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省城的说说(去省城搞笑说说)

2022-10-20 16:13 作者:涛声依旧NC 围观:

南昌人口头禅的精解,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涛声依旧NC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省城的说说(去省城搞笑说说)1

猴子”要弄明白其中意思还得先说说“人”。人的祖先是猴,从毛绒绒的生物进化成仪表堂堂的人,正是从低级走向高级。因此,“猴子”就是指对方不够“高级”,还需“进化”才能达到“人”的水平。多用在从小地方到省城来的外地人身上,他们语言不通,路线不熟,看什么都新鲜,让南昌人有了几分“地主”的优越感。不过,现在“猴子”多用于朋友间的玩笑。比如很简单的事,你却不懂,就会有人笑话你是只“猴子”了。

“夹生糕”有一种叫“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南昌话中广为运用,一来是显得生动幽默,二来也不会让被比喻的对象下不了台,既过了嘴瘾,又不伤和气。在此类词中,“夹生糕”算是个经典比喻。一块原本松软、香糯的糕点,要是火候不够就急于出炉上桌,吃起来会是什么感觉?轻则皱着眉头,一吐了事;重则恐怕以后再也不想碰这种糕点了。你看看,就因为差了几把火,少蒸了些时间,就白白浪费了上好的糕点,真是可惜。所以南昌人把不懂事、不成熟、处事莽撞的人比作“夹生糕”,也许是因为糕点喷香、柔软的特性,这个词多对女子使用。自从“三八”一词登陆南昌后,在新新人类的口语中,“夹生糕”已渐渐不敌“三八”一词,只有老南昌在还在口中咀嚼“夹生糕”了。

“彭家桥倒了墙”南昌人特别爱开玩笑,而且”高明”的人开起玩笑也有”水准”,一般不会直接、赤裸裸地让对方立既明白过来,“拐着弯子”的玩笑话、损人话才算经典呢,“彭家桥倒了墙”就算一个。众所周知,彭家桥附近有所精神病院,于是“彭家桥”就是“精神病”脱不了关系了,你想想,要是精神病院的墙倒了会是什么情景?那还不得病人满街跑呀。所以当一个南昌佬满脸怀笑地对你说“彭家桥倒了墙”时,可千万别以为真在说倒墙的新闻,那家伙正在损你呢。造句:你今天怎么先吃饭后刷牙呀!是不是“彭家桥倒了墙”哟

“搭到了头”昨日,两辆小车轻微一“吻”后,两青年分别从车上蹦下,面红耳赤地指责对方,由于谁也不买账,双方就掏出手机搬兵求援说:“老板,咯咋搭到了头咯不赔车!”南昌话“搭到了头啊”或者“你硬是搭到了头,真是切了货哟。”,意指一件事本来很容易做成却把它弄砸了或不切合实际的事却冒险做了或要做。俗话就是“脑袋短路,干了傻事”。

“驮了搭子”说某某“驮了搭子”,就是落入了别人善意或恶意设下的陷阱、中了别人的公开或暗里实施的诡计,可大可小,视语境而意会。“驮了”一个“搭子”是幸运的,连“驮”几个“搭子”的人就真的辛苦了。南昌话中的“搭子”其实就是普通话中的“褡裢”,是一种背在肩上的口袋。“搭子”驮在背上,自然累人,自然负担不轻。所以由“驮了搭子”一句可以看见南昌话表意表义的真实与幽默。

经典造句:“倒霉,前几天朋友请我吃饭,买单的却是我,花了好几百,这只搭子驮得大”。

时尚造句:“嫩冒驮过搭子犀吧?鼻涕!(你没有吃过亏是吧?)”

恐惧造句:“兄弟,咯吒搭子驮不起啊!(兄弟,这个亏不能吃啊!)”

