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学童模说说(学童模以后有什么发展啊)

2022-10-08 13:18 作者:9阿九 围观:

“虐童”过后:湖州织里童模拍摄依旧,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9阿九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学童模说说(学童模以后有什么发展啊)1


想要做童模,就来湖州织里。

“妞妞被打”事件在微博上发酵一天之后,湖州市织里镇成为了全国人民知晓的童装拍摄小镇。从客车站出来,一块大大的红色“中国织里童装城”广告牌树在路边,告诉路人童装市场在织里的地位——织里现有童装企业1.3万余家,与童装产业相关的企业占比近90%。

“妞妞被打”很快在当地人中成为心照不宣的话题。在界面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除了正常的沟通外,很多影楼的摄影师、童模父母、培训班的老师都会反问一句,“你知道妞妞的事情吗?现在闹得很大。”

与外界的舆论汹汹不同,在织里童装小镇,不少受访者认为,妞妞事件被媒体放大了。

一位织里受访家长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培养一个童模其实开销巨大,家长也很辛苦。好多妈妈都全职过来带着孩子跑场、跑发布会、基本上就是一个经纪人的身份。如果报一个培训班,一年的学费大概会是1-2万左右。而且为了接活竞争激烈。

位于织里安康西路与栋梁路交叉口的“壹号基地”是织里最大的摄影基地之一。妞妞事件发生后,这里加强了登记和检查。登记细到要写清楚来访是因为具体哪个客户。不再允许任何外人旁观拍摄过程。

唯一不变的是,一直到晚上9点,这里还在灯火通明地拍摄。如果碰到家长带着小孩子,拖着一个大行李箱,那就是童模无疑了。即使外界吵吵闹闹,风暴的中心织里却依然按照往日正常的轨道运行。

繁荣的织里童模圈

织里镇是一个距离杭州不到100公里的小镇,隶属湖州市。根据官方数据,织里镇占地共90万平方公里,拥有童装企业5700多家,镇上近10万人专门从事童装生产、加工和销售。淘宝的兴起带起了长三角的一系列制造小镇,织里就是童装类的制造重镇。

在织里童装产业链中,还有年交易额达五六十亿元的3000多家为童装配套的印花、绣花、罗纹、面辅料工厂,并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劳动力市场、联托运市场等。2018年5月,新华网还曾发文,宣传这里已经成为中国小城镇建设的“织里样本”。

一家专门做校服生意的老板特地把工厂搬到这里来,就是因为产业链完善。湖州织里作为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从布料、配饰至设计、拍摄,早已配备了完整的一条童装产业链。在织里布料一条街上,几十家布行比邻而居,这条街背后还矗立着镇上的影楼集合地财富大厦。

童模是这个产业里的重要一环。童模拍摄的好坏,甚至能直接决定一家淘宝店的生意好坏。

湖州和杭州是最重要的两大童模产业城市。一位摄影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杭州的摄影师和模特也会去湖州,湖州的客户也会来杭州,关键是看双方沟通的选择。但湖州因为是童装生产基地,所以一般来说会以批发客户为主,小模特也会更辛苦,一次可能需要拍两百多套。杭州以店铺为主,会相对轻松。如果湖州的摄影师去杭州取外景,那拍摄套数也会多一些。

据当地居民介绍,织里镇上共有两处规模性的摄影基地,一处位于利济西路的“童模视觉”,另一处则是上文提到的“壹号基地”。影楼里随处可见对摄影师对商家的价格表、明码标价:


一位童装店老板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要完成一次服装上新的童装拍摄,至少要花费1万左右。费用主要分为三大块:包括给摄影师的价格(见上图)、拍摄基地的租赁费用200元/小时起、童模的拍摄费用为60-350元/套不等。

童模拍一套服装报价差别巨大。刚入行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知名度,会免费让影楼拍摄、甚至让影楼随意报价。只为换一次上镜机会,或者博得行业里的好口碑。织里不大、圈子极小。哪家孩子好拍、哪家孩子容易哭闹,都有口碑相传。

