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夜巡说说(夜巡的说说)

2022-10-20 16:24 作者:潇洒雪梨A 围观:

说说我的违法经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潇洒雪梨A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夜巡说说(夜巡的说说)1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仍处在大集体的时代。社员们的生活水平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相比已大幅提高。虽然一日三餐以粗粮为主,但除了一些人多劳力少的“欠工户”外,基本都能填饱肚子了。

我家八口人,缺少劳力,粮食自然欠缺些。每到春天,窖存的红薯吃完后,就开始体会“年好过春难熬”的滋味了。青黄不接的季节,就该为吃饱饭而想方设法了。

1975年农历二月下旬,眼看家中存粮不多,全家未雨绸缪,盘算着如何籴粮食了。即是去集市上籴点薯干,也苦于没钱啊!一筹莫展之时,幸有天赐良机。

听说第十二生产队要出售200多斤大米,我和大我三岁的好友陈去找到该生产队会计,好说歹说,会计终于松口,答应先将大米赊给我们,三天后付款。我们打算把大米带到洛阳卖掉,还去本金,赚取差价。一个“借鸡生蛋,卖蛋赚钱”的计划开始实施了。

当时的形势下,粮食是不允许跨地域流通的。贩运粮食的行为叫“投机倒把”,一经发现,轻则没收,将人送回户口所在地进行教育,重者可能被拘留。伊川县就在通往洛阳的必经之地槐树街村的公路边设有检查站,专司此职,检查人员昼夜巡逻。我们这次行动,当然也是违法,如被发现,必定会遭到打击。

我们借了两辆自行车,一共带了250斤大米,夜里大于约十点出发。快到检查站时,远远停下观察,趁夜巡人员巡逻间隙,加速通过。走洛阳新桥,过友谊宾馆,在将近七点钟时到达涧西的职工家属区,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如过八点以后,被开始上班的市管会人员发现,最轻的处罚就是将大米全部没收,倘如此,我们将血本无归!

那时的工人及家属实行的是粮食供给制。所发的粮票到粮店买粮时是按比例粗细搭配的。为了能多吃细粮,工人家属会用粮票在“黑市”上直接买成大米。八点前,我们已把大米全部兑换成粮票。然后,就该进行下一步,把粮票卖掉变换成钱了。

卖粮票仍然违法!不敢公开,只能若无其事地在路边寻找对象,买粮票的人也会察眼观色,主动与你搭讪。“有货没?”“有,不多。”“多少?”“只有几两<暗寓几十斤>。”“长的短的?<长的指全国流通粮票,短的指省内流通的,价格相差三分钱>。”然后边走边谈价格,去到无人处交易。既要躲避市管会人员的打击,又要提防“积极分子”的举报,真可谓步步惊心,不敢有丝毫麻痹!其交易暗语丶谨慎小心的程度,与影视剧中的地下工作者别无二致。

这是我第一次干这事,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虽担惊受怕,却也算顺利,没出意外。不到二十一小时的时间,往返八九十公里,平安回家,每人赚了24元8角钱!放到现在,人们可能觉得只是一份最普通的快餐的钱,但那时,这24元多的钱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笔巨大收入。那时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足三十元呢!

有钱就有粮,心中自然高兴了。

听说白杨树集上粮食便宜,前几个集日有人去了,说薯干才一毛八分钱一斤,那就只能去白杨树赶集籴粮了。那时按农历逢五逢十是白杨树的集日,在农历二月二十五日,我起了个五更,独自一人拉着架子车,向离家25里<习惯上的说法,并无里程碑为证〉的白杨村走去。

到了集上,遇到了本村来赶集的一个姓王熟人,按乡间称呼,我给他叫哥。一问行情,薯干价格已由以前的每斤一角八分涨到二角二分了!没办法,谁让年后一直天旱呢?我和王哥看看这家,比比那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成交。我们各自拉着车子由西向东,向着家的方向行进。