“作兴”“作”在南昌市井俚语里单独使用是指“乱搞”“作怪”的意思,“作”与“兴”组合在一起和分开用的意思却天壤之别,“作兴”含有赞赏、崇拜之意。某人办事特别利索,事事都能摆平,用普通话来表扬这个人可用“能力强”,用南昌话则可说“作兴”。如:我好“作兴”他,头都不能谈下的业务,他做下来了。与“作兴”相反使用的是“扒了窝”。某人办事效率不高,形容这个人可用“巴了窝”。如:这事给都不晓得怎么弄,真是扒了窝哟。

“活命活得精,裤头子改背心”普通话里的很多歇后语,是人们对生活实践中的现象的一种提炼与概括,幽默且生动,语句浅显但意蕴深长,听后令人豁然开朗、嘻嘻一笑。南昌话里也有类似的语言。“活命活得精,裤头子改背心”就是经典的一例。精,精明之意;南昌人称贴身短内裤为“裤头子”,短内裤穿破之后,居然有人能将其改成背心,上下调换位置,继续使用,真是厉害。不知这改出来的背心,穿上之后会不会有“走光”之忧?太夸张了吧?!不错,夸张是产生幽默的一种方式。这句话有双重意思。褒义,是夸奖他人处世处事精明。贬义,是说他人交朋待友小气吝啬。这句话还可以说成:“活命活得辣,裤头子改背褡(背心)”

“扎戏”南昌话中的“扎戏”意为抓紧时间、赶紧或快点,常用在人们心急催促某人之时,发出的命令式口吻。“扎戏”是正宗的南昌地方土话,现在大多数南昌人在表达焦急催促意思的时候多用“快些”等等,只有南昌县等地人用“扎戏”较多。昨天早上,记者在南昌市南京西路等公交车时,一男子催促其老婆说:“坐西里位子嘛!还不扎戏上班,去晚了要扣奖金!”其意思就是要妻子赶快有车就上,抓紧时间.

“玩脑浆”外地人第一次听到南昌人说“玩脑浆”时,肯定会吓一跳:“脑浆”怎么能拿来玩?呵呵,“脑浆”就是指一个人的脑子,而脑细胞越多当然也就越聪明。顾名思义“玩脑浆”就是指动脑筋、耍花招、用手段,它的意思有褒有贬,通常是暗示对方“此路不通时,也可以想想其他办法”,所以往往又和“得转”、“不得转”连用,比如:为追求女孩子的小伙子出主意“你就不晓得‘玩脑浆’,她不理你,你不知道找***妈‘造角’呀,不得转!”当然也有聪明过头的人,耍的小花招被对方一眼识破,“你还在我面前‘玩脑浆’,也不看看,我年纪比你爸爸还大,什么事没见过,哼。”开脊”和“跌色子”老有人说南昌话“土”,可越是土的东西,就越有“嚼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南昌比较“土”的两个词:“开脊”和“跌色子”。“开脊”中的“脊”字就是屋脊、山脊的意思,凡是“脊”都表示着棱角分明、界限清晰,那么“开脊”就是指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你的意思,拿个主意、标准出来,一般在谈生意时用得比较多,比如:“你不要含含糊糊,这批货你‘开个脊’,我吃得下就吃了”。“色子”就麻将中的“骰子”,“跌色子”就是让人随便跌,跌到几点是几点,但认不认这个点数还在自己,意思与“发轮子”相似,比如:拒绝对方的“埋单”暗示时说“不要给我‘跌色子’,我今天只带了30元,各付各的吧”

“老坐”跟“你老坐在凳子上”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意思,在南昌话中,“老坐”可算是个尊称,叫你一声“老坐”就是称你一句“师傅”的意思。一天到晚“老坐”着不动的人,肯定是在认真钻研什么大学问,坐久了、学久了,自然也就成了行家里手,“老坐”等同于“师傅”的原因大概就源于此吧。当然,并不非得是“师傅”级的人才有资格叫“老坐”,在现实生活中,对那些年级较大的老者,小辈还是会老老实实地称他一句“老坐”。造句:“你以为你老坐着不动,我就当你是‘老坐’呀!”

