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曹操的诗歌风格是(曹操的诗歌风格是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2022-10-27 22:15 作者:故事语文教室 围观:

为什么说曹操是政治家,而不是“奸雄”?四首曹操乐府诗读一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故事语文教室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曹操的诗歌风格是1

有一种美丽是加关注!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削除各方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少数民族政权,统一了中国北方。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袓,后世多称其为“魏武帝”。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合称为“三曹”。曹操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有建树,鲁迅称其“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刘勰《文心雕龙》说他“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钟嵘说他“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有《魏武帝集》。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简析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宦官不成被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自己把持了政权。汉献帝初平元年(190),东方各路军阀同时起兵,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伐董卓。然而这支联军中的众将各怀私心,不能齐心合力对付董卓。曹操对联军十分不满,于是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战事失利。不久,联军四分五裂,互相残杀,从此开始了汉末长期的军阀混战。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此诗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简析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征伐乌桓,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曹操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也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

诗歌前两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为观海所见。自“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为眼前实景,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为作者的想象之景,日月和银河都好像在这广阔无边的大海里运行。这四句是诗歌的核心,借大海壮阔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宽阔襟怀。末二句虽是衬句,但与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清人沈德潜说它“有吞吐宇宙气象”。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简析

诗歌前四句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中间四句是全诗的核心,笔力遒劲(qiújìng),韵律沉雄,蕴藏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接下来四句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最后两句为附文。

这首诗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析

这首诗为赤壁之战前后所作,未有定论。所谓“横槊赋诗”,多指此诗。

这首诗主题明确,表达思贤若渴之情。前八句,强调自己的愁思之深,愁的是什么呢?是他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一起建功立业。中间八句巧妙使用《诗经》里的句子,描述对贤才的渴慕和贤才到来后宾主欢宴的情形。第三个八句是对前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既为求贤而愁,又要待贤以礼,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最后八句用乌鹊比喻人才,希望他们不要再犹豫不定;又用周公自比,希望贤才“多多益善”。

这是一首政治诗,却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符合曹诗婉而多讽的特点。据说此诗传开以后,多有人才前来归附。

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的诗歌风格是2


曹操这个人历来存有争议,以汉家为正统的人,称他为汉贼,而以英雄主义为标准的人,称他至少是一个英雄,这都是没错的。人的立场不同,看到的事物也不尽相同。在曹操年轻的时候,南阳的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觉得这句话评价的非常中肯,也非常到位。

因为曹操所处的那个时代就是一个乱世,那样的乱世,群雄并立,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但也都无法登上皇帝的宝座。曹操一生为汉臣,却也缔造了曹魏大业的根基,成为曹魏一代的开创者。他精通兵法,善写诗歌,常常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把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曹操的诗词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也非常的清峻整洁,开启了建安文学,并在他的倡导下,逐步发展繁荣,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就连近代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赞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既然曹操这么牛叉,想必诗文里也有所表现,今天特地甄选了他的十首诗词,一起来看看,曹操究竟牛叉在什么地方。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曹操一生留存的诗歌并不多,这一首诗歌极为出名。《步出夏门行》五首之一。

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在官渡开战。这一战,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没干过曹操,一路逃跑,投奔了冀北、辽东一带的乌桓族,以图恢复实力,东山再起。但曹操为了消灭袁氏残余势力,斩草除根,进一步巩固北方疆土,于建安十一年率领军队攻打乌桓,这首诗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上碣石山时写的。

这首诗写的是,曹操率军北伐,登上了碣石山,极目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如此辽阔、如此壮观。想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他曹操也站在秦皇、汉武游览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联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生命不息。从这首诗里看一看出,曹操取得了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于是乎,站在高山顶端,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在这首诗中,曹操把情与景紧密相连。通过观望波涛汹涌的沧海,寄托曹操很深的感慨,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清晰地看到,他心中有着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我觉得,从这一点来讲,曹操是一个英雄,一点也不为过。

2、【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对于曹操的这首诗,真实创作时间不好确定,在《三国演义》的四十八回里,这首诗是在赤壁之战的前夕,曹操在长江上看到一只乌鹊,加上又有点醉了,吟出了这样一首诗。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二十四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这首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诗的一开始,曹操就说自己很愁,为何而愁呢?是因为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同时,他还提醒哪些人,岁月流逝很快,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别他么犹豫了,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我这里又有床,又有被,还有媳妇搂着睡,还等什么。

曹操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的政策,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这首诗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加上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这首诗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整首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可见,在曹操那个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

3、【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五首之一。大约是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准备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写的,按照曹操生卒年来计算,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在那个时代,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候,能活到五十三岁,确实已经很了不起,这不由得让曹操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

这首诗意思是说,人的生存寂灭是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的,既然已经知道结果,就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不断进取。这样一首充满对生活真切体验的哲理诗,闪耀出哲理的智慧的光芒,迸发出奋进的激情,振响着乐观的声调,显示出曹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4、【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解析】公元一八九年,曹操独自率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最后战败。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从此开始了汉末的军阀混战。这首诗就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的是,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最终酿成丧乱的历史事实。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最后曹操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余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

