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远方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2022-11-05 01:48 作者:央广网 围观:

图片故事|塞外高原的“追风者”,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央广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远方的励志故事有哪些1

盛开的油菜花与远处的风电机组相映成趣(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央广网朔州8月24日消息(记者 任重) 8月23日,记者驱车从荣乌高速一路向北,进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后,眼前便不时闪过一组组巍峨壮观的“大风车”。这些风电机组沿着山脉走向绵延不尽,与周围的明长城、古垛口以及葱茏的大地组合成一道道靓丽的景观。

位于平鲁区的中煤平朔一露天采煤区俯瞰(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有着“亿吨产煤区”之称的平鲁,曾被誉为“内陆对外开放第一县”。境内的中煤平朔公司,前身是我国首批中外合作大型企业之一——安太堡露天煤矿,有人将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2021年平鲁区电力总装机达到955.2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39%(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作为能源大区,2021年,平鲁区生产原煤1.06亿吨,完成保供任务425.1万吨,完成率106.2%。全区电力总装机达到955.2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39%,全年发电量195.9亿千瓦时,增长31.1%,总量增幅均为朔州全市第一。

平鲁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近年来,为破解“一煤独大”的局面,平鲁区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在加快培育低碳硅芯产业的同时,平鲁区发挥独特的绿电优势,聚焦“新能源+新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运营与硅芯产业深度耦合。

源源不断运往平鲁北部山区的风电组件(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与此同时,平鲁区全面壮大“新能源+储能”产业,围绕新能源和储能规模化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谋划推动“风光火储一体化”“农光互补”产业示范项目。重点推动总投资55.7亿元的平朔矿区风电、蒋家坪风电等10个风电项目,总投资31.3亿元的国电海丰、格盟新能源农光储氢一体化等6个光电项目,总投资51.6亿元的神头、海泰等8个储能项目,逐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在平鲁区北部山区,等待安装的风电组件(央广网记者 任重 摄)

据悉,平鲁区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同时兼具特高压线路电力外送的优势,为该区打造中部地区新能源电力外送基地与绿色能源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于远方的励志故事有哪些2

作者 冉曼曼

我从未想过,今天我会以公务员的身份谈过去这35年的经历。事情还得从刚出生那会儿说起。

一、成长及求学经历

1986年6月,我出生在曹县的一户农民家里,作为家里的第三个女孩,我的出生没有给父母带来惊喜,更多的是压抑和沉重。出生不久,我的头上长出一个很大的脓包,因没钱医治,母亲时常以泪洗面。长到两三岁时还不会走路,父亲是老实的农民,终日在田地里劳作。家里孩子多,母亲除了照顾我们还要忙活家里的牲畜和一些杂活,孩子只能任其自由生长。邻居奶奶在一次帮我缝制棉裤时发现我的两条腿长短不一样,这才引起了父母的注意,但并没有去医治。父母总是偏爱弱小的孩子,所以我的父母和姐姐们在我成长的整个过程给我的爱围绕着我的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入学以后,同学们给我起了很多绰号,也有调皮的小孩会在课间玩耍时学我走路的样子,带着同学们异样的眼光,我踮着脚一直走完整个求学路。因为总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会有那种自卑心理,比如上体育课,分组跑步,大家都不愿意和我一组,要我肯定得输。别人都去玩,你玩不了,你跑不快,跳不起来。这种难过与无助感也曾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

在读小学五年级时,我也曾跟父母提出过能不能去医院看看,那时妈妈带着我去菏泽看过一次,医生的意思大体是医药费要几万元,回去跟爸爸商量,家里支撑不起,就放弃了。后来就是读书,一直读书。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这些年的成长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通过读书,让我原本因残疾而极度自卑的内心走了出来,书籍一次次让我豁然开朗。当我难过时,当我失意时,当我消沉时,当我不快乐时,当我孤独时,鲁迅、老舍、巴金、陀思妥耶夫斯基们成为了我最好的伙伴。读书改变了我,也成就了我,在公务员面试现场,当主考官们面对着一个个通过机构培训模式化的答案时,我将阅读过的鲁迅的句子、老舍的句子讲出来时,让面试官们眼前一亮,得到了全场面试最高分,从而弥补了笔试成绩的分差,完成了从第二名到第一名的逆袭。多读书吧,就算不仅仅为了备考,就算只是为了让心灵有个归处。

二、公考经历

2016年山东省直机关首次定向招录残疾人,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省残联、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六部门试点,也正是那次招录信息让我意识到,我也有机会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准备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我开始有意识地购买一些公务员考试的书籍,下班后或者把孩子哄睡了自己就拿起翻一翻,直到2017年菏泽市招录公告发布,看到市残联一个职位招录残疾人,我便报了名。因为当时在县工信局的工作很繁琐,也很忙,所以没有参加面试培训班。后来经过笔试、面试各个环节,我上岸了。9月份去单位报到,成为了菏泽市首次通过省考公开招录的一名残疾人公务员。我能加入公务员队伍,正是得益于残疾人就业政策。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的实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拥有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独立,达成人生梦想。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02-2024年)》,相信随着这一行动方案的逐步落实,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受益。

你只需要默默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通过不间断地学习,不停的积累,终于在某一个点,你曾经苦下功夫默默努力的那些时光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登山的人,不管风景在哪,只要看清脚下的路,或有人落后,有人半途离去,但我们总该在前进中步履不停。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耳边响起几句歌词,Pick up your weapon and face It,There’s blood on the crown go and take it,you get one shot to make it out alive so.Higher and Higher you chase it,It’s deep in your bones go and take it.(心中有梦就要捍卫,这是难得的证明机会。不管命运,奋起直追,生而如此,绝不卑微!)这样的励志歌词或故事我们听过太多太多遍,而又有哪一次是真正走进过你的心里。对于你,对于每一个我们,我们会有自己想要得到的物质,想要去的远方,有想看的风景,或者想要靠近的人,而这些能否实现,还是取决于自己。当我们读书或者工作,结束一天的行程,看看眼前熟悉的路途,这一切都会让你感觉到温暖,但是,你不想看看更广阔的风景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抓住机会,迎战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三、进入市残联工作之后

