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教育性的故事

2022-10-22 18:39 作者:清浅恬淡的时光 围观:

暖心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推荐你和孩子一起看一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清浅恬淡的时光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教育性的故事1

暖心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推荐你和孩子一起看一下。

小玉一直在妈妈的呵护下长大,她像往常一样醒来,然后一屁股坐地上,等待着妈妈捕食归来。

但这一次,妈妈决定让他自食其力。可小玉还没明白妈妈的用意,仍然张着小嘴坐等投喂,可等半天都不见食物进嘴,原来妈妈是要她自己过去吃。在美食的驱使下,小玉扑腾着翅膀,屁颠屁颠地向海边奔去。来到妈妈身边,又像之前那样张开了嘴,结果迎接他的只是一个空壳。

妈妈告诉他,贝壳就藏在泡泡下面,循着妈妈的指引,找准一个泡泡啄下去,却被贝壳夹住了嘴,好不容易弄开。可就在这时,所有同伴都在往回跑,妈妈也让他快跟上。小玉却不知世间凶险,被地上的泡泡吸引了注意,下一秒海浪就拍了上来,结果他就成了现在这副鸟样,对他来说绝对是童年阴影。后来,无论妈妈怎么鼓励,怎么哄,他也不愿离家半步,还张着嘴要让妈妈继续给他喂食。这次妈妈并没有心软,坚决不惯着他,小鱼肚子饿得咕噜叫,于是壮着胆子来到海滩。

这次他可就谨慎多了,瞄准了一只贝壳,一点动静,吓得他撒腿就跑。他眼里的滔天巨浪其实只是个小浪花。小玉躲进了海岛底下,这时,他感觉脚下在移动,原来他踩到了两只寄居蟹,一只可爱的小蟹还和他打起了招呼。很快,他们变成了好朋友。谢哥跟着爸爸妈妈奔向大海,眼看一阵海浪把他们淹没,这可把小玉给吓坏了,叽叽喳喳冲了过去,谢哥竟然完好无损,还淡定地清理着身上的沙子,探出脑袋就开始自己找食物。突然,谢哥钻进沙子里,原来是海浪又一次来袭。

小玉连忙学着谢哥的样子,把身体埋进沙子里。海水没过小玉的身体,在水下,小玉睁开双眼,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终于明白妈妈说的冒泡泡的地方就有贝壳。潮水退去之后,他兴奋地在沙滩上蹦着,跳着,因为他发现了海水之下的秘密,也克服了对海浪的恐惧。自那以后,小玉每天都欢快地穿梭在海滩上,与大家一起觅食。

每次他都能精准地找到食物,把最大的贝壳找来与同伴们一起分享。他再也不是那个躲在妈妈怀中的婴孩,而是学会了独立,成为了妈妈的骄傲。

在成长的路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个小玉都有自己的贝壳要找,父母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手,方能让孩子收获成长的喜悦。

有教育性的故事2

在美丽壮阔、气势雄伟的钱塘江畔,有一处围海造田形成的南沙大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益农小学就坐落在这里。这所浙江省示范小学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功能场馆齐全,教育楼区域的70余块展板、围垦广场的墙壁上,展示着围垦时期的劳动场景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激励他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吃苦耐劳的弄潮儿精神。校长孙伟良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等,他坚持“体悟式学习”教育研究,聚焦学生真正的自我成长,强调学校教育要坚定育人本源,和团队一起践行着“让每一位师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

抓好三课,让“双减”“双增”高效落地

学校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多年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益农小学(以下简称“益农小学”)将课堂、课程、课改等有机结合,综合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双减”“双增”政策推行以来,益农小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引入浙江省之江汇网络学习空间和第三方评价小思徽章两个平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重点抓好“三课”行动,减负不减质。

课堂。课堂是教学主阵地,也是减负最关键的所在,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益农小学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办学,设置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个学科子项目,通过专家讲座、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等措施,提高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的把握度;按照“先学、展示、反馈”的要求,针对各学科知识点精心设计多功能先学单,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先学单并通过网络提交,教师综合梳理了解学情,修改完善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更精准、更有针对性;打造“30+10”新型课堂模式,尽量在30分钟内精讲授课内容,剩余10分钟精练随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在课堂中解决,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课程。益农小学在原有风情南沙拓展性课程体系和社团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校园文化、地域文化,构建基于学生健康和终身发展的交叉融合、立体开放、多元互动的综合课程体系,包括木工、版画、剪纸、音乐、舞蹈、体育、科技等各类共60余门课程,丰富“双减”后的自由时间,为孩子们提供多元的视角和广阔的成长舞台。为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益农小学每年对课程进行调整与更新,近期拓展了电子百拼、无线测向、智能机器人、3D打印、编程等热门信息技术类课程,下学期将结合所在社区资源调整课程,设立射箭、陶泥等课程。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各年级递进开设硬笔书法课,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无形中为初高中更高强度的学习提前减负;创编益农小学特色的花样绳操、纸球操、啦啦操,既锻炼学生体能,又有助于保护学生视力。

