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爱象棋说说(幽默搞笑的象棋说说)

2022-10-18 10:01 作者:颐然自得 围观:

国际象棋语录—思想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颐然自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爱象棋说说(幽默搞笑的象棋说说)1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忏悔录》中记录了他对国际象棋如痴如醉的情景。他写道:在一位朋友建议下,“我买了一副国际象棋,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摆着对局,通宵达旦,因为我想努力熟记所有的对局”。但是,他并没有做到。巴黎有一家名声很响咖啡馆,叫“摄政咖啡馆”,这是巴黎上流社会人士聚会的地方:拿破仑曾在这里下过国际象棋,此前,卢梭也在这里下过棋,他认识当时世界上的国际象棋高手—菲利道尔。据说,卢梭的棋艺水平不高,一个普通棋手就能打败他。可怜的卢梭,一气之下,他干脆不再碰国际象棋了。

关于国际象棋,卢梭的同时代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有很高的评价。他说:“国际象棋的规则是在人类法则中最公正、最清楚明白的,并且到处都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Leibnitz)是这样评说国际象棋的:“国际象棋有益于锻炼思维和想象能力。因为我们想实现目的,就需要掌握有效的方法,用理智来指导我们。”

另一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也许说得更透彻:“生活犹如棋局,我们制定一个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却往往取决于对手在棋局中的所作所为和在生活中的命运。”

美国开国思想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对国际象棋是情有独钟,他于1783年写过一本书--《国际象棋之道》。他说:“国际象棋游戏可以赋予我们一生拥有的优秀品质,即有预见性、明智、审慎和坚持不懈。”

爱象棋说说(幽默搞笑的象棋说说)2

还有几天,人们就将迎来2020年的新年钟声,整个2010年代也将落下帷幕。十年为一代,今天我们聊一聊中国象棋这十年。


01

王郑之争


谈到这十年的中国象棋,毫无疑问都会提到两个名字:王天一、郑惟桐——这就是一个以王郑之争为主旋律的时代。


在象棋的历史里,有过短暂的群雄纷起,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二人争霸。从60~70年代的杨官璘、胡荣华,到90~2000年代的吕钦、许银川。


然而,60~70年代的杨官璘、胡荣华之争,杨比胡要大整整20岁,一开始就注定胜出者将是胡荣华,结局已定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程度自然会大打折扣;而吕钦和许银川是队友关系,亲密无比(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如此),也让“争”的味道淡了许多。


王郑之争却将“争”演绎到了极致。二人均是年少成名,综合实力超出同时代其他棋手,长期占据等级分第一、第二,这使得他们之间的比赛天然形成“争”的氛围。从全国象棋个人赛、亚锦赛、世锦赛,再到碧桂园杯、财神杯各种商业比赛,凡是二人同时参加的比赛,象棋爱好者们无不把“王郑大战”视为心目中的终极对决,以至于常常选择性的忽略别的棋手。

而直播、微薄、微信等等多媒体或社交工具,也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了他们之间的故事,包括场下的故事。二人颇具火药味的几次对决,成为媒体极佳的报道素材。人们也似乎乐于见到二人之“争”,这又进一步推动媒体津津乐道的报道甚至是炒作,让他们的聚焦度无以复加,远远超出同时期其他人,甚至超出象棋本身,已经颇具娱乐色彩。


王郑之争,甚至推动了棋迷群体的分化,有王粉、郑粉,这并不奇怪,每一个象棋特级大师都有粉丝。然而还出现了另一奇怪的群体:王黑、郑黑,这恐怕是象棋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对于王黑来说,凡是王天一的事都是要批判的,“农民”、“软件”等等说法满天飞;而对于郑黑们来说,则给郑惟桐冠以“郑不投”、“郑磨磨”等等称号。本文无意站在道德高地,只能说这也是象棋这十年的时代特色之一吧。


无论你是欣赏还是讨厌,王天一和郑惟桐都是这个十年,中国象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02

软件时代


早在2000年初的几年,象棋软件就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人类最高水平---特级大师,标志性的事件是2006年,浪潮天梭以5.5:4.5的比分,战胜了五名人类高手柳大华、徐天红、卜凤波、张强、汪洋。随后的几年,象棋软件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职业棋手们训练的最强帮手,同时也走进了普通业余爱好者的象棋世界。在过去这十年,软件对象棋的冲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象棋软件时代已然到来

对上了年纪的棋手们来说,突然发现软件训练起来的年轻棋手们战斗力是如此强大,如一台台精密的机器,行棋之严谨前所未见;一些用了几十年早已形成“谱招”的布局,被软件碾的粉碎;甚至连“开局先出车”、“开局一子勿多动”这样的象棋理论都被某些局面推翻。老棋手们有时甚至会怀疑人生:这还是我们当年下的象棋吗?他们也想要改变,也想用软件让自己进步,但是数十年的训练方式、思维模式,想要改变,谈何容易。


