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老书记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2022-11-04 22:46 作者:齐鲁壹点 围观:

老渤海·英烈篇|阳信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记薛汉三烈士,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齐鲁壹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老书记的感人故事有哪些1

渤海之滨,黄河之洲的滨州市,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地域,“老渤海”红色文化在这里孕育。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普及“老渤海”历史知识,讲述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

薛汉三,原名薛士杰,山东省乐陵东关人。1931年毕业于乐陵中学,后考入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创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第一期学习。毕业后,于1933年到乐陵县五区王家集创办“民众学校”,校长马庆麟,薛汉三任教员,民众学校主要是招收当地无力升学的高小毕业生,学习内容以梁漱溟的乡建思想为主。该校推荐的毕业生王道和在省乡村建设研究院(在菏泽)学习后,1937年1月,被派往阳信县六区(洋湖口)创办乡农学校,任校长,请薛汉三任教员。同年6月,汉三同志由流坡坞乡农校校长李福如(李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由乐陵中心县委书记杜步舟派往第六乡农学校壮丁班,任指导员,负责阳信六区兼管乐陵五区党的工作。薛汉三同志和从惠民乡师邀来的三名共产党员孙全祥、刘清林、李书亭共同负责壮丁队的训练工作,在当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直接掌握壮丁队这支抗日武装。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日军大举南侵,占领沧州后,沿庆(云)惠(民)路南进犯济南。1937年9月初,当地党组织决定组织武装在流坡坞阻击日军的进犯。在党的领导下,薛汉三与王道和奉命率第六乡农学校壮丁队百余人奔赴流坡坞,和第五乡农学校(流坡坞)壮丁队配合,埋伏在公路西侧,迎击南侵的日军,打响了我县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但因寡不敌众,便按原计划撤退到城西八里泊。党组织决定一部分同志留在当地继续开展救亡工作,一部分同志渡过黄河,向省委汇报工作。薛汉三同志即去乐陵参加救国会工作,任锄奸部长。1938年9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同志率部进驻乐陵,县长牟宜之倾向革命,愿与八路军合作,共同抗日。10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来到乐陵,欲将牟宜之带走。薛汉三等发动万余名群众跪卧在公路上,阻止沈鸿烈的车队通行,并高呼:“坚决拥护抗日的牟县长!”“坚决挽留牟县长领导乐陵人民抗战到底!”沈鸿烈摄于群众声威,只好将牟县长留下,自带随员狼狈溜走。

1939年1月,薛汉三担任乐陵县四区区委书记兼动委会主任。10月初调任阳信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同时兼任惠阳支队与阳信县游击队合并后的阳信县大队队长。他率领县大队很快拔除了洋湖口伪区公所,打击了史秀清封建势力,抓住了伪区长沈宝生。12月12日,薛汉三带领一支小部队深入水落坡的东郑一带,在地下党员吕捷等人的配合下,锄奸8人,打击了汉奸的反动气焰。

薛汉三同志一贯立场坚定,刚直不阿。对党的工作严肃认真。在抗日救亡活动中,他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对敌伪顽的斗争中,他铁面无私,妒恶如仇,经常斗争在第一线,亲自处决特务汉奸,为敌伪顽所惧怕,浑名“薛阎王”。1940年3月,薛汉三奉命调往济南工委作敌军工作。1943年春,他奉命回新海县(今黄骅县)向冀鲁边区党委汇报工作,适逢日军“扫荡”,不幸于毕家王文村遇难牺牲。

老书记的感人故事有哪些2

大家洼七里庄这名"老军人",立功一事近40年"守口如瓶",高尚品德受人称赞!

他的名字叫王洪强,原潍坊滨海大家洼七里庄党支部书记,曾是陕西解放军某部的一位老战士。


王洪强当兵时的照片

在今年"八一节"战友集会中,记者方才听到王洪强在部队舍已救人的感人故事,因此在部队立功,这件尘封了近40年的动人事迹,终于"浮出水面"。

1985年4月30日,渭滨区益门乡农村青年张廷强带领3名15岁的小学生去营房掏粪,由于沼气浓烈出现中毒,王洪强等五名战士舍身跳下粪池救人,两名战士献出了自已年仅19岁的生命。

王洪强同志奋不顾身,第一时间跳入齐腰深的粪池,由于沼气挥发浓烈,他严重昏迷送往医院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挽回了年轻的生命。


部队首长到医院探望见义勇为的战士王洪强

王洪强作为一名在部队入党最早的战士,这次在部队见义勇为立功,在他退伍回到家乡之后,王洪强一直对此事"守口如瓶",对任何人都没有言及。

而对于收藏的立功证书也没有看的太重要,直至被家中的孩子毁坏,并没有细心封存。

当战友们在今年集会中,有位老战友将空军报刊发表的文章(见图)照片透露,方才知道王洪强在部队立功的信息。


尘封了近40年的动人故事,今天才让我们得以获知,当记者首次知晓这个动人的事迹,再次向王洪常这位见义勇为的功臣投去了最敬佩的目光。

这就是"北大洼"一位"老军人"的崇高品德,更是一位优秀军人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共同的拥有和美赞。


空军报刊发表功臣事迹

[注] 图为王洪强在部队当兵的图片,以及他见义勇为在医院抢救时,部队首长到医院探望他时的情境,以及空军报刊发表他事迹的图片。

口通讯员/王耀林

特约记者/袁训成

老书记的感人故事有哪些3

1965年5月,毛主席在阔别了38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陪同他一起重上井冈山的是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

