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她离去的说说(纪念亲人离去的说说)

2022-10-23 19:49 作者:齐鲁壹点 围观:

青未了|仲秋忆父亲,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齐鲁壹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她离去的说说(纪念亲人离去的说说)1

文/王广才

仲秋节,是万家团圆,举家享受天伦之乐的佳节,但2002年的仲秋,对我们全家却是铭心刻骨得痛。阴历八月十三日晚九点多,敬爱的父亲,在和疾病争斗了一年多,最终离我们而去,生命定格在69岁。

全家笼罩着悲痛氛围,哭得天昏地暗,母亲更是悲痛欲绝,反复唸叨,你爹是苦命的,刚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就走了。父亲的朋友们都说,好人怎么不长寿呢,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该享福了,人却不在了。

父亲是煤矿工人,一辈子无怨无悔,像煤炭一样,黙黙地奉献着光热。我上高中时,父亲曾带我下过井,小槽煤,煤层最矮不足一米,带着护膝匍匐前进,生产环境很差,但父亲从未说过苦和累,工作二十多年,从未旷班欠勤。曾多次见父亲在冬天顶着风雪,夏天冒雨步行十八里路至枣庄气车站,坐车去煤矿上班。没买自行车前,为省钱竟好多次,步行近四十里路去煤矿。

1976年底,父亲43岁时离开了他心爱的采煤岗位,退休并把户口牵回老家,让我接了班,成为地道的老农民。为把几亩地种好,父亲和母亲早出晚归,不畏严冬酷暑,一心扑在田地里。不仅种小麦、地瓜,也种谷子、芝麻等杂粮,还种几分菜园。父亲一天忙到晚,从未在我们面前抱怨过。父亲和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兄妹五人养大,并成家立业,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我和双胞胎哥哥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父亲完成了他应尽的义务。

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孝子,他有一个哥哥和妹妹,但奶奶一直跟我们过,直到88岁去世。父亲的工资只有40多块钱,要照顾全家,还要接济哥哥妹妹,因此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穿衣服常年工作服,生活简朴,从不乱花一分钱。为了家,可谓吃苦耐劳,费尽心血,像一只腊烛直至燃尽。

父亲善良朴实,为人厚道,他经常给我们讲两个故事。有一次,工区发工资,父亲去时,工资员刘叔有急事要出去一下,当时抽屉半开,桌上摆着钱,只说一句:“哥哥,你帮我看看,我马上就回来”。父亲坐在那里,看了足足一个小时,工资员回来一看,一切原样,连连致谢。那时他和刘叔只是一个单位,没有深交,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上世纪六十年代,枣庄的马大爷为躲避批斗,到父亲那里住了几天,父亲热情接待,好吃好喝,分别时,又买了馒头、肉让其带着,马大爷也知父亲家庭困难,因此感激涕零,成为终生的挚友。我上高中时,曾多次看望马大爷,他每次都提及此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从严从细,上小学时,一次经过菜地,队里拔出来了的胡萝卜摆了一地,没有人看,哥哥就拿了一个。到家时,父亲正好从矿上刚回到家,见哥哥手里拿的胡萝卜,狠狠批评了哥哥,并告诉我俩,集体的东西,丝毫都不能沾。从此,我们没有拿过队里的任何东西。父亲没有上过学,只进过扫盲班。教育我们没有大道理,跟着共产党有饭吃,是他的口头禅。他要求我和哥哥必须是党员,当我俩先后把入党的消息告诉他时,每次都高兴地合不上嘴。他常常教育我们:“为人处世,要实在,穿个龙袍还是唱戏的,自己几斤几两要清楚,不论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当我走上领导岗位后,父亲几乎每次见我都不忘交待几句:“孩子,公家的东西,该享受的享受,不该享受的一丝一毫都不能沾”。父亲的话像警钟,时刻提醒我,我常想,有一个正直善良的父亲,真是莫大的福气。父亲没有文化,但对我们的学习不放松,从矿上带回不少连环画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让我和哥哥看,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父亲的教育方法没有特别之处,但他用心,用行动来引导我们,形成了我们的家风:诚信善良,爱家爱国。

父亲的一生很平凡,他既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又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在我心里,父亲的形像如高山般屹立,他不但给了我生命,还让我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他朴素的话语蕴含哲理,父亲的教诲让我终生受益。

人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仲秋节来临之际,正是父亲20周年忌日,我写完这篇纪念父亲的小文时,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她离去的说说(纪念亲人离去的说说)2

最爱的外婆,我心中最最疼我的女人,去了天堂,我好想念你。从去年2月4日下午15.56分那一刻开始,我就没有外婆了,我始终不相信外婆已经走了,心中有一个巨大的缺口。

好想你

我每逢闭上眼睛,脑海里一直浮现我们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从自己耕田,种花生,放牛,瓦房,到现在的楼房,还有村里的每一处角落,都有你的影子,我就泪流不止,我始终相信文字有力量,能够传递思念。

我爱你

我一直强迫自己内心去接受你的离开的事实,可是我的心好痛,它不听话!

