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极昼的说说

2022-10-04 21:44 作者:俄罗斯龙报 围观:

莫斯科一月仅见7分钟太阳 说说极昼极夜那些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俄罗斯龙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极昼的说说1

【俄罗斯龙报网】冬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就算是在严寒天,也能给人们心里带去温暖。不过,试想天寒地冻而且每天都是黑夜,这样的环境你能忍受的了吗?俄罗斯位于地球最北端,很多地区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除了要经历漫长而黑暗的严冬,也会感受到极昼和极夜带来的别样体验。

莫斯科民众去年12月只见过7分钟太阳

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报道,俄罗斯水文气象科研中心主任罗曼·维利凡德表示,去年12月份,莫斯科居民看到太阳的时间总共仅有7分钟。

维利凡德称:“计算工作是在莫斯科大学天文台进行的。结果显示,整个12月份,阳光只出现0.1个小时,即6至7分钟。”

据他介绍,莫斯科去年11月和12月都是阴天。

摩尔曼斯克极夜:正午之前便转入漆黑夜晚

而在俄罗斯最北城市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每年的极夜时间长达40天左右(从12月初至来年的1月中下旬)。在这期间,每天只有数小时晦暗的黎明,正午之前便转入漆黑的夜晚。

北京人民网报道,每年的1月底,摩尔曼斯克会庆祝传统的太阳节。节日当天,当地民众登上城郊高山,观赏久违的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自2007年起每年举办“第一个黎明”活动,以庆祝极夜的结束。

按照传统,当地市民当天攀登太阳山--摩尔曼斯克最高点。在零下20度的严寒里参加活动的人们一边饮云莓茶,一边等待日出。

2015年,摩尔曼斯克新年第一个黎明出现在1月11日。据地区水文气象中心数据,太阳于莫斯科时间11日12点39分升上地平线,日照时间仅为34分钟。

长期见不到天亮远比长期见不到天黑要“憋闷”。

极夜天气容易使人烦躁,心情抑郁。当地医生都会提示在此期间需特别注意身体健康,尤其是小孩和老人。极夜期间学校减少课时。幼儿园里向学龄前儿童发放维他命和鱼肝油。

西伯利亚小城一年八九个月都是冬天 一年极夜两个月

中新网报道,西伯利亚的诺里斯克(Norilsk)距北极圈仅约400公里。当地每年有两个月都处于极夜之中,居民全天生活在黑夜中,不少人更是因此患上抑郁症。

此外,也是因为靠近北极圈,诺里斯克天气寒冷,一年有八至九个月都是冬天,其中超过130天会下暴雪,最低气温低至零下55°C。

在极端天气下,当地的孩子有数个月要留在室内,居民大部分时间也只会在室内活动,所以当局建设大型运动场,让居民能够在室内骑自行车和跑步。不过,虽然位处偏远,当地却矿产丰富,岛上目前有17万居民。

极昼居民耗电为零 深夜的天空和下午五六点时一样明亮

与极夜相反,俄罗斯多地夏季还会迎来极昼。每年夏季,俄罗斯位于北极圈内的民众要迎来长达半年的极昼季节。

作为忍受漫长而黑暗严冬的回馈,圣彼得堡同样有着极昼时光,其一般从每年的6月中旬持续的7月初。在这段时光,城市参加派对的人们会以黄昏为借口一直在涅瓦河畔喝酒,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归家。

夏日的圣彼得堡街头,尽管已是深夜,但天空还像下午五六点那样明亮,而街头依然人流熙攘,绝对让人产生奇异的感觉。

透视俄罗斯报道,摩尔曼斯克极昼长达60天,极昼时(5月22日-7月22日),太阳终日悬在空中,不会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我曾到过摩尔曼斯克,并在那里待了四天。太阳不下山就睡觉,这很奇特。这座城市令我着迷。在凌晨1-2点外出散步后,我觉得很饿,因为身体认为这时该吃午餐了”,俄罗斯摄影师谢尔盖·叶尔莫欣说。

