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脱贫攻坚的商丘故事有哪些

2022-11-09 19:00 作者:商丘网 围观:

《人民记忆:百年百城·商丘奔小康》央视网倾情播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商丘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脱贫攻坚的商丘故事有哪些1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共河南省委网信办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中共商丘市委网信办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视频中心、商丘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人民记忆:百年百城·商丘奔小康》今日播出。《人民记忆:百年百城》在全国选取100个城市作为拍摄点,以系列短视频的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商丘是百城之一。

《人民记忆:百年百城·商丘奔小康》讲述了商丘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生态文明、脱贫攻坚、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取得的成绩。商丘积极策划,精心组织,率先上线,《人民记忆:百年百城·商丘奔小康》成为全省5个入选城市中,第一部审核通过并上线发布的作品!

让我们共同见证商丘百秒的高光时刻!

脱贫攻坚的商丘故事有哪些2

杨博,非贫困村驻村干部,他带着一颗爱民之心驻村, 恪守为民之责处事, 领导说他是“放心干部”,群众说他是“贴心人”。

杨博驻村点睢县平岗镇付庙村,有69户贫困户,非贫困村的贫困户的甄别比较难,他入村后,便认真研读国家扶贫政策,整理了一套扶贫手册,每天带在身上,有空就读,不懂就问,成了全镇有名的“政策通”。为了吃透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走遍全村的689户人家,特殊户有时要走访数遍,为了搜集佐证材料,他十余次往返省内外城市。

村干部说,杨博是村里的“活地图”,村里有多少条路,每户住哪里,家庭情况啥样,他都能如数家珍。

他常说,政策是尺子、是标准,佐证材料是利剑。村里有个吴姓老太太今年70多岁,前几年丈夫去世,村里认为她一个人生活,把她列为贫困户。然而,不少群众反映,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包工头,一个做装修,都有钱,平时她的吃住条件都挺好,走访时,她也哭穷说,孩子们在外地,对她不管不问;在与其孩子联系沟通时他们都表示,每月都给她寄了生活费,并出具寄款凭据,在事实面前,老太太只好退出了贫困户。

对这些“哭穷户”,杨博敢于亮剑,而对那些励志脱贫户,他关爱有加。

村里的兜底户刘克元,人称“拼命三郎”,今年63岁,妻子智障,家中3个子女,最小的才4岁。为让他脱贫,乡村为其提供两头种仔猪,一年多下来,两头种猪先后繁殖了20多头仔猪,他又承包3亩地种植甘蔗辣椒,村里利用危房改造资金给他们翻修了房屋,他逢人便说,“我今年要脱贫了,还要大干一场,得给儿子积攒一些”。不料想,在扩建猪舍时,他不慎摔断了肋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杨博到医院看望他,他哭了,他懊恼说:“眼看要脱贫,又出了这档事,家里还有一摊子活,杨书记,您放心,只要我身体好了,加紧干干,还能赶上步,绝不拖咱村脱贫的后退,我要与村里群众一起迈进小康社会的。”

因学致贫的刘小瑞,今年17岁。父母双亡,201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睢县高级中学免费生,按照政策免去了她所有学杂费。为了照顾她的生活,杨博一方面联络社会爱心人士一方面又从自己工资中挤出一部分,每月给她送去生活费,每次送钱,她都拒绝,她每天下课后到学校食堂帮助洗碗择菜换取一日三餐,她说,“你给我安逸的生活只能扼杀我坚强的意志,现在的生活更能培养我励志向上的心态。”

只要好好干,不会吃不上饭;只要肯出力,黄土变黄金。今年全村种植烟叶1000多亩,村民从中户均获利2000多元,不少种植大户收入10万多元。“劳动光荣,勤劳致富,争当贫困户可耻”的理念在村里蔚然成风。

脱贫攻坚的商丘故事有哪些3

幸福洋溢在吴青春夫妇脸上

吴青春讲述脱贫经历

9月,豫东大地成千上万亩玉米即将收获,夏邑县郭店镇的乡村被密密的青纱帐包围着,一派丰收景象。在该镇何集村北侧的空地上,三个大大的塑料棚非常引人注意,这里就是贫困户吴青春养殖肉鸭的地方。

在夏邑县卫健委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帮扶下,依靠养殖肉鸭的技术,吴青春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不但自己成功脱贫,还带领乡亲们一起养鸭,共同奔向小康生活。

吴青春是一个腼腆的汉子,话不多,但来到鸭棚内,他立刻就像变了一个人。这个棚共养殖了6000只肉鸭,这些小鸭子刚刚孵出来三天,毛茸茸的小身体,黄黄的小扁嘴,显得分外可爱。看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陌生人,小鸭子挤在一起直叫,仿佛有点怕生呢!吴青春站在中间,好像是一名威风凛凛的“司令”,嘴中大声喊着“都来,都来!”简单的几个字,却像有了魔法,小鸭子迅速跑向他,好像听到了集合的号令。