不料,意想不到的麻烦来了。两个市管会的人员拦住了我们。“哪村的?”面对他们的问话,我顿时慌了!这才想起白杨属宜阳县管辖,根据粮食不准跨县流通的政策,我们伊川人是不允许到白杨购粮的。因为对附近村庄非常陌生,只好谎称离白杨很近的村庄,“草场的。”这一答却坏事了!原来草场是属我们伊川县管辖的!“走,拉到粮库去!”无奈,只好跟着他们往前走。心想,这下完了,一切将前功尽弃了。

走到一道胡同的拐角处,市管会人员发现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有几个人在私下进行皮棉交易。那时候,棉花是国家一类物资,除了国家按规定价格征购,根本不允市场许流通!比粮食控制得严多了!

两个市管委人员让我们停下原地等着,他们快步向进行棉花交易的人走去。远远看去,发现他们之间拉拉扯扯,争夺棉花。

真是天助我也!随着王哥一声“快跑”,我们俩拉着车子飞也似地逃了。

为防追赶,我们绕来绕去,变幻着路线,不敢走正街,绕到北边另一条大街上。奔跑中,忽然见前边一面朝南的一个大铁门,门口站着一个人!用眼一瞧,原来是白杨公社的粮库!躲来躲去,不料自投罗网!

站着的那个人,看到我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似乎明白了。他一边往街中间走,一边喊了声“站住!”我们哪敢待慢,不顾一切往前奔跑,一直跑到村边,那个人仍在追赶。我年轻跑得靠前。王哥不幸摔倒,手上擦了一层皮,往外渗着血。眼看那人快追上了,王哥发怒了。右手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左手指着那个追赶的人,骂骂咧咧,嘴里说些不干不净的话。那个人一看王哥怒不可遏的样子,扭头悻悻地走了。

幸好,有惊无险!如果粮食被没收〈最好的结果也会按入库排价收购,每斤7分9厘>,我们就倒了大霉了!过了好久了,我仍心有余悸。

事情已过去四十七年了。我们早已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但那次的违法经历却永远存在于我的记忆中。

对我的经历,老年朋友会理解,有些人可能会有体会。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理解,甚至觉得有点荒唐,而我自己每想起来也会觉得好笑。

欢迎交流

欢迎指导

夜巡说说(夜巡的说说)2

大暑已到,进入“中伏”,阵阵蝉鸣中,万物盛极,暑气正浓。


奔走在街头为老人送餐、在路上巡查为流浪人员送清凉、在户外的修理车间为公交车做“体检”、在自家小区挥洒汗水清扫环境……这样的日子里,和暑气一样浓烈的是“高温战士”们的干事劲头。


今年三伏天的“超长待机”意味着“战高温模式”需要“超长运行”。一个个风雨无阻忙得汗流浃背的身影,构成了酷暑下一道道动人的、有温度的城市风景线。


一层一层爬楼,为了老人们的一餐饭


老上海口味的烤麸、大个头的百叶包、香喷喷的红烧鸡腿……7月19日上午九点,长白长馨睦邻小厨的饭菜新鲜出炉了。送餐员金仲凯将盒饭挨个摞起,放入送餐篮。



自今年三月疫情以来,睦邻小厨订餐量增长了一半,至每天300客左右,5个送餐员每人平均要跑几十户。每天早晨,金仲凯会拿到一份新的送餐清单,上面不仅写有老人信息,还重点罗列了老人的额外需求,如,有的不吃海鲜,有的要全素,有的想要米饭“烂一些”,等等。为方便送餐员核对,且不送错,工作人员还在特殊盒饭上贴了标签——如,贴“+”的,意为多加了米饭。


配送的餐车也是特制的。“这辆车能将餐食温度保持在六十度左右,”金仲凯告诉记者,“当然,送餐会尽可能迅速完成,从后厨烧制完到餐盒送到家,基本全程把控在两小时以内。”



做了两年送餐员,金仲凯对街道的每一条大路、小巷都烂熟于心。从延吉东路出发,拐几个弯,没几分钟就到了上理小区。这里住着86岁的周奶奶,一名上理工大学的退休教师。


“周老师,你的饭到啦!”


