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健脾胃说说(健脾胃的中药方子)

2022-10-23 11:28 作者:杏林侠客崔占举 围观:

气虚了,舌头告诉你。一个方子,健脾益气、气血双补、告别虚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杏林侠客崔占举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健脾胃说说(健脾胃的中药方子)1

经常感到乏力、不爱动弹,就想窝在家里不出门,下楼扔个垃圾都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如果你也有这些感觉,不妨伸出来舌头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舌头的颜色是不是偏淡,就好像舌头褪色了一样,不仅淡而且还胖。再仔细看看,舌头两边每边还各有一排齿痕。我们中医上将这种舌头叫淡胖舌、齿痕舌,通常是气虚的典型症状。

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有推动血液的作用,气行血行。一旦脾胃虚弱,就会致使气血化生无力,气推不动血液。出现疲倦乏力、不爱动弹、稍微一活动就气喘吁吁、甚至是没有食欲、怕冷、爱出汗、说话声音小等等。

那该怎么办呢?

气虚当然要补啦。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补脾胃的方子,由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炙甘草组成的补中益气汤。(也有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先来看两位补气的老朋友,黄芪、人参。人参相对于黄芪来说比较强。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作用。陈皮大家也都熟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升麻、柴胡都具有升举阳气的作用,将下陷的气给提起来。炙甘草补气益脾、和中缓急、镇咳祛痰。还能帮助白术补气健脾。

当归补血。整个下来,气补了,血也补了。气血补足了,脾胃也就好起来了,有食欲了,身体也有劲儿了,哪儿哪儿都好了。

如果有啥问题可以辩证了解,不懂的可以问老师

健脾胃说说(健脾胃的中药方子)2

有一味常见的中药,它能够温中行气,还能够益于大肠,中医名词“温中行气”的意思就是温脾胃而通脾胃以及肠道之气,所以李时珍说它“暖脾胃,固大肠”。此外,李时珍还说它是“调中下气,开胃”之品,能调节肠胃气机的运行,它就是中药肉豆蔻。


中药肉豆蔻是肉豆蔻科乔木植物肉豆蔻的成熟且干燥种仁,因为它的花像豆蔻而得名,产于热带地区,入药最早记载于汉末的《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

[肉豆蔻的概括]

中药肉豆蔻的原果以个体大、饱满、表面光滑、气味香为最佳,其四气属温,五味属辛,归脾经、胃经以及大肠经,典籍说它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作用。


[肉豆蔻的中医理解]

中药肉豆蔻是多用于脾以及肠胃的中药,不仅能够调理肠胃的不适,还能够健脾胃之气,所以可以分为2类分析。

1.肉豆蔻暖脾胃,固大肠。

中医认为,肠胃以“通、降”为健,还喜温而恶寒气。中药肉豆蔻辛温,温通而降,能温脾胃,还能降浊气,所以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大肠之气不固者。所以李时珍说它“暖脾胃,固大肠”。


单一的中药有时候并不能完全调理脾胃,大部分时候还是需要多味中药合用,如生姜温脾胃、散寒;人参补脾胃之气等。

2.肉豆蔻调养脾胃,开胃消食。

中医认为脾脏喜燥而恶湿,脾脏最怕的就是湿气,此外,现代人因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而多数有胃寒。中药肉豆蔻除寒气、燥湿,还有温脾胃、行脾气、开胃消食之功,因此适用于脾胃寒气、脾胃之气运行不畅,还有湿气影响脾脏者,所以李时珍说它是“调中下气,开胃”之品。


[肉豆蔻的使用注意]

中药肉豆蔻是温脾胃、调养脾胃的中药,但其主要是针对脾胃有寒气或者虚寒者,所以胃热、湿热的脾胃虚弱并不适用。而且以肉豆蔻的特点来说,使用前必须煨熟去油,而且单次一般不超过一克。

肉豆蔻是自古深受中医推崇的中药,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之一,它与桂皮等中药一样还成被用作调味使用,它不仅温脾胃、固大肠,还行脾胃之气,因此是温养脾胃以养生的佳品。

健脾胃说说(健脾胃的中药方子)3


古代君子

君子,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既自强不息又厚德载物。君子受人们欢迎及追崇,也教导着人们的品性似“君子”。

君子给人的感觉就是“正气”浩然,一身正骨,不卑不亢。

这让我联想到中医里的君子们。

中医的君子不是人,是中药,例如四君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又例如六君子: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

