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韩信故事读后感(韩信和老婆婆的故事读后感)

2022-06-02 11:19 作者:BMLGGZSGCS秋水长天 围观:

前言

我一直想写点历史方面的故事,也时不时写一点,总是不成章法(体系),也不太被平台认可与推荐,有时想好的计划又中止了。仔细琢磨,可能是因为写那些大家都熟悉的历史大事件与人物没有多少新鲜感的缘故吧。大家都知道的事,写了也没多少人感兴趣。写点近现代国共之间那些事吧(尤其是政治方面我较为熟悉)?平台又各种"限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咱"分量"不够的缘故吧。前几天,刚想写点大唐兴衰系列,写了几篇也是阅读量惨淡,可能没啥新意吧。想来想去,写点历史名人个人传奇故事吧?毕竟,大历史事件大家或多或少有所涉猎,不足为奇。而名人小历史具体一点的内容或许更有感兴趣者,就这么定了。无论写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他是皇帝还是名臣,无论他是名留青史的忠臣英雄还是遗臭万年的奸臣反贼,只要是个人故事,总比大历史要详细些吧?或许有人愿看,或许还是冷淡。总之,有空就写点东西分享出来,至于效果有没有?那就"尽人事,凭天命"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实在不行,就当自娱自乐,自我安慰吧。

我不是"科班”出身,属于"野生“系列,可能文笔与遣词造句,章法运用与安排等等不如"正规军"专业,但我尽力而为,尽力让读者不厌恶就行了。

我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历史名人故事,以飨读者。有些人物一篇两篇可能写不明白,可能系列呈现。毕竟,一次性写几大千上万的字还是挺累的。咱白天"搬砖",晚上抽时间"娱乐"一下,篇幅不能太长,这东西还是挺费"脑细胞"的。虽然没看到孔方先生在哪里,但我把它当作一种爱好,既学习了知识,又分享了故事,何乐而不为呢?

韩信(公元前231一公元前196),汉族,江苏淮阴(今淮安市)人,汉初三杰之一(萧何,张良,韩信),汉初三大将之一(韩信,彭越,英布),我国著名军事家,有"兵仙"的美誉,由他创造的成语典故达三十多个,奠定大汉江山的大功臣,35岁时,在刘邦的授意下,被吕后诱杀。其罪名是"谋反”,其实是"狡兔死,走狗烹”而已。谋反之事纯属"莫须有”,倘若他真要反的话,刘汉江山还真难说,这也是封建王朝的基本套路罢了。

韩信,在军事上的造诣可谓天才;但他在政治上的表现,近乎白痴;这也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所在。接下来逐一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解开韩信的"谋反"之谜。

"兵仙”韩信之一~从平民到将军

韩信画像

落魄的韩信

少年时候的韩信父母双亡,家道贫寒,经常东一口西一口的在邻居家里混饭吃。时间长了,邻居们就有些讨厌他,慢慢的也就不再接济他了。韩信自己没有田没有地,又没有过生活的本事,只好跑到当地的一个亭长家里继续蹭饭。这位亭长和韩信本来有些交情,看他可怜,于是,在开始的时候还是尽心竭力地招待他。可是几个月一过,亭长老婆就受不了,亭长老婆很吝啬,一直不愿意给他这样白吃饭。于是他老婆就想出了一个主意,把吃饭的时间提前,结果韩信踏着饭点的时间来的时候就没饭吃了。一来二去,韩信也是个聪明人,看到这种情况,马上认识到亭长夫妇的想法,所以,也就不再去亭长家中讨食了。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又到当地的淮水钓鱼,但是他钓鱼的水平也臭,鱼儿经常不上他的钓,弄得韩信每次都拿着个空钓杆子晃当着饿肚子。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吧?

这时候,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恩人"出现了。有一个靠洗衣为生的老太太看着韩信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每天如此,韩信于是深受感动。向这个老太太表示:"我一定要好好的报答您"。可是老太太却告诉他:"你是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吗?"这些话让韩信深感惭愧,自尊心也受到严重打击,于是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由于他生长在秦朝末年,正是刀兵四起的年代。为了能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韩信在读书的同时,也练习武艺,以期望将来可以以此从军拜将,出人头地。虽然韩信的武艺稀松平常,可是出于练武的习惯,所以韩信每次在上街的时候经常身配宝剑(装X呗,这就是越没啥,越想展示啥的典型特征)。没想到,他的这个行为引起了淮阴城内一个泼皮的反感。这个泼皮反感他很久了,瞧不惯韩信带剑出行这种做派。于是找了个机会,在闹市里拦住韩信,当着众人的面对韩信说:"你要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旁边的围观群众都知道这是泼皮在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于是都停下来看热闹。结果韩信还真给这个泼皮的面子,在考虑了一会儿以后,就一言不发地从那人的裤裆里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纷纷认为韩信是胆小怕事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成语典故"胯下之辱”的由来。

