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渔鼓说说

2022-10-03 03:50 作者:上饶文旅 围观:

上饶非遗 |鄱阳渔鼓:曲艺中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上饶文旅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渔鼓说说1


编者按: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更是在于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在传承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本次推出将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方面入手,带领大家走进具有浓厚艺术生命力的“时光长河”。

鄱阳渔鼓

1 摘 要

鄱阳渔鼓属江西道情的一个分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的改造,形成了两个支派,一是流行于鄱北山区的“三下响派”,乐器除渔鼓筒,简板外另增一面水钹,击奏时发出“咯叮嘣”三响而得名;一是乐器以渔鼓和简板击奏时发出“咯嘣”二响而得名的“二下响派”。二下响派影响较大,它不仅流流于鄱阳平原地区,而且流传于乐平万年等地,分布地区较广阔。2008年5月,鄱阳渔鼓入选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关键词

江西道情,内容丰富;

通俗易懂,曲调优美

图1:鄱阳渔鼓剧照

、形成历史

渔鼓,鄱阳人习称道情,道情的来由与道教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道情渊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唐朝奉老子为始史祖,大倡道教,道曲大盛,在此基础上,一种面向民间的,道教独特的讲唱方式——道情便应运而生了。但道情的真正产生却不在唐朝,最早当在五代时的前蜀时期(907—975)或是南北朝的宋(420—479)初。由当时的道士即兴创作,依照道曲曲牌填词演唱,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因此也叫“渔鼓”。

图2:鄱阳渔鼓剧照

图3:鄱阳渔鼓乐器

二、主要内容

鄱阳渔鼓的乐器有渔鼓筒、简板。操作姿势及演奏技巧有特殊的技巧,即在放韵拖腔或喧染气氛时用之,摇击时,握板姿势由平握改为竖握,即左手提高,板的两头为上下方向,将简板连速摇击,使简板的两端连速轮换发出一连串“咯咯……”之声,不仅能哄托气氛,喧染环境,还相当于戏曲中的“司边”,大大丰富了鄱阳渔鼓的表现力。这一演奏特技是周天润在长期的说唱实践中创造的,会者不多。

图4:渔鼓老人

图5:鄱阳渔鼓剧照

二、主要特征

(一)取材广泛,内容丰富

鄱阳渔鼓取材广泛,说唱内容丰富,既可说古也可道今,容量可大可小,古典话本传奇故事可一本连唱数夜,小故事可一夜连唱数折。

(二)鼓词朴实,通俗易懂

鄱阳渔鼓鼓词朴实,多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白话上口,押韵合辙,通俗易懂。语言以饶河戏韵白和鄱阳地方官话为主,又可错用乡语,说那个地方的故事操那个地方的口音,使听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三)曲调优美,灵活多变

鄱阳渔鼓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水乡风韵和地方特色,唱腔丰富,板式成套。结构灵活多变,说、唱、表融为一体,说唱者时而以故事人物的面貌出现,时而又以说唱者的身份介入,连说带表,说唱并重,别开生面。

图6:社区渔鼓舞表演队

图7:鄱阳渔鼓传承人

三、重要价值

鄱阳渔鼓从它的传入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历代民间艺人为其付出了不少艰辛和创造,从而成为一个人们喜闻乐见而又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曲种,它代表着一个地区或地方的文化特色,记录着某个地区或地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图8:鄱阳渔鼓传承人

来源:上饶非遗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渔鼓说说2

夫渔鼓者,独特民间曲艺也,乃融秦纳楚文化之事象。逢集遇约,走村窜乡,皆可率意开场。或悲或喜、或憎或爱,不拘一格演唱。



千年渔鼓,匠心独藏。质以竹简,长短适可缩放;貌以美观,国漆调和荣光。辅之鱼鸟花草兮,诗意鲜亮;蛇皮兽膜兮,音韵绵长。假以背带便携,神清气爽;说唱游走,道德弘扬。


牛背雄姿,华夏脊梁。商周唐宋,诗心彷徨;众耳能熟,三纲五常。终南田园,别开词章;《孝义川》颂,石击千浪。盛世渔鼓,如花绽放。莽林增色,孝义兴邦。君不见,柞水渔鼓情一曲,犹如清风过前庄。老树含露洒金样,小草带韵气犹爽!


