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2 18:35 作者:福秀与书的故事 围观:

想到了两则古人讲诚信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福秀与书的故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1


突然就想到了诚信这个话题。诚信是古往今来备受推崇的品德,为人、做事都要讲诚信。古人有许多比较极端的讲诚信的事例,简述两个。

一个是“抱柱信”的故事。话说古时侯,蓝田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约在蓝桥下见面,男子早早来到桥下等侯,不料突降大雨,接下来山洪暴发,河水陡涨,男子不肯离开相约地,便双手紧紧地抱住桥柱,虽被淹死也不松手。用生命诠释了诚信二字。

另一个是“信义塚”的故事。说当年有两位书生进京赶考,途中同宿一店。其中一位突然患病,另一位虽然素不相识,却细心照料,竟因此误了考试。病好以后,两人结拜为异姓兄弟,之后挥泪告别,相约来年为弟的到为兄的家里相见。转眼间临近了相约的日子,弟弟才猛然想起来,但是路途遥远,已经无法按时赶到了。弟弟不愿失信于兄,情急之下他拔剑自刎,因为鬼魂可以日行千里。为兄的在家杀鸡宰羊,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恭候弟弟,他坚信弟弟一定如约前来。从清晨等到夜半,弟弟的魂魄终于来到哥哥家里,哭诉了因自己粗心造成的后果。哥哥听后大哭,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赶去弟弟家,果然看到弟弟已死,抚棺痛哭之后也自杀而亡。人们感动于这两个人的诚信,就把二人合葬一处,称之为“信义塚”。

传说未必是事实,不过从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对诚信的高度褒扬。虽然今天已经不用去仿效上面的事例,但是诚信这个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万万荒疏不得的。

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2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诚信无欺,讲求诚信,是人们为人处世的根本道德标准。要想学会守信不失,以及诚信待人,就请来听听下面这二个历史故事吧。

诚信概念画

相信您听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诸葛亮以信治军

魏明帝曹叡(公元204-239年)亲自率领军队征讨蜀国,驾车来到长安,便任命司马懿担任魏军主将,督领张郃的雍州、凉州劲旅二十多万,秘密行军,直奔剑阁。当时,诸葛亮屯兵祁山,手下所带兵马仅十余万,其中还有四万人因服役期满,需要退役还乡。

在这一关键时刻,一旦这四万人退役,将会使原本就处于劣势的蜀军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之中,从而造成蜀魏两军力量悬殊极大,在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之际,到底该怎么办呢?

蜀军这边,参佐以下的将领都认为敌人兵力强盛,我军力量匮乏,假如没有一定的兵力增援的话,肯定难以制胜。因此,有的将领便向诸葛亮建议:延期服役一个月,等到战事结束后再让老兵退役还乡。听了他们的话,诸葛亮果断地拒绝了,说:

诸葛亮画像

“我率兵作战,向来以信用为根本。获得土地而失去信用,这乃是古人常犯的错误,那些很早就离乡背井,在外征战多年的人,早就归心似箭,期待着和家人的重逢;他们的亲人也早已在家计算归期,盼望着能够早日相见。如今,就算大敌当前,战事严峻,我们也没有理由耽误退役人员的行程,道义岂可偏废!”

于是,诸葛亮下令各部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还乡,早日与家人团聚。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些老兵们不但没有走,反而被诸葛亮的诚心打动,愈加坚定地留了下来,并感慨道:“丞相的大恩大德,我们铭记于心,虽死也不忘啊!”

那些本不该走的年轻士兵也被诸葛亮的信义打动,顿时都愿意以死相报,战斗到底!临战当天,战士们士气高昂,在战场上拔刀杀敌、以一当十,先是杀掉了魏将张郃,后来击退了司马懿,打得魏军落花流水,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诸葛亮像

二、陈尧咨偿值取马

北宋时期,翰林学士陈尧咨(北宋状元、书法家)十分喜欢养马,他的家中也养了很多马匹,后来,他买了匹烈马。这匹烈马的脾气火爆,难以驾驭,甚至很多人都被它踢伤,咬伤了。

有一天早上,陈尧咨的父亲走到马厩,四处看了看,却没有看到那匹烈马,便问马夫道:“那匹烈马哪去了?”马夫答道:“翰林已经把那匹马卖给一个商人了。”

陈父问:“那个商人买那匹马又是做什么呢?”马夫说:“听说是买去运货。”陈父接着又问道:“翰林告诉那匹马乃是一匹烈马吗?”马夫说:“哎,老爷,如果告诉那个商人那匹马是一匹烈马,又咬人又踢人,人家又怎么会买呢?”

陈尧咨塑像

听了这番话,陈父十分生气地说:“真是太不像话了,这小子竟然还敢骗人了!”说完就气呼呼地转身走了,之后,陈父找到儿子陈尧咨就问:“你把那匹马卖了?”

听父亲这么问,陈尧咨十分得意地说:“是啊,还卖了个好价钱呢!”父亲生气地说:“真是个混账东西,你身为朝廷重臣,竟然敢去骗人!”陈尧咨说:“父亲,我又没有强迫他买,马是他自己看中的,他愿意买,我就卖了,这又怎么会是骗他呢?”

父亲又问:“你为什么不告诉他这是匹烈马,又咬人又踢人呢?”陈尧咨嘟嘟囔囔地说:“马摆在那里让他随便看,他自己看不出来这马性子烈,这又怎么能怪我没告诉他呢?”