一些晚上参加完聚会的当地人会向行人询问时间。到底是上午11点还是夜里11点,他们也搞不太清楚。

一般情况下,公寓和不错的酒店都会装有厚厚的窗帘,这样阳光就不会影响人们休息。当地人说:“我还记得小时候妈妈会用毯子遮住窗户,因为普通窗帘根本没有用。孩子们会在凌晨2点醒来,但很难向他们解释时间还早。”

即使夜晚和白天一样明亮,这里的夜生活还是会照常进行。你会看到年轻夫妇在空荡荡的街头漫步,当地酒吧在举办聚会,出车车司机在吵架,一切都和普通夜晚一样。

当地人说,极昼的时候,家里的耗电几乎为零。不过,夏天节省的电费都会在极夜时花掉。

极昼的说说2

1.时夏方长盛暑将至

2.山河正盛万物至极

3.蝉始鸣,半夏生,万物繁茂时

4.蝉始鸣,花似锦,山色映夏凉

5.星繁伴蝉鸣盛夏已然至

6.在最长的白昼,与所有美好相遇相知

7.美好如夏日繁盛万般皆有可期

8.夏风拂过岁月的诗行,开始书写热烈的篇章

9.夏至,是一场花事

10.愿你绚烂一“夏”不惧烈日骄阳

11.人间漫未知,梅雨与晚风说了许多,夏天的故事

12.所沐浴的阳光,无论是晨曦还是夕阳

13.极昼的光芒,照亮生命的热忱 14.盛夏始,万物秀,莫负好时节 15.天地始交,聆听万物拔节的声音 16.在最长的白昼里,邂逅更多炙热的梦想

17.用一年最饱满的光,迎接热烈生活中最美的流年

18.与北半球一起,分享白昼最长的浪漫

19.远山与烟波,霁月与清风,温柔与明亮,夏日与你

20.新的故事会在夏天温柔的无年份中开始

21.这一天,想你的时间最长,梦你的时间最短

22.鲸落于海,星沉于洼,风隐于密林,蝉鸣漏进夏至,想让时间所有温柔住进你眼里

23.从夏至开始收集夏天,装进信封邮寄给冬天

24.春逝夏至,幸于相逢,人间四季,夏花欣喜,皆愿你所有

25.落花随春已归去,四野绿荫迎夏至

26.在盛夏的时光里,与满眸的繁景相遇相知

27.不负盛夏光阴,追光绚烂成长 28.披一袭最长的夜空,闯入人间烟火的星夜

29.光影交舞,奔腾起盛夏的兴澜 30.蝉鸣夏至木槿荣,晴日暖风朝歌里

31.时夏方长,山河盛,江湖入海,尽奔腾

#文案收集馆#​#夏至#​

极昼的说说3

作者:刘先琴(本报高级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先问你,去南极干啥?”往返三万公里的船票、机票全部订好,出发前向张宇讨要他数年前的小说《对不起南极》时,想不到他会这样问我,想不到还把我问住了。

是啊,这件事是匆忙决定的。在北京偶遇老友,得知酷爱摄影的她们筹备好了南极行程,据说已经做了两年“功课”,那条船有着天生的探险基因,是人类第一个抵达南极的英雄阿蒙森驾驶船只的二代型号,吨位与旅客人数最安全最适合登岛……

而我,当时还在为承诺的书稿因故没有按时完成紧张度日。然而一切又那么诱人:熟悉的旅伴、专业的摄影师、英语流畅的室友,还有一位资深医师加入,用朋友的话说,你再也遇不到这样的团队。

可是这些,都不是那个问题的答案。

没有想到,当我从北京起飞,经停巴黎戴高乐机场,越过大西洋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再转程到达被称为世界尽头的乌斯怀亚,登上前进号邮轮的第二天,答案就犹如眼前没有边际的海水一样,不可阻挡地涌入脑海。

插图:郭红松

他为游客擦鞋,有一座冰川以他的名字命名

当下,探访南极的路线越来越多,判断优劣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登岛次数。我们乘坐的挪威前进号邮轮,由南纬50度逐渐进入60度,不但能欣赏正值夏季的南极诸岛景色,还能逐渐适应船上生活,然后再进入低温浪大的南极深处。上船第三天,我们就分小组换乘冲锋舟,踏上了西点岛。

