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菜美味说说(腊肉的美味说说)

2022-10-08 13:00 作者:邹謇 围观:

腊肉,留在记忆深处的美味,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邹謇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菜美味说说(腊肉的美味说说)1

刚下火车,就见家家户户的窗户外挂满了烟熏的腊肉。

是啊,年味越来越浓了。

走过红尘阡陌,尝过人间百味,其实,留在心底最深处的美味,依旧是故乡的味道。

对故乡记忆深刻的是什么?

有时候我也问自己,我想应该是腊味。经过烟火熏烤的美味。

小时候,每家都会养几头猪,总会留一头自己吃,谓之“过年猪”。冬至一过,就是杀猪做腊肉的时候。


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一年到头很难吃上一顿猪肉,对肉的渴望尤为强烈。所以,一听说要杀年猪了,可乐坏了我们。

一大早,就帮着父母洗地坝,挖大灶。一个村的人都过来帮忙,如穿花般,令人眼花缭乱。无论是杀猪匠,还是打杂的,还是做饭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兴致勃勃地忙碌着:接猪血的,吊猪肉的,整脑壳的,摘猪杂毛的,洗猪肠子的,抱柴禾的、摘菜的、切肉的……

杀猪匠先把最好吃的几个腿子肉切下来,作为今天杀猪菜的主料。剩下的肉切成三指宽的肉条,交给母亲腌制起来,做成腊肉。

男男女女、里里外外,各司其职,忙得热气腾腾的,胜似一幅“千军万马忙过年”的壮美画卷。

此时的母亲早就切好海带,就等腿子肉下锅。猪血用蒜苗拌炒,苕粉裹起瘦肉做成滑肉……,一大桌新鲜炒制的肉食,满屋子都是肉香。

猪肉最好吃的做法还是熏制成腊肉。

鲜猪肉用盐腌制一周左右,就挂在柴火灶头上,每顿做饭的时候自然烟熏。

小时候煮腊肉的时候我都会很积极的烧火,只待好第一个吃上腊肉,一解一年之馋。腊肉出锅的时候,母亲都会先把腊猪蹄递给我们啃,那时候直觉得腊猪蹄就是世上最美的佳肴。只有一个字:腊香,这种香是无与伦比的,是不可复制且不可替代的。

故乡的腊猪蹄我会记一辈子。

有人说,回得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

中国人春节都要回家过年,我想除了团圆之外,更多的就是心念念的那一口饭菜吧。

这些年,物质生活丰盛了,日常的家常便饭也比儿时过年吃得好,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到年味越来越淡。

就像申赋渔在《匠人》这本书里写道:“一个人失明的时间长了,就会忘记他所见过的一切。写下他们,是怕有一天,我会忘记故乡的样子。”

越想,越觉得有些许失落。

这个季节,只要一闻到腊肉的香味,就像吹响了集结号,召唤着异乡的儿郎早日回家过年!

不管离家多远,心始终在故乡,在那一口腊肉上……

菜美味说说(腊肉的美味说说)2

对于湖北人来说,腊味,就是年味。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神秘的北纬三十度,远古巴人后裔聚集地,有一个完好保存生态平衡的大山深处。

有“天然氧吧”,“世界硒都”的美称,富有浓浓的土家族风味气息。

土家族人的秘制腊味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是土家族人代代相传的技艺。土家秘制腊味只选用以纯粮食喂养,养足12个月以上的农家土猪,加上十多种天然香料秘制烟熏而成。

所以内质才会那么坚韧而有弹性,口感脆嫩。。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肥瘦相间,腊味十足的腊肠、腊肉、腊五花,每袋独立包装,保留原本的腊味,送礼自用都可以。