由于近两年来织里的“童漂”越来越多,童模产业周边也有一些机会出现。在“壹号基地”对面,一家童模培训班招牌显眼。

黄色的三层小洋房带着阳台和飘窗,女主人范范是一个84年的时尚妈妈,一个人运营者整个童模培训班。门口的招生海报上,女童模特穿着羽毛状的华服、画着淡妆,这张海报的代言人正是店主范范的女儿。

每到周六,近60个孩子涌进这栋小楼参加培训,学习如何拍照、走秀。即使是儿童模特也有许多门道——拍照讲究仪态、动作,走秀则看重步伐、台风——范范将课程分为“平面类”和“T台类”,课程实行小班制,一个老师的班级里有十几个孩子。

一节40分钟的课程,单价约为130元,但以年为单位售出,一年的课程价格12800元,可以让孩子上满96堂课。60个孩子,老师却只有2人,一年70几万的流水,除去房租和教师佣金,培训班是一门只赚不赔的生意。

范范的女儿喜欢T台走秀,于是该培训班课程以T台类居多,房子一层还搭建了一个迷你走秀台给学生们练习。童模们有了培训基础之后,能更容易接到拍摄的工作赚钱。

一个三岁、身高在100cm以下的孩子,被镇上的行家们称为“黄金时期”,因为这个高度的孩子成长最快,厂家们对这钟尺码的童装出货量最多。三岁的孩子对镜头的感觉刚刚启蒙,要让孩子快速进入状态,父母们总是愿意花费1至2万元进行拍摄培训。

镇上的潜规则是,每至一家摄影室试镜,工作人员的第一个问题总是:“孩子培训过了吗?”或者“孩子有基础吗”?摄影师和卖家都更愿意选用成熟、听话、讨巧的孩子。

培训的老师们大多来自杭州。每到周六,范范亲自到镇上的车站将老师接来培训班上课,下午6点放学后再将老师送回。与此相对的,是大量从本地报名的学生,织里镇的小模特们往往随父母住在镇上,即使不是湖州本地人口,也会租下织里的房子,住在这里进行培训和拍摄。

八年前,范范从成都老家来到织里开淘宝店,并没想过今天能从培训产业中捞一桶金。“你看我身上这件衣服,从布料到拉链、纽扣,甚至哪种车线,都可以在这个镇上找到。”范范认为当初背井离乡的决定是对的,依托着产业链优势,她的童装淘宝店做得风生水起。

两年前,范范注意到童模培训市场的需求,和好友一起创立了现在的童模培训班,起因是女儿开始对拍照、走秀显示出别样的热情。

最初,女儿在镇上的摄影棚里当平面模特。范范女儿樱桃小嘴、鹅蛋脸,还随了妈妈的高鼻梁,在市场里颇受欢迎。但她很快发现,辛苦的童装模特常常要忍受频繁换衣服的烦躁感,女儿很快对拍照失去兴趣。

爱美的母女很快找到了新的爱好:参加发布会、走T台秀。织里的童模们,一旦从”小童“长成“中大童”,就可以参加厂商发布会,在舞台上进行服装展示。除此之外,儿童风采秀、模特大赛也比单纯的拍照让孩子更有兴趣。

去年12月,范范带着女儿在老家成都参加了一场模特大赛拿了奖,虽然仅报名费用就要5000元一次,但有培训班的额外收入,范范从不嫌弃女儿的自费走秀太贵。

织里有100多家大大小小的摄影工作室,像这样的培训班最近也如雨后春笋般起来。

风暴中心的家长

在织里带着孩子拍照的家长们没有想到,“妞妞被打”的视频在微博上引发了如此强烈的网络声讨。

到了4月11日下午,用户情绪发酵。甚至有传言称,“孩子体重过轻疑似营养不良,妞妞妈妈是惯犯”。

在织里,一位摄影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他的工作经验中,妞妞的案例只能算是极个别现象。这个妈妈脾气急躁了一些,耐性差了一点。或者平时她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也是这样。只是因为小孩子在工作,这个事情就更加恶化了。但是多数妈妈都是很照顾自己孩子的,一般都在旁边玩手机,小孩子吃喝或上厕所的时候才过去帮忙。