从南极带走的只能是记忆,留下的只能是目光,严格的法规使上船下船时防水靴的清理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消毒池自助清洗,高压水枪喷洗,最后,船舱入口处设专人清理鞋底。当我背转身抬起脚底的瞬间,瞥见的是一头银发,坐在矮凳上为大家擦鞋的老人露出和善的微笑。我却不自然起来,早听说北欧劳动力缺乏,飞机上遇见“空叔”“空姨”不足为奇,但是要把沉重的鞋底伸向一个老人,还是觉得挪威这家公司用人不妥。

船方丰富的安排,让初次远航的新鲜感很快淹没了这个细节。参观顶层的舰桥、七层的音乐厅、最底层的轮机房、与全体船员见面,最后来到四层。相较其他位置,这个空间最宽敞平稳,餐厅、公共聚会区域、共用通讯办公区域、小商场都在这一层,两侧的落地窗前,摆放着沙发茶几,坐在这儿向外望去,航行中的大海一览无余,是大家喜欢的去处。

四层最中间区域,安放着环形台面,每天的行程路线、登岛须知、岛上动物植物介绍、事项通知甚至客人丢失的物品,都摆放在这里按需拿取。在这个人员流动最多的地方,我发现最引人注目的一面墙上,张贴着一些人物照片和说明。一幅幅看过去,竟然发现最醒目处展示的面孔有几分熟悉,仔细辨认,竟然是船舱入口那位擦鞋的老人!不可阻挡的职业好奇心,让我马上请来同行的英语极好的喻女士。“这是咱们船上探险队队员介绍。”我急不可耐地指向属于老人的文字。

“布鲁斯·莫尼亚,‘莫尼亚断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是南极洲干旱河谷的一个基岩地貌,他已经进行了50年的冰川和海洋地质研究。他拥有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和冰川沉积物运输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9年,他被授予探险家俱乐部的洛厄尔·托马斯奖,以表彰他在科学探索和研究中的职业成就。布鲁斯目前的调查涉及使用天基、机载和地面遥感、摄影技术来记录快速变化的地球表面特征和过程,尤其是迅速消失的冰川。布鲁斯撰写了四本书,并撰写了400多篇专业文章、摘要、地图和报告。”

其他探险队员的简历,也都颠覆了我对探险队员这个职业的认知:有地球科学硕士、自然地理硕士、生物学学士、鸟类专家、《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摄影师……

震惊之余,我千方百计将布鲁斯博士和我的英语旅伴约到了一起,在落地窗下,在南极海万顷碧波之上,一个人对至美至纯的执着追求,梦幻般展开。

他出生在俄罗斯一个姓氏叫“闪电”的家族,全家人都热爱大自然,妹妹是一位地质学家。他从1965年6月开始对冰川感兴趣,起初是从卫星图上进行跟踪,研究变化。后来,他发现了许多卫星图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冰盖直接断裂,推到海里的那部分无法计量,冰川融化速度自近代以来日益加快。但许多人并不相信他的结论。于是,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寻找冰川最早照片,实地拍照进行直观的对比。为此,他移民美国阿拉斯加。

“那里有世界上最集中的冰川,我到现场也最快捷,在家里吃过早餐,就可以飞安克雷奇,晚上就在研究地了!”布鲁斯有着随时流露的幽默。

为此,他与阿拉斯加国家公园一个基金会合作,对方为他提供船、驾驶员和住宿地。这个研究吸引了他45年,至今依然孜孜以求。

所有工作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很不容易。老照片需要反复寻找筛选,过去图书馆、大学都没有这个分类,要从有关书籍、报刊中搜集比照,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尔后,到这张照片最初的拍摄地,找到最明显的参照物,尽量用当年相同的照相机,把最新地貌拍出来。因为当年的照片大多是风景照、明信片,找对角度非常非常困难,经常需要花一个星期、一个月在同一个地方绕弯徘徊。他曾连续四年去同一个地方,每次都待两周到一个月,最终才找到最准确的标志物。要知道,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他曾经与一只北极熊搏斗,后来发现那是一只几乎没有一点脂肪的病熊;还有一次,巨大的冰山断裂毁掉了营地,他凭经验让冲锋艇加速才死里逃生……

