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诗歌的特点(诗歌的特点三要素)

2022-10-26 23:32 作者:荷叶村夫 围观:

什么是诗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荷叶村夫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诗歌的特点1

#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后来与散文、小说、剧本文学相并列,构成四种文学体裁之一。一般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最初诗歌就是一种劳动号子。我国诗歌起源于《诗经》,共三百零首诗。内容由“风”“雅”“颂”构成,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成就最高的是“国风”。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民歌体诗歌。其后,影响最大就是“楚辞”,以屈原的创作最有代表!可能是我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重要源头。花草美人入诗歌。

诗歌主要有下列特征:一、高度集体地反映社会生活。由于诗歌语言精练,篇幅有限,不像小说,必须要言不烦。反映社会生活必须高度集中。二、新颖独创的想象。诗歌注重形象思维,讲意象流动。必须想象大胆奇特。无论是屈原的诗,还是李白的诗,或者郭沫若的诗,想象丰富的特点十分分明。三、特殊的语言结构。无论是新诗还是古诗,诗的词序、节奏都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像词和曲,有的甚至规定了要用节奏的句式。四、鲜明的音韵节奏。诗一般都押韵,即使不押韵,也要顺口。过去的诗歌是用来唱的,后来才不唱了。回答供参考。

诗歌的特点2

#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 宋代继唐代以后出现了又一个诗歌高潮。虽然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宋诗》,但其总量超出《全唐诗》好几倍则是无疑的。宋代诗人大都一生勤奋写作,作品众多,如现存苏轼诗二千七百多首,杨万里四千多首,陆游近万首,远比唐代李、杜为多(李诗近千首,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充分说明宋诗繁荣的盛况。

巨大的数量往往体现为一定的质量。作为一代诗歌,宋诗在继承唐诗基础上,发生了显著的新变,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思想内容看,宋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方面都有所扩展,但又缺乏唐诗、特别是盛唐诗歌中追求远大理想的积极昂扬的精神;而在抒发民族斗争中的爱国忧国的情绪上,又比唐诗炽热和深切。这是由时代的条件决定的。宋朝比之以往的几个统一王朝来,是中央集权最为集中的朝代。这一方面对巩固宋朝统一,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和抵御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侵扰,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军权集中带来了宋朝军队训练不良,战斗力削弱,政权集中带来了官僚机构庞大臃肿,腐败无能,财政集中又刺激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享乐。所以开国不过三十多年,宋太宗时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的农民起义,人数达数十万。

正是在积贫积弱局势逐渐形成、社会危机急剧发展的情况下,改革家就出来倡导”变法”,改革弊政,形成了变法运动,诗歌中反映民生疾苦、社会黑暗和统治阶级政治斗争的现实主义倾向,都和这种社会政治情况有关,跟变法运动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如梅尧臣《汝坟贫女》、《田家语》;欧阳修《食糟民》、《边户》;王安石《兼并》、《省兵》;苏轼《荔枝叹》等一批作品。但是如同变法运动,缺乏远大的政治前途一样,在宋诗中也缺乏唐诗中积极昂扬的政治进取精神,往往悲歌多于壮歌。这是一。其次,宋朝从开国之初直到灭亡,一直处于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不断侵扰和威胁之中,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朝代中最缺乏抵御力量的软弱王朝。宋王朝对他们一再割地求和,输币纳绢、称臣称侄。但是,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爱国将领和官员,尤其是广大汉族人民群众,是不能忍受这种受侮辱、被奴役的处境的,他们表现了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因此宋代诗歌中(包括词)所反映的爱国思想也就越来越突出。

宋初路振《伐棘篇》对国耻国难的慨叹,苏舜卿《庆州败》对败于西夏的”羞辱中国堪伤悲”,苏轼《祭常山回小猎》、《和子由苦寒见寄》等所表达的”与虏试周旋”的决心,都是例证。而在北宋灭亡以后,更成为南宋诗歌的基调。伟大诗人陆游正是在南郑戎马生活中找到了创作的生命,为苦难的祖国歌唱了一生;在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谢翱、林景熙、郑思肖、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为宋代诗坛增添了最后的光彩。这是唐诗中所没有的。