换言之,该摄影师认为网络妖魔化了童模这个行业,放大了它“恶”的一部分。

很多人对于这种让孩子出来“走穴”的行为不能理解。但实际上,除了一部分家长是单纯让孩子赚钱外,还有一些家长是想让孩子见更多“世面”,甚至是按照未来童星的标准去培养的。童模平面拍摄的圈子竞争过于激烈,也加重了一些家长“浮躁”、“焦虑”的心理。

就在4月初,来自福建的爸爸王勇终于下定决心把他的宝贝女儿Amy带到织里来,因为织里童模拍摄产业链完善,机会多。Amy已经6岁多了,在今年秋季即将开始上小学。她属于织里童模市场中的“中大童”。

孩子身高在100以下的,算是“小童”,也即视频中被打的妞妞所属的群体。2岁以下的孩子被叫做“幼童”,由于幼童太难以管教、市场偏窄众,很多影楼明确表示,不做幼童生意。

在采访过程中,这位爸爸反复提到了“尺寸”这个词。与平时我们表述孩子“身高”不同,“尺寸”这个词不仅兼做了宾语,而且商品属性更浓:“孩子分可爱型、和高颜值型的,这个尺寸的要可爱一些”、“这个身段尺寸、长相至关重要”等句子频繁出现在他的描述中。

在王勇眼中,尺寸是衡量孩子接单能力的标准之一。他带来织里的是他的大女儿,妈妈留在福建照顾他们家老二。6岁多的Amy在同龄人中显得稍微成熟一些,有一点点混血的感觉。穿着皮衣、皮裤也可以自然拍照。像个缩小版的成年人。无论是摄影师提出摆酷一点、还是可爱一点的各种要求,Amy都能精准完成。

她已经算是这条产业链上训练有素的模特了。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Amy这样。

Amy 并不是纯素人。在来之前,她已经接受过平面和拍摄的训练。之前曾参加过2019第五届水头国际车展少儿车模大赛、某童装品牌的春季发布会、甚至参演过杨磊执导的《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等,这些都成为了她在行业内接单子的加分项,也是爸爸在朋友圈夸赞、宣传的重头。

王勇强调,相比于其他孩子,Amy的优势在于她听话。对于这个年纪的童模,摄影师对她的要求会更多,她对自己的控制力要更强。但在早期,他们也付出了很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最早,孩子要拍出一套精致的“模卡”,这是一种行业专业术语,可以简单翻译为”童模卡片“,这套卡片里要有至少一组小孩子的定妆照、身高、体重、年龄等基本信息。如果孩子有之前拍过商业片的经验,那也是加分项。

对于一些不像Amy这么成熟的童模,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Amy爸爸的接触,外地孩子在这边的很多,一些妈妈会全职陪同。在拍摄现场,妈妈是专业的“引逗师”,是整个现场唯一能对孩子情绪负责的人。有时候,摄影师一个眼神递过去,妈妈就要知道,自己的任务来了。

妈妈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为孩子准备配饰,甚至在一些基础的拍摄工作中,要能给孩子化妆。比如,接下来很多影棚都在拍摄夏季的衣服,女孩子的话,妈妈是一定要给她搭配好头饰、包包、鞋袜、玩具等等,如果服装店只想拍裤子,父母要为孩子搭配上衣。这些前期的投入准备工作大概要几千元上下。

即使一切准备就绪,接不到单子也是常态。由于织里童装童装产业链发达,这两年织里涌入了大量童模,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一个童模拍摄时如果出现出现哭闹、中断时间过长,马上就会有替代方案进来。这也意味着,妈妈如果哄不好孩子,这单马上就要打水漂了。甚至以后在摄影师的名单库里排名都会靠后。

有用人决定权的不只是摄影师,还有卖家。按理说,卖家店铺的经营情况应该和流量运营、市场推广、产品质量多个元素相关,但是有一个可爱俏皮的童模,就会让衣服更受欢迎,店主才更愿意去推广。在店主心中,童模的好坏直接和店铺的业绩挂钩。