读罢这首诗,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历史画面,关东各军阀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这个大奸贼。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曹操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可见,草草还是充满了满满的正义感的。

5、【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孟冬即阴历十月,这首也是步出夏门行五首之一。阴历十月的天气,到处一片肃杀。北风呼呼地吹着,草木萧瑟,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这首诗写于初冬十月,时间比前首稍晚。曹操首先写了初冬的气候和景物,北风刮个不停,严霜又厚又密,鸡鸣雁南飞,猛禽藏身迹,熊罴入洞眠,肃杀严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宁。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下地耕田了,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的庄稼堆满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这是一幅非常美妙的图景。这首诗反映了大战后在局部地区人民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也表达了曹操要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

6、【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解析】公元二零六年,也就是建安十一年。这年的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在鞍马间写了这首诗。曹操为什么要亲征高干呢?这是因为建安九年的时候,高干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第二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占山为王。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讨伐高干。

这首诗的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同时,我们读这首诗,也能感受到曹操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他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也做了如实的记录。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他在这里却没有一点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直露的笔触把曹操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的呈现了出来。从这一点说,曹操的真诚十足,是一个不矫揉造作的人,故称为英雄本色。
7、【薤露】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解析】《薤露》也属于乐府歌曲,是《相和歌·相和曲》歌辞,原先它与《蒿里》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关于这首歌曲,据说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自杀身亡,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丧。

薤露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阳一晒,极易干掉。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汉代建立以来,有的人徒有其表,干不成什么大事,他招引董卓入中原,最终害得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

曹操用这样的古调来写时事,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他之所以能以旧瓶装新酒,是因为乐府本身就有缘事而发、言之有物的特点,宜于用来记录史实,抒发情感,同时,这首诗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贵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


8、【气唱出】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欲。

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解析】气唱出这首诗一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曹操驾驭六条巨龙在天空乘风遨游,远游到四海之外,和仙人仙女一起饮用琼浆玉液,一解胸中哀愁。然后带着心事游蓬莱,专心于成仙之道,接受长生不死的神药。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游仙诗。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说始于战国后期,最早的求仙诗是秦始皇的《仙真人诗》。自战国后期齐燕方士鼓吹长生不死术以来,祈盼长生、求见神仙遂成为古人孜孜不 倦的追求。一般认为,游仙诗始于晋代的郭璞,其实,早在郭璞之前,曹操的《气出唱》已完全具有这一品质。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绮丽的想象描述了曹操渴望长生、 冀求神仙的念想。

曹操一个现实主义思想很强的人,为什么要写这种不切实际的游仙诗呢?这是因为,曹操意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他的政治军事斗争,努力做到使这些游离分子不倾向于敌对势力。也就是说,你们不跟我干事创业,也不要成为我的敌对势力。


9、【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丰赖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这首诗跟观沧海差不多,都是作于北征乌桓期间,步出夏门行之一。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官渡之战后,曹操虽然取胜,但局面还是比较被动。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作了这样一首诗。

这首诗写的是,在军队行进的时候,看到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他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荒凉凋敝、民不聊生、怨声沸腾的社会动乱画面,画面里熔铸了曹操愤懑难平的感情,即对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给人们造成的灾难的愤懑,反映了曹操希望尽快于战后出现和平安定局面,实现他为之奋斗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诗中反映的是“人们”的痛苦生活,曹操眼中的人们绝非社会最底层的小百姓,因为他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为维护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10、【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解析】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序曲,意思是说,曹操一开始准备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但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到达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心情更加伤感。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曹操对当时的战乱是极度厌倦的,他渴望统一全中国,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不要再流离失所。曹操的诗歌充满激情,他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是非常出色的。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慷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曹操在建安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曹操的诗歌风格是3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其中有个“建安骨”,你可知这是指的什么呢?

“建安骨“”指的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正是被称为乱世奸雄、实则有雄心壮志的曹操。

曹操生于155年,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是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军阀割据势力,对外降服了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外族势力,实现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如扩大农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使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经济出现转机。曹操统治下的黄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清明,社会风气比较优良。

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就有很高文学素养的曹操父子,提倡和鼓励统治区下文学的发展,使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在当时建都的邺城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精通兵法、擅长诗歌,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东汉末年人民百姓生活的苦难,其诗歌往往是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另外,曹操的散文之作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

曹操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诗歌,从体式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杂言诗三类。他的四言诗今存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皆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把我国四言诗歌的创作推上了新的高峰。曹操五言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极为重要。他的诗歌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其五言诗歌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为乐府诗的创作开辟了更为自由的天地,也为五言诗歌的创作做了探索性的尝试。曹操的杂言诗有《气出唱》三首、《精列》、《度关山》、《对酒》、《陌上桑》、《秋胡行》二首及《董卓歌》。

曹操的诗歌从写作题材上看大概分为三类:

