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故事的微信名

2022-10-22 18:27 作者:毕二gg 围观:

互联网上4大破防故事,你知道几个?,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毕二gg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微信名1

现在的互联网五花八门,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各种人上传自己或身边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现在有网友总结出了网上冲浪碰见的4大悲情,让人破防的故事,不知道屏幕前的你知道几个?

第一个故事,就是《妈传菜》。

让我先科普下这个故事的来源,妈传菜来源是以前百度贴吧里面的戒赌吧一直流传的一张图,据说是一位沉迷赌博的老哥在外躲债,留下父母在老家应对债主,而图中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妈传菜

听说后来这个老哥用最后的一点钱又赌了一把然后自杀了,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了,但是这张图,却让很多戒赌吧的老哥迷途知返,也让无数网友破防。

第二个故事,就是《差10万》。

这个是发生在猫眼论坛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几年前,一位网友在猫眼论坛上发帖子,标题是“我的老婆没钱治病,死了”

帖子里的措词简单直白,却又句句戳心。

这个网友发完这一贴后,就再也没有回复了。尽管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看到他的故事,无数人破防了。

第三个故事,叫《妹有钱》

这个故事比较长,可能很多玩贴吧的网友都关注过这件事。

具体故事梗概就是一个网友某天在贴吧深夜发帖说,喜欢一个女孩,这个女孩跟他要房子,要彩礼,不给就不结婚,就跟家里人商量,后来父母无奈,就把自己和女儿住的唯一一套房子给卖了,妹妹没见过这么多钱,就开心的给哥哥说:“哥,咱家有钱了”。但是房子卖了,有钱结婚了,父母和妹妹住哪呢。

因此无数吧友破防,在这张图下面骂了楼主3万多条评论,这件事也火速出圈。


后来当事人自觉事情闹大发了,于是开贴承认故事包括微信记录都是自己编造的,本意只是为了在贴吧水经验。

但是这个故事,确实让无数人破防,也引发了巨大的讨论,成功的戳中了无数人心底那块柔软的地方。

第四个故事,叫《日月潭》。

日月潭的故事出自一篇标题为《泪》的小学作文。


这篇名为《泪》的小学作文,措辞直白,不加修饰但是却句句戳到人心底。

15年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经有关部门和媒体的上门走访,找到了当事人,也确认了作文的真实性。

这可能是互联网四大破防故事中唯一一个被证明现实存在的故事。

也希望以后的国家越来越好,不再让这种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

有故事的微信名2

文|王晓梅

灿若芳槿是我的微信昵称。

我之前的昵称叫笑颜,笑颜前还用过小楼疏雨。

人生沧桑,世事无常。

十多年前中的某年,我正处于生命的低谷。

至于经历过什么阴晴明晦,现在想起来都是过眼烟云了。

我给张姐倾诉我的不幸,似乎倾诉出来就轻松很多。

如今想,那时还是年轻,倾诉,是自己释放,却于别人无益。

但我还是要感谢张姐。

她说,你住小楼,“小楼疏雨”这个昵称不好,换一个吧。

有病乱投医,我采纳了她的建议。

我希望以后脸上展现的都是愉悦,于是,给自己换了“笑颜”的昵称。

笑颜一用就是10年。

当然,这10年中,我的生活并非都是阳光灿烂,有过阳光明媚的欢愉,也有风雨交加的凄苦。

2018年去旅游的大巴上,导游一路不厌其烦地讲起名的学问。

依据他对我属相及四时八柱的推算,我记住了我五行缺火和木。

真实姓名不好更改。

于是,我决定把用过10年的笑颜放弃。

我请文学老师帮我起个带火带木的昵称,于是有了如今的“灿若芳槿”。

改名灿若芳槿之初,有趣的事接踵而至。

几个朋友问我改昵称的缘由,我如实相告,但他们将之前的昵称叫顺了口,还是“笑颜、笑颜”地称呼我。

起初,我一遍遍纠正:喊我灿若芳槿。

纠正之后,他们只能记住一次,再喊还是笑颜。

平时不常联系的朋友,有事通过微信找我时,不知道我改了昵称,以为我删除了对方。

我若主动联系,他们竟疑惑地问我是谁——

相问不相识,只因“笑颜”改。

多年的昵称已经像自己的一张脸了。

灿若芳槿之后,生活也像四季的天气,并非一路阳光。

健康状况频繁敲响警钟时,不由得反思自己:

