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音乐圣经 读后感(音乐圣经不能用了)

2022-06-02 11:19 作者:乐影秋帆 围观:
另一本圣经——嵌进青春的《爱乐》之路

帕慕克《白色城堡》里写到,“许多人不相信宿命,然而即使是持如是信念的人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当他们回望人生,才发现一直视为巧合的境遇,其实早已注定。”

工作以后,我陆续购置了一些古典音乐磁带,来满足看起来很另类的那份嗜好,懵懂听了几年,长进有限。1994年底,我所在的城市把鼓楼后的老街建成步行街,一时私营书店扎堆,迎来本城读书人的狂欢。

一日,我淘到一本华夏出版社出的蓝封面奇书《音乐圣经》,呆读了几个月,不久,又淘到一本三联新出的小册子《爱乐》,十年后,当知晓前者的编者林逸聪和后者的执行主编朱伟是同一人时,我给《爱乐》撰稿已经有些年头了。

因为长期欠缺音乐文化熏染,国人和音乐的关系总显得很是功利化,教和学只为考级,舍本逐末,与爱何干?我最怕被人抬杠,“既然爱好音乐,那就请你唱上一曲!”殊不知我之所爱只是在用心聆听,独乐乐而非与众乐乐——确切地说,乃是被演奏出来的音乐——我常常沉溺于音乐背后人的气息,同一作品在不同演奏者手里呈现的不同风貌对我的吸引力,总是超过作品本身。

另一本圣经——嵌进青春的《爱乐》之路

另一本圣经——嵌进青春的《爱乐》之路

《音乐圣经》作者:林逸聪 / 华夏出版社

当然,我承认这很业余,不足为外人道,直到遭遇了那本《音乐圣经》。我到现在还是很难想象这本书是怎么编成的。全书一千个条目,涵盖西方古典音乐最经典的曲目,每条在对作品的来龙去脉及文本做简约说明之后,也对它的唱片形式有言简意赅的评价,并且每曲都推介了一个编者视野里的最佳录音版本,供读者搜罗参考。这些条目的阅读和默记,其实对我也是被逼的,因为囊中羞涩,当时一月工资也买不了十张CD,所以一旦出手,必得是精益求精,读、寻、购、听之际,触摸的已经不只是西方音乐文化的皮毛了,整个过程可谓苦中作乐。

有人无法想象钱钟书坐冷板凳之苦,但照钱氏自况,人们低估的恰恰是“纯粹记忆的乐趣”,他还直言读字典亦是人生一大快事呢。

《音乐圣经》的启示之一在于,我和音乐的关系,竟可越过技术领域种种拘束而直接借由心耳建立,并且无妨以过去看待文学家、美术家的视角去看作曲家和演奏家、指挥家,把他们归到文化巨人行列,从大的范围说,它是一本有关音乐的书,但同时它又是一本20世纪唱片文化之书,一本记录音乐及其解读者的字典,一本音乐再创造者的赞美诗,也是一扇打开的窗,使我最直接地能和音乐家沟通。

当然,未受音乐文化洗礼滋养者也许会觉得此书不知所云且写满陌生人名,但于我而言,一旦接触到此书,诸事已显得不再紧要,寒往暑来反复把玩,直到被我点画得破旧了,宛如抽去了筋骨。

启示之二,是它和关联的《爱乐》杂志所建立的一种文人谈乐的新颖话语系统,音乐并非不可言传,文学性的语言辅之以音乐学养,照样能够熔铸出雅俗共赏的文字,音乐/唱片/散文之间构成了文化上的交集,使得如我这般的音乐爱好者转变成音乐文化史的研习者和赏乐感悟的传达者成为可能,这对苦苦求索着写作之道者来说,是何等癫狂雀跃的发现啊。

另一本圣经——嵌进青春的《爱乐》之路

另一本圣经——嵌进青春的《爱乐》之路

《爱乐CD经典》作者:梁一群、贺秋帆 / 浙江人民出版社

我先是在1996年向《文汇报》的《笔会》投了五篇千字文,竟全数录用并得编辑来信首肯,后又在《光明日报》发了四稿,并在本埠报章获得开设专栏机会,到1997年,又梦幻般地得曹利群先生提携而叩开《爱乐》之门。再过两年,我参与编著的《爱乐CD经典》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尽管只是负责了其中区区数万文字,但以今观之,这本早已走入历史的读物,可算是我对早年捧读《音乐圣经》岁月的一种致敬。

中国的事,尤其是改开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普及,总带着生吞活剥架势还不时遭遇阻力,唱片诞生已百余年,我们只用20余年恶补,难免慌不择路。转眼间,也已在《爱乐》留下50余万文字,每当我看着书柜里成排的《爱乐》书脊,便知自己的青春已经被浇铸进了这个刊物,这一想便倍感欣慰和浪漫。

而这一切的源头,当在那本《音乐圣经》,它使我想起了《马太福音》第7章里所言,“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另一本圣经——嵌进青春的《爱乐》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