周奶奶是这家睦邻小厨的“老客”。周奶奶告诉记者,她长期独居,腿脚不便,之前听老同事们说,睦邻小厨的饭菜不错,她就点来试试,而“这一试”就是两年。如今,她和睦邻小厨的工作人员成了朋友。“我和小金很熟悉了。我们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每天,他通常在九点半到四十分之间来送饭,我就掐好时间,在客厅里走走,等他。这样,他一按门铃我就能听到,及时给他开门,省得他辛苦。”周奶奶笑着说。


周奶奶的女儿陆女士也表示,把母亲的饮食托付给长白长馨睦邻小厨,很放心。“他们的荤素搭配、饭量,我都很满意,干净又卫生,符合老人的每日用餐需求。”


长白新村街道有大片老旧住宅小区,居民楼没有电梯,金仲凯就一层层地爬。十点,民治小区的肖奶奶已在家里等着了。在这家睦邻小厨订了两年餐,提起小金和其他工作人员,她连连点赞:“他们几个工作人员都很热心,尤其是小金。还有小郭、齐师傅等都很好。他们有的天天来送餐,有的隔几周要登门来收费,也会和我闲聊,谈谈餐食的口味,说说最近的生活。”肖奶奶说,这群年轻人成了她心中的一种温暖慰藉。


辗转送餐间,天空突降暴雨。金仲凯冲进了雨里,“要快点赶去下一家。”跨上电瓶车,衣服湿透,他再次出发了。


走街串巷,在街头找“熟人”送清凉


饼干、方便面、风油精、花露水……7月21日上午8点,社工赵雪娟站在救助大厅里,把食品和防暑用品一样样装入袋中,再放上救助专用车。她与同事出车巡查的时间到了。



区救助管理站的每日巡查任务已持续多年,高温天自然也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上午8点出车,下午5点返程,期间除了午餐时间,他们一直在路上,重点地段下车步巡,寻找流浪乞讨人员的踪迹。


日子久了,经验丰富的社工都有一张“心中的杨浦地图”:哪个街角常住人、住着谁、住了几年、身体状况如何……“通常在白天,菜市场、医院、公交车站等地人流量大,流浪乞讨人员出没频繁。而到了晚上,则要格外注意商圈、高架桥洞等地。”赵雪娟说,“能多救助一个是一个。”


当车驶入彰武路,司机刘师傅降速了,他们经过一家银行网点,伸长脖子向外张望,看到了熟悉的身影,“老王,你在啊!”


老王(化名)今年48岁,银行门口,两把椅子、几包食物,加上这些日子来救助站送的日用品,就组成了他的“家”。白天坐在门口看手机,天黑了,他就搬进室内凑合一晚,或就近找个地铁口避风雨。


老王说不愿回老家,可当赵雪娟问起他的父母时,他却有几分哽咽:“想家,当然想家,但是我回家做什么呢?我不可能啃老。”


今年4月,老王进救助站住过两个月,与社工们关系很好。赵雪娟告诉记者,她日日参加街面巡查,老王的行踪比较固定,如哪天突然找不着他,她会担心。“冬天,要把被子、棉袄给他,现在是夏天,那么就要把防暑用品、短袖短裤给他。”


“聊天”结束,老王仍不愿进站。救助队员叮嘱他有任何事,可随时向救助站求助。


彰武路上的一处长椅,也是重点巡查点位。这里住着小李(化名),自队员们发现他起已有两三年。


小李三十来岁,头发很长,一个巨大的行李箱、一个小背包和几摞书,是他的“家当”。小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家就在附近,只是不知为什么始终不愿回去。由于小李精神状态不太稳定,队员们与他交流有些困难。



“我们会持续关注他的身体健康情况。”区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殷宸垣说,“后续会与其所属街道联系。高温天,人长期坐在路边,身体会吃不消的。”