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与张平化在井冈山黄洋界合影


在井冈山时期,张平化任酃县县委书记,他也是井冈山底下仅存的一位县委书记。

毛主席这次重上井冈山,在当地居住了7天,张平化不仅聆听了毛主席对当年井冈山斗争岁月的回忆,更是有幸第一个看到了毛主席的词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主席的词作令张平化也不禁回忆起了当初在井冈山以及湘赣边区斗争的日子,当年所发生的一切,就如同是昨天的事情一般,依然历历在目。

一、投身革命,追随毛主席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1926年,19岁的张平化还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上学,但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令张平化难以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还没有等完成学业,他就迫不及待地参了军。

在军队当中,张平化不光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更重要的是,他认识了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是农民部部长,他多次来到革命军队当中为大家授课。

在毛主席的课上,张平化第一次了解到了农民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张平化


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已经是军官的张平化成为了土豪乡绅们的拉拢对象,但是张平化深受毛主席农民运动理论的教育,于是毅然与地主阶级划清界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酃县第二区区委书记。

当时的中国正值白色恐怖最为严重的时期,但是张平化丝毫没有畏惧,在入党的第二天就着手准备农民起义。

1928年初,张平化先后率领酃县各地的农民展开武装斗争,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000多人,之后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分三路攻打酃县,在农民们的帮助下,一举攻克酃县县城。

毛主席


农民起义在酃县获得了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井冈山山区其他几个县的农民,他们前仆后继地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形成了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为创建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张平化担任酃县县委书记,他多次率领酃县赤卫队配合红军展开军事行动,击退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二、张平化满门忠烈,一家11口有7人为革命牺牲

1929年1月,毛主席、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张平化则留守井冈山继续坚持斗争。

因为主力部队的离去,反动派军队很快就攻上了山,然而即使是在最为艰难的时候,张平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

张平化(右二)


在他的率领之下,战士们在井冈山密密麻麻的山林中进行了3年的游击作战,他们的草鞋穿烂了,就光着脚翻山越岭,与敌周旋,每个人的脚底板都长上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就连竹笋尖也扎不破。

张平化率领部队一边战斗,一边扩红,先后在十余个山村建立了根据地,队伍越扩越大,最后迁移到了新的苏区。

在土地革命时期,酃县一共有3.8万名英雄儿女为革命捐躯,张平化一家11口人中就有7人牺牲。

张平化的父亲张升朝曾经是农民协会委员长,大革命期间率领农民进行了多次暴动。

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地主阶级纠集武装力量反扑,将张升朝关押。

反动分子对张升朝进行了非人的折磨,可是张升朝宁死不屈,任凭他们用尽手段也没有说出一句口供,最终被折磨致死。

张平化的祖父张春榜虽然没有入党,但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之后,他也跟随村里的青年上了山。

在敌人的一次进攻中,张春榜不幸被抓。年近七旬的张春榜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视死如归,在牺牲前依然在高喊:“共产党万岁!工农革命军万岁!

除了他的祖父与父亲,张平化的叔父张开东、哥哥张拱照、嫂子邓吉秀、堂兄张焕照、堂弟张烨照,也先后在战斗中牺牲。

三、陪同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张平化先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得到了不断的锤炼,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

在新中国成立后,张平化长期在地方领导工作。

1959年8月,张平化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他积极团结全省各族人民,加强党的建设,逐步推进经济、文化建设,为湖南的繁荣昌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5年4月,毛主席在巡视武汉的时候,突然让汪东兴将远在长沙的张平化叫了过来。

毛主席


毛主席在见到张平化后,先是向他询问了湖南的经济建设状况,然后动情地说:“我年纪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一看,你能不能抽点时间,给我带带路。

听到毛主席想上井冈山,张平化非常感动,原来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老区的人民。

张平化告诉毛主席,他在建国后曾经两次去过井冈山,很多老赤卫队队员,都一直都在念叨着毛委员。

之后,张平化告别了毛主席,前往井冈山积极准备相关事宜,5月21日,他与夫人唐慕兰一起,陪同毛主席重上了井冈山。

张平化


张平化不仅在工作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同样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

他的儿子张自为曾经回忆起父亲时说: “父亲是一位严父,也是一位慈父。

当他还在少年时期,父亲便教导他生活上向工农子弟看齐,不搞特殊化。

在建国之后,“亲民爱民”永远是张平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当张平化下乡视察,临回来时总是提醒看看有没有当地送的土特产,如果有,马上退回。

当时实行粮食供给定量制,每次下乡,张平化总是把自己的那份分给司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1978年12月31日,胡耀邦在一次讲话中这样评价张平化:“我说,平化同志总的来说有这么八个字,一叫久经考验。干革命干了半个世纪,是现在我们留下来的井冈山底下的仅存的县委书记了。第二句话叫饱经风霜。他也是受过不少挫折、委屈,也是靠边站多少年,也可以说是几上几下。

由胡耀邦的这一评价,我们就能知道,张平化是我党资历深厚的老干部、老红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革命家、政治家。

他胸怀宽广、朴实严谨、亲切随和,始终坚持毛主席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张平化的优良作风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有很多干部至今都深切怀念着他,将他奉为楷模。

让我们向伟大的革命先辈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