是处心血倾注,南北土语,尽享十八调九腔。谝套话、加水词、卖关子,语言奔放;绣景象、说人物、叙事件,淋漓酣畅。标正气、传情感、启智慧,优雅高昂。不忍“呀儿伊子哟”兮新格、特曲、多调,缓缓暖透心房;水韵山魂美兮坐唱、站唱、走唱,悠悠梦回绕梁。



噫!千古野史、轶闻趣事,尽在耳边激荡;乡风民情,礼仪孝道,皆于眼前回放。声情并茂、寓教于乐,自成流派、享誉一方。



嗟夫,柞水渔鼓日腾八荒,引十三朝帝都翘首以望;老瓶新酒,甜歌飘香。孝义神韵朝野向往,开庙堂与市井道德新尚;新词老调,百花齐放。乡邻竞唱兮和谐健康,游走天地兮彩云飞翔;绝技传承兮再现曙光,坐视开坛兮万众举觞!



鄙人即兴,草拟此章。口占一诗,略述其详:


渔鼓本是青竹样,圆梦曾经风雨狂。

左抱简镲鼓板紧,右扶钗尺腕肩忙。

指留三个终击鼓,弦配五音始逞强。

莫道拍抹抡旧法,品来此处齿生香。

渔鼓说说3

成峰(天门)

前几天收拾屋子,竟然翻出了父亲的渔鼓。我试着敲了两下,鼓声依旧梆梆,写满苍凉,还是当年的声音,一点没变,只是鼓身落满了灰尘。

拿起渔鼓,忽然生出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以前,我是有点怨恨这只渔鼓的。因为只要人们一提起它,就会提到我的父亲,就会提到那个抱着渔鼓走村串户,靠乞讨为生,在酒席间被人调侃、轻视、嫌弃的老人。这让我非常难堪。

我的父亲,说好听一点,是一个赶酒卖唱,拖耙子钻林子的江湖艺人。说得不好听,他就是一个在红白酒宴上赶酒讨喜钱,走千家串万户送财神讨钱的叫花子。

那时候,只要村里吃酒席,就能看到父亲打着云板敲着渔鼓,穿行于喜堂席间,跟人打躬道贺,卖唱讨钱。

每次看到他在席间穿梭,我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起来,逃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而父亲每次,却似乎故意针对我一样,在我面前放上一只碗,然后翘着山羊胡,不酸不甜唱上几句恭维话,常把我唱得脸红脖子粗。

虽然羞恼,但我还是会按照规矩,淡定地在那只小碗中放上我的心意。这时候,酒席上那些吃瓜群众也会呵呵一笑,放上自己的那份心意。

父亲走进这个行当,其实也是迫不得已。

自三个姐姐出嫁以后,我们家的日子,就像被蚂蟥吸走了血。先是妈妈生病,前后三次住院;接着是小妹得了白血病,父亲倾其所有,耗光了所有的亲情,还是没能留住她。

那年我十四岁,上高一,哥哥大我两岁,上高二,下面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弟弟。

我是住读生,每个月都需要生活费。父亲对于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从没少过。只是给钱的时候,有点抠抠索索。起先,给我的还是一元两元的块票,后来,钢镚子也上了。记得一次,他居然给了我一兜子五分的钢镚。

虽然不待见父亲的渔鼓,但它在那个年代确确实实养活了我们一家,助我读完了高中。即便在我结婚跟父母分开以后,依然在享受渔鼓的福泽。

那年月,和我一般大的年轻人,尤其是家有几兄弟的年轻人,找对象结婚比较简单,但限于经济条件,不负债的家庭少之又少。我结婚,父亲不仅没让我负债,我外出谋生的时候,他还给了我五百元本钱。那年月,能拥有五百元的家庭,确实是凤毛麟角。这一切,一方面得益于父亲的吝啬,更多得益于这只渔鼓。

如今,父亲已经故去几十年。我找来一块抹布,轻轻擦去表面的灰尘。随着灰尘的剥离,一点点泛着油光的残红凸显,我似乎看到父亲用他干枯的手,一下一下敲打着渔鼓,他那略带沙哑的祝福,从遥远的岁月深处走来,丝丝缕缕,洒向人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