吴青春有三个养鸭棚,每个棚一茬养6000只,三棚养1.8万只,养殖周期是40天,每年可以养7茬,这每年给他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在他的带领下,村民陆续开始养殖肉鸭,大家一同走上了致富路。

别看吴青春现在这么风光,2014年以前,他还深陷在贫困的泥淖之中。以前,吴青春和其他村民一样,农忙时回家,农闲时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砌墙,凭借苦力也能勉强维持家中几口人的温饱。但2012年以来,他的父母和妻子都患上了慢性病,医药开支比较大,还需要有人照顾,无奈的他只好放弃了打工的机会,转而在自家地里垒起了猪圈,养了30多头猪。也许是命运的捉弄,吴青春养猪的这段时间恰逢猪市低迷、行情不好,再加上资金和技术不足,他不但没挣到钱,还欠下了不少债,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因此日渐走下坡道,父母和妻子的医药费都要向亲友借。正读高一、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儿也辍了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这成了吴青春心中永远的痛。“我闺女成绩都是第一第二的,如果不是因为家庭贫困,她一定能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说起女儿,这名53岁的汉子眼圈红了。

那段时间能有多穷?吴青春说,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他一个月没舍得买牙膏,天天只能用牙刷随便刷刷牙。生意的失败、家庭的压力让他对生活失去了动力,天天借酒消愁,全家人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2014年,吴青春家被认定为贫困户,夏邑县派县卫健委脱贫攻坚工作队来到何集村,县卫健委艾滋病防治办主任、驻村第一书记盛卫华,综合监督股股长、驻村工作队队长蒋冠男来到了他家,和他谈起了未来的打算,并向他介绍即将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

听了二人的讲解之后,吴青春感知到这次精准扶贫活动就是自己扭转困境的绝佳机遇,他告诉二人,自己还是想搞养殖。养殖什么能尽快走上致富路?盛卫华和蒋冠男一起做起了筹划,并四处向熟悉的人打探门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盛卫华的一个战友打来电话,说安徽省萧县强英肉鸭养殖可以考虑。有了目标,二人立刻带领吴青春去当地考察。

“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养猪的失败经历让吴青春心有余悸,此时又有一个养殖的机会摆在了面前,怎么办?吴青春顾虑重重。了解到他的心理后,盛卫华和蒋冠男又多次带他来到萧县考察,详细了解养殖的情况。鸭苗怎么供应?饲料由谁运输?谁来指导技术?销路是否通畅?经过一次次询问、了解,吴青春重新树立了信心,这件事,可以做!

就在这时,资金这一拦路虎又一次让吴青春陷入了苦恼之中,家里早已一贫如洗,拿什么建大棚?蒋冠男听说他在为资金发愁,就为他申请办理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2014年4月,吴青春建起了第一个鸭棚,6000只小鸭子得到了他的精心照料,控温、喂水、喂食、防疫……从凌晨忙到深夜,他丝毫不觉得辛苦。40天后,第一茬肉鸭养殖成功,他一下子就挣到了1.2万元。卖鸭子回来后,激动的吴青春找到蒋冠男和盛卫华,非得要请他们吃饭,他说,这代表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挣到钱后,吴青春的干劲更大了,在当年的秋季和第二年春季陆续建起了第二个和第三个鸭棚,每茬可以养殖1.8万只鸭子,现在他每年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实现了全家人渴盼了多年的致富梦。他本人也入了党,成为了乡邻眼中的能人。

在自身发展良好的情况下,吴青春没有忘记乡亲们, 他积极带头宣传那些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起饲养肉鸭,有9户贫困户跟他一起养殖肉鸭。为避免饲养不当,影响增肥,吴青春还向大家传授自己饲养的经验和技术,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这9户每年仅肉鸭养殖这一项就增收了8万多元,很快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给了吴青春脱贫致富的机会,金融扶贫给了他壮大产业的资金支持,吴青春说,自己会好好干,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更多乡亲一起奔向致富路。

帮扶感言

帮扶人:

驻村工作队队长、

夏邑县卫健委综合监督股股长 蒋冠男

作为吴青春的帮扶责任人,回想这几年为吴青春铺下的帮扶之路,考察项目、办理贴息贷款、申请到户增收,这一幕幕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场景,泪水、汗水凝聚成了脱贫致富的记忆。

从那个原来“吃镆不就菜”的一家子,到现在不但自己致了富,还带动了村民奔小康的吴青春,再看看那一棚棚鸭苗和大家勤劳的身影,我激动不已。

不管花多长时间,遇到多大困难,我用自己这一份责任、一份力量,让吴青春和大家感受到了党的关爱与温暖,更让他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大家的这份干劲都特别足,我帮扶的心也是热情高涨,今年又是脱贫收官之年,我和吴青春一定要为何集村脱贫收官战锦上添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