"兵仙”韩信之一~从平民到将军

影视剧的韩信形象

被人屡次引荐的韩信

我们老家有句俗话叫:"量人吃饭,别量人做事"。这一句俗语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吃饭,顶多也就三五碗撑死了,但一个人做事,能做出什么成绩,你谁也不知道。

公元前209年,韩信投身项梁抗秦的楚军。在项梁战死后,他又跟随后来成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但未受到项羽的重用,只是充当了一名执戟的卫士。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都不被采纳。这实在是让韩信非常的郁闷恼火,感觉可能在项羽的手下不会有什么出头之日,于是就在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投奔了汉王刘邦。

韩信刚到汉军的时候也没什么名气,只是当了一名小官。后来还和一些朋友一起犯了事,要被押赴刑场斩首,监斩官是刘邦的心腹大将夏侯婴。当那些与韩信一起犯罪的13个人都相继被砍了以后,韩信就发现夏侯婴在注意他,出于求生的本能,于是马上大声对他喊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不是想要得天下吗?正是用人之际,为何要杀有能力的壮士?"夏侯婴听到韩信的喊声很惊讶,又看韩信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就私自把他放了(哥暂时信你一回,是壮士还是怂包还得有待考验),然后又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谈话之后,夏侯婴马上认为韩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迅速的向刘邦推荐了他。可是刘邦并不这么认为,只是碍于老朋友夏侯婴的面子,就随便封韩信当了个"治粟都尉",就是管粮食的粮官儿。

韩信在当上治粟都尉之后,由于隶属的关系,经常要和刘邦掌管后勤的"后勤部长"萧何打交道。经过几次打交道后,萧何非常惊异韩信的才华,就再度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不过,这次刘邦还是没有起用韩信,仍然坚持让韩信继续当那个不咸不淡的治粟都尉。韩信看屡次被人推荐,刘邦仍然不肯重用,就非常灰心丧气。认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决定离开刘邦。当他逃到寒溪的时候,因为溪水涨了耽搁了一会儿,结果被闻讯飞马赶来的萧何追上,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成语典故。随后,追回韩信的萧何再次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并表示如果还想东归争天下的话,就必须用韩信,而且得重用,要拜为大将统领全军才行。刘邦听到这番话后确实半信半疑,但是想想萧何忠心耿耿,劳苦功高,而且又素有"伯乐"之称,所以就答应萧何的请求,并命人搭筑高台,择吉日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统帅全军。

暂露头角的韩信

当然,刘邦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毕竟韩信一个陌生人要拜为大将军,他还是有顾虑的。他对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抱着观望态度,于是他向韩信问计,韩信倒是挺爽快,他首先反问刘邦:"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刘邦沉默良久,表示"不如也”。其实这刘邦也是个装x的。这不废话吗?项羽武艺高超,力能举鼎,基本属于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一类人物。巨鹿与章邯一战,更是勇冠三军,威震天下。而刘邦不过亭长出身,估计武艺充其量也跟个打猎的差不多,跟项羽当然是没法比的。鸿门宴上更是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来了个"随尿而逃",差点把命都丢了。

"兵仙”韩信之一~从平民到将军

项羽刘邦画像

韩信看到刘邦能够欣然承认自己和项羽的差距,韩信这才为刘邦指出项羽的不足。树立刘邦的信心,并提出了著名的《汉中策》,《史记》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候,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也。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韩信的话,讲的很中肯。特别是他明确指出当时项羽放弃关中建都彭城这一重大的战略错误。同时告诫刘邦,章邯等三位降将镇守关中实不足虑。相反,这正是汉军北进关中,建立霸业的良机。

"兵仙”韩信之一~从平民到将军

楚汉态势图

刘邦在听取韩信的这番话以后,茅塞顿开,大喜过望,马上让韩信组织人马收服三秦。韩信也没让刘邦失望,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开始在楚汉战场上迅速的暂露头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韩信送给刘邦的第一份厚礼。大将军仗打的漂亮,在陈仓,壤乡,韩信重创章邯部。不过,章邯也是著名的秦时大将,他迅速退守自己的都城废丘,并派儿子章平伙同塞王司马欣和援军在漆地进行了果断的反击,差点击溃进攻的汉军曹参所部,幸亏韩信派周勃驰援赶到,稳定了战局并击败了章平。随后韩信乘胜追击,在包围废丘的同时,指挥汉军攻克了栎阳,咸阳,上郡,击杀章平,迫降司马欣和董翳,顺利的平定了关中大部分地区。

楚汉战争正式拉开帷幕,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下篇~楚汉争雄第一局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