“斗把”这个词在南昌话中的出现频率还是蛮高的,两人一言不合,就常把这个词“搬”出来。“把子”就是把手的意思,要将“把子”安到另一个器物上,即把两个东西“凑起来”,南昌话称此“斗”。“斗把子”难免要使劲,一使劲就要“运气”。因此,“斗把”在南昌话中就逐渐引申为双方对着干,最后惹得大家都动了气上了火,也叫“兜老尿”。至于为什么叫“兜老尿”,有人解释:存着隔夜的小便故意不倒(熏你),当然就是在与人作对啦。造句:少跟我“斗把”,等下再找你算账

省城的说说(去省城搞笑说说)2

图①:辽宁省本溪市城市远眺。 图②:福建省晋江市海岸风光。 图③:江西省赣州市八境台。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走近一座城,有很多种方式。有时,是在一场旅行中,品读一座城的历史,感受它的性格;有时,是在一次次的途经路过中,日积月累地加深了对一座城的认识,沉淀了对它的感情;有时,则是在一座城扎下根来,与它共同成长,直到当初的他乡成为了家乡……今天,大地副刊带你走近三座城。这些人与城相遇、相知、相伴的故事,浓缩了城市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历程。

——编 者

行走晋江,感受万千气象

彭学明

到了晋江,江是要看的。

“晋江”是福建省晋江市的名字,也是这条江的名字。据说,是南迁的晋人思念故乡,便把这条江取名晋江。“晋江”这个名字因此承载了一种情感、蕴含着一种温度,有了厚重的历史、不了的相思,还有美丽的乡愁。听到这个名字,我这个他乡而来的旅人,也仿佛随着晋江之水一下子穿越漫长的时光,看到晋江的先民们正风尘仆仆地翻山越岭,涉水而来,心底不由涌起一种对历史的敬意。

站在晋江岸边,江水如一匹悠长的绸缎在群山、平原和台地中蜿蜒。绸缎蔚蓝,四野滴翠,金黄的阳光一道一道,从天空中或横斜下来,或直插下来,交相辉映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近,是太阳晕染的辉光、河风拂起的潋滟,和江水洗印的倒影;远,则是一片斑斓而朦胧的七彩光圈和光晕。

到了晋江,海也是不能不看的。

晋江的海,跟所有的海一样,宽广无垠、一望无际。既有孤帆远影,也有千帆竞发。既有万顷碧波,也有滔滔雪浪。海湾如旋律一样起伏,沙滩如诗意一样柔软,海鸥如云朵一样飞翔。而那千万年生就的古礁,则和海风、涛声一道,讲述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有了山和水、江和海,晋江人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江吃江,靠海吃海,成了晋江人自古遵循的生存法则。大自然对每一位耕耘者都是公平的,不会无端厚待或者亏欠谁,想要收获多多,只有靠自己去辛勤创造。

山给了晋江人刚强。水给了晋江人灵性。海给了晋江人胆识。

晋江人的刚强,在于不怕苦、不怕累,闯和拼是刻在他们骨血里的基因。晋江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众多晋江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闯天下。大量的丝绸瓷器从晋江运向世界各地,无数的晋江人在世界各地站稳脚跟定居下来、成为华侨。每一个晋江华侨的背后,有多少功成名就的辉煌志,就有多少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在晋江,有一座“侨批馆”。“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家乡眷属的汇款、书信的合称,所以也称为“银信”。馆中收藏的侨批,每一封都纸短情长,每一封都家书万金。正是这座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侨批馆,记录着晋江人闯天下的记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晋江人也传承了祖先们敢打敢拼的奋斗精神,以出海闯天下的劲头,竞相投身市场。他们呛再多的苦水也不后退,碰再多的钉子也勇往直前。所以,晋江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也成就了一批蜚声中外的知名企业。

