今日亏欠如数还上。等把所有的前路都想好了,便想着此事宜早不宜迟,决定次日就实施自己的计划。

日上三竿,吴有财正在吃早饭,忽听得墙外一阵敲锣打鼓的乐曲声传来,似乎还伴着嘻嘻哈哈的欢声笑语,感觉好不热闹。

吴有财顺手抓起斗笠,戴在头上就出门看热闹去了。

他刚一出门,不知怎的,忽的就吹过一阵狂风,猝然就把他的斗笠吹落在地。随即,斗笠又被吹到半空,忽忽悠悠就被吹向了远处。

吴有财心里一阵的懊恼,刚刚没抓稳斗笠,居然让它被风吹跑了。他一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追随着斗笠,向着它被吹走的方向狂奔着。

等他气喘吁吁地一路追到了村口,风已经停歇了,他的斗笠就晃悠悠地挂在一棵古槐的枝头。

虽然有了刚刚失而复得的插曲,吴有财还是决定一切照旧,一路行色匆匆往镇上赶去。

到了镇上,他便毫不犹豫的一头就扎进了镇上唯一的辉记票号。

他的运气还真不错,正巧有客人正欲往柜台里存银钱。白花花的银子正摊在柜台上,他便毫不客气地将银子一股脑的收进自己准备好的包袱里,随即转身就走。

刚刚被他的举动惊呆了的众人,一下回过神来‘啊,有贼,抢劫,抓小偷……’

一时间,众人一哄而上,三下两下就把吴有财打倒在地,捆了个结结实实。

‘你们?你们能看见我?’吴有财嘴角淌着血丝,十分狼狈却又万分不解的看着众人。

‘笑话?你以为你会隐身术呀?你这么大个活人在眼前,会看不到你?除非我们都眼瞎了。’众人嗤笑着他,深深怀疑这人应该脑子进水了。

早有人报了官,不大一会官差便到了。吴有财被带到大老爷面前,惊堂木一拍,他早被吓得三魂出窍了两魂,一股脑的将他做的好事抖了出来。

总归他还没有犯下大奸大恶之事,但是几年的牢狱之灾那是免不了的。

夜里他正睡在冷冰冰的泥地上,恍惚间就看见了一只毛色雪白的小白兔立在他面前,对他竟然口吐人言:‘那日承蒙恩公助我躲过了风灾,无以回报便将这能隐身的宝贝送与了恩公。没想到竟因此害了恩公,险些铸成大错,终究是一个贪字害人。恩公只管在此好好改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你的家人会好好等你回来。’

他正欲要说些什么,蓦然就从梦中悠悠转醒,只是,眼前哪里还有什么小白兔呢?

望着那逼仄的小窗透过来的凄凄惨惨的月光,他不禁涕泪横流:‘佛家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一顶有故事的斗笠3

一个斗笠的价格5块钱,平均一天编4个,一天的收入20块钱。这样费时费力又赚不了钱的活如今已经很少人会做了。但是,在抚州市临川区茅排乡山陂村,却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叫易泉荣。从12岁开始,就学习编斗笠,至今56年。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坚持50多年痴心不改、乐此不疲呢?3月22日,记者来到山陂村,探访老人的这份执着。

“易奶奶编斗笠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对红军的一份感情,一份怀念。”村民们听说记者来采访易泉荣,都纷纷围了过来,对易泉荣每天编斗笠的的行为和精神大加赞赏。村民张学武更是一语道出老人坚持下来的缘由。他告诉记者,易泉荣编的斗笠和一般的斗笠不同,它有一个响亮而又有意义的名字——红军斗笠。

易泉荣今年68岁,说起红军斗笠的来历,老人异常兴奋。原来1932年的时候,红军某部就驻扎在山陂村,准备进攻南城县城。在山陂村期间,红军和村民们相处的非常和谐,部队官兵优良的作风和待群众如亲人的行为让村民非常感动,村民都非常热爱这支部队。当年,一名负伤的红军司务长被山陂村的乡亲们用担架抬到村里养伤,但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乡亲们将他葬在村外山坡上,立了一块石碑。“我的父母告诉我,红军浴血奋战都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易泉荣说,她从小就牢记父母的教导,始终不忘红军对老百姓的恩情。

红军当年非常艰苦,经常缺衣少穿。为了支援红军,易泉荣的父母和村民都尽力为红军提供各种补给。“我爸爸是一名老篾匠,他利用自己的手艺,专门为红军编斗笠。”易泉荣说,不仅如此,父亲还教母亲和其他村民一起编斗笠、编草鞋等送给红军穿。红军走后,村里就一直保持着编红军斗笠的传统。

在山陂村长大,易泉荣从小就看到很多村民编斗笠,对斗笠有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看到斗笠正前方的五角星时,她感到由衷的热爱。“听着老人们讲述红军故事,看着他们编斗笠,我对红军的感情就更加深厚了。”易泉荣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从12岁开始就缠着父亲教她编斗笠。但是,父亲开始却没有答应她,认为女孩子学习编斗笠不好,篾匠一般都是男性。后来,在易泉荣的多次请求下,父亲终于答应了女儿。易泉荣心灵手巧,学东西特别快,几年时间内,她就学会了编斗笠的全部技术,编出来的斗笠质量一点也不亚于老艺人。一把蔑刀好像长在手上,毫米薄的竹丝不用看,信手就能均匀地一劈为二。看着女儿编的斗笠,做了一辈子篾匠的父亲也是赞不绝口。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编红军斗笠能够补贴家用,是村里的一项好产业。那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制斗笠。由于大家编的斗笠质量较好,而且还有特殊的五角星,在市场上销量还是不错的。在临川、南城、宜黄等周边县区常常是供不应求。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斗笠的作用逐渐被雨衣、雨帽所代替,斗笠的市场需求量大量减少。不仅如此,价格也没有得到提升。即使在现在,一个斗笠才5块钱,一天下来才赚20块钱。赚不到钱,又消耗时间,村里编斗笠的逐年减少。如今,这个1300多人的山村只有极少数的人在编斗笠,易泉荣是编红军斗笠时间最长,坚持最久的一个。

“斗笠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现在只有装饰和纪念的作用。”易泉荣一边编着斗笠,一边对记者说道。普通老百姓出门已经很少会戴斗笠,斗笠在周边已经很难销出去,只有销往井冈山等革命老区,供游客选用。如果要算经济账,没有谁会愿意干下去,可易泉荣却没有这么想。她认为,斗笠有价情无价。虽然编斗笠赚不到什么钱,但是这包含着对红军一种深厚的感情。编斗笠,就是为了纪念红军,记住红军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采访结束时,易泉荣说,只要她还能够编,她会一直编下去,让红军精神一直传下去。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