1

恩施土家腊肠

有麻辣人生的快意,有肥瘦相间的富足。

恩施土家自制的熏腊肠,农家全生态喂养的土猪,挑选3分肥,7分瘦的后腿肉,肥瘦相间,肥不腻口,瘦而化渣,五香酱料,入味深厚,口齿留香。

带着浓烈熏烤味的鲜香,没有人能抵挡住它的味道。

土家人对于麻辣香肠的原材料追求极高,先用盐腌制,为肉去水、入味;再加入花椒为香肠注入麻香灵魂,不加味精,不加香精,不加添加剂,不加防腐剂。经过八小时的腌制,保留了肉香的同时,让每一口香肠都回归于传统的味道。

腊肠采用的是足一年以上的本家农家土猪制作,喂养玉米,红薯,地瓜叶等粗食,临近年关,个个都是料理行家,土家腊肠的味道需要时间的沉淀。

最重要的是步骤便是熏制,山中松柏,核桃壳,花生瓜子壳,橘子皮等柴火一起烟熏烘烤。要一直有人看着,保存明火+烟熏。

这样的腊肠有淡淡的熏烤味,以及果木的清香,风味独特。

300天长成,7天入味,30天熏制,30天发酵,混合了燃烧过的松柏果壳的香味,这样腊肠具有独特风味,不管是清蒸还是炒菜都超好吃!

麻的安怡,辣的巴适,简直就是舌尖上的美味。

切一断香肠,用清水煮30分钟,捞出香肠凉至40度左右,用刀慢慢磨着斜切成片,配一个绿色小菜,一碗白米饭,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营养套餐。

香肠是最有人情味的美食,有岁月打磨的质感,有红尘烟火的气息,有麻辣人生的快意,有肥瘦相间的富足。

恩施土家柴火烟熏腊味

¥41.9

购买

2

恩施土家腊肉

瘦而不柴 香而不腻腊香满口 熏香扑鼻

腊肉之所以叫腊肉,是因为通常在腊月开始制作。杀年猪往往是一项出动全村的盛大作业,每家每户轮番相互帮忙,然后请帮忙的村友们吃“猪血”一起热闹一下。

然后就是用现宰的鲜猪肉,选用10多种天然佐料精心腌制,需腌制10天以上,待水分蒸发充分入味,再上炕熏制。

熏肉烧的是柴禾和松柏枝等,都有特殊的木香味,所以薰制出的腊肉清香醇厚,土家味十足。

恩施烟熏后腿腊肉,七分瘦三分肥,入口浓浓的熏烤香味,肉色泽焦黄有光泽,肉质外硬内软、风味独特,简直看到就想吃~

刀刃起落,腊肉被片成齐整的方形,一片片、油汪汪倒在砧板上。

脂肪已成全然透明的金黄,润泽如琥珀;而在“琥珀”之上,是微微泛紫、玫瑰色泽的瘦肉。

先疯农人柴火烟熏后腿肉500g瘦多肥少恩施腊肉四川腊味土家特产

¥33.8

购买

3

恩施土家腊五花

不闻人间烟火,但食人间美味。

炒一锅五花腊肉,入口肥不腻口,肥瘦比例恰到好处,瘦不塞牙,还有淡淡的熏烤木香味,越嚼越香!感觉都能干三碗饭了~

选自黄金肥瘦的新鲜猪肉制作而成,加上松柏等天然植物熏制,使得五花肉肥而不腻,有嚼劲,赋予了腊五花难以比拟的醇厚味道,越吃越香。

先疯农人柴火烟熏五花腊肉500g恩施土家特产四川湘西腊味年货

¥45.8

购买

为了保证腊味的新鲜,我们采用真空包装袋,500g小包装,开封后1-2次即可吃完。不放防腐剂,腊味收到放冰箱可保存180天。

吃腻了鸡、鹅、鸭肉的小伙伴们,不爱吃饭的小可爱们,可以试下这个土家腊味,开胃又健康!