课业。作业减负,不仅是量的问题。益农小学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做到精选、精批、精导。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基本上都在同一个办公室,每天针对上课内容与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研讨,优化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地精选习题分层布置,避免机械无效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做到精批,不仅改错,更要把错在哪一步、为什么会错讲明白,精心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控制作业总量,学科作业由年级组协调,当天的作业内容和预估时间量都登记在家校联系手册上,放学前各班班主任查看汇总,如果所有科目作业加起来所用时间较长,则与各科教师协调沟通进行调整,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高质量完成作业。

家校协同,培养孩子身心两健

学校。一年级萌娃进入益农小学,最新开启的是崭新而又神秘的旅程——“不上课”周。所谓“不上课”,并不是指这一周什么课程都不上,而是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老师和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特地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为期一周的一年级入学课程,包括晨诵、绘本故事、参观校园、规则教育、暮省课程等。这是益农小学针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的培养方案。多年来,孙伟良带领学校专业心理团队,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着眼于长远的自我管理与成长,针对不同学段的孩子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培养方案,开设不同主题的心理辅导课程。

家庭。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双减”之后,有的家长甚至不知如何引导孩子支配多出来的自由时间,孙伟良认为这是观念偏差和亲子陪伴缺失的表现。孩子学习焦虑紧张,有时源于家长过于超前的担心,作为杭州市家长学校总校首席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他认为家长过于关注智育,容易引起孩子反感,失去与家长沟通的欲望,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五育并举,并不是抛开智育,减负,家长观念转变至关重要。

家长应学习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孩子擅长的角度切入进行沟通,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帮助孩子成长。首先要尽量做到亲自养育和亲子陪伴,特别是在孩子迷茫、困惑、沮丧时,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小学生在家中几乎所有的需求、哪怕一些无理的要求都会被满足,但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不会,以后走上社会更不会。孩子抗挫能力弱,这时家长应该细心呵护,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改进、完善。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他认为合理的理由,家长发现问题要去观察、了解并及时调解,尤其内向型的孩子,更需要通过语言沟通、肢体接触感受其心理变化,引导孩子学会释放不良情绪,教会其一些人际交往的小技巧、小方法。

协同。益农小学作为农村学校,孙伟良却发现有些高年级孩子连地都扫不干净。他强调家长要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做事,协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给孩子锻炼、体验的机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引导孩子逐渐喜欢上劳动,提升自理能力。如果一时做不好,家长也不要代劳,而是要及时给予反馈与鼓励,提出合理建议并共同改进,陪伴孩子收获真正的成长。孩子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将会更加懂得感恩。

《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正式实施,明确了学校、家长、社会各方在未成年人培养中的职责。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益农小学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精神,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家校工作:更加体系化地开展常态化家校沟通,包括校级和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校访日、家长进课堂等;利用校本资源与周边家庭教育讲师团资源,结合学生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年级不定期开展家长关注度比较高的主题讲座,如五六月份考试季与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正确迎考,9月入学季引导各年级学生快速适应校园学习氛围,还有习惯养成、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家长比较关注的话题;联合学区村社设立家长学堂,组织开展小范围的沙龙式论坛,点对点帮助家长进行问题诊断,给予建议;推出5分钟语音微课程,由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制定文案,罗列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常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给予对策或建议,定期推送给家长;萧山区美好教育家长云学堂每月20日晚上开设家校云课堂,并不定期上传专家讲座,家长随时可以观看。益农小学作为浙江省首批数字家长学校,依托该平台推送相应资源,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如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当天,益农小学承办全区亲自养育、亲子陪伴主题的线上讲座,观看、学习人次高达15万。

多元融合,让教与学和谐统一

理念融合。今年4月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很多教育专家从理论方面进行了解读,益农小学多次组织全校各科教师进行学习研讨。孙伟良认为,从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到“双减”“双增”落地实施,直至新课标发布,都在告诉我们,教育要回归本源,培养孩子,立德树人为本,成人为先,知识本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教师要深入体会新课标精神,转变观念,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而应以学生为本,从促进学生真正成长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家长更要关注孩子综合能力培养,不能只是紧盯学业。

学科融合。对于每个年级每门学科,新课标都强调了更多的融合。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已不能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自主合作探究、项目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各种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究与应用,包括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都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课堂。未来学习方式将更加多元,更注重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学科融合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多个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互相融合,使各学科的零碎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统一的整体,有助于消除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使用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未来,语文课中将会融入更多数学、艺术相关的内容;数学应用题中包括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已出现文本解读、科学知识相关的题目。劳动教育当中,各学科内容都可以渗透其中,如益农小学百草园是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以班级为单位承包畦地,自选农作物或时令蔬菜进行种植、浇水、拔草、收获、义卖等劳动过程。以毛豆种植为例,选种、成长过程、光照需求、浇水、施肥,都涉及科学知识学习;定期写观察日记,就是语文学习的范畴;播种时多少间距一株最合适,有数学丈量的元素;收成以后,有哪些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则涉及财商知识。益农小学今后将更加注重融合性学习,加强教师学习,打造全科教师。

“双减”、新课标陆续推出,旨在减掉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兴趣、情绪、人际交往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学校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维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管是多元学习方式还是多学科融合,抑或是发展兴趣爱好,都是要更多促进孩子内心真正的体验与感悟。孙伟良坚持“体悟式学习”研究,出版有《体悟学习:为内省而学》《体悟学习:丰盈内心成长》等著作,强调小学教育要回归本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在何处、如何把握自己努力的关键点,在自信中得到真正的自我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鲁利瑞 策划|彭瑞敏

来源:《教育家》杂志2022年8月刊第2期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有教育性的故事3


视频加载中...