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思理、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诗有词、理、意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四说:”唐人诗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诗主理,去三百篇则远矣。”今人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他们所持的褒贬态度不同,但都共同认为”理”、“思理”为宋诗特点。重情韵者往往含蓄,重思理者则较显露。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丶凡例》说:”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外,发露则意尽言中。”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也指出唐诗多比兴,因而”言词婉而微”;宋诗多赋,”其词径以直”。他们都指明了这种特点。此外,宋诗又追求精细。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说:”诗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能囿也。”

所谓”细密”、”刻抉入里”,一方面指宋诗对客观事物的描募,趋于求新、求细,形容尽致,纤微毕现,与唐诗的浑成渟滀各异其趣;另一方面指宋诗对用典、对仗、句法、用韵、声调等用工更深,日臻周详密致。与上述几点相联系,宋诗又呈现出议论化、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则对诗歌艺术的发展造成好坏兼具的影响。如同写水势湍急,李白《早发白帝城》在骏发豪爽中蕴含着欢快舒畅的情绪,而苏轼《百步洪》却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一连用七个比喻,穷妍极态,炫人眼目,后半首又以议论出之。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在句法上仿效李白《《独漉篇》,但李诗浑然而意在言外,黄诗刻露而见新意,情趣有别。南宋以来诗歌史上曾发生过尊唐或尊宋的长期论争,这在客观上承认宋诗在唐诗高峰之后另辟蹊径,自立门户,具有某种典范性。诗歌的历史也表明,后世作品在总体上未能超出唐宋诗艺术境界的范围。




诗歌的特点3

冰心诗歌体现了女性诗人独特的心理、气质和审美视角,形成与男性诗歌相对照的阴柔婉约的诗体风格。这风格具体表现为如下特征:

1.心灵的视角


诗人把窥探人生的触觉投向心灵世界,所感受的是心灵波动,所表现的是心灵体验。从而把诗从现象世界真正带入精神世界,使之成为诉诸心灵的话语,成为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它无需华美词藻和煽情音律,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暗示,“思索的心灵”对“心灵思索”的暗示;诗的动作所向不是由煽情而冲动,而是以暗示启迪心灵的深思。

所以,在她的诗中,“诗的女神”是以“无语”启迪世人的形象——在“深思的人的窗外”“悄悄的立着”,“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诗的女神》);理想中的智者也是沉默的无语者,其形象犹如大海中的岩石——“海波不住的问着岩石,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然而它这沉默,已经过千百回的思索。”

2.严静的意境意象

严静实为“动静”,即心灵的一种紧张思索状态,其外在表现为冷静,而内里却是严正积极的精神探究活动,即心灵的活跃。严静是冰心审美的理想境界,已成为她诗歌意境意象的审美内涵。她以诗的语言对其审美观念作了如下表述:

冷静的心,在任何环境里,都能建立了更深微的世界。

严静体现在她的诗中,便形成严静的意境和意象。例如:《晚祷》(一)的意境是严静:“四无人声,严静的天空下,只慈怜的月,照着虔诚静寂的面庞。”

《玫瑰的荫下》(《晨报副镌》1922年5月26日,收入《冰心诗集》)意境也是严静,期盼情人约会者,独坐在“冰凉的石阶上”,寂静中“只闻见手里玫瑰的幽香”。冰心诗的意象也大都具有严静的形色和韵致,几乎一切意象都被“静”化了。万有生动的宇宙被静化为空灵的极境:“天高极,海深极,月清极,人静极……”(《冰心诗集·惆怅》)沉思中得到解脱的灵魂被静化为“地上月中的影子”(《冰心诗集·解脱》)。

作为主体意象的女性,也是一个静化的系列:母亲慈静如“仰天的慈像”,“凝然”“含泪的望着”,以“无语”的“怜爱”、“温柔”和“忧愁”,“融化”所有“冻结的心泉”(《繁星·一五三》);妻子贞静如“圣洁的女儿”,令人难忘她那“虔诚静寂的面庞”(《冰心诗集·晚祷(一)》);

少女淑静如夏夜明月下默然玉立的荷花仙子,“粉红的莲花,深绿的荷盖”,衬出她“缟白的衣裳”(《繁星·一三四》)。“家”是宁静的精神乐园,它在心灵中“永不漫灭的印象”是:“长廊静院里”,“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繁星·七一》)。严静的意境意象所蕴涵的审美内涵是“和平静穆”。这被称为“诗的极境”的美的理想境界,实是伟大母性心灵美的反照。

因为正是母性所希求的万有和谐,构成了“和平静穆”的宇宙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