温馨提示>>

①腊制品含盐量高,烹饪腊肉前最好水煮数分钟,浸泡洗净,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盐分摄入。

②烹饪腊肉最好选择蒸、焖或清炒等做法,避免高温油炸。多与蔬菜搭配,如芹菜、荷兰豆等食材,搭配食用口感更清爽。

③烹饪腊肉尽量不放盐,因为腊肉在制作的过程已经使用了大量的盐,是普通猪肉平均量的十几倍之多,所以烹煮腊肉直接跟菜一起煮就好了,方便又健康。

菜美味说说(腊肉的美味说说)3



乡愁,是奔波在外时,脚底下记忆深刻的青石板路;是午夜梦醒时,脑子里流淌的三江汇流;是雾霾锁城时,心底里怀念的碧水青山……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就到了眼前。

这几千年农耕文明给中国人传承下来的阖家团圆机会,把所有的的乡愁,都浓缩在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一整桌美味前的场景里。

愈加牵挂,不能自已。

这个时节,应有一款美食,是最能化解“乡愁”的幽思吧。

腊肉,大概就是春节里最具代表性的食物。

也应该是最能体现“人间烟火”的食物。

腊肉,顾名思义即是腊月间腌制的熏肉。

和传承千年的春节一样,熏制腊肉同样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是最为古老的一种烹调方法。

不难想象,在食物不充裕的古代,人们获得的食物有限,吃不完的一定舍不得丢掉。于是,储存食物以备不时之需,成为生存必要的手段。

《说文解字》记载:“熏,烟火上出也。”用烟火与食物接触,名之为熏。

“腊,肉干也。”是指经过盐腌晒干或浸泡腌制,再加烟熏的肉。

《易经》里也说: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

在没有冷藏方法的时代,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实践,发明或者说学会了熏制腊肉这种就地取材、简单易行的烹制方法。

经腌熏风干处理后的食物,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质,同时亦有其独特的风味,当之无愧为最理想的储肉方法。

宋时的王迈便有一首《腊肉》的诗歌流传至今:

霜蹄削玉慰馋涎,却退腥劳不敢前。

水饮一盂成软饱,邻翁当午息庖烟。

杨万里也有一句诗:“箱刀切下黄水精,玉斧削出红松明”,写尽了腊肉的神韵。

腊肉成为了一年中陪伴人们时间最长的肉食品,“一家煮肉百家爱香”

甚至孔子,也曾以腊肉作为学费,“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教诲焉”。脩者,馐也,美味的食物。

束脩,既是一捆美味的腊肉。

这些,都应是对腊肉美味千年传承的最佳佐证。

记忆飘回儿时的故乡,在依山傍水的川东小镇三汇,无论是乡镇厂矿还是农村乡坝,哪个娃儿小时候没守到妈老汉边边,看他们一块块整齐地“码肉”?

哪个没围在一个废旧汽油桶边边,一边看大人秌(QIU,熏的意思)腊肉,一边像个“搞家棒”样帮倒忙?

用松柏枝丫秌好的腊肉,带着浓郁的岁月风烟,香气四溢,大人们忙着用棕丝拴结在敞阳的地方挂起来进一步晾晒风干。于是,你便看到地坝里,窗台上一整排一整排的腊猪腿、腊排骨、腊猪舌、腊香肠……

是美食,也是风景。

也有人家会把腌制的腊肉直接挂在厨房里的灶膛上,让煮饭炒菜的烟火日飘月熏,需要吃时,再顺手取一块下来,丢在锅里。

那时候,农村多为土灶,烧的是柴火。这些挂在灶膛上的腊肉,常年累月接受着熏烤,往往因为时日太久,看上去黑黢黢的一大块,很没有品相。

其实,这种长熏的腊肉,把草木的天然之香,完完全全地熏浸进肉里,吃起来更有山野乡间的风味。

记得有一年春节,地方政府到单位慰问,拉来了整整一大车城口老腊肉。

城口的腊肉,在川渝两地非常出名,据说都是用山野间敞放的跑猪,以城口大山里今年的老树松柏枝丫熏制而成。

松柏枝丫是川渝熏制腊肉最佳的材料,到了冬日,其他树木都成了枯枝干木,唯有松针柏叶在冬天里依然绿秀,蕴含其中的水意在火势中生烟起雾,最宜熏蒸;松柏特有的脂香随烟熏浸入肉,使岁寒时节的腊肉,更有了一份经冬弥香的滋味。

