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创业有诚信的故事作文

2022-10-30 02:26 作者:秦皇岛新闻网 围观: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曹国良:创业30年,用心写尽一个“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秦皇岛新闻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创业有诚信的故事作文1

▲曹国良的酒店获得过文明诚信经营商户等许多荣誉。记者 王鸽 摄

9月22日一大早,52岁的曹国良来到他经营的北戴河遇见海酒店,组织起员工例会。对大伙儿一番叮咛嘱咐后,他又查看店里的食材供应和服务情况。

创业30多年,业务范围已扩展到多家酒店、宾馆和网络商业运营等项目,老曹依旧不改每天到店里跟员工和顾客碰碰面、交交心的工作习惯。

“做生意,重要的是一颗对人的真心,要对得起良心,诚信是根本,我带的团队也一直坚持这个理念。”曹国良告诉记者,自己白手起家,一路奋斗到现在,对“诚信”二字,有最深的体会。

1989年,曹国良从一个路边摊开始创业。“最初就是一个小卖铺,没啥经验,只能卖冰棍。”他说,就是靠着这样起早贪黑、不怕辛苦的小本经营,他慢慢地积累了资金,可以实现更多心愿了。

几年后,曹国良看准北戴河旅游业前景,先后办起了旅馆和饭店,他白天赶场跑销售,苦练经营能力,将大量精力倾注到企业管理中,凭借产品优、服务好的口碑,各个门店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

通过把握商机、扩充业务、滚动发展,多年积累让曹国良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服务行业的经营大户。从事经营活动30余年来,他始终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注重商品质量,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童叟无欺。

在经营中,曹国良遇到过许多困难。因为北戴河是旅游城区,人们难免有在景点遇到价格虚高和消费陷阱的现象,在一段时间里,很是伤害商户们的口碑和形象。

“以前的确会有诚信缺失的问题存在,但如今北戴河在旅游餐饮管理上,已经相当规范了。作为本地商户,咱应该带头去扭转这个局面。”曹国良下定了决心。

2016年,他把自己的餐厅改成自助餐形式,提供品质上乘的鲜活海鲜,一下打消了顾客“缺斤短两”“以死换活”等顾虑,再加上提供“暖心粥”等贴心服务,那年夏天,餐厅的门口几乎天天排起长队,得到了许多顾客交口称赞。

“不能看一时利益,得将心比心,细水才能长流,企业才能真正发展。”这件事情的成功,更让曹国良验证了一直坚持的“真心”理念。

从事个体经营的第一天起,曹国良就把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作为最基本的经营准则,他是第一批个体纳税人,始终坚持依法纳税,还主动协助税务部门义务宣传国家税收法规和政策。

良好的声誉,让曹国良获得了文明诚信经营户等许多荣誉,生意越做越红火。事业成功的同时,他开始思考如何能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我觉得自己有了这份能力,一定要为社会、为他人多做些事情。”

10年前,曹国良就开始与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一些乡村学校联系,先后资助十多名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避免他们出现辍学情况,同时还为多所学校送去铅笔、作业本、书包等学习用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曹国良更是尽力担负起社会责任。他的企业先后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岗位800人次,其中帮助9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每年为大学生提供60多个社会实践岗位,多年来,曹国良累计为公益活动捐款已超过10万元。

总是以诚待人的曹国良,对待员工更是充满关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个门店经营短期受到影响,他也坚持不减少员工的福利,让大伙儿安心上班。“不能凉了人心,有些老伙计,已经跟着我20多年了。”他说。

帮助他人的事,老曹总是悄悄地做,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不少员工也跟着他拿出爱心捐款做起公益来,很多人还加入了志愿者服务团队。

这两天,曹国良又默默地做了件事。偶然听一位朋友说起,一名乡村中学的孩子品学兼优,但家庭比较困难,他赶紧转去了2000元,托朋友带给孩子。“这么做心里才踏实,其实诚信经营、力所能及地帮别人,都是咱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哪儿有啥值得说的。”曹国良笑呵呵地说。

用真诚对待生活,平凡中透着温暖,就像他脸上的笑容,真诚又质朴。

记者:王鸽

编辑:李志财

责编:刘福庆

监审:王勍

创业有诚信的故事作文2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胡永华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播东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贵州欧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法人代表。2012年,胡永华返回乡村,承包当地老百姓的150余亩土地,种了10多万棵桂花树苗,建设了6个标准化大棚、发展蔬菜产业,后又引进中华土蜂300余箱。2018年,他成立贵州欧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发展林下养殖和种植业,引导农民科学致富。“饮水思源,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回报社会。”他说。他坚持诚信经营,凭着良好的信誉走上了富裕之路,坚持依法纳税,为解决就业和增加村民收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视频提供:团贵州省委青年发展部)

创业有诚信的故事作文3

来源:襄阳日报

通讯员 方兴成 全媒体记者 黄金晶

整洁宽敞的车间里针车轻鸣,工人们画版、裁剪、打包、装车,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3月16日,当记者走进位于谷城县庙滩镇的谷城亿和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亿和制衣)车间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亿和制衣的老总叫蒋军,是土生土长的庙滩镇小河村人。2006年,蒋军返乡创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拥有独立的生产园区、生产机器280台(套),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生产的各类服装远销欧美,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企业”。

从白手起家到现在的小有成就,蒋军说,正是凭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他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

2007年,由于工人疏忽,未熄灭的蚊香引发火灾,导致车间产品被烧毁一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以及一天天临近的交货日期,蒋军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有人建议他将另一个车间的产品先发给香港客户,把对方稳住,这边慢慢再补上。蒋军想了想,却不同意:“这个车间的产品已经被烧毁了,即使把另一个车间的产品发给客户,也会造成少码、缺码现象,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诚信经营,企业就没有回头客。”

最终,蒋军本着诚信至上的理念,如实告知香港客户实情,并承诺客户的损失都由他承担。这位香港客户在了解原委后十分感动,不仅同意他延期交货,后来还把所有订单都交给他。

经历那次失火后,蒋军一头扎进工厂,坚持以身作则,严控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他以质量得市场,以诚信得客户,最终亿和制衣迎来转亏为盈的局面。

业务慢慢做起来,厂里有了盈利,蒋军并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对于在家照看孩子、不便外出务工的群众,蒋军及时安排她们到厂里上班,确保有份稳定收入。如今,当地已有200余名村民走进亿和制衣当工人,每月均能领到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工资。

“如果家门口没有亿和制衣,我真不知道怎么过这道坎。”村民冯春红的丈夫于2008年去世,留下一儿一女和两个年迈老人,她无法外出务工。自从进了亿和制衣,她不仅能照顾家人,还有一份稳定收入。现在,冯春红的儿女均考上了大学,以后的日子更有奔头。

致富不忘桑梓。如今,亿和制衣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乡亲们的肯定,蒋军还当选为两届县人大代表。

《襄阳日报》(2022年3月18日06版)

(编辑:汪晓璐 审核:杨明阳)

本文来自【襄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