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李时珍有争议的故事

2022-10-25 13:34 作者:历史纪闻 围观:

明代李时珍:弃文从医,不走寻常路,终成《本草纲目》,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历史纪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李时珍有争议的故事1

中国的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知识。我国古代长期发现并积累的中药知识,大部分都已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之中。

其实大家都知道"用药如用兵",中药其实就是中医治病的根本,那么可能有人会好奇问道:为什么中药不管里面有没有动物类药物而都叫作本草呢?

最具名气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个名称是不是存有一定的问题呢?其实这就像小说《水浒传》当中虽然有三位女性但却仍称为一百单八位好汉一样,这其实也就是一种习惯性的统称,故在历代中药类书籍用名皆称为本草。

由于本草学中有着对一些药物的产地、制法及配方的叙述,涉及方面十分广泛,而中药对于疾病的医治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里也就需要提及一个了不起的人:李时珍。

李时珍,明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生于湖北的一个中医世家。少年之时,他常跟随父亲和哥哥上山亲自采认药物,或有时帮父亲抄写医方,听父亲李闻言讲解药物特性。当时考科举盛行,他十四岁便考中了秀才。但他却热衷于医药事业,对枯涩乏味的八股文并没有丝毫的兴趣。因而最后他考举人三次皆落榜后,放弃了科举仕途,一心沉醉于行医当中,他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讹误。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38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基础。

这期间,李时珍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各地的药材,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包括《本草品汇精要》。与此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丰富知识。

他详细研究了古代相关的本草及医书类书籍,并且还长期深入民间向百姓学习,到深山密林之中采摘药材,相传在当时的武当山是属于皇家园地,是不允许私人进入山中采摘药材的,但是武当山当中却蕴含着很多贵重的药材。

据李时珍自己在《本草纲目》当中记载这武当山之中还有一种果子能够益寿延年,已被朝廷选奉为皇帝贡品,当时李素珍就觉得非常好奇,想进去一探究竟,但是被武当山门徒拒之门外,李时珍的徒弟与武当山的门徒竟执棍厮打了起来,最终李时珍将实情告知了武当山的掌门,最后才得以入园观看,发现这其实也只不过是一句普通的果树而已,并没有外界宣传那么神奇。

他还开辟了药园栽培药物,经过二十七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在六十一岁之时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也将以前的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该书载药共计约一千九百余种,对很多有错误的药物进行了更正。

李时珍在研究工作之中,虽然博觉群书,但却并没有成为书籍的奴隶,他更加注重实践,对前人的见解持客观的批判态度。如他研究古代炼丹术之时,吸取其中关于药物性质及制法的有价值的部分,但又揭露了服用炼丹药求得长生不老的那套学说的不合理性。

据有关统计,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参考书籍极为丰富,其他与道教、道家有关的,大约是20%左右。全书总共附方1.1万多个,其中道药道方3千多个,更是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而唐代以前的医书,其中和养生有关的内容比重特别大,那时自然只有有钱人才顾得上养生。《本草纲目》却重在看病,寻药治病,里面还记载了大量廉价药物,特别适应当时普通劳动人民的需要。

自《本草纲目》一书问世以后,很快便在国内流传了起来,它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到目前已经被全部或部分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国文字,开始在世界上广泛流传,中国以及中医文化也以它为载体而面向世界,使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公元1951年在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上,中国明代的李时珍,作为唯一的医药学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单之中,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瞻仰。

俄罗斯人民对这位医学家也十分崇敬,李时珍的大理石雕像至今被镶嵌在莫斯科大学礼堂的长廊上,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琴在其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了李时珍的成就。

他说道:"明代的伟大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顶峰的《本草纲目》……李时珍达到了在安得烈·维萨里的科学活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李时珍之所以能够完成这样的不平凡的著作,最主要归功于他那的对中医的浓厚的兴趣以及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不能贵贱,自己感兴趣的就是最好的,有了兴趣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接下来就是恒心与毅力了,只要有足够的恒心与毅力就会一往无前了!