性格敏感纠结,遇事容易着急,长此以往,身体必然亮起红灯。

其实,真正可以使人快乐的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与性情,身体健康了才会有真正的笑颜。

至于用什么昵称,并不重要。

以后朋友们喊我什么昵称倒不计较了。

无论小楼疏雨、笑颜,还是灿若芳槿,我还是我。

我更想说的是:好运不是故事,遗憾才是。

有故事的微信名3

文_独居江南

(作者简介_INFP_独立撰稿人_现居东莞)



周日,东莞南城,某写字楼里。


我一个人来公司加班,却迟迟不愿打开CorelDRAW工作。在网上游荡了一会之后,我鬼使神差地点开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网页,申请了一个公众号。


那天是2015年4月22日。原以为,那只是生命中平淡无奇的一天,后来才发现,那是决定我命运的时刻。



时光倒流

2015年是我在广告公司上班的第三年。新鲜感早已褪去,只觉得疲惫。在「内卷」这个词还没流行之前,广告业早已「卷」到了极致。加班被视为理所当然,通宵赶方案也只是平常。


我在没完没了地工作中,被异化成了一个齿轮,和公司的其他齿轮紧密地咬合在了一起,不停地运转。


内心早已厌倦,但害怕找不到新工作,也不知道该干嘛,一直不敢辞职。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我当时的「精神内耗」很严重。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的容错率很低,大家都是按照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或某种惯性朝前走,忽视了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而我自己受第一份工作的影响,在并不适合的行业里虚耗了很多光阴,甚至忘了自己曾经对文学的热爱。


其实早在学生时代,我就发表过文章。那时是纸媒最后的黄金年代,报纸和杂志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当时很喜欢去图书馆看文学杂志,然后学着给一些媒体投稿,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在历经了几十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了一次。


记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了铅字时,我一边欢呼一边在校园里跑了起来。毕业之后,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虽然也会在空闲时间看看小说,写写日记,但却只是把它们当成消遣。


申请了公众号之后,因为要持续更新,封闭的内心被再度激活,我又重新发现了文学的魅力,以及写作的乐趣。


在此之前,我在「不老歌」有一个博客。那是一个很清新的网站,我对它的界面一见钟情。申请的时候,需要填一个名字,因为我有非常浓稠的江南情结,于是随意地敲下了「独居江南」四个字,博客则取名为「江南的自留地」。但更新频率不高,我只是偶尔在上面写写小作文。


后来做公众号时,我依然沿用了「独居江南」这个名字。那时,我很喜欢看小说,被很多故事深深吸引,于是公众号取名为「江南的故事酒馆」。


深夜,你在城市中四处转悠,看到了一个亮着的红灯笼。你朝着红灯笼走去,发现那里是一间小酒馆,里面有酒有肉有人声。


你推开门,酒保热情地把你迎进去,你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跟他倾诉你的心事,这是我对「江南的故事酒馆」的场景化想象。


我希望公众号能像这个场景一样,给人一种温情的陪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给了自己一个新的身份:酒保先生,这样显得更亲切。


2015年年底(阳历是2016年),广告公司放年假前的最后一天,已经决定要开始写作的我终于辞了职。


那天晚上,公司组织在鸿福路莱蒙商业中心的台北纯K唱歌。虽然我的心早已不在那了,但仍然陪着同事们玩到了最后。凌晨一点,我回到自己的小窝,大松了一口气,我知道自己的新生活要开始了。


给你的信

现在的人几乎不写信,但在我的学生时代,写信收信是一种乐趣。大家会买很好看的信纸,一字一句地把想要说的话,端端正正地写在纸上,然后寄出去。从信被投进邮筒的那一刻就开始期待回信。


我当时不但给以前的朋友写,甚至还会上杂志找笔友。有一段时间,我还充当了送信员的角色,主动去传达室取报纸和信回教室。


也许是想重温当年的感觉,也许觉得写信更适合倾诉心事,我在2016年1月26日的晚上,给你写了第一封信。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目前一共写了39封。现在来看,技巧有待提升,但态度绝对真诚,因为我几乎将自己的生活和盘托出。


我常常在想,如果你有仔细地读每一封信,那么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我的人。我的家人只知道我在东莞打工,但你却知道我辞职时的纠结、面试中的不适、春游时的开心、荨麻疹复发时的痛苦,拔牙前给自己做的心理建设……