这使得童模的世界的压力完全不输于成年人世界的压力。

这种激烈竞争的压力也迅速传导到家长身上。童模们的家长已经完全是经纪人的角色,除了接单、谈生意,迅速扩大孩子在圈子里的知名度外,还需要在业余时间帮小孩接发布会、甚至争取上镜机会。有些妈妈放弃了原先工作,来到织里全职陪同。像Amy爸爸,就必须和妻子两地分居。

在这个圈子中,看似是小朋友一个人拍照赚钱,但其实孩子和家长两个人都在工作,家长并不轻松。有摄影师认为,网友所谓的“靠小朋友赚钱”这种说法有些以偏概全。

而且小孩子能当童模的年龄就那么几年,最黄金、最受市场欢迎的是160以下、6岁以前的中小童,他们时间自由、没有课业压力、可塑性强,是一个孩子成长为童模的黄金时期。内外压力下,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在拍摄时有一些过激行为。这种行为甚至很常见。

当然,这并不能为打骂孩子的行为开脱。而且,小模特这个工作做与不做,一般决定权也是在家长。

织里童模的未来

事情发生后,淘宝迅速撤下了所有妞妞图片的童装。

4月11日晚间,淘宝号召110家淘宝童装店主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保护儿童权益。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这些店主呼吁:商家与品牌联合起来,严格规范童模拍摄,严禁一切粗暴对待儿童的行为,拒绝使用一切在拍摄过程中存在损害儿童权益行为的图片/视频。

对此,淘宝的解释是,淘宝规则对商品图片发布有明确规定,此次撤图也是依据淘宝规则。


淘宝没有解释的是,撤图是暂时的吗?如何彻底杜绝产业对童模们的粗暴对待?

事实是,在我国现有法律之下,除了呼吁,并没有明确条款制止这样的现象。

源众性别中心律师、未成年保护专家李莹表示,法律上对于儿童参与模特、演员等工作是否属于童工,没有明确规定。孩子被打和为淘宝店工作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所以说淘宝店要为此承担责任有点勉强,除非孩子因为为淘宝店拍摄而累病了、出现身心问题,这才需要承担责任。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就本次事件而言,这不在法律的救济范围内。从青少年保护法来看,打人肯定有问题。但只要不影响九年义务教育、不涉及童工,法律不会干预。法律上,把保护小孩的责任赋予监护人,如果要杜绝这种情况建议媒体曝光引导,让商家自律。

换句话说,目前没有任何一套法律法规能对童模生态加以引导。

新浪微博上某个高赞评论表示:“希望淘宝禁止童模...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全部平铺和挂拍都是实物图,照样可以卖的很好。”

但培训班的范范不同意这样的说法。童模长得是否可爱、拍照是否上相,直接决定了一件衣服的销量。同时作为淘宝店主和妈妈的她,即使给自己女儿买衣服也更倾向于模特好看的那款。

海量的淘宝商家和家长对童模趋之若鹜,背后是童装产业的暴利和宝妈们对美的需求。无论对于商家还是父母来说,一次突发事件并不足以打消产业对他们的巨大吸引力。

“你不拍了,厂家手中还有源源不断的模特等着被拍。”虐童事件第二天,王勇依然在热切地给女儿联络试镜,对他来说, 比新闻更重要的事情是女儿马上要年过7岁,产业对于她这样的大童模要求更高了。

来自杭州的童装摄影师天宇认为,不只是童装产业的拍摄强度大,整个电商行业的平面模特拍摄强度都很大。“但拍不拍都是父母的决定。”天宇说,“也许你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所有大人都围着小朋友一个人工作,他难免需要在全是成人的世界里工作,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作为童模生态链的上游,淘宝店主小王认为,很多商家其实不是无能为力,而是不作为。“如果放慢拍摄进度,愿意告诉家长没关系,我们等一等再拍。那么很多家长可能不会着急,不会用批评甚至打骂的孩子要求孩子配合。”小王说,但是放慢拍摄进度往往意味着超时,场地费人工费都要上涨,对于商家这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

从童模身上,父母提前投资赚取了利润,商家获得了流量和交易,摄影师完成了工作。而留给孩子童年的,只有换不完的衣服,和在镜头前千篇一律的摆拍。谁又真正在意他们经历了什么呢?