在布鲁斯的电脑里,我看到了这些来之不易的照片。仅凭视觉你就能清晰地看到,当年那些穿着白色铠甲的大山,是怎样逐渐只剩下一件白上衣、一顶白帽子,最后成为蓝天下黑色的凝固。布鲁斯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从240座最早的冰山、175个研究点得出冰川的融化速度及其对气候、人口迁移影响的准确数据。

2019年,他被授予美国功勋科学家称号,白宫为他和其他获奖的科学家举办了三天的庆祝活动。

然而,还有很多人拒绝承认环境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布鲁斯忧心忡忡。由于他参加的基金会不能提供研究南极的经费,于是他选择了这条邮轮,报名参加船上的探险队,“我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冰川情况,决定游客能否登岛、走哪条路线最安全,晚上为游客讲冰川学常识,当然,还要根据队长安排,干一些船上的杂活。我会尽快向国家自然基金会提出考察南极的申请,用更多的事实,让大家坚信是人类的活动破坏了世界原来的样子。”

我的目光从布鲁斯电脑上的图片移向深不可测的大海,此行有幸,与一位功勋科学家同行,去看地球最初的样子!

最高奖赏:“体验不可言状的美”

碧绿,鹅黄,褐色红……没有想到,南极探险的第一次登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春天的画面。

国内立冬正好是南极洲立夏,此时的南极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那绿草、黄花簇拥成团,草看不到茎,花看不见叶,近前,才看清楚那大团的颜色都由细小组成,花瓣极小、草叶细长,成片的红色更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泼洒出亮色。岛上树木种类非常单一,印象中像中国的柏树那样,叶子细碎肥厚浓绿,成片生长,没有一棵枝干笔挺,而是都朝一个方向倾斜,显然与常年风向一致,许多被吹倒在地,依然顺势生长,与草地相连,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这就是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

下雨了,夹杂着细细的雪粒,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又一片蓬勃的生命。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集聚,尽管我们已从头天晚上的船上课程中知道这是跳岩企鹅,但还是被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为了把食物和作为铺垫的碎石送给正在孵蛋的伴侣,它们在岩石上跳上跳下,一不小心就失足滑落,可肥胖的身躯能够瞬间敏捷翻起,又摇摇摆摆地决然前行。还有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黑色翅膀白色头颈,如果不是偶然从羽毛中探出粉红的尖嘴,几乎难以和企鹅区分。

当你沉浸在眼前的一片呆萌可爱中时,还会有一种异样的体验。哦,是这些动物的旁若无人!即使遵循规定站在探险队员标注的记号之外,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不过一米之遥,可这些动物没有一点受到惊扰的样子,照样笨拙地跳跃、安静地趴窝。那些随时可以飞翔的信天翁,甚至永远保持着自己感觉舒服的姿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它们毫无戒备的样子,让一位摄影师朋友哭笑不得:“我拍了一群瞎鸟,它们连眼睛都懒得睁开!”

我却陷入了沉思。自然是什么,就是写在大地上的自由和平等,万物遵循自己的习性规律,适应和共享这个星球的馈赠,生灵之间没有高贵卑贱,只有按照自然法则生存。接下来的航程中,我看到了追逐冲锋艇浪花的成群白海豚、与游轮齐头并进的座头鲸、密密聚集的上千万只企鹅,我看到了在南纬60度极寒中漂浮的随光线变换颜色的浮冰、随时可能坍塌的巨大冰川……我不再惊异,只有贪婪地去欣赏,拼命地去记忆。

也是那时那刻,我理解了采访这次航行的船长时,他那句难忘的回答:“我的最高奖赏是许多来信,乘客从世界不同地方告诉我,他们体验到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美。”

与船长交谈并非易事,为此,我写了一封申请函,并且呈上准备了解的问题,其中有两个我认为比较重要:“在过去的年代里,许多人到南极是为了通过探险成为英雄,如今你带领我们普通乘客来到这里,你认为我们此行的意义是什么?你的船长生涯里,得到的最高奖赏是什么?”船长用那句话回答了我的两个问题。