晋江人的灵性,在于晋江人兼具干劲和智慧。他们敢干、苦干,却不蛮干、乱干。他们勤劳勇敢,更聪慧睿智。他们有山的刚性与韧性,也有水的灵性和活性。他们既不怕逆水行舟、迎难而上,也知道乘风而起、顺势而为。他们既勇往直前、坚定不移,也善于弯道超车、改弦易辙。这种灵性和胆略、聪慧和睿智,在晋江的发展历史中真是随处可见、俯拾皆是。不说别的,就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谁能想到,这个现代化的机场是经过批准后,在晋江企业、晋江侨胞和无数晋江普通市民的自愿捐款助力下,最终成功建起来的?晋江人的敢想肯干,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个机场的建立,一下子打通了晋江连通世界的快捷通道,为走向世界的晋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晋江人的胆识,就是放眼长远、着眼大势,不安逸于当下,敢于求新、求精、求变。求新,企业时刻怀着危机意识和前瞻意识,在未来的发展中找自身的不足,谋新的出路。求精,求的是精益求精、好上加好,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求变,以量变得质变,以质变得巨变,却又能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不变的是企业的理想和追求。晋江的众多企业中不乏“同行”,却能呈现出一种你追我赶、携手共进的良性竞争,这证明晋江人在求新求精求变的胆识之上,更有着宽广的胸襟和共赢的智慧。

在晋江,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叫安平桥。这座始建于南宋、历时十余年才建成的海港石桥,不像我们通常看到的石桥那样有美丽的弧形桥拱,也不像现代大桥那样有美丽的塔柱和斜拉索,更与“气势恢宏”“雄伟壮观”这样的褒奖无缘。它矮小、简朴、修长,普通得就像一段栈道,但它却是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眼望去,除了绵延五里的长度,它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注目之处。但你若走到近前,细细观看,就会一下子升腾起一种难言的敬意,也会马上为刚才的轻慢感到羞愧——的确,如果不是在近处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这座桥竟是用一块块巨大、厚重的长条石头铺就的!那一块块重达一二十吨的巨大石条,是怎样切得如此整齐的?一二十吨重的石条又是怎样放上桥墩、铺上桥面的?原来,古代晋江的能工巧匠们在建桥时借助了潮汐的伟力。他们把一块块巨大的石条放在船上,停泊在桥墩之间。潮涨时,船跟石条一同上升;潮落时,石条就在两个桥墩上搁浅了。一路过去,一块块巨大厚重的石条就这样放置好了!五里长的石桥就这样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了!这是怎样的智慧!

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把一块块坚硬的石条侵蚀得斑驳陆离。八百多年的人来人往,把一块块厚重的石条踏磨得光滑闪亮。明媚的阳光映照着岁月古旧的颜色,清新的雨水拍打着时光积淀的锈迹,那长长的安平桥,就这样一直用深情与人们凝望、跟人们诉说。

建成于古代的安平桥,是一座横跨海湾、连接两端的海港桥,质朴而不朽,你不能不看。而今,还有一座党和政府通向民间的连心桥,温暖而动人,我不能不说。

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时还没有撤县建市的晋江县委、县政府,便鼓励农民联户集资办企业。后来的晋江市委、市政府为壮大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又通过一系列措施,化解企业在创业创新中遇到的发展困难;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晋江办培训班、开大讲堂,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和管理水平;引进了一批“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院士工作站,为留学归国人员和高端人才建起创业园、孵化基地,让人才成为创新的永恒动力……

与此同时,一项又一项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那些在晋江打拼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晋江率先探索新农合跨省异地结报,在福建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并不断提高政策“含金量”,令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在众多方面享受市民化待遇。特别困难的外来工,也能享有特别的补贴和救助。晋江没有把外来务工人员当做晋江的过客和旁观者,而是当做晋江的建设者、贡献者,当做新的晋江人。

晋江是丰饶富裕的,也是生动美丽的。晋江不仅奔涌着时代的气象,也流淌着人间的真情,呈现着社会的温度。生活在这里的晋江人,无论先来的、后来的,还是本地的、外地的,都在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奋斗,奔向未来。

在晋江,你若靠海,便能感受海的丰饶,你尽可以在晨光洒满海面时撒网、打鱼,赶潮、冲浪;你若在山,便能感受山的壮阔,你尽可以在山花烂漫时踏青、赏花,种田、织布;你若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便能感受平原的宽广,你尽可以在秋风里策马奔腾,看一片金黄的稻浪往身后翻飞;你若生活在繁华的市区,便能感受城市的热闹与温情,你尽可以在超市里购物、茶座里品茶,尽可以在遍布城中的公园里挽着亲人的手,看晚霞燃烧,听清风吟诵……无论你在晋江的何处,这方土地都会敞开博大的胸怀接纳你、拥抱你!晋江会为你展现人间的梦想和烟火,晋江有你想要的情意和幸福。

