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参观油画展观后感(参观油画展观后感50字)

2022-08-12 05:24 作者:大纵纵 围观:

观看扇面画展有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大纵纵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观油画展观后感(参观油画展观后感50字)1

观看扇面画展有感
昨日,女儿要去文化活动中心换借两本书。本来上午要做几件事的,说好的先去换借两本书,再去买菜,再去买台打印机等一些事。可以说,我每天安排的一些事情是非常紧凑,讲效率,为的是能有些大块时间用来读书学习,去做一些想做的事!
我和女儿第一站直奔文化活动中心二楼借书处。因进图书室还要预约扫码什么,挺麻烦,我也不借书,就让女儿自己去借。我在外边等着,就读读手机上的一些文章。等了好大一会儿,我有些着急了,就催女儿快点,下面还有事呢!
换借了两本书,我们就往下走,到楼下,发现有一些人在听一个人讲话!我也凑过去听听,看到条幅上写着某某某扇画展。进行画展还举行仪式的。只见有领导讲话,还有两个花篮!我们也为领导讲话鼓掌,还有人专门拍照。讲话后,就上楼到展厅。平时,我们也很少遇有这样的活动,也跟着上去看。跟着领导与画作者一起解读画中表达的深意。扇画在古代是很有名的,画上一些风景画或者人物图,线条细腻,栩栩如生!我们一个一个欣赏,看介绍,画作者是30岁的男画者。画工很细腻,已有一定的功底。看起来,扇中画大都是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观罢,心情有一种轻松舒爽的感觉。忘记外面快节奏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正在追求和向往的城市慢生活嘛!能感觉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了画中。但那种意境还需要进一步去升华。那就是需要对传统文化更深的理解,将儒释道三家的精神融合到画中,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功底。确实,三十岁已有这样成绩已很不错了!

参观油画展观后感(参观油画展观后感50字)2

9月29日,“珺·艺术馆”刘珺中国画展开展以后,引来许多书画爱好者陆续参观欣赏,大家由衷地感慨他为家乡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大餐!

从专业角度欣赏刘珺的绘画作品,他在山水画的表现上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2021年创作的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出,刘珺先生更加注重笔墨语言的精炼,更加注重画面内在结构和形式上的现代性表达,节奏更加清晰,审美追求更加明确。

由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天资聪颖,卓有成就的画家,对艺术的忘我追求,勤奋,求实,质朴,自然……

参观油画展观后感(参观油画展观后感50字)3

门人半知己——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花鸟画新境画展观后感

张勇

(2022年7月9日星期六)


名为暂避炎热,实为蓄谋已久,赶往北京画院美术馆去看“门人半知己——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花鸟画新境”的展览。

才一驻足,便颇为感动和感慨——为齐白石与他两位“门人”( 徒弟和学生)的那种师生情而感动。

一、感人师徒情

1、齐白石与于非闇

后来弄清,拜齐白石为师,王雪涛为先,时在1923年,而于非闇在后,为1929年。但我仍然按照整个展览的布展顺序,特别是打动我的引起心灵感应的时序介绍之。

后世人皆知齐白石擅画虾,笔下的虾们栩栩如生,如游于水中。但个中奥妙,不与外人道,最早作为“悄悄话儿”却告诉了于非闇:


此画上有于非闇跋文,尽道此事:


大意是:有一天于非闇到老师齐白石那里去,齐白石取出一幅大大的“墨虾图”,一边让他赏学,一边连连发问——你知道从古至今擅于画虾的而可列入“能品”的有几人?被列为能品,又能神形兼备,寓工微精细于写意的又有几人?于非闇答曰:仅老师一人而已。老师齐白石掀开长髯笑着说:不值得对外人说道(只咱们师徒心知肚明便了)。

足见师生的感情!

而驻足细看,也长叹,乃至含泪的,是下面这个:



于非闇给老师齐白石的信札内容较长,代为转述大意,从中可看到“学生”于非闇的生活之艰难困苦而又个性不泯,更能看到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

这封信扎写于1933年,那个国仇家恨的年月——

于非闇说自己家贫亲老不得不“依人为活”,而自己性格憨直,不愿意交结奔走于权贵之门,生活陷入困境,以至于有时到了半夜,为了生计,还徘徊奔忙在街头。雪上加霜,去年冬天又得了胃病,却没机会养病,自己的生活条件也不足以拿出钱来养病,又不愿意求人,所以不想与亲朋好友见面,几乎“自绝于人”。但即便如此,还可以告慰老师的,是仍旧自食其力,倔强坚韧一如从前,所以问心无愧……再蒙老师不弃,不断地为我操心担忧,以可亲可敬的态度,反复教导劝解,提携帮助我走入绘画之途,学生对老师您真的是感激涕零。深深懂得老师您对我的深情厚谊与细微周到。

……

正值国难开始(注:当指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家已经破碎,闷在心里的话,只能向您老吐露。我为生活,北京、天津两地来回跑。明日又要赶赴天津,待回到北京,一定登门承教。