可惜的是,李时珍并没有亲眼看见《本草纲目》的出版,由于长年的艰辛劳累,李时珍病倒在床。病中他嘱咐他的孩子们,将来把《本草纲目》传布于世,为世人造福。几经周折,李时珍去世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596年,《本草纲目》出版了,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了医生们的必备书籍。

后来又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传遍世界。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如此大,因此深受后人的尊敬,他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李时珍有争议的故事2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时珍的伟大成就是写出了一本《本草纲目》,大家都会认为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药学理论家,其实不是这样的,人家李时珍还在宫廷里当过医生,实践水平也是非常之高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李时珍有那些令我们称道的医学技术。

有一次李时珍走在大街上,突然看见一大群人在抬着棺材送葬,这时候棺材却在向外边流血,李时珍看看了,棺材流的血是新鲜的,于是他就断定棺材里的人一定还没有死,于是他就去找当时送葬的人家,可是人家人为还是入土为安的好,不能再把死去的人在开棺做手术了,最后在李时珍的劝说下,送葬的人家同意打开棺材,李时珍先为这位“死人”按了按摩,然后在这位“死人”的心窝扎了一针,只见棺材内的人吭了一声,就活过来了,于是李时珍因为起死回生的技术而名声大噪。

还有一次,一家药店里边有一个小伙子在大口大口的吃食物,忽然听见李时珍要来了,这位吃食物的公子也想马上去看看李时珍,当他看到李时珍的时候便开始问李时珍,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这时候李时珍给他诊断说,小伙子啊,年轻轻地真可惜,你活不过三个小时了,这时候小伙子便和李时珍争论了起来,最后生气的走了,果不其然,最后这位小伙子真的没有活过三个小时,原来是因为他吃的太饱,再加上原来内脏已经受损,所以就死掉了。

(本文为作者原创,严禁转载)24

李时珍有争议的故事3




  李时珍,晚清著名医学家,因其高超的医术和对中国医药学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后世人尊称为“医圣”。其所作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更是学医之人必须了解的书籍,大名连不学医的人都听过。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高超医术的见证,而民间流传的关于李时珍治病的故事,则使得他这个人更形象了些。

  据说有一次李时珍和大徒弟王广在湖口,遇见一群人抬着棺材送葬。奇异的是,有血一直从棺材的缝隙中滴出。

  李时珍细看这下,发现这流出的血是鲜血而非淤血,便知不对劲。等他问了旁边人,说是产妇难产而死,家里人怕不吉利提前将人埋的时候,就知道这人也许没死。

  李时珍连忙上前拦住送葬人群,这一出自然惹得送葬之人发怒。李时珍及时告知情况,才挨了一顿打。

  但是众人还是不相信,李时珍反复劝说,才使得主人答应开棺。棺材打开之后,李时珍先是对孕妇做出一番按摩,随后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

  原本脸色清白,看似没有呼吸的孕妇,竟然哼了一声,随之醒来。在李时珍的帮助下,这名被当成已死之人的孕妇,竟然还产下了一个儿子。众人见此,无不惊叹。

  


李时珍不仅能医“死人”,还能断定活人之死。

  李时珍有一次坐诊的时候,药店老板的儿子大吃大喝后,看似十分潇洒的翻越柜台,请李时珍诊脉。

  其实吧,这只是药店老板的儿子没事儿做,诊着玩的,本人并不在乎。可谁知李时珍一手搭脉,没多久开口就说药店老板的儿子快死了,最多活不过三个时辰。

  但是药店老板的儿子,生龙活虎的,全身看着没一点儿毛病。除非突然冲来一辆车压死,或者天降陨石等砸死,怎么也不该是将死之人。

  周围人都以为李时珍说的是玩笑话,药店老板的儿子也只当李时珍乱说话,听了后就破口大骂。除了生气,并没将李时珍所说放在心上。

  令人惊讶的是,还不到三个时辰,药店老板的儿子竟然突然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药店老板的儿子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等到有反应的时候,他也就死了。

  因为李时珍爬山涉水的研究和收集各种草药,许多人一直以为李时珍应该是一位医术出众的草根大夫。但历史资料证明,其实李时珍曾经是皇家御医。

  李时珍开始是在武昌楚王府工作,大约是在公元1551年到1557年这个时间段,皇帝下令征辟医官,选拔各地医术精湛的人到太医院任职。

  李时珍因为医术高超,受到举荐,入太医院工作。虽然后世对于李时珍到底是任职太医院原判,还是只是担当御医有争论,但是李时珍曾在太医院工作却是不争事实。

  在太医院工作,让李时珍有机会接触到皇家收藏的医药典籍。这不仅使得他的医术有了再次的提升,同时也为他后来编撰《本草纲目》打下基础。

  要是李时珍真的只是草根大夫,很有可能我们就见不到医药巨典《本草纲目》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