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深意的儿童短篇故事

2022-10-27 22:13 作者:故事人小天 围观:

寓意深刻的逆向思维小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故事人小天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深意的儿童短篇故事1


1

买碗

有个年轻人去店里买碗。他拿起一只碗依次与其他碗轻轻相碰,碗与碗之间发出沉闷而浑浊的声音,他失望的摇摇头,继续去试。

然而,直到老板呈上碗中珍品却仍是被嫌弃。

正在老板疑惑不解间,他道出挑碗的诀窍,当用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击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的,就一定是好碗。

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递给他,说:“那你拿这只碗试试。”

他依言行事,发现这只碗与每只碗相碰都发出清脆的声音。

他感到很惊讶,这时,老板微微笑道:

“道理很简单,你之前拿的那只碗本身就是次品,你用它试碗声音必然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得保证自己拿到的也是一只好碗。”

感悟: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品质上乘的碗才会与同样精致的碗相撞而鸣,优秀的人也只会与同样出色的人并肩前行。

余生,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

2

过桥

有一处地势险峻的峡谷,谷底是湍急的水流,而想要过去只能依靠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的几根铁索。一行四人,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以及两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他们来到峡谷前准备过桥。

他们依次抓住铁索,凌空前进。

结果如何呢?

盲人过去了,聋子过去了,一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也过去了,而另一个则掉下悬崖摔的粉身碎骨。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一个正常人还比不过盲人和聋子吗?

虽然结果很出人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盲人说:“我看不见陡峭的悬崖,所以我能心平气和的过桥。”

聋子说:“我听不见底下奔腾的水流,所以我能不带恐惧的过桥。”

正常人说:“我过我的桥,悬崖陡峭,河流湍急,又与我何干?我只要脚踏实地稳稳的前进就可以了。”

而那个掉下悬崖的人临死前还在想:“悬崖这么陡,水流这么急,我掉下去一定会死的。”

感悟:

有的时候,我们不是被困难打败,而是被自己吓死的。

遭遇困境,别总是无限放大他原有的难度。

埋头过坎,历事练心,反而更容易抵达成功。

3

秀才赶考

古时候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客栈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想想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就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

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道:“我看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便心灰意冷,回客栈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客栈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解释了一番,客栈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又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

秀才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结果居然中了个探花。

感悟:

遇到事情,不要急着下定论,换个角度,又是另一番见解。

人生的高度有时就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

4

农夫种地

以前有一位农夫,做事总爱瞻前顾后。

春天的时候,有人问农夫:“春天到了,你种麦子了吗?”

农夫回道:“没,我担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

农夫又回道:“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感悟:

我们总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顾虑重重只会束手束脚,一事无成。

生活永远充满不确定,有时放手一搏,大胆尝试,方能有所收获。

5

扫阳光

有两个兄弟,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

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

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等到他们把簸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已经没有了。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感悟:

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糟糕,可能只是我们关上了心门。

往后余生,学会敞开心门,所见之处,便会皆是光明。

6

窗子上的污垢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感悟:

窗户脏了,所以看到的一切都是有污点的。

我们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别人,却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遇事先别急着苛求别人,反求诸己,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解决问题更好的方式。

7

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

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遍地碎石,硌得他的脚疼痛难忍。

回到王宫后,他下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不够铺路。

此时,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啊!为什么您要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

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改采这个建议。

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感悟:

萧伯纳曾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让世界适应自己。”

改变世界很难,但改变自己却很容易。

当你改变以后,你眼中的世界也会跟着改变。

8

救妻子还是救孩子

有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而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后,也感到疑惑: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妻子当时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感悟: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只关乎选择。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选择,能够抓得住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9

用短为长

两个老板碰面交流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老板抱怨自己公司的三名员工不成才。

另一个老板询问原因。

老板答道:

“他们一个吹毛求疵,整天嫌这嫌那;

一个杞人忧天,总为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担忧;而另一个游手好闲,喜欢在外面瞎逛乱混。”

另一个老板想了想,说:“干脆让他们三人到我的公司上班吧,这样也省了你解雇他们的麻烦。”第一个老板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这三人到新公司报到,新老板早已为他们安排好了工作:

爱吹毛求疵的一位负责质量监督;

杞人忧天的一位负责安全保卫;

而喜欢闲逛的负责出外做宣传和调查。

一段时间过后,这三人在各自的工作上做出了优秀的业绩,那个老板的公司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感悟: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蠢材,只有没放对位置的天才。

唯有知人善用,才能人尽其才。

#故事#​#逆向思维#​

有深意的儿童短篇故事2

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的,月亮又大又圆。

  山顶的大树上坐着一大一小两只猫头鹰。小猫头鹰抬头问:“妈妈,为什么天上的星星总是不停地对我眨眼睛呢?”

  大猫头鹰说:“因为你太可爱了,每颗星星都想认识你呀。”

  小猫头鹰又问:“为什么我飞到哪里,月亮都会跟着我呢?”