转自界面新闻一点号

学童模说说(学童模以后有什么发展啊)2

某个周一早上例行演讲,上来一小姑娘,一开口就是高八度的尖厉嗓音,全程慷慨激昂,全场掌声雷动(几次认为已经是结语的高潮了)站在我周围的老师面面相觑,年轻一点的呈抖落鸡皮疙瘩状,一位老教师则幽默地来了一句“这孩子是某邻国来的吧?”

我承认自己一直是个很坏的家伙,从小到大都是那种喜欢观察周围人言行举止来印证一些狡黠的预估,从而窥探他人心理的那种坏人(某瓜好像精确遗传了这个特点)。这次的预估是:这孩子将被视为演讲好苗子受到赏识重用,事实证明,又对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件事:

第一件,之前我写过一篇夸赞柳云龙颜值的文章,里面提到,很多著名的上点年纪的男导演是看不懂男性颜值的,所以当他们的作品中需要一个帅哥角色的时候,通常会不知道如何选择演员。然后,就会选择一些他们认为的女性观众可能会比较认可的“帅哥”来演,而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这种他们认为的“女性观众可能会比较认可的”,通常都会成为一种灾难,详见央视版《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某些人物,自己猜,很多70、80后老阿姨估计已经会心而笑了。

第二件事,某位在专业童模培训机构学习,多次被选上童装品牌发布会,在童模比赛中屡屡获奖的小姑娘,却在本地幼儿园走秀活动中,被老师认为不行,因为她扭得不够夸张,而且最糟糕的是居然不知道亮相的时候应该双手捧脸呈可爱小花状,还屡教不改,差点被罚下场了。

第三件事,朋友圈里一位电台主持人感慨,去一个语言类才艺比赛当评委,听到一堆“不会说人话”的孩子在那里PK,真真鸡皮疙瘩掉一地。他解释了什么叫“不会说人话”,那就是从声音到表情手势情感表达都呈现一种程式化的极度浮夸的状态自嗨。

此外,你是否记得,在从小到大看到的各种小范围低品质演出中,总有那么几个表情动作特别浮夸的同学或同事,被盛赞有表演天分,几个每次霸着麦克风用五音不全的破锣嗓唱上几首艺术歌曲或者当红歌曲的,被盛赞有歌星风范?

问题来了,为什么?

以我狡黠的观察,最大的原因是这个——不懂装懂!

而造成不懂装懂局面的,却又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原因。比如不会挑帅哥的老导演,是因为过于自负,觉得自己很能揣摩女性心理,根本用不着“询问”这个环节。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只要别那么自负就可以。比如吴天明导演,同样属于上了年纪的男性老导演,他就很谦虚地参考了“数据”,用了北电招生史上两位形象满分的帅哥——周里京和柳云龙,终于让女观众们松了一口气,这才叫养眼啊!现在有了网络大数据,这种审美出错现象顿时好多了(演技不论,光说颜值)。

而作为普通人,不懂装懂更大的原因则是——没见过世面,过于不自信。因为过于不自信,所以不相信自己的正常审美,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啥叫审美——对,我就不相信正常人听到那种突然高八度的嗓音不会吓一跳而反倒生出愉悦感来。于是,就只好揣摩,哦,这种非同一般的模式,大概可能也许就叫专业吧,我虽然不懂,但专业人士应该会认可这样的,所以这一定就是好的,我也要赞扬,不能让人觉得我不懂。

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一般都是越闭塞落后,越土味的场合越容易出现这种浮夸式审美,一般也是那种乡土气息很浓,从小到大除了努力读书基本不接触任何美学熏陶骨子里很自卑却又必须要表现得很见多识广的人最喜欢这样的鸡皮疙瘩型表现。

好吧,感觉今天这篇文章有点过于毒舌了,其实目的并不是想讽刺表演者和欣赏者,没见识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能怪他们。只是不懂装懂大可不必,虽说全民重视教育的今天,提升审美的教育确实也势在必行,但这种最起码的审美其实只要排除了一些心理因素干扰,应该还是不需要特别教育的吧?