品读赣州,这城,这水

胤 忠

“你的家乡在哪儿?”每当有人问起,我总会脱口而出——赣州。随后,才会指向那个名叫黄冠的村庄。

山坳坳里的黄冠村离赣州城足有两百多里路。一直以来,在绝大多数村民心中,赣州只是一个宽泛的地域概念。他们从未踏上过赣州城的土地,甚至把进一次赣州城视作人生理想。

与其他村民相比,父亲算是一个幸运儿。四十多年前,他入伍来到赣州。当军用卡车在马路上疾驰时,他仍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八年后,父亲进入省城工作,并在省城安家,结婚生子。

那时候,由于交通不便,父亲带着我从省城返回老家黄冠村时,必须在赣州留宿一夜。因此对我来说,彼时的赣州就成了一个中转站,每次父亲都带着我来去匆匆。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越修越好,交通工具也不断升级,耗在路上的时间变少了,父亲和我才终于有时间在赣州城稍作停留,我也才有机会细细打量这座亲切而陌生的城市。

一千多年前,这里接纳了第一批南迁的中原先民。在历史的长河中,赣州城渐渐成为北人南迁的重要目的地之一。这座城记录着无数商贾、农民、文人、挑夫、篾匠、铁匠另起炉灶的身影,以及潜藏其间的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故事。漫步城中街巷,可以听见婉转的采茶戏、高亢的兴国山歌、悠扬的于都唢呐,这些都与赣州的历史密不可分。

在赣州,我去得最多的地方,非古城墙莫属。三千六百多米的宋城墙,是如何奇迹般完好保存下来的?每每登临古城墙,我的心中都感慨万千。古城墙砖石平整,错落有致;城墙威严,间有字迹。古城墙还连着郁孤台。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曾登上郁孤台,留下了名篇《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城墙还连着八境台。苏东坡写下《虔州八境图》八首,让八境台声名远扬。在他们之外,还有周敦颐、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一众名家,共同给古城墙留下一条华丽而厚重的文脉。城墙外,是奔腾的章、贡二江,它们于八境台下壮阔合流为赣江。赣江,这条江西最为著名的河流,即以古城墙为厚实的依托,奔腾流淌。

说起赣州城的水,自然少不了福寿沟。在福寿沟博物馆里,我领略到福寿沟的千年沧桑。赣州古城因三面环水,水患频繁,常年面临江水倒灌的危险,而且一旦大雨倾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这令历任地方官非常苦恼。直至北宋熙宁年间,水利专家刘彝赴任赣州,这一问题才得以根治。这位知州在走街串巷、勘探地形、考察民情的基础上,遵循比较科学的防洪方略,造水窗十二,修二沟排水。二沟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凤凰池、金鱼池、清水塘等坑塘水系蓄洪,由城墙处水窗排出。因二沟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福寿沟采用砖石工艺,设计拱形结构,能够延长沟墙使用寿命。排水孔筑成铜钱状,既可阻挡垃圾进入沟内,不致堵塞,又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已有近千年历史的福寿沟,处处体现着中国古人的经验和智慧。

我也时常在梦中,忆及通天岩的青石小径。悬崖峭壁上的一尊尊石龛造像,工艺精美,栩栩如生。一百二十八品摩崖题刻充满张力,让我恍惚置身于一条千年文化长廊。尽管我去那里的次数并不多,但翠微岩、龙虎岩、观心岩、忘归岩等景观,至今仍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三十多年间,我已记不清多少次到访赣州,赣州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如今的赣鄱大地,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赣州城已非回黄冠村的必经之路。但我还是时不时想去看看赣州,倾听古城墙的脉动,感受这座城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年来,赣州城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赣州挥别了无高铁的历史,顺畅的交通拉近了游子与家乡的距离。古城墙边新添了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夜幕降临时,灯火璀璨,游人如织。