为小李送完防暑用品后,队员们再次上了车。一路上,他们的视线没有离开过窗外。“我们每天在路上巡查8个小时左右,吃完晚饭,会有值班人员再次开展夜巡,直至深夜。此外,我们24小时向市民开放热线电话,一旦接到电话会立刻赶到现场……”


正说着,殷宸垣往窗外无意间一瞥,又见到了“熟人”,大家一起飞快下车,再次走上了救助之路。


奔波在十字路口、社区绿地,“绿马甲”闲不下来


奔波在一个个十字路口、一片片社区绿地,守护公共环境,美化小区家园……7月22日,四平路街道的“绿马甲”又出动了。



当天上午八点半,四平路中山北二路路口,四个街角分别有一位志愿者正在执勤。如遇电动车越过停车线或行人欲横穿马路等情况,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予以劝阻。


满头大汗“站岗”的志愿者王冬妹是同济新村的居民区老书记,退休后,她就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两个小时的服务时间内,不少行人和她打起了招呼。“好多人看到我说,你怎么又来了,退休了还在一线。我想,这是我的责任。趁着身体还行,我就多干一点吧。”她笑着说。



刘叶臻是现场的“总调度”,负责在四个角来回巡逻。刘叶臻告诉记者,他与这个十字路口“打了18年的交道”。自退休后成为志愿者,他常被派到这里辅助交警指挥交通,因此,对这里的路况非常熟悉。“在这个路口,东西方向有高架口,附近小区里设有学校,周边还有几幢写字楼。每天早高峰时,一路上来往的人员、非机动车非常多。所以我们指挥交通时,一方面要注意非机动车道的通行情况,另一方面更不能忘了人行道,提醒骑车人下车推行,保障行人安全。”刘叶臻与记者分享了他的服务经验。


而在各居民区,志愿者们也没闲着。有的手持长柄夹,在绿化带里搜寻垃圾,有的手握小刮铲,忙着铲除墙上的黑广告……鞍山八村的志愿服务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志愿者刘根生是一名老党员,他一退休就加入了志愿服务队,至今已有9年。他说,邻里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动力。“每次出来,大家都会跟我打招呼,他们还说以后退休了也来做志愿者,这让我很欣慰。”


每天“上上下下”二三十次,保障公交车的“健康”


天气炎热,不仅人容易中暑,车也会“中暑”。


7月20日下午两点,一辆待保养的公交车缓缓驶入巴士一公司的修理车间。车刚停下来,“公交医生”徐朕菲和金鹭就敏捷地钻进狭窄的地沟,手持工具对底盘、冷凝器进行维修、检测。此时,转动得滚烫的引擎旁,温度可能已经超过50度,徐朕菲的汗水不断往下淌。



对于公交车来说,车辆底盘的检修是非常重要的一道程序,电机、链接件和传动件的润滑、冷凝器的排水都需在地沟中完成检测。修理车间位于室外,而且工作区域在车底1米多深的地沟,徐朕菲调侃说,室外本来温度就高,再加上车底盘散发出来的滚滚热浪,“就感觉钻进烤箱一样”。


据了解,巴士一公司修理车间承担着1500辆公交车辆的维修保养任务,在“烤”验下为车“体检”,是高温天里“公交医生”的日常。


徐朕菲一天“上上下下”多达20-30次,有时来不及擦汗,汗水刺痛得眼睛都睁不开。但检修任务刻不容缓,这一辆车刚检完,下一辆就在排队了……


来源:上海杨浦

夜巡说说(夜巡的说说)3

自2月12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发现确诊病例以来,无数“蓝衣白甲”主动请缨奔赴战疫一线。虽与恋人分别,但是相隔两地并没有让他们的感情褪色,而是用理解支持、加油鼓劲成就了彼此间最美的爱情。