比如就我所理解的最粗浅最通俗的审美标准,广大不敢说出心声的人大可以对照一下我说的对不对:那就是,当你看到听到感受到某种事物的时候,身心产生了极大的舒适感,或者强烈的共鸣感,那就是美的,反之,大可以说“这个,我欣赏不来!”承认自己欣赏不来,远比不懂装懂好得多!

最后,再回到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演讲上来。因为小瓜曾经做过半年电台直播节目,而我自己也曾替一家专业培训机构做过两年的公号,所以有幸接触过几个真正的专业人士,也见识过不少真正优秀的语言类小天才,是各大舞台、电台、电视台、知名综艺节目的宠儿,也算是有点见识吧,应该还有这个资格来谈谈评判标准。

列举如下(呃,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之类的初级要求就不说了,直接说进阶的):

1、自然。对,这是最重要的标准,包括声音自然,仪态自然,表情动作以及情感表达自然等。

2、层次感。有张有弛,根据演讲的内容而在表达上跟进变化,切忌一路激昂到底。

3、投入。内心真正认同演讲的内容,要感动他人,首先得感动自己,所以稿件切忌假大空。

4、说说演讲的最高境界吧,那就是你看着演讲人似乎不动声色在娓娓道来,但场下的观众却被带动得时哭时笑完全沉浸其中不知今夕何夕。是的,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样的道理,所有艺术形式的最高境界都是融会贯通之下摒弃了一切花里胡哨的表面技巧的,所以,假如你看到了一大堆技巧,程式,那么,最起码这肯定不是一流的东西!

学童模说说(学童模以后有什么发展啊)3

近日,有人在外滩看到不少反季节拍摄宣传照片的童模,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或毛衣,在进行拍摄,一些孩子热得够呛。

让孩子知道赚钱有多么不容易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让孩子体会赚钱的不易。孩子还这么小,天气又这么热,如果长时间工作的话,孩子根本没办法承受这个工作强度。

童模的许多家长都是自己孩子的经纪人,而对待外界质疑,家长则回应是自己家的私事,让许多网友十分愤怒。

今年4月,一则“杭州一女童模被一名成年女性踢踹”的视频登上热搜。

视频中显示:一位小女孩在拍摄时,只是把疑似小篮子的道具轻轻的放在了地上,突然就遭到了一位成年女性的飞踢。小女孩被踢的脚步踉跄了,就在大家以为小女孩会大哭时,她却只是安静的站在那,头也没回,仿佛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对待。

而据知情人透露:妞妞被暴力对待这样的事情,其实在童模基地里很正常。

童模表面下光鲜亮丽、笑靥如花,但是小小年纪就要为了生计忙碌。

孩子们挣的是钱,伤的是心。

1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话题: #说说你受过的童年伤害改变了你什么#。得到了8万多人的回复,似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童年经历耿耿于怀。

有很多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那个我叫阿辉啊:深有感触,小时候家里穷,导致现在我买东西第一眼是看价格,而不是看喜不喜欢。

@戒不掉:小时候想买玩具,拿了妈妈5块钱,被发现了不承认,但她认定是我,把我绑起来,边骂点着香烫。

@張静静:我就想对现在的夫妻说一句:想好了再结婚好吗?你们永远不知道离婚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潘大脸_:被我妈从小骂到大可能她以为嘲讽能激励我吧,但并不是啊。

@yaa_Nina :假如考试99分,会质问1分差在哪里,而不问99分我努力了多少。总是和别人家孩子相比,所以谁现在一提你看谁谁谁什么样再看你我立马翻脸。

@听说你也曾在流星下:爸妈从来都是骂我,做错就骂,做对了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后来我开始怀疑自己没有一件事是可以做好的。他们以为骂我是不让我骄傲,是为了让我进步,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样造成了我有多自卑。

