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佛祖经典名言是什么

2022-07-23 03:11 作者:费学文 围观:

佛祖经典名言是什么,今日,小编巧巧来大家科普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佛祖经典名言是什么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祖经典名言是什么2

佛家经典的醒世语录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一切皆为虚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 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
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祖经典名言是什么3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的来由

图片来自网络

相传,张献忠攻打渝城(现在叫重庆)时,看见渝城军民英勇抵抗,久攻不下,便说破城之后,要杀尽渝城民众。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破山禅师就来见张献忠,问能否不增杀孽,放过渝城百姓。张献忠冷笑一声说,“我是打仗的,见惯了生死,我杀人就和你吃斋一样寻常。你不让我杀人,和我不让你吃斋一样没有道理。你如果能不吃斋,我就能不屠城”!说完之后,张献忠抓起碗中肉块,用戏谑语气说,“和尚,你如果吃完这块肉,我就放过所有渝城人”!只见破山禅师在众多士兵以及师兄弟注视中,接过肉块,全数吞下,并说出了这句今天妇孺皆知,并被用到《济公》影视作品之中的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张献忠见状,下令饶过渝城一地百姓。

破山禅师吃肉这段公案,见诸史册。不吃肉是大戒,破山禅师为救人而破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个中是非如何评说?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的来由

据《破山年谱》记载,破山从小就与佛渊源极深,说破山四岁时“形貌端正,七处平满,只是终日不语”,七岁还不能讲话,显然天性奇异而晚熟。有一天,他听到隔壁的居士在家里诵“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时,竟开口跟随念诵起来。本来以为是哑巴的孩子,倒是听到这一段而开口说话,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了。

佛云“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大意是,须菩提替众人向佛祖问这个心如何停住在哪个境界上?如何把烦恼妄想降服下去?佛祖告诉须菩提“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佛讲“发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佛还说,“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修持般若,这个般若不是纯粹的般若,佛讲的是般若的道体,以及道体的修行方法。这个修行方法就是“善护念”。那么,善护什么念呢?就是“无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定,善护念就是戒,般若就是慧。持的什么戒?持的菩萨大戒,“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善护此念就是持戒波罗密,这是一个基本修持的方法。因此,破山禅师在破戒和救人之间选择了救人,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尽管“破吃肉戒”,却持的是菩萨大戒。难怪破山禅师数十年后,成了西南禅宗奠基人,成为重庆五百年来第一高僧!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的来由

翻阅资料,发现破山禅师以前虽出家六年,在尚未受具足戒、按律仪规定还没有资格游方参学时,他就云游四方了,目的是印证自己内证的禅悦境界。张献忠走后,面对师兄弟们的质问,破山禅师对吃肉救人一事回答说,“一城百姓性命故,老僧何惜如来一戒”。这就是他的妙明真心。正如南怀瑾告诫弟子那样,“以为两腿一盘就叫学佛,不盘就不是学佛,那叫修腿”,要找出自己心中的自性之佛。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老太太一天到晚念南无阿弥陀佛,他的儿子听得很烦。有一天,这个儿子看见老太太又在念阿弥陀佛,高声喊,妈!老太太问,干什么?儿子却不回应她。老太太继续起劲地念。儿子继续高声喊,妈!妈!老太太又问,干什么?儿子还是不回应她。老太太生气了,对儿子说,讨厌!我在念佛,你吵什么!儿子说,妈妈,你看,我还是你儿子呢!不过叫了三次,你就烦,你不停地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就不烦吗?这个笑话,就是告诉人们,只要“善护念”,形式上不是最重要的,正如近代文学家夏丏尊说的那样,“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的来由

图片来自网络

佛讲“发心”,心是什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是空的,不以文字表述的。破山禅师在显圣寺跟圆澄大师修学时,圆澄大师叫破山写个偈颂,破山却呈上白纸一张,暗指法本无可说。正如《西游记》中,唐僧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让弟子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结果唐僧师徒打开经书一看,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于是佛对迦叶尊者说,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拿那个差一点的。所以有字的经,是差一点的。真正的经典,本来就空!既然真正的经典是空的,“吃肉的戒”又未尝不是空的呢。

因此,“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体现了破山禅师以现实淳朴为特色、以去伪存真为目标、以实现禅律教戒的圆通为方便的禅学思想。在破山禅师的传道下,西南佛教达到鼎盛,时人称之“天童衣钵正在破山”!他的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