2017年9月,进入市残联机关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许许多多、各种类别的残疾人,他们有盲人按摩师、康复指导师、技术人员、农民、举重运动员。他们中的优秀者,身上饱含着坚毅、勇敢、乐观、豁达的品格,有几名残疾人,身残志坚,通过自身奋斗,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养活家人的小愿望,而且带动了本村、周边村村民共同致富,实现了社会价值。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县区重点工业企业颁奖仪式上,一名肢体残疾人企业家,双腿一瘸一拐地走上领奖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尊重不仅源于表面,而应当发自内心。这一幕让我感触颇深,回味至今,也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残疾人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固然要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但当你和健全人一样取得同样的成绩时,收到的反馈与回报是平等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咱们残疾人重拾信心,唯有奋斗。

在市残联工作期间,我也得到了来自身边太多太多人的帮助和鼓励,他们是领导,是长辈,更像是兄长或大姐,在工作中为我指点迷津,在生活中向我传授人生经验,包括公文写作,机关工作模式,如何走出自卑,与人相处,这些有意无意间的帮助,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改变了我,也许有些事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们一句温暖的话语,给予一名残疾者多大的鼓励。人们都说,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不要认为是理所应当;也记住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是事不关己,这是做人的道理。没有残联这些人的帮助,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发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慨。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人最难得的是找到一生都愿追寻的光,于我而言,这束光已经打在那里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愿意用余生去捕捉与接近。

在不同部室工作期间,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不同境遇、不同需求的残疾人和他们的家人,每当他们来咨询就业岗位、残疾人证办理、包括维权时,我都以一种平和的善意来接听、接待、接受他们的疑问、困惑,并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帮助。那些残疾人也跟我一样,也是有困难的,也很不容易。这么多年来,周围人对我的爱,让我能够成长,今天我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所以我想把这份爱给那些残疾人,让他们能够像我一样得到来自社会、来自他人的温暖,让他们也能够有更好的生活。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愿我们所有人,终将梦想成真!

编辑:实习生 李杰

关于远方的励志故事有哪些3

“责任”一词,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李集镇刘集小学教师于朋燕心里,从来都是具体、清晰的。从他大学毕业选择跨专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起,这个90后青年的路就开始不同。扎根农村十多个年头,他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里的孩子渴望走出去,去看看祖国的山河,去看看美丽中国”。

对于自己的教学成绩,于朋燕用了“突出”二字。在近5年的师德和年度考核中,他年年表现优秀,所带班级每次考试成绩也都位列全镇前三。从一名教师被提拔为副校长,于朋燕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有更多的挑战及困难等着我”,但他说“我不怕”。

乡村教育,关乎公平。2017年,于朋燕整个暑假都在学校里度过。这一年,郓城县实施“全面改薄任务”,着力于改善学校教书育人环境,让农村的孩子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一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当时在新建的教学楼里,27岁的年轻教师于朋燕抬桌子、整理档案。“没有风扇我就硬抗,校园内的蚊子特别多,等到休息时才发现身上被蚊虫叮咬了许多包。”而有关这个火热夏天的记忆,最终融进了开学时孩子们的感受。“学生高高兴兴地搬进新的教室,学生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于朋燕说。

从教十余年,吃苦与收获几乎成为于朋燕每一阶段的人生注解。2020年,进入“而立之年”的于朋燕报名参加第二批国家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并被选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第二中学进行支教,承担高一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此时的于朋燕,已是郓城县优质课执教人、郓城县优秀教师,他在记录援疆支教生活的感想里写道:“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坚信选择援疆就选择了奉献。”

无法避免的辛苦很快就来了:空气干燥、有时差、早晚温差大、紫外线强……用于朋燕的话来说,只能“用积极的心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心态,尽快进入角色”。在那里,于朋燕在透着花香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在放慢教学进度的同时狠抓课堂练习,使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慢慢地,班上一些一开始厌恶数学课的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课。

援疆路漫漫,执教大可为。为了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留下,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于朋燕参与“岳普湖县第二中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与当地教师结对分享自己在学科教学、业务技能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当地一名教师在听完他的分享《数学中如何高效地进行期末复习》后,连说“实用”。

微小的改变正通过许多于朋燕们的努力而发生。在壮美的边疆,这些援疆教师用诗歌表达援疆人的生活画面和情感,他们念及千年胡杨、慨叹不屈情怀。于朋燕也在看到援疆教师微信群里的诗歌后满含热泪,“顿时觉得我们在远方也有诗”。

在西部边陲度过几百个日夜后,这份来自边疆“诗与远方”的梦想,也随着于朋燕援疆之旅的结束被带回乡村小学、带到乡村孩子们的面前。有媒体这样评价他的这段经历:“一段援疆路,连接着两地教育的大门;一生援疆情,谱写了新时代最美的乐章。”而对于朋燕而言,自己理解的乡村教师也更加具象了,是“奉献和付出”,是“将继续在乡村教育建设中发光发热”。

(注: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想集团联合发起的2022“美丽青年乡村教师”寻访活动正在进行中,活动以“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寻找100位青年张桂梅”为主题,旨在挖掘、发现一批优秀的青年乡村教师,书写他们的励志故事,激励青年乡村教师人才扎根乡村教育,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