@柒呀柒:从小到大都不敢和父母谈心,到现在都找不到原因。

@百年孤独never:从小被灌输的就是家里条件不好,要努力要努力。所有稍微自己觉得是过分的要求从来不提,没有选择兴趣爱好的权利。父母倾尽所有的同时从不忘提醒我这一份付出有多沉重。从来接受的都是负能量以至于我现在对未来都充满了惶恐。嗯,将来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学会钢琴,学会画画。

@戒不掉 :我从小听到妈妈说的最多的就是“我这样都是为你好”,其实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想要的。

@薛之莎:我被打着教育长大。对女生,觉得我是姐姐应该让弟弟,不分青红皂白地让,什么都该是我的错。所以我弟现在这怂样也是小时候宠出来的,我一女生现在有时候觉得自己可以爷们得上天。

在心理学上,创伤一般是指由外界因素造成的身体或心理损害,而心理创伤就是和一些生活事件相关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

所谓“童年创伤”,是指个体在童年时期,由于受外界因素(天灾人祸)或极度压抑的成长环境所引发的强烈的情绪体验(如:恐惧、焦虑、抑郁、自卑、孤独、无助、绝望等),从而对个体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

2

有一项始于1992年的前瞻性研究《Association of Childhood Trauma Exposure With Adult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Outcomes》,在1420名研究参与者中,共计有1007人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创伤性事件。换言之,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避开这场名为“童年创伤”的劫难。

这或许是第一次以数据的形式告诉我们:“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这件事,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童话。

成名后的张爱玲喜欢穿与别人不同的衣服,甚至于在别人眼里古怪,在她的传记《小团圆》中,张说小时候继母总是给她穿自己不要的旧衣服,她十分厌恶这些衣服,有了自己的积蓄后第一件事就是买新衣服,她对挣钱和成名的渴望还源于母亲黄氏,她坦陈每次向打牌输了的母亲要生活费时,母亲总会“极尽挖苦之能事”,她的内心感到很屈辱。

《唐山大地震》里面的主人公张静初饰演的方登,在救援人员发现方登与弟弟同时压在一块板上,认定姐弟中只能有一个被救,母亲在不断催促下百般痛苦的说出了“救弟弟”的时候,被头脑清醒的方登记在了心里。

给幼小的她写下的心理现实是:“妈妈抛弃了我,妈妈爱弟弟胜过爱我。”

虽然方登见了母亲,但是“母亲放弃了她”的心理现实32年无法彻底抹去,正因为无法原谅母亲,养父这么多年一直催促她仍旧不回唐山寻亲。

在美国的一档心理节目中,科学研究者曾经十分系统地阐述过童年创伤(ACE)的形成以及危害。在调查了17500名成年人后,他们震惊地发现:

一、童年创伤的情况普遍到令人不可思议;

二、童年创伤情况越糟糕,健康情况越糟糕,有童年创伤的人,患有抑郁症的风险是普通人的4.5倍,自杀风险是12倍。

心理学家William Copeland博士的研究提醒我们:儿童的创伤对其个人乃至社会的影响是循环的,这种影响或许会持续几代人。

正如精神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人的创伤经历,尤其是童年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

3

当创伤发生,重提也无法令时光倒流。既然改变不了过去,淡忘那些痛苦会令我们好过一点吗?

答案是并不会。

创伤需要被铭记。一个饱受心理困扰的人从他现下的心理症结开始,无一例外都会谈到既往的经历。而讲述痛苦的经历只是表象,关键在于这些经历向内投下的阴影,不知不觉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持续发酵,影响旁人和下一代。

成年后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通过种种外在行为,实现童年时期未能满足的需求、抚平曾经未能抚平的创伤。

而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应该注意哪些呢?

一、关心和爱抚孩子。

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时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二、让孩子感到快乐。

给他们提供游戏的时间、场所和玩具,对他们的爱好给予鼓励和支持。虽然孩子入学后,其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游戏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有些父母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作为学生,成败体验主要来源于学习成绩。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考试正常发挥,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

四、做孩子的朋友。

积极参与孩子的业余爱好活动,给孩子买些他们喜欢的书,安排他们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等,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祝愿大家都能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治愈自己的童年创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