为文至此,不知读者何感?笔者当时泪眼欲迷,感慨万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于非闇画种画风的改变,正是在“白石夫子”的教诲和影响下发生、出现的。


这幅《仿梅清山水图》,于非闇在题识中介绍,这是自己画山水等类画作的最后一张,此后便改学专画花鸟画了。当时自己面临着“求新图变”,因为此刻同道的张大千已经名满北平,溥心畬声震艺苑。



此画名为《四喜图》,四只喜鹊,在白雪红梅映衬之下,生机勃勃,寓意美好,于非闇画于1957年,然而他不无遗憾与沉痛的回忆和感慨——



年已69岁的于非闇告诉我们,26年前,自己还不会画花鸟写生,正是白石老人教给自己来画雪景和染法的。26年后的今天,所画的这张画,正是按照白石恩师传授的方法试作而成的,然而自己的恩师,白石老人已经在几个月前去世了……

于非闇更在其所著《非厂识小录(八)》中详述其“转学”之心路历程。

意思是说:画山水、制篆刻,我以前从来也没有老师,有人问起,就用自己是“向壁虚构”来解释,自嘲也自豪。人家邀请我“入会、结社”,参加这个参加那个,我都谢绝。原因就在于自己就是“野狐禅”——纯属山野村夫自顾自地唱着俚俗之歌。动不动就以自己的心情倾吐胸臆,才不计较任何人是否赏识呢。这话我曾经对恩师白石山翁倾吐过不止一次,恩师听得吃吃而笑。寒风凛冽的一天,我前去拜访,正赶上恩师在画“雪图”,一下子被吸引,喜欢上了老师画雪如此之好的技艺和方法。回家后按照老师的方法试了一下,颇有所悟。从此有了学习绘画的老师,成为齐白石的“门下之人”。所以,今天、现在,我特意画了这幅“雪图”来记载这桩事情——这幅与这类是属于我自打师从恩师学画所画出的值得展示和记录的画作。

再来看齐白石所画《一白高天下》:


当所言非虚。

其师恩生诚,有若目睹。


2、齐白石与王雪涛

齐白石与王雪涛,一个教画一个学画,既为严师高徒,又是饶有情趣的朋友“知己”关系。

王雪涛于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倒是李苦禅在《李苦禅忆齐白石》一文中做了较为详细地记载:


而王雪涛拜师齐老夫子之后,很快画作就出了成绩:


这幅王雪涛画的《白菜图》,惹得为师的齐白石不禁在画上挥毫题跋,如此夸赞:



其意为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除了夸赞王雪涛的画作,还欣赏其为人:“难得风流不薄余”——成为画中才俊、青年风流也没有慢待自己,而且进一步看好这位徒弟:“他年画苑编姓名”,也就是说这早晚王雪涛会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姓名(例乾隆命人编的《石渠宝笈》之类的典籍),到了那时,可以有你,不必有我(姓名)——“但愿删除到老夫”——其情其景其胸怀其关系,如同展开的胸襟,更像是展开的师徒相携相谐的一幅画儿。

如同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应和,这师徒俩也用互画应对,彰显了他们的“气味相投”。试看:



如此一正面一反面的两尊《不倒翁》,是这师徒俩人于1925年一先一后分别画的。画作本身就以十分形象,讽刺当时为官的“官袍楚楚通身黑”,却“自信胸中无点墨”——类同小丑般模样。


这正面的,是齐白石画的,而那幅背面的,则是为徒的王雪涛的笔意。

在王雪涛画的背面的《不倒翁》图上,乃师齐白石在画上题跋,除了继续嘲讽那些个在世间“称好汉”的赃官“不倒名翁竞可怜”,“无心身价值三钱”外,还甚感欣慰地说出王雪涛此画正合我意,因为王雪涛曾听说我想画出不倒翁的背面,他自己就先画出来一幅,敬呈我来评定:“雪涛仁弟画此,因闻余欲画背面先画此呈余论定,正合余意”——岂非心有灵犀一点通?

再来看下面这幅《猫石图》:


王雪涛在自书的题识中说道:“白石夫子大人命画,门人王雪涛”。就是说如同当年有过的“遵命文学”一般,这幅画是徒弟门人王雪涛按照老师齐白石的要求来画的!


以下为文中选用图片汇集:

1、虾图


2、于非闇跋文意


3、于非闇致白石夫子信札


4、于非闇致白石夫子信札文意


5、于非闇仿梅清山水图(自此后改学花鸟)


5、之题记


6、于非闇画《四喜图》回忆夫子1


7、于非闇画《四喜图》回忆夫子2


8、四喜图题识


9、于非闇拜师经过


10、齐白石《一白高天下》图


11、王雪涛《白菜图


12、齐白石跋文


13、齐跋文:但愿删除到老夫


14、师徒互补同画《不倒翁》1


15、师徒互补同画《不倒翁》2


16、师徒互补同画《不倒翁》3


17、14-16题识


18、白石夫子命王雪涛画的《猫石图》


19、猫石图题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