这些信里,比较受欢迎的是第十一封信。2016年6月,我得了荨麻疹,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治疗。后来,我的一颗牙崩掉了一半,也需要修复。那时我没有收入,公众号也不赚钱,但又要应付无底洞似的医药费。


没办法,我只好重新去找工作,但很不顺利。那时,我每天关在家里,被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折磨,生活一度快要崩盘。我在绝望中写下了第十一封信,然后得到了很多的鼓励。后来我找到了一份在书店的工作,暂时从低潮中走了出来。


以后,我还会继续给你写信,告诉你我的生活和心情,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界时盼你亲启。



故事酿酒

东莞有一个连锁的面包店叫「乐园面包」,有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去那买早餐,后来就写了一个小故事,叫《蛋糕店之恋》。这个故事后来发表在《佛山文艺》和火柴盒APP上,公众号申请的当天晚上,我把这个故事发了出去。


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我发过一些自己喜欢的名家之作,但点击率很低。这并不妨碍我的热情,我甚至还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办过一次故事征文大赛,并且大言不惭地喊出了口号:「全民公选 故事英雄」。


现在想想,我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神奇的是,竟然也收到了60篇来稿。我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所有的来稿,最终挑选了五个风格迥异的故事,让大家投票。


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觉得那五个故事非常精彩。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作者给我投稿,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封雷、水岸煮妇(杲日昕)、种彦、录梦怪、一壶乌龙茶、雪人等。


有的作者甚至在故事酒馆发过数篇稿件,但我没钱给他们发稿费,大家都是用爱发电。因此,我真的很感谢这些作者们。


2017年3月,有一个叫云谲的作者,投来一篇《疒》。作者很年轻,但笔风凌厉,现实和梦境交织在一起的写法,让人耳目一新。


那时,我还自己编辑设计推出了两本电子书:《香港电影朝圣之旅》和《江南的故事酒馆原创故事第一季》。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公众号,我做了各种不同的尝试和努力。


做公众号之后,我自己也尝试着写故事。比较满意的是《孤寡青年》《人生终极宝典》《书店的一个无聊下午》这几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于是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来看。


其中比较好的有《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和《故事写作大师班》。


在看这些书的过程中,我常常有茅塞顿开之感,极大地提升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书常读常新,不管什么时候翻开读上几页,都有收获。


虽然我努力了,但点击率始终很低。写得不够好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时代,故事除了文字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形式: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短视频、帖子和新闻。它们掠夺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尤其是新闻。


以前我们爱看小说,是因为它是离日常生活很近的艺术形式,也就是故事的艺术。但新闻,离我们更近,甚至我们本身就是新闻的主角之一。它能提供比小说更加真实和刺激的情感化体验,这是这个时代的小说作者面临的共同困境。


知乎网友久世一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往的小说写法可能已失效,但新的写作技巧尚未发明出来,所以小说也越来越没人看了。」


新闻没有这个问题,它完全就是时代的照妖镜,时代变化越快,新闻越好看。很多时候,一条新闻出来,网友就会惊呼:「连小说都不敢这样编」。


后来开始流行非虚构写作,毕竟这个时代,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从2018年开始,我也尝试过非虚构写作,但发在公众号里的作品都非常稚嫩。其实我在公司有写过一些还不错的非虚构作品,但没法在这里发出来。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始终相信故事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只是需要更高的技巧和更合适的形式去表达。


命运潮涌

2012年8月17日,公众号正式上线,迄今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里,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吞食传统媒体的用户和市场份额,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变。一些草根也因为才华和努力,杀出了重围,成为了一呼百应的大V,上演了名利双收的神话。


浪潮来临的时候,很多人都想要跃跃欲试,我也是其中之一。从广告公司离职之后,我的生活都是围绕写作来进行的。我试过全职写作,没钱了就去找工作。厌倦了工作,又辞职写作。


也试过为了积累素材,去体验各种不同的工作。但直到现在,我没有出名,也没有赚到钱,成为了这一波浪潮里一朵无名的浪花。


这说明,我的才华和努力都不够。但我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没有做公众号,我就不会是现在的我。


这个时代太让人迷茫,以前很多确定的东西都不复存在。我们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朝前走,在不确定中去确定自己的热爱,然后等待下一次浪潮的来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