中医的各位君子不具有“正气”,却帮助人体获得“正气”。

今天聊聊中医中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所有健脾补气药的鼻祖,后世的很多健脾补气或者滋补气血的药都是由它演化而来,比如六君子汤、八珍汤等。它号称“千古健脾养胃第一方”,后续还延伸出了以它为主的食疗滋补方。

气血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根本,没有气血,生命将会衰弱。气血是由脾胃消化水谷,与各脏协同作用而“造”出来的。脾胃是产生气血最关键的一个“工厂”,它的功能运转正常,才能保证气血源源不断,气血充足人体就不容易生病。

寒冬中傲立的梅花

而四君子汤是干嘛的?就是健脾养胃的。

四君子汤的组成很简单,但个个是精髓。君药是党参,茯苓是臣药,白术是佐药,甘草则为使药。

整个方升降相因,阴阳相济,补泻兼施。以党参为君,补中益气,振奋脾胃的阳气,脾胃阳气功能恢复,脾胃的功能就能得到加强,属于升;以茯苓为臣,茯苓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它的作用是利尿,利去中焦废弃不要的水湿,属于降;以白术为臣,脾喜燥恶湿,它可以燥湿健脾,人的脾胃虚弱后,容易堆积水湿在中焦,白术使中焦恢复干燥的状态;甘草为使药,它就像一个坚实的守卫,稳稳地守护住我们的脾胃。

四君子汤和苓桂术甘汤仅相差一味药,党参换成桂枝,就成了苓桂术甘汤。

两者都有祛湿的作用,但是苓桂术甘汤对于祛湿更强的作用,而四君子汤则注重健脾。

以前我有个中医同学,大学一个班的,他开方就很有意思,无论治什么病,他都会用上四君子汤来当底方,再根据症状加减。从药性上看,四君子汤药性平和,基本无明显的寒热偏颇,而且脾胃乃百病之源,现代人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或多或少脾胃都有一些损伤,所以各种疾病都用上四君子汤打底我是不反对的。从侧面反映出中医人对四君子的推崇。

四君子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下面,我具体讲讲这四位君子的精妙之处。

党参

党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党参是补气的,它主要是补脾胃之气,是人参的替代品,只是它的药力没人参那么猛,性子比较平,更“君子”一些,而且它的价格不贵,跟人参比就显得廉价许多,所以除了脱证需要药力迅猛的人参外,其余疾病一般都选择党参。党参老少皆宜。

它除了能补气外,还能养血,除了中医的养血外,也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有研究证实,党参可以加快身体内的血红蛋白生成,可以用来治疗缺铁性贫血。当身体出现头晕、心悸等血虚症状时可服用它。

本草明言十八反,诸参辛芍反藜芦,所以它不能和藜芦配伍。

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有句老话说:“千年松下有茯苓”。它号称中华的“九大仙草”之一,常常在神话中出现,它最厉害的地方就是祛湿,还有一个你不知道的功效,它还具有美白润肤、安神的作用。它也是性平的“君子”,在中焦祛湿之时又不伤脾胃,在古代,被做成茯苓饼,慈禧太后天天吃它。

现代研究也发现,茯苓中的多糖可以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使邪不可干。

白术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白术的作用是燥湿健脾,和茯苓一样,都能清理体内的水湿,它在中焦,能保持脾脏的干燥,使脾的“工作环境”保持清洁干燥。它清理水湿的方法和茯苓相反,它往上走,它把体内多余的水湿蒸腾气化,变成自身所需的津液。

现代研究发现,白术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它是双向调节剂,肠胃功能亢进时起到抑制作用,肠胃功能不足时又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它还能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甘草

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大部分方子里都会出现甘草,它很便宜,效果却很显著,它能调和很多中药。对于一些口感偏苦的中药,加入甘草可以使汤剂没那么苦,因为它自身带点甜味。它还能解毒,对于长期吃药的人群(无论中药还是西药),我都建议每天喝上一杯甘草水。

它调和诸药的作用很有用,它是和事佬,团队里没有它,团队的个人将各自为战,不能齐心协力对抗病魔。

炙甘草的补益作用更强,而生甘草兼具清热作用。对于痰湿较重或者湿热较重的人选择生甘草,因为炙甘草过于滋腻,易滋生痰湿。

四君子汤没有那么多的禁忌,除了气滞和大便干结不通的人群不能服用外,其余人群都可服用。五碗水煎成三碗水,滤渣服用,最适合上午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