下面让来看看移民管理警察们的别样浪漫。

这份由战友代传的爱,是情人节的独家记忆

2月14日11点,夜巡回来的民警胡陈键和饶大伟瘫坐在地,他俩的假条分别写了2月8日、2月10日离开单位,但是由于一位同事家属重病,另一位同事近期家里无人照看小孩。他们又把休假的机会让给了这两位同事。原本应回家过小年的他们又再次冲锋“疫”线。春寒料峭的季节里,防护服竟也是湿淋淋的。饶大伟边脱防护服边打趣道:“成哥,今天是情人节,你和女朋友进展如何了,人家每次看到你就笑得合不拢嘴。”胡陈键只是傻傻地笑着。饶大伟知道,胡陈键曾经有一个相恋五年的女朋友,由于工作特殊和相隔两地,女友终究成了前女友。

经常性失联和时差性单联是移民管理警察的常态,昼夜颠倒、24小时坚守让他们的爱情饱经风霜。曾经,胡陈键不止一次错过这样重要的日子,女友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心灰意冷。思及此处,胡陈键掏出手机,偷拍下了饶大伟,并配上饶大伟与对象的情侣照,为饶大伟发了一条朋友圈并艾特了阳梦迪(饶大伟女朋友)。随后,“说说”火爆了朋友圈,战友们纷纷表示,“太甜了”“慕了慕了”。

阳梦迪朋友圈截图

当饶大伟抓住情人节的最后时刻拨通女友的电话,阳梦迪反而安慰起了他:“我会守护好我们的爱情,像你守护大家一样。你不要担心我会有什么怨言,你就安心工作,我会一直在你身后支持你。”

这张隔屏的爱心合影,是千里外最无声的告白

这是一张移民管理警察饶大伟和女友“比心”的照片。他们一个是警察,一个是老师。2月15日是阳梦迪计划在口岸看望饶大伟的日子,结果饶大伟又临时毁约,主动申请前去协助公安机关遣送越籍“三非”人员。平时在单位里,无论大事小情,饶大伟都是那个积极冲在最前面的人。他总是把日常时间、空闲时间以及挤出来的时间都留给工作,留给女友阳梦迪的时间少之又少,相见的次数凤毛麟角。相爱三年,情侣合照寥寥无几。

2月15日也是元宵节。面对饶大伟的爽约,女友阳梦迪没有责怪、也没有怨言。在饶大伟的提议下,两人一起隔着手机拍了新年的第一张爱心合影。阳梦迪在学校值班,饶大伟在边境一线执勤,他们都用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在欢庆一个别样的元宵节。

大家小家,大情小爱。他们两人即使不能朝夕相伴,却在爱国为民中灵魂共振,紧紧相依。双方立足于岗位,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彼此加油,这何尝不是最长久的大情。

民警饶大伟与阳梦迪的隔屏爱心合影

这场绚丽的烟花,是爱情的美丽绽放

“迪迪你快看窗外!”

正月十六晚,饶大伟破天荒地和阳梦迪视频通话,说为阳梦迪准备了一场烟花秀。突然,视频里传来“砰”的一声,漫天的烟花绚丽夺目,阳梦迪激动不已。原来,饶大伟拜托了城里的朋友守候在广场上等待着主办方举行的烟花秀,在烟花秀开始时,饶大伟立刻将镜头切换到朋友那边。

这一刻,共赏的烟花成了两人间独有的风景,成了一场为阳梦迪打造的专属烟花秀。

“我们一起看了正月十六的烟花,就算我陪你一起把年送走了,新的一年我们都要加油,我爱你,迪迪。”饶大伟开心地说道。

鲜花礼物是爱,朝夕相伴是爱,理解支持和“线上”相守,也是爱。虽然分隔两地,忙于疫情,但彼此间的爱意从未消减。移民管理警察的浪漫就是有着特别的味道:苦涩加甜腻加心酸加幸福加满足......世间绝无仅有,专属移民警察。

民警饶大伟与恋人阳梦迪

我爱你,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更爱你誓死守护的万家灯火。

我爱你,不仅爱你高尚的灵魂,更爱你春风化雨的诲人不倦。

天保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供稿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