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高原游说说

2022-10-06 22:58 作者:秋根子 围观:

江城子•妻子西藏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秋根子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原游说说1

娇妻恰似少年郎,

勒行囊,漫梳妆。

姐妹相随,行路伴秋凉。

青藏高原观丽日,

风骤起,走羚羊。


碧空无尽看鹰翔,

雪山苍,碧江长。

琦草琼花,最爱数格桑。

心洗天池纳木措,

朝释祖,盼福康。

(中华新韵)


高原游说说2

境于蓝天白云和雪山

在蓝蓝的天上白云瞬间起乌云,翻滚在你头顶上的这一片天空,不时撒下绵绵细雨。望远方的雪山,似乎在告知了冬天的宁静,而看似近邻的青山,不时刷新着春天的气息,尤其是鲜花傲立在寒雪中,此刻季节的界限似乎变得模糊不清。再看近临青山缀云牵挂了远方的雪峰,净心倾听身边的潺潺溪水,还有从远方悠悠传来的经文吟咏,顿觉身心非一处,灵魂在浇筑,只以全身感悟大自然,敬仰大自然,不觉心中涌动了诗兴画念……远山罩雪非严冬,身边溪水潺潺流。寒流袭面兆暖春,不枉今生此一行。

“高反”是什么东东

到达藏区进入重山之间,随着海拔的渐渐拔高,身躯在莫名其妙招来高原反应,似乎在暗示、暗示你进入高原低氧气生境:头痛恶心,不能大声说话、大度运动……想必,这是我的“高反”来了。高原反应,可与人的敏感性体质有关,或许它只是稀薄氧气环境之下,单一的人体生理反应,却直击人体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使肉躯置短暂的高原生理状态而百般不适。如果,你本是高原人,你的红细胞数量位高;不幸你是从低海拔来者,可头昏脑涨甚至恶心呕吐,直至听到路边小贩子在兜售氧气的叫声。

当车缓缓的开进人烟稀少的地域,视野慢慢地开拓,珠联雪山而水壁合,渐渐展露云雾笼罩下的千年的雪峰,它从远走近你,不久在车窗外落影,又匆匆后飞。见过盘山路,但我还没有见过高原上的盘山高速公路,只因此路不在你脚下,而在你视下,从近至远,九曲环山,直至消失在远处青山云雾下。这不是我的幻觉,这是人种对大自然的威力,更是鼎盛时期国家之力,但在同行人群的嘈杂声中,我无暇深入思索,只默念:

有幸山中行,尽收山中景!

卓玛的家

行车到一处村庄,即到了卓玛的家。卓玛的家有两处房子:一是老房子,另一是新房子。房子的西南处有一棵古树,听卓玛说,此树已有四百年啦。老房子更吸引人,它是卓玛出生之地儿。由石子铺成小道的左侧是,她们家的拜佛房;右侧是主房,全是由木材和石材筑造;两层楼,带有小院,南侧的主门,北侧有副门。入屋一楼是方式客厅,还有摆设其他藏式家具。经过楼梯上二楼,便是餐厅和卧室。最为吸引眼球的是,卓玛家的厨房,充分展现着真实游牧生活写照。

卓玛的新家为新式两层楼,全以石头筑造,从一楼到二楼,经过一个一个的台阶(每阶高约25厘米、宽约20厘米),楼梯斜度近70度,看着不免有点怕感,但据说这里生活的老人和孩子们,非常习惯于上下走楼的台阶,很少出安全事故。

卓玛的厨房

在高海拔寒冷气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从服饰打扮和生活方式上,无不渗透着他们的地缘文化与习俗,看得出高原式地域天然特色和饮食习惯。在奶食品和肉食品的加工上,藏族和蒙古人比较相似,藏族人从酥油奶茶中获取维生素。这样传统式食物环境与胃肠之间的紧密联系,虽有带菌的“小循环”,从大肠杆菌提高到胃幽门,但是无法与现代医学与卫生标准相并论

略比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我来自海拔五百多米的蒙古高原,而现脚下藏区海拔高度有四千六百米。在贫瘠的北方草原上,少雨干旱的自然条件,使天然植被种类稀少,果树很少能出现颇有收获的长势,因当初牧人生活中稀有水果和蔬菜。北方牧民营养所需的维生素等,只能饮奶茶时从茶叶里汲取。因蒙古高原的海拔高度远不及青藏高原,在生活上蒙古牧民与青藏高原牧民的不同之处是,青藏高原的植被种类繁多,茶源可就地取材。他们的共同点是,食肉和奶制品,因消化后胃肠道的疏解与吸收所需的维生素等,只能单一从奶茶中吸收,只是蒙古人喝牛奶茶,藏族人谒牛奶青稞茶。青藏高原的植被非常丰富,当地牧民只要本地天然环境所供而能够自给自足,因此不必从外地引进。藏民只作拜天、拜地、拜山、拜水的虔诚吐蕃教徒即可。蒙古高原自然环境条件则大不同了,在草地上野生茶叶的种类和供给量非常有限,须从南方引进茶叶,而且茶马道不及北方,无力跨越长江和黄河。饮奶食肉后牧人对维生素的需求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生理驱动。