后来听妈妈说:外婆这一辈子养育了这么多儿女,辛苦操劳一辈子,是去另一个世界享福去了。我明白死亡这件事是每一个人今后必须经历的事,我才慢慢释然了,我不哭,我会好好生活,我有幸被你爱过。

我相信世间因果,所以我会做多点好事,希望你能够过得好一些。给你汇报汇报家里的情况呗。

你的爱就是对我最大的礼物。外婆你想我的话,可以多进我梦里,我想好好抱抱你,我想看你笑,我想跟你分享开心的事,还有想跟你诉说,我最近的琐事。

我今年9月份上大四了,下半学期就要实习了。你让我好好努力学习,将来可以当老师,我一直记着,也有在努力。

我这次回老家,我看到爸爸妈妈白头发又增加了不少,很心酸,一直怪自己成长太慢了。

我们都长大了

以前说带你去很多很多地方看看风景,带你吃好吃的,等我考了驾照,挣了钱,想带你去,你却不在了。我想要给予你太多太多了,可是我还不够成熟,还不够能力,回想起来,我能够给你的还是太少太少了……

我买了外公最爱的水果还有细粄去看望他,外公好好的,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他,你不用担心哦。

弟弟妹妹也很乖,也很懂事,没有很调皮和叛逆了。因为我抽空我就会打电话教他。我们都很想念你,每次看相册我都忍不住落泪。

我妈妈身体还好,我每天督促她吃血压药,现在不会血压高了。

爱你们

都在慢慢变好,家里的基本情况就这些了哦。

说说我吧,我在外学习,朋友同学对我很照顾,在我失意时总会鼓励我,支持我,帮助我,我变得更加独立了,更加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了。但是心还是比较软,深夜想到你的时候容易掉眼泪。你呢?吃剩菜剩饭的习惯改了没有?特别省舍不得吃好吃的的习惯改了没有?你有想我吗?想家人吗?我好想你啊,你能不能变成天上最闪耀的星星,让我看看你。

一直在我心中


要好好的

我爱你哦,一直都在!#头条#​#自媒体#​#外婆#​@继续努力小头菜​

她离去的说说(纪念亲人离去的说说)3

岁月不老。

岁月催人老。

我第二次独自躺在娘的炕上时,娘已远行整整两年了。

今年9月10日,既是教师节,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双节同庆,在我,却似乎多了一层思念:思念远行的二老同时,更怀念从事小学教育一生的姐姐。

算来,姐姐也远行四年多了。姐姐,比娘还早走了两年。

白发人送黑发人。

姐姐过早的离去,最伤心的,自然是娘。伤心难过的娘,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老天咋不叫我早点去,把你姐留下……”每当我回家看娘,娘总要说这句话。听着娘的自我“诅咒”,平常培训上课时,面对或普通教师、或“手骨头”,甚或校长书记高级研修班学员,都毫不怯场的我,面对娘此时的“诅咒”,却几乎总是理不屈,词却总穷。我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安慰难过伤心的娘——我的白发苍苍、佝偻驼背、垂垂老矣的娘。可我不能沉默。末了,我只能用苍白无力的话语劝娘:“我姐她没福气。老天也不想让我姐太受罪么?” 一边絮叨、一边抹着浑浊泪水的娘,似乎听进去了儿子的劝说。可劝说娘的儿子,却偷偷抹起了眼泪。我一边装着擦眼睛,一边强颜欢笑,岔开话题,让娘不要过于难过。

姐姐走后两年又三个月零二十八天,娘也踏上了西天之路,找寻她的闺女去了……

作为娘的亲儿子,姐姐的亲弟弟,我不知道说是娘陪伴姐姐好,还是姐姐“伺候”娘好。若是在人间,毫无疑问,是姐姐伺候娘啊。可现在说的是黄泉路上:姐姐走时,一米七多的身高,竟然瘦骨嶙峋,只有几十斤了。而娘,尽管也嶙峋瘦骨,但精神却还一直不错,她老人家走的十天前,似乎比姐姐要好得多。