今天的赣州,正不断焕发出崭新的风采。我心中的赣州,一天天盈满了浓浓的情思。

情系本溪,每一刻的感动

冯金彦

散落在绵延群山之间的辽宁本溪,城不大,山却不小。从天空上俯瞰,你只有加倍细心,才能把建筑与街巷从群山之间挑出来。城是真正的山城,山在城中,城亦在山中。半壁青山入城来,或者换个说法,就是半座城市进山去。

上大学第一次到本溪是晚上,火车站下车,看到城市灯火斑斓,层层叠叠高楼林立,惊叹山城之美。谁知,第二天发现前夜层叠的灯火只是山坡上平房的灯光,只不过是灯借山势,登高让我们远望了。

大学四年,时光匆匆。

1984年毕业之后,我在城市太子河边的彩屯租下一间房子,有了自己的家。房子只有十几平方米,一个很小但是很温暖的地方。

那个时候,不只是我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本溪的煤矿与钢铁厂工人,也住在狭小的旧房子里。孩子大了要结婚,要有自己的房间,所以每一座房子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些加盖的建筑。新世纪伊始,一座座低矮的房子消失了,一座座新房子拔地而起,新生活的阳光照亮了无数百姓的日子。如今本溪的夜晚,高楼林立的明亮灯光不再是一种幻影,而是生活的真实。

安居之后,才能乐业。

这样的日子里,我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从三十平方米、六十平方米到一百多平方米,从拥有一个书桌到拥有了一间书房,我有了家,我多年的藏书也有了家。

房子离太子河近,我喜欢去河边走走。这些年,我看到河的流淌与改变,原本野草丛生、散发着刺鼻味道的太子河,经过治理,河水变得清澈透明。市区丰富的景观水面,让每个城里人都拥有了一片可以随时享受的水上风光。在河边新建的步道上每天走上一万步,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碧蓝碧蓝的河,穿城而过。我经历了河的变化,也从一条河看到城的变化。一条河的历史是城市历史的一个侧影,遥想当年,太子河两岸码头繁忙,河面上船来船往。而今,河上的水运已成了过往,一座座现代化桥梁横跨河面,将河两岸的城市缝合在一起。高速公路、高铁与不远的桃仙机场,又把本溪与世界连在一起。从本溪走向世界,已经有了许多条路,从地上,从天上,甚至从海上。

我曾陪同一位作家朋友去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采访。这里的森林覆盖率接近百分之八十。穿行在茂密森林之中,一条欢唱奔跑的小溪,让朋友发出由衷的赞美。后来,他多次从大连开车到本溪,专程来回味这一方山水。朋友的热情点醒了我,在本溪生活了这么多年,我似乎已将这份美视若平常。每一次重新审视这里的山水,我对这座城的情愫都会被重新点燃。

对于本溪,我曾经是它的一个读者,更在工作于此的三十八年里,幸运地成为一个作者。我微小的力量在这座城市的明亮中,得到了释放与表达。从一个风尘仆仆的农家孩子,成长为城市的建设者,三十八年来,我的每一篇文字,都在和我一起守望着这座城的美好与善良,赞美着人间的爱与真诚。

在报社工作期间,我与同事一次次采写着城市里的不同人物,记录着美丽城市中的美丽心灵:诚信的农家女武秀君,在丈夫因车祸去世之后,自己打工做生意,还清了丈夫的二百多万元欠款,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本溪的一家汽车租赁行,门前摆上一个旧纸壳箱,写着“玻璃水五元自己拿”,无人售货十三年,卖出一万多瓶,没有差一分钱……

媒体工作的性质,让我得以见证本溪二十四小时每一刻的生动,感受过白日的生机与夜晚的宁静,欣赏过飘逸的云朵与满天的星星。下夜班,曾经一个人在厚厚的雪地上行走两个小时才到家。也曾经早晨八点到单位,工作到第二天早晨六点半,休息个把钟头,洗洗脸还要去参加会议。以这种姿态与这座城相伴,我没有后悔过。我知道,用我的工作、我的文字守望这座城市,是我愿意一直做下去的事。