我自然也分得一大块腊肉,拿回家里煮了,真正是香气四溢,勾得人直咽口水。

本该是餐桌上的正菜,竟然是一家人来来回回于厨房客厅,你一片儿我一片儿,吃着玩儿一样,就把一大块肉吃完了。

这是腊肉最简单最原滋味的吃法。

不加任何佐菜调料,直接洗净、煮熟、切片,整齐的码在盘子里,那一片片新鲜上桌的腊肉,袅袅地冒着热气,肥瘦适宜,油脂饱满,夹一片含在嘴里便很快就能融掉,瘦肉层的纤维组织还在嘴里纠缠,细小颗粒状的油脂在牙齿间迸裂,浸漫了浓郁的鲜香,充盈于口腔和鼻腔。

一碟腊肉,几杯小酒,三五亲友,谈笑风生,薄薄地入嘴,细细地品嚼,其中的唇齿留香,如何与外人道也。

除却直接煮熟切片,腊肉的吃法还有很多种。

蒸、炒、炖、烧、烤、焖皆可,损失了大部分水分的腊肉因为油脂的集中而显得晶莹剔透、深红凝白。

吃到口中,除了熟悉味道给予的温暖满足,还有故乡给予的思乡牵绊,经历了风霜雪霰、岁月变迁,依然淳朴厚重。

我最怀念的一道经典菜应该是川渝非常流行的蒜苗炒腊肉。

把腊肉煮熟切成薄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与清爽鲜嫩的蒜薹爆炒,那红绿白相映衬的色相,与它们沁人心脾的浓烈的熏肉香、松柏枝的植物香、蒜苗的清香水乳交融。

夹一筷在嘴里,真是油而不腻,软而不绵。膘油浸入蒜苗里,混合着蒜苗的淡香幽幽,在我们的味蕾上缔造着一场味觉狂欢的盛宴。

伴随着这一口,我的听觉瞬间关闭了,一切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某个冬日,记忆在我脑海里发酵,情感的微生物滋生于每一处神经,飘满浓浓年味的乡村,清贫寂寞的农家,父母的操劳,儿童对美食的渴望……

这些经烟熏日晒的肉,看似简单粗暴,而实际上,正是它们成了中国自古以来最有味儿的食物。

是它们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也让一个时节贴满了它的烙印。

人们对腊肉这种独特的食物有了更多的感情。除了好吃外,还有许多无法言说的东西深藏心底。

比如小时候春节走人户,父母总会从精挑一块肥瘦适宜、品相良好的弯弯腊肉放在背篼里,作为馈赠亲朋的最佳礼物;

比如年初二按习俗吃面,母亲总会舀一大勺腊猪蹄炖海带汤到碗里,一大块一大块的腊肉堆在面上,让人垂涎欲滴

比如多年后独在异乡,春节离家时,那厚厚的行囊里,必不可少的有一捆腊肉,既是家乡的口味,又是浓烈的乡愁;

……

这一块土气十足的腊肉,却承载着我们满满的生活和回忆,在漫长的时光中,它融入了故土的一草一木,散发着浓郁而深厚的情感。

唯有它的味道,才能填满我们内心的某些渴望。

比如怀旧、乡愁、亲情、牵挂、祈福……

这正是:

“为什么我的嘴里常含口水,

因为我对这块腊肉爱得深沉。”

作者简介】:

二十三天,原名王晶,80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专栏作家,诗人。生于渠县三汇,居于重庆江北,从军16载,现为驻蓉某部宣传科长。其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星星》、《山花》、《商界》、《花火》、《海峡诗人》、《当代诗人》、《战旗报》、《重庆时报》、《贵州日报》等报刊杂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