是腿部的血栓,突然在短短十多天,把娘的老命,要去了。

娘,走得很急,但没有像父亲那样,受了半年多的罪。我想,天下儿女,都不愿意父母走得太急,也不愿父母太受罪。可又有什么办法能“两全其美”呢。

唉,苦命的母女,只好相依为命、相扶相携了,在九泉之下。作为人子,作为姐姐的弟弟,能够想象得到娘和姐姐相见时那凄伤的一幕。也许,姐姐会像她临走之前我陪着娘去医院看望她时那样,见了娘劈头盖脸的一句“谁让你来” !我想,一向孝顺的姐姐,一定会的。

姐姐走时,人瘦得已经……她不愿意母亲看到她那“惨不忍睹”的病态。可别人不说,母亲自己想都不愿想,但心里明镜似的——这次住进医院的女儿恐怕……她想再看看自己的女儿啊。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多次央求她的十分孝顺十分听话的三娃子,央求外孙——姐姐孝顺的儿子,用车把她拉到县城医院,看一眼对她老人家十分孝顺的女儿。可这回,一向孝顺听话的三娃子,一向孝顺的外孙子,愣是没有满足她的苦苦央求。三弟和外甥,这回都听了阿姐的“命令”:不准把娘拉到医院去看她。

我知道,姐姐是以她唯一能做到的,尽最后一点点孝心。她以为,不让娘看见她现在的样子,就是尽最后一点孝心了。

可我更清楚娘心中的“痛”。

那天,当我搀扶着娘走进病房时,姐夫正在床头帮姐姐轻轻地按摩着,以减轻点儿姐姐的“痛”。看见我和娘,姐姐已经没有力气数落弟弟和娘了,只是有气无力地说了“谁让你来么”几个字。娘坐在墙角宽大地沙发上,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助。

娘,一句话都没说。

姐姐,也再没说一句话。

沉默,沉默地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大概过了十分钟,也许是十几分钟。姐姐声音不大,语气却不容辩驳:“你赶紧把妈拉回家。”

我必须听姐姐的。

不久,姐姐就……走了。

姐姐走后,娘的精神一下子垮了。娘,虽然身边有三弟夫妇日日夜夜细心周到的服侍;虽然有大儿大儿媳、二儿子和二儿媳常回家看看的孝心;虽然有娘家侄女、侄子们的不时问候和看望,可这些,都无法填补娘没了女儿的——“空白”。

娘,一天,不如一天,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

到后来,我若回家看娘,娘就会一遍又一遍地絮叨那句永远不变的自我“诅咒”——“老天咋不叫我早点去,把你姐留下……”我也只能以苍白无力的话劝说娘:“我姐要是在,她肯定又得‘训’你了……”于是,娘便沉默了。于是,娘浑浊的泪又流了下来。

……

今年9月10日,既是教师节,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我回家看娘——只能看着灵堂前永远微笑却永不会再自我“诅咒”的娘的遗容了。

那张温暖的笑容,是我亲自为娘所拍摄。还有娘旁边陪着她的老伴,我的父亲的温暖的笑容,也是我同时所拍摄。那年春节回家,就在自家院子里,我为父母拍了二老合照。一旁的小侄子——现在也当爸爸了——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小侄子,看着二老有些不“亲密”,就在我摁下快门的一瞬间,跑过去把爷爷的手放到了奶奶手上。两个老人忍不住笑了。十分庆幸的是,我定格住了这“亲密”的一瞬。再后来,父亲快不行时,就把二老这张合影一分为二,分别作了二老的遗像。

……

9月10日,壬寅中秋之夜,我第一次,独自一人,睡在娘和爹寿终正寝的炕上,想着二老生前种种温暖的场景,久久,久久难以入眠。早先,每当我回家,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陪娘一晚,听着娘“东家长李家短”的絮絮叨叨,我便不知不觉地进入温暖的梦乡。今夜,我再也听不到娘有一句没一句的絮叨了,只有墙上那不知疲倦的闹钟,“滴答——滴答——”地伴着我。

10月6日夜,壬寅年农历九月十一之夜——两年前农历九月十一之夜(阳历10月28日),是娘在这炕上的最后一晚,我第二次,独自一人,睡在娘和爹的炕上。三弟知道我当晚不走,早已将被褥晾晒过。睡在温暖舒适的炕上,想着二老生前种种温暖的场景,尤其是想到父亲生前在这个炕头上过最后一个生日时,娘用毛巾轻轻为父亲擦去粘在脸颊上的蛋糕的温暖一幕,还有三弟在炕头为父亲剃须,父亲眯着眼、享受儿子伺候的一幕,不知何时,我温暖地睡着了。

如今,娘已远行正两年了。父亲也走了十二年了。姐姐也走了四年多了。但他们似乎都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虽依然能够感受到你们的温度和温暖,可还是想念你们。

我想娘。

谨以此短文,纪念母亲远行二周年。

2022年10月7日—8日(娘的老屋起笔,南郊默斋定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