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车让行人市民素质提高的美文

2021-12-26 03:46 作者:中国乡村美文 围观:
乡土散文:拉车

那些年,我们这里的村,吃烧是个头等大事。忙完秋收秋种,赶紧到田野、树林检寻那些枯枝落叶与残留的庄稼秸秆,以备来年锅底下的烧头。政府为缓和百姓的烧柴紧缺,每人每季按计划发给30斤左右的煤票。村民舍不得去买,锅底下实在没烧头时,才凑车去矿上买煤。我家把煤票攒起来,冬前去离家五十里的矿上买,以利生活用煤与取暖。

月光如洗,我驾着空着的地排车走,父亲紧跟后面,车箱的口袋装着地瓜面煎饼和萝卜咸菜,放着盛有开水的军用水壶。那军壶是父亲当年在部队服役时的‘宝物’,父亲舍不得用,只在出远门时拿来用下。

地排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着,人与车的影子随月光如洗的路面舞动。没多大时辰,身上热呼呼的,口里冒着热气,鼻尖、两耳却冻得通红。

“咱们走吧,赶早不赶晚,太阳都偏西了。”喝了几口冷开水,父亲套上襻,驾着辕,我在旁边拉。

行走在三合土公路上,虽然绕道,但毕竟是泰安至济宁的省道啊。路很平,两旁的毛白杨、法桐,像两行护兵,树距约四米一株的站立在路旁,树冠叶子很少,高大的身躯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来风。行人、车辆,时不时地地擦肩而过。

路远无轻载,匆匆的脚步声,逐渐缓慢下来。但一想到冬日火红的炉火带来的温暖,就增添了拉车的力量。车轮发出‘丝丝啦啦’紧凑的声音。

乡土散文:拉车

前面出现了一段坡路,看上去约有三十多度,数十米长。路边的树,不知道这道坡的年龄。“休息霎吧,攒下力气再走。”车停在路旁,父亲取下水壶,取出剩余的煎饼,二人啃着煎饼,煎饼发出‘吱吱喳喳’的抗议,有冷开水的助力,把煎饼咽进肚里。旁边的行人和气地给我俩打招呼。

天阴着,飘起了稀疏的雪花,雪花如田野地堰微型的干涩白菊花,松松垮垮地在空气中悠游自得的飘舞展示着,最后落入地面,化为乌有,仅留点点滴滴的湿润。爷俩会意地站起来,脱去几件衣裳,各就各位,开始眼前的坡路攀登。有雪花给予持续祝福鼓励,装煤的地排车似逆水的木舟,艰辛地迎风而行。父亲驾着辕,弓着腰,拉紧襻。一旁的拉绳紧紧地勒着我的肩膀,绳子登得似钢绳那麽坚韧。弯腰撅腚的我,脸面与地面拉近了距离,车子仍像乌龟似地爬行。气喘吁吁的我,干脆把拉绳一挽丢进车厢,两手用力地推着车帮。雪花仍在漫无目地的懒散飘着,路上的车辆行人不多了。车终于拉到坡路的一多半了,五十多岁的父亲仍喘着粗气,我两腿如铅灌。移动到车尾,此时紧紧地贴着车身用力推拥,车与人紧紧的连在一体,谁也离不开谁。车轮艰难转动,呼吸急促困难,像似人与车均陷入泥泞的陷坑里。憋红着脸,聚集全身细胞的力量,拥推即将急倒的船。满脸汗水的父亲,扭头一看,忙喊:“快把车上的转头塞进车轮下!”父亲驾辕固着车,我用力扛着车身,把父亲早放在煤顶上的砖头赶快用手拿下来,塞进轮子底下。车停了,人休息着,我用衣袖擦着脸部脖子的汗水,很焦急。父亲望着天空,头上冒着蒸汽,赏着雪花,自言自语地说:‘村里要有喂养能拉车的驴或马就好了!’天空让人敬佩,有供人欣赏的云雾与雪花,大地多么慷慨,有馈赠人间放光发热的煤炭与宝藏。

乡土散文:拉车

雪花是老天的献礼、祝贺。雪花的仪式完毕,山川路面,净是一层温馨的湿润。

两位推着自行车的青年,赶到跟前,把车子一闸:‘我们搭把手推车!’,父亲激动地说:‘谢谢!’。父亲驾着辕,我拉着车绳,年轻人一边一个。一声号子,车像大病愈后精神十足的人,迅速活动起来。半袋烟工夫,登上了坡路的顶峰。

审阅:董柏年

简评:文章突出主题,细节刻划入微,经历过艰辛磨砺的人生能更好地体会眼前的美好。

终审:严景新

作者:实名王茂常,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工程师,齐鲁散文家,早年在华南工作。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