一类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如《蒿里行》;一类诗抒发了他渴慕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如《短歌行》;一类是在哲学性与艺术性上创新的游仙诗,如《秋胡行》。这些诗歌表达了曹操的社会责任心及人生价值观。

我们分别来读一读这几首作品。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此诗从记录军阀纷争的事实到描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深刻揭露了军阀争权混战祸国殃民的事实,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无一丝造作之意,感情强烈,直出胸臆,自然表露。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何?好比是清晨的的露水日出就干,可悲可叹失去的日月已经很多。

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内心忧虑却不能遗忘,用什么来消除忧愁?只有那美酒杜康。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寄托着我悠长思慕之心。就是因为渴慕贤才,焦虑吟沉直到如今。

鹿儿嗷嗷鸣叫呼唤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贵的贵宾,便会设宴鼓乐盛情款待。

清明如约的博学贤才,什么时候被我招来?我的忧虑发自内心,日日夜夜都不会断绝。

有劳您走过阡陌小路远道跋涉,枉驾而来致意问候。久别重逢欢宴畅谈,感念您还惦记着旧日的恩情。

月儿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乌鹊寻找依托向南而飞。绕着大树飞翔三圈,不知可以依在哪根树枝?

大山永远不会嫌高,大海也永远不会嫌深。像周公那样虚心对待贤才,一定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

此诗主题明确,就是渴慕招徕更多能人志士为自己所用,以建功立业,实现天下一统。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大力强调唯才是举,并为此发布“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这首《短歌行》实际上是一首求贤歌,抒情意境浓郁,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秋胡行》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译文:

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健牛因困顿倒下,倾刻间,车辆坠入山谷。坐在大石头上,弹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那音调凄怨的清角古曲啊,让我感到迷乱和烦忧。早晨,我终于登上了散关山,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他们身穿狐裘,外披罩衣,看起来不像是平常人。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困苦和自我怨恨呢?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心中有什么欲求?三位不知名的老翁啊,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

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虽然成仙之道深不可测,但是只要诚心追求,就一定会得到。我们遍观名山,遨游八方极远之处,枕着石头睡觉,用流水漱洗。喝着山泉水,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三位老翁已经飞身上天了。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

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自从仙人走了以后,我每夜都不能安睡,惆怅哀怨啊,自我怜悯。齐桓公德行端正,从来没有欺诈行为。因此,有德能的宁戚通过唱歌前去依附他。经传记载了齐桓公西伐大夏的事情,这一功劳为后世传颂。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仙人离去不可追。


《秋胡行》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译文:

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华山,和神仙一起远游。经过昆仑山,来到蓬莱仙山。和神仙们一起在天空中遨游八方。我想得到长生不老的神药,活到一万岁。用诗歌表达心意,我愿登上高高的泰华山。

天地是多么地长久,与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暂。世人都说老子清静淡泊,从来都不知道年岁已老。又说赤松子和王子乔得道成仙。没有听说过真正得道成仙的,也许得道的人可以长寿延年。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天地是多么长久。

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处没有它们的光芒呢!天地化育万物,最尊贵的难道不是人吗?各个诸侯管辖自己的封地,难道他们不是天子的臣民吗?以施行仁义为本分,以遵行礼乐为荣耀。用诗歌表达心意,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

春夏秋冬交替远去,昼夜推移,成为一年。有德行的人遵从天意,所以他们行为始终与上天保持一致。他们从不忧虑年岁老去,只会忧虑社会不安定。生和死都由天命决定,因此,担心生死是愚蠢的行为。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春夏秋冬交替远去。

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让欢笑永随自己的心意。盛壮年华和聪明智慧,将永远不会返回。珍惜时光,努力进取,将有惠于谁呢?轻浮放荡,逸乐苟安,又是怎样的行为呢?用诗歌表达心意,忧伤的时候将有什么想法呢?

《秋胡行》二首创作于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途经散关山之时。

第一首描写的是曹操在散关山遇到来自昆仑的三位仙翁,仙翁们询问曹操为何“困苦以自怨”,并向他形容了真人们“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的闲暇生活,希望他也追随着这样的生活。在曹操“沉吟不决”时,三位仙翁已经升天而去。人生情绪,应该就是人对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逐。这种理想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却永远高于人们的生活现实。人们想要追上它,却永远也追不上。就是在永无止境的追逐中,人们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途。

第二首描写的是曹操在幻想中登上泰华山、昆仑山,与神仙往还,希望得到神药,延长寿命,由此产生“天地何长久”,人生实短暂的感慨。曹操虽然年老,但雄心不灭。他告诫自己,有德行的“大人”,“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最后他终于在“泛泛放逸,亦同何为”的思考中宽解了自己“壮盛智慧,殊不再来”的悲哀。在普遍的忧生意识中,融入了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独有的生命价值观


无论是彷徨踯躅、慨叹憧憬,还是雄韬伟略、霸业雄心,曹操用自己风格独特的诗歌创作丰富和渲染着建安文学,风华卓绝,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应享有崇高的文学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