六十岁的年龄,我在本溪生活了四十二年。对于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只有十八年的记忆。本溪却不是这样,在这里,我是女儿的父亲、外孙女的姥爷。我在,城是她们的家;她们在,城也是我的家。我已经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本溪不但成了我的家乡,更是我生命中灿烂的朝霞。

版式设计:赵偲汝

来源: 人民日报

省城的说说(去省城搞笑说说)3

冷热猫 图丨网络

版权信息 |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也许等不到夏季结束,一些军人的军旅生涯就结束了。

最近,远房叔叔总是隔三差五给我打电话,有意无意地说些他儿子我弟弟的事情。其实,弟弟也没什么不肖,在边防当兵,今年第二年。

昨天晚上,终于忍不住给这小子打了个电话。刚开始,这小子跟我耍滑头,一副吊儿郎当的德行,若不是我之前就了解他,还真以为是个愤青。

后来经不住我这只老狐狸威逼利诱,这小子终于招供。原来,他想退伍回家,而父母想让他继续留队,意见上产生分歧,说了几句混帐话,把父母气得够呛。

这小子认为,两年服兵役结束,也算是尽了义务,而且这两年在部队也学到不少东西,认识了不少天南地北的战友,想趁年轻出去闯一闯。他说,虽然离开,但并不代表永诀,若有战,召必回。

而我那远房叔叔婶婶则想,现在部队待遇不错,地方就业压力大,出来也不好弄,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不如留在部队,静观其变,走一步看一步。

弟弟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虽然不能算是谬论,但至少我是不大赞同。他说,作为军人我不能只讲情怀,不讲现实吧!他问我,你不觉得脱离现实的情怀是空中花园吗?!

他说:“人人都羡慕北京大机关的‘大首长’,但你知道他们的工资是多少吗?北京的房价和物价有多高,你又知道多少?”

他说,“我们班长四级军士长了,连个合适的对象都没有,不只是家人里急,他自己也急,单位更急,联谊会、相亲参加了不少,人家听你是个士官,热情顿时减半。军人可以讲情怀,你总不能要求别人也讲情怀吧。”

这小子唠唠叨叨没完,他说,就算我留在部队了,踏踏实实的干,转个士官,16年,干到四级军士长,还不得走,让政府安置工作,好一点、经济发达的地方或许还能某个职位,可是那些偏远的地方,N个萝卜一个坑,就业不能上岗,你能说他没落实国家法规政策吗?他落实了啊,保险买了,档案接收了,你就是他的人了,但是就是没有空余岗位,不让你上班,你能把他怎么样?

我不知道这个平时一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闷货,哪来这么多道道。他说:“就算你在部队是神枪手,回到地方,除了进公检法系统,哪个地方还有你这神枪手发挥的余地;就算你是飞毛腿,难不成你退伍回家,靠跑步养家糊口啊?!”

……

最后,他不无叹息地说,还真羡慕那些技术兵种,好赖有一技在身,将来就是离开部队,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我说,先前听你们单位领导说你表现挺好的,怎么现在有了这么多想法?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想的,你到网上去看一看,这绝不是啥新鲜事儿。

听了这小子一通牢骚,我差点被他带沟里去,我知道,这恐怕不只是网上这么说,网下,有些人也是这么想的。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后来我决定给他发一条信息:

弟,晚上听你说的一切,我内心难安,有几句话想跟你聊聊,今天我们就放下情怀,单单谈现实。

你口口声声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没错,这话看似有些道理,实则是一碗带毒的心灵鸡汤。你是否想过,你之所以急切渴望诗和远方,正是因为你在苟且眼前。你把眼前搞得一团糟,只有追逐那遥不可及的诗和远方,才能慰藉内心的迷茫不是吗?!

创业艰难百战多,两年军旅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你是否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迎接百战的勇气、能力、意志和智慧?