在象棋职业赛场上,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然规律,但是软件时代的到来,无疑就如一款棋软的名字一样,“旋风”一般加速了这个进程。于是,在这个十年,我们看到了曾经的王者淡出棋坛,看到了当年叱咤风云的老将们一次次的失利。

特级大师柳大华曾谈起象棋软件,认为憋大于利

对年轻棋手们来说,软件的出现让他们人人手中都有了一本“九阳神功”,学棋、拆棋变得轻松,无需再四处求教高手,不用再看人脸色。以前的象棋研究,常常要走弯路,费了半天劲得出的结果是不可取的着法,现如今软件一开,分分钟告诉你结果。而在遇到深奥难懂的一些变化时,实在理解不了,那就背吧。这样的后果,是人人都是同一个老师,人人都如同工业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不同的只是各人的领悟能力和记忆能力。


十年来,软件改变了象棋人的思维模式、评判标准、训练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对象棋的价值观。当时代的变化到来时,你要吗张开双臂拥抱它,要吗只能被它抛弃。



03

泛平民化


回望30年前,人们只能从一月一刊的《上海象棋》、《棋艺》等杂志上,了解到棋王们的风采;而名气稍逊的普通大师们,即使对于资深的棋迷,也只是闻其名不见其人。


然而,最近十年来,各类直播平台和自媒体、社交软件高速发展,很多职业大师、特级大师都创建了自己的超粉QQ群、微信群,有的还开通了直播。这让象棋爱好者们,有了与大师、特级大师亲密接触的机会,可以更多的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直接向他们提问,可以与他们在网上对弈。棋手和棋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未象今天这样顺畅,各种昵称“梁嘻嘻”、“炸蛇”、“淘气宝贝”,充分表明了棋手与棋迷间的亲密关系。

而网上为数众多的象棋主播们,则让人们学习接触象棋的途径变得极其容易。随便在网上搜索一番,从象棋的开、中、残局,到繁杂艰难的江湖排局,甚至是赛场上极为少见的偏门开局,应有尽有。关于象棋的各种高深技巧,早已不再神秘,不再让人敬畏。


十年的变化,使得和大师下盘象棋,就如同和邻居打场麻将一样,如此的容易,如此的平民。



04

未来会怎样


十年弹指一挥间。


我们不知道30岁的王天一和25岁的郑惟桐,“王郑之争”还会持续多久。

我们也不知道,下一个十年,象棋软件会发展到怎样的高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但是我们知道,一定会有新人站出来打破王郑之争,因为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而象棋作为中国传统国粹,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会以它的方式继续延续下去。


过去的十年,象棋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若干年后,我们再回首时会发现,这也许是象棋最好的十年,也许是象棋最差的十年。



│ 讲真话,说人话,通俗易懂的象棋资讯和知识,欢迎朋友们关注我@象棋观察 │

爱象棋说说(幽默搞笑的象棋说说)3

面对于中华文化一直以来的博大精深,对于流传至今的有京剧、武术、书法、中医、棋、国画等。其中,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文学之作,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

对于象棋来说中国"棋文化"在古代就早已流行,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下象棋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哪怕是存在这么久了,也是很受人欢迎的一种情怀。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棋类,就是围棋与象棋。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人文化的结晶,而且也是如今十分流行的娱乐游戏,甚至被搬上了比赛舞台。今天就来先说说中国两大棋类之一的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具有很明显的中国风格,符合中国历史特征、特点和文化,也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象棋早起被称为"象戏",最早出现在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曾撰有《象戏赋》及《进象经赋表》,这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社会上出现。

《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记载。因此,有人就认为在战国时代时,象棋就已经出现了。还有的学者认为,象棋其实在春秋时期便已诞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因为棋子的命名也是象征当时的兵种,与春秋时期的兵制相吻合,比如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等。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推论,目前没有得到证实,缺乏相关史料记载!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象棋的最早起源,都众说纷纭,其说法也有很多。但不管怎么样,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的经典产物。

如今的象棋又 32 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个,卒(兵)5个。棋盘中间,写有"楚河""汉界"字样,将棋盘分为相等的两部分,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战争"。现如今,中国象棋经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准后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几乎每一年都会举行全国性的比赛。

象棋虽然从古至今,流传已有数千年,但它都与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有关,而且几乎是缩影。而下棋的最高境界,就是体现一个"和"字,以和为贵,中国象棋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 仁、义 、智、礼、信、忠等传统美德。在读完这篇文章以后,你是否有对中国象棋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觉得中国文化精髓的博大与宏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