牦牛和风干牦牛肉

我吃了牦牛肉,第二天早晨鼻子会流血不止,我想这也是高原反应吧。风干牦牛肉和风干蒙牛肉的味道也不同。我小时候也吃过风干牛肉。“风干牛肉”,在蒙古语意中不突出“风干”,因为风干是不计成本的自然过程,只叫“干条肉”,它是生的肉。把肉切成条块加粗盐,晾晒在野狼够不到的长蝇上,风把肉吹干而肉自然干枯。加盐是为了防虫如无处不有的苍蝇。只为逐草迁徙之游牧生活的方便而食,全靠慢煮至肉烂,其实吃起来的很生硬,味道也陈旧,好的是天然产品,而现在的风干牛肉是烘干至熟而脆,不好的是加了不少添加剂。

从藏人饮食习俗到佛教信仰

啊,这有关系吗?有!苟且生活被提升后,就是诗和远方。人总是这样的,当营养余留,情感欲释怀!置于高原圣境,易触发人种自发联想至幻想,在封闭生境中易被理性梳理而成一类信仰归属,加之人种借助语言与文字而抽象符号思维,这是厚重藏源佛教之缘,亦为人种信教心理的生物学根源,渊源于高原人那朴实的、原发的,对大自然敬仰。但是卓玛就是卓玛,她与她的长者也不同,亦与她身边玩耍的孩子也不一样,只因为藏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卓玛是经过训练至有素的旅游接待人,她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信徒。虔诚的信徒是偶遇的,在你不远处,若无旁人地行走,嘴里念念有词,一跪一趴,步步丈量,直奔目的地。他们才是真正的原藏人,切勿打扰,更无须围观!否则,我成不受欢迎的人。

问,难道人种丰富的抽象思维,只会有宗教信仰归属吗?非也!还有一群疯狂人,如尼采、如梵高,还有其他人。他们都是不拘平凡生活而把生命至幻生,所以说他们都是疯子,他们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大脑里的多巴胺,从来就不听使唤!再说了,没有这类疯子,后人怎么会记得还有尼采梵高。此系人种抽象思维的幻觉类趋向;另一趋向是,注入群体理性思维,这是我们人类共享的浪漫,因此我们拥有了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

说说房子

古代欧洲的建筑能够遗存至今,是因为欧式房屋由石头构筑,而中国古代的房屋没有能够大量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多数是木制加土构,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岁月折腾,这是几千年文化的缺憾。但是,藏族人的石头房子,称得上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吧。老式藏房挡风遮雨,但不保暖,因为石头的感觉,总是冰凉的。

但是现代工艺,以简单切割技术和保温措施,可把藏区石头房子造成美丽而温馨的建筑。而且,藏区满地都是石头,可就地取材,与土制砖制铁制不同,石材筑房,在解与构中可重复使用,房屋建筑垃圾少,不失一妙!

逐水草为牧的蒙古高原的人们,其房屋以简单易筑又易拆为便利,早期牧民常用的木材是就近取材,粗浅加工,主要用途在勒勒车的筑造和蒙古包的主架木料。木材和羊毛都是“半活性”材料,这样使用更接地气。从历史渊源上讲,蒙古人驻蒙古包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从人体科学上看,它不适合人种常期居驻之窝,虽然羊毛厚毡确能档风防寒,但是采光和通风较差,地面常年冷气潮湿,实处伤着住包人躯体,年迈的蒙古包人几乎都患有各种关节病,尤其是年长的蒙古族妇女。草原的风,草原的雨,草原的羊群。

《卓玛》

草原的花,草原的水,草原的姑娘啊。 卓玛,啊!卓玛,草原上的姑娘,卓玛啦,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啦。你有一个花的笑容啊,美丽姑娘卓玛啦。你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哇,歌唱在那草原上。你像春天飞舞的彩蝶哦,闪烁在那花丛中。哈啊,卓玛,草原上的格桑花!

高原游说说3


来到高原地区(海拔3000米往上,大部分指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云南四川云贵高原)身体会不自觉的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呕吐、食欲不振、大脑缺氧、浑身乏力。严重的话,会出现不想走动,在床上休息。当然大部分的人都很轻微,只是头痛一会就好了,女生或者小孩基本会没事。高反也是因人而异,不要恐惧高反。要发挥意识能动性,意识决定物质。保持身心愉悦,身体也会不自觉的变好。

高海波地区为什么会出现高原反应,氧气浓度低、气压小。

这里说说西藏、青海旅游。如果驾车旅行,身体会有一个过渡的阶段,高反也会慢慢适应,很轻微。如果从一个低海拔地区飞到高海拔地区,身体会有一个跳跃性的适应,这个就因人而异了。西藏地区也配有各种反高反的食物和药物,如高氧水、高原灵。大部分人都会配氧气瓶,就足够了。

来到高原地区,情绪不要起伏太大,不要运动过度,根据自已身体反馈来调整。保持平常散步,多喝点水,多在室外散步会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