听到陈尧咨这么说,他的父亲就愈加生气了,骂道:“你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不欺买主’的故事吗?”陈尧咨摇摇头。父亲说:“那是我的过错,你小的时候,我只顾着教你读书诵经,却没有怎么教你如何做人。如今我来给你上一课,教你如何做人:

陈尧咨像

唐朝在武则天执政的时候,有一位宰相叫陆元方,他想把东京洛阳城里的一所房子给卖掉,当时一切手续都办好了,只等着买房子的人来交钱。买房的人前来交钱的时候,陆元方却说,这房子哪里都好,就是没有出水的地方。听到他这么说,那个人立刻说这房子自己不买了。陆元方的儿子和侄子们听说这件事后都埋怨他,而陆元方说,你们也太奇怪了,难道可以为了钱而欺骗别人吗?”

陈尧咨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感到十分惭愧。接着,父亲又说道:“你手下那么多驯马的高手都管不好那匹马,一个到处奔走的商人又如何能养得了它?你不告诉他这件事,这不明摆着是在骗人吗?”

陈尧咨听后羞愧地说:“父亲,您别再生气了,我知道这件事是我做错了,我现在就去把买马的商人给找回来。”于是陈尧咨即刻去找到了那个买马的商人,并向他说明了原因,将钱退给了他,自己又将马牵了回来,一直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源自陈尧咨的成语《熟能生巧》画

三、故事感言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信”字为先。在“诸葛亮以信治军”故事里,如果没有诸葛亮以信为本的治军策略,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不让士兵退役,军心散乱之下更是难以取得胜利。是诚信帮了诸葛亮的一个大忙!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治国、治军、做人、经商等,都要讲一个“信”字。人们不仅要讲信用。还要守信用。一个人讲一两次信用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守信用。在人生道路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但是,只要一贯守信不失、诚信待人,您就能坚定信心,获得最终胜利。

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熏陶下,很多人渐渐摒弃了“诚信”!正所谓,“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那些践踏诚信的人或许能够得到一时之利,但最终将作茧自缚、自食其果。

因此,无论何时,诚信都是做人、立业之本;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诚信无欺,讲求诚信,乃是为人处世的根本道德标准。

诚信宣传画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3

来源:海外网

最近,湖南怀化的蒲玉喜收到3张泛黄的照片。拿来一瞧,照片上的人既熟悉又陌生:浓密的头发,瘦削的脸……哟,这不是20多岁的自己嘛!

可如今,蒲玉喜已55岁了。绞尽脑汁,他也记不起自己何时何地曾拍过这些照片。

但是,有一对父子却一直记得。为了将照片送到蒲玉喜手上,他们花了30多年时间。

这对父子,父亲叫肖本琦,1985年开始在山东烟台蓬莱阁景区经营照相摊位,给游客拍照。那时候,拍完照不能立刻冲印,肖本琦让游客留下地址,照片洗出来后再邮寄给对方。1996年,肖本琦不再经营照相摊位了,手里还有30多张无法寄出的照片。它们是被邮局退回来的,原因是“地址不详”或“查无此人”。

“收了人家的钱,就要把照片给人家!”有的照片年代久远,地址发生了变化,肖本琦就托出差的亲友买回当地最新地图,仔细比对新旧地址,然后再按新地址寄出。他家里,摞起了厚厚一沓地图。有的地址无法从地图上核实,肖本琦就亲自带上照片去当地找人。

这些年,他去过山东青岛、潍坊,辽宁大连等地。有些照片终于辗转找到了主人,但还有20多张,一直攥在手里。

2020年底,80岁的肖本琦因病离世。他留下遗愿:让儿子肖作鹏继续找寻老照片的主人。看着父亲笔记本里涂改了一遍又一遍的邮寄地址,肖作鹏暗暗下了决心:“余生,一定践行诚信之约!”

肖作鹏开始借助媒体和网络力量找人。在怀化电视台帮助下,他找到蒲玉喜。原来,由于地址书写潦草,父子二人把“蒲玉喜”认成了“蒲玉芝”。

“为了这么一件小事,老人竟然奔波30多年,我打心底里敬佩他!”得知事情原委,蒲玉喜很激动。

如今,肖作鹏手中还剩几张照片,他说,将继续找下去……(记者 潘旭涛 陈振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06日 第 01 版)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系列报道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4)】无悔的沉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3)】这个保安有点儿牛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2)】“‘十二’永远是咱的家人”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1)】东海边,有群姑娘叫“海霞”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0)】“手心手背都是肉!”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9)】夏森的“华服”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8)】“青稞博士”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7)】袁占彪的二次选择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6)】父女接力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5)】“我正陪你回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4)】新疆有个“瓜奶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3)】“只要奋斗日子就不会差!”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2)】草原额吉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1)】“这是李保国在笑呢!”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0)】警报器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9)】英雄拉齐尼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8)】溜索不见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7)】一诺千金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6)】“我们一起干!”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5)】“你瞧俺这好家风!”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4)】“买断”外公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3)】特殊旅客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2)】诚信奶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1)】127本“存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0)】泡菜传奇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9)】“春运母亲”,找到你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8)】尕老汉种树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7)】眼睛长在心里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6)】父亲的心思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5)】爱情天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4】110面五星红旗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3)】“义马”引出的故事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2)】10万颗红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1)】1元厨房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0)】李子走了!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9)】“人家老张做得对啊!”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8)】这个温暖的家!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7)】雷锋存折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6)】不一样的脚步声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峡谷里那盏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六老汉治沙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中国石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2)】“就是啃,也要啃出一条路”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1】接力“兰小草”

责编:庄鹏泽

本文来自【海外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