本网讯:在全国第十个老年节到来之时,恰逢常熟市石梅小学教书育人楷模、一生倾情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最美关工人”王美卿老人生日到来的日子。

9月28日下午,在百年老校石梅小学举行的祝福王美卿老教师87岁生日活动现场,常熟市关工委主任俞惠良给王美卿老师送上一份特别礼物,为她颁发了一枚常熟市“最美关工人”的奖章,赢得了参与活动的所有师生为王美卿老师祝福、点赞。


王美卿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楷模,是贴心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标杆人士,她退休30年来,时刻关心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把毕生的精力和积蓄奉献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她那平凡而光辉的人生充满故事,不但感动人,而且启迪人、激励人。

王美卿,1936年出生于上海, 196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同年在常熟练塘小学、常熟师范学校任教,1962年9月在常熟石梅小学任教。1980年、1982年、1984年连续三次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获全国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奖章,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特级教师,1979年、1983年、198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先后发表教育文章50多篇,影响颇大。


1990年,王美卿被省教委聘为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小学语文教材审查组审查委员,1991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为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优秀电教教材评委,2000年至2007年任江苏省《小学语文课本实验研究》副主编。

在常熟市百年老校石梅小学的校园里,有一本大写的精神教科书,她便是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王美卿老师。1998年她退休不退岗,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教育当成最大的乐趣。

她成立“王美卿导师工作室”,担任常熟市教育局讲师团成员,受市教育局教研室邀请以及本地各兄弟学校的邀请,多次赴城乡学校上示范课或作巡回讲座,听讲者达数千人之多。

她受聘于常熟实验小学、石梅小学、世茂实验小学、绿地实验小学以及全市的诸多学校,常年奔波于各所学校,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数百人。

在她的指导下,至今已有数十位教师先后被评为苏州市的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坛新秀以及常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熟市名教师、常熟市教学能手、常熟市优秀班主任。

如今,已是80多岁高龄的她,虽然满头银发,却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止,每年都有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石梅小学的老师们都记得:1996年,苏州市教育局聘请王美卿老师为苏州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她不计工资报酬,将学校颁给她的奖金,全部购买了数码相机、扫描仪、电风扇等设备,无偿捐给了石梅小学。


1998年她从工资收入中拿出部分设立了“王美卿奖教金”,奖励石梅小学的优秀青年教师。2000年,她又掏出50多万元的工资收入,把自己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王美卿拼音盘”制成学具,捐赠学校给孩子们无偿使用。

“生是石梅人,死是石梅魂” ,这是王美卿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2017年8月,怀着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她决定,倾尽毕生积蓄,捐资60万元,设立“石梅小学爱心奖学金”,奖励“善心、善言、善行”方面堪称优秀、事迹生动典型的学生。

她成为常熟财政局设立“爱心奖学金”财政专户的第一人,她又成为常熟市公证处为捐资奖学进行公证的第一人。

她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学生做能自理、守规则的石梅娃。学校根据王老师的意愿,制定了《“爱心奖学金”奖励条例》,并将她的倡议纳入了为每个石梅孩子量身定制的《小院士成长护照》,以集“梅花印”,兑“梅花章”,评比小院士、颁发奖学金等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倾囊捐赠”爱心奖学成佳话。退休后的近20年间,她为学校累计捐款100多万元。100多万元,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或许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对王美卿来说,却是她一生的积蓄。

她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学校提供的老房子,不足30平方米的面积,还是那个年代的摆设,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更没有一点时髦的装饰。

她恪守清贫,一生俭朴,用最朴实的行动和最质朴的语言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含义。但她却说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教好学生,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这是理所应当,微不足道的,是本分,不值得宣扬。”

2017年11月的一天,王美卿老师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地上,被学校老师发现后及时送医救治。




当她醒来后,病床边围着许多前来慰问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也曾有人问过她,都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不在家颐养天年,还这么忙,图个啥?她会心一笑说:“石梅培养了我,石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石梅就是我的家,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能为石梅多做些有益的事情,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多出一点力。”

“王美卿老师是石梅小学一面永不褪色的鲜亮旗帜,她以一颗纯粹、真挚、大善的赤子之心回馈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石梅小学顾丽芳校长这样评价她。

石梅小学师生代表为王美卿老师生日祝福,弘扬了孝爱文化,传承了尊师重教的美德,弘扬了时代文明新风,为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了正能量。

(常熟市关工委特约通讯员 王雯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