  大猫头鹰说:“因为你太能干了,每晚都能捉到好多田鼠,月亮也好想跟你交朋友啊。”

  听了妈妈的话,小猫头鹰觉得好开心,全身充满了力量。他挺起腰杆,拍着胸脯说:“妈妈,您放心吧,今晚我可以自己去捉田鼠,不用您陪着。”

  大猫头鹰笑了,眼神中充满慈爱:“宝贝,你真的长大了。”

  “因为我有星星朋友和月亮朋友陪着,我再也不会害怕了。”

  小猫头鹰说完抖了抖羽毛,展开翅膀,勇敢地向远处的田野飞去。

有深意的儿童短篇故事3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留传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请大家欣赏一下以下的经典的小故事。

1.经典人间小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个个神通广大,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宝。

  铁拐李的法宝是一个葫芦,这个葫芦能炼出灵丹妙药,治病救人。汉钟离的法宝是一柄芭蕉扇。张果老整天倒骑着一头毛驴。吕洞宾的法宝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宝剑。何仙姑的法宝是她手中的荷花。蓝采和的法宝是一个花篮。韩湘子的法宝是一支笛子。曹国舅的法宝是他手里的笏板,笏板一拍,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有一天,八仙来到了东海边,想要过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吕洞宾说:铂我们各自使出自己的能耐来,看谁先到海的那一边!”

  于是,铁拐李把自己的葫芦抛到了海上,汉钟离抛出了扇子,吕洞宾抛出了宝剑,何仙姑抛出了荷花,蓝采和抛出了花篮,曹国舅抛出了笏板,韩湘子抛出了笛子。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己的法宝上,在大海上航行。张果老呢?他直接骑着毛驴下了海!

  就这样,八仙各显其能,向着海对面出发了。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2.经典人间小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经学家张策少年时就才智超群,学识渊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阳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时,起出了一只古鼎。那锈蚀斑驳的铜鼎上铭刻着一行篆字:“魏黄初元军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十分精细考究。左邻右舍无不认为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高兴极了,好像已得了飞来的横财。

  可是,张策望着古鼎一会,苦笑了笑,说:“众乡亲啊,不是我说扫兴话,这只‘古鼎’是后人假造的,绝不是曹魏时代的珍品。”

  众人听了都大惊失色。有个老学究却不服气,冷笑道:“唉!你这小子不过十二三岁,怎晓得几百年前一个古物的真伪呢?”

  张策的父亲张同也有此感,怒声责问道:“你可要谦逊一些!”

  张策也不气恼,只是轻声慢语地对老学究说:“老先生,晚辈斗胆说一下根据,请您指教。”

  老学究笑笑,话内含刺地说:“愿听高见。”

  张策侃侃而谈:“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东汉年号就改为延康了。这年十月,曹丕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国,改年号为黄初。这就是黄初元年,请问哪来的二月呢?可见,古鼎上的篆文说什么‘黄初元年初二月’,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老学究和张同听了,相对着望了一眼,不再言语了。

  众人纷纷七嘴八舌地说:“张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国志》来查对一下呢?”

  《三国志》取来了,张同翻开其中《魏书》一看,果然书中记载的同张策的说法完全一样。

  老学究面色腾地飞红,连忙说:“小策真是个博古通今的小奇才啊!”

3.经典人间小故事

郑板桥在范县做县令的时候,为官清正,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樂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郑板桥来到集市上,刚铺好摊位,就围上来不少人观看。只见一位老汉,拿起一幅牛画,左看右看,看得眼角都湿润了。郑板桥以为碰到了知音,便问:“老兄,你喜欢这幅吗?给个价吧,多少都行。”

  老汉说:“看着这牛画,我想到了我的卖牛钱。几天前,我去集市把牛卖了五贯钱,回到村头遇到了‘雁拔毛,他一定要借我那五贯钱,说过几天还我。可今天我去要钱,他却翻脸不认账,向我要证人,要借条,我两样都没有啊。”说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旁边一位青年对郑板桥说:“这老伯姓王,为人老实厚道,人称‘王老实。讹他钱的那人姓颜,为人*滑,好占便宜,是个雁过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郑板桥听了众人的话,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对王老实说:“我把这牛画送给你。别看现在是张画,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变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还会变成活牛,如此反复,会生出许多头牛。”

  王老实虽然对郑板桥的话并不真信,但还是把牛画带回家了。

  牛画的事传遍了三村五里,好热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郑板桥所讲的,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了。第十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来到了王老实家,一进院门,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对王老实说:“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

  王老实倒也干脆,说:“行。五贯钱卖给你ǐ吧!”“雁拔毛”生怕王老实会反悔,马上掏钱买了那幅画。

  “雁拔毛”把牛画恭恭敬敬挂在了正堂。每天烧香上供,偏偏不见牛长。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郑板桥那天回去后又画了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把画送到了王老实家里,让他每天夜里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老实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当。

  郑板桥实在是太有智慧了,最后巧妙地帮王老实要回了卖牛钱,令“雁拔毛”有苦说不出,真解气呀!

4.经典人间小故事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