弟,我不得不承认你有些观点是正确的,比如,你说人生不应该只有绿色这一种颜色,我完全赞同。正因为人生是有多种色彩组成的斑斓图,你才更应该把眼前的这一笔绿色画好,这样才能不有所遗憾。

你说的那些,不只是网上有,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客观存在,你说北京的“大首长”买不起北京的房,这也是事实,不只是北京的“大首长”买不起,大部分漂泊在北京的人都买不起,但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过眼前的奋斗,即便是蜗居,即便是追着北京凌晨四点的星辰上班,赶深夜最后一班公交车下班,他们也没有放弃过当下的努力。

有件事你应该知道,村里那个从小鼻涕糊啦的三小子,去年转了四级军士长,他结婚的时候,我去了。这小子现在混得挺不赖,也不流鼻涕了,几年没见,还换脱得挺帅气,好像是士官长了,家属也办了随军,还搭了军队人员公积金贷款购房政策的首班车,在省城买了房。

你说说,这小子小的时候那个熊样,长大了也变这么出息了。那天下午,我们聊了很多,他说,这么多年真是如履薄冰,时时刻刻都不敢放松。

他不仅是部队里全能训练标兵,还是网络信息技术能手。他刚入伍的时候,全军大抓信息化建设,人人都必须懂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他就趁着这机会,竟然把计算机和网络工程给学通了。不仅如此,他还在部队升级了学历,现在也是大学生了,洋盘的不得了。

去年底,有好几家电子传媒公司和IT公司都要高薪聘请他,可是这小子竟然拒绝了。他在你眼里就是个傻帽吧。

老弟,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想批评你觉悟不高,你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是件坏事儿,说明面对走留问题,你认真思考了,正所谓谋定而后发,我只是想告诉你,不要人云亦云。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策会一步一步更好,不会越来越差,毋庸置疑。而现在你唯一能做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本事。你以为部队让你跑步就只是为了让你跑步,从来没有想过,跑步除了能够锻炼身体,还能磨练意志,你也从来不会想,打靶不只是要把子弹打出去,还要学会平心静气,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缺的真好是这点,你小子咋就不知道珍惜呢!

好了,老弟!在这个时候,我说多少你都听不进去,凡事要靠自己悟。

以前部队不准使用手机,现在也可以了;以前军人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现在也可以了;以前结了婚的士官不能轮休回家,现在也可以了……或许,以前部队是干过不少与时代拧巴的事儿,可是现在不正朝着时代的正轨努力前进嘛。

什么事儿都要一步一步的来,就像你好高骛远,一山望着一山高,终究是干不成个事儿。

最后,你问我军人的诗和远方在哪里?我也说不出多大的道理,我只知道只要你不苟且眼前,诗和远方就离你很近。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1200多字的短信是我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的敲下来的,我只希望这小子能明白一些道理,不要只想着他的诗和远方。

尽想这小子这点破事儿了,没发现天快亮了。睡意全无,思绪拐到了另一个点上。

我们的国家为了让军人活得更有尊严,近年来,做了不少努力,军人待遇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制度与地方接轨,军人复转、家属随军就业安置等各项政策也在完善,军人家属来队周转房在各部队陆续拔地而起。

或许这些政策在落地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可能还存在差强人意的地方,不过这个过程就好比愚公移山,得一锄一镐、一簸箕一背篓的来解决,您说对吧!当然,如果能再快一点、再实一点就更好了,万家欢喜。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一部分地方政府,不是在愚公移山,而是见了山就绕道走,把复转军人安置当成包袱累赘,扯犊子耍流氓。

太阳升起,在耀眼的晨光照耀下,小区门口的征兵标语显得格外鲜艳,看着早早就有适龄青年,到征兵流动宣传岗来咨询相关事宜,我内心豁然开朗——一切美好的愿望即使不能在我们身上实现,终究会在他们身上变成现实。

阳光更加明媚,弟弟发短信给我,只有几个字:请转告我爸,我会慎重考虑。

想了好久,我打了几个字:“是否慎重考虑,你自己有权做主,我只是希望你能遵守你的诺言——若有战,召必回。”

想了想,我又删了,何必呢,响鼓不用重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