奥莱·约翰·安德里亚森船长出生在挪威一个航海世家,父亲当过船长,妻子和哥哥现在都在船长岗位上,“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的理想是当船长,她正在学习和考试,准备将来和她的父亲一样。”他展示了自己腕上的一块金表,拥有50年航海经历的人,才能得到政府颁发的这一纪念品。如今他已经当了30年船长,50次穿越号称死亡地带的德雷克海峡,我能掂量出安德里亚森话语的分量。

午夜阳光是南极特有的极昼现象。天气变化让24小时高悬的太阳发散出不同的光芒,在浮冰集中的天堂湾海面,你会看到晶莹剔透的巨大冰块反射出奇异的色彩,蔚蓝、橘红、深紫、金黄,那些不知漂浮了多少日子、从哪座雪山崩坍下来的千年造化,在海浪冲击下形成人工无法锻造的形状,随着冰层的厚薄显现不同的色彩。于是,儿时的玩具万花筒中的景象在眼前放大,各种色彩与我们乘坐的冲锋舟溅起的浪花交相辉映,转瞬即逝,梦幻?童话?比梦幻真实,比童话美丽!

极地露营,真正勇敢者的选择,然而并非每个游客都有机会。除了身体素质要求,还要英语流利、会游泳,要离开大船、离开冲锋舟,在冰天雪地中自己安扎帐篷。当我迫不及待地追问旅伴的体验时,他第一句回答是“无法言说”,那种生命里从未有过的安静,仿佛在真空里,世界上只剩下了自己,不,觉得自己也消失了,还有夜空,从未见过的颜色……

我被感染到了。真的有一种感觉无法描述,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原本可以是那只鸟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极地之行,发现高尔基的《海燕》里,竟然会有浪漫中的真实。

大西洋是群鸟的天堂,它们自由的身姿,是极地航行的一大风景。海上度过的20多天日子里,看到鸟儿最多的时候,是天气最糟糕的时候。南极的夏季气候多变,阳光灿烂的天空,瞬间就会被大雨冰雹雪花替代。那个时候,就上甲板吧,凭着船上课堂提供的图片,能认出雪白的是雪海燕,黑色的是北极鸥,黑白相间的是贼鸥,它们在黑色的波涛之上舒展着身姿,闪电一样疾飞,巡逻一样翱翔,时不时拍打水面钻入海涛,风雨雪花的衬托下,越发显示出自在从容。

极地动物的生存能力极强,一小堆碎石便是企鹅的巢穴,一丛野草栖息着信天翁一家,海豹更是随意,沙滩泥沼上到处可以看到它们呼呼大睡的身躯,尽管探险队事先设置了路标,行走时依然需要处处留意,不留神,手杖触到的那块大石头就会探出乌溜溜的黑眼睛。有一次,一只海豹居然在探险队携带的物品包裹堆上睡着了,大家离开时,那家伙老大不情愿,随搬运行李袋的队员来到海边,又跳进海水追赶冲锋艇,我想,它大概平生第一次安卧在如此柔软的物体上酣睡。

谁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为了探访这个星球最后的美丽,我们来了,乘坐着火与电驱动的钢铁大船,包裹着厚厚的防寒防水服装,带足各种防治药丸,甚至,我到最后才明白,每次登岛时,探险队带上岛的那些包裹,是为了防止气候突然变化,足够百人享用三天的物资……我们尽其所能,在甲板上看飞鸟,观鱼群,在探险队员带领下和企鹅海豹合影,然而,我们无法企及的水的深处山的远处云的高处还有什么?答案在它们那里。它们能够在碎石上筑巢,在草窝里育儿,在浮冰上游戏,在天地间飞翔!

南极归来,整理这些文字的时候,小区门口已经有了严格限制外出的各种设置,那个叫冠状病毒的看不见的生物,把叫做人的我们逼进家里,赶进医院,夺走我们的生命,有学者发出这样的警示:不是自然侵犯了我们,是我们侵犯了自然……

是的,我们拥有哲学艺术历史科学,拥有值得自豪的创造力,然而所有的进化,在生命的极端挑战面前,在大自然的无限奥秘面前,都会显示出无力和苍白。于是,在南极的岛屿上,至今保存着熬制企鹅油的大锅、捕猎鲸鱼的机船、囤积鱼油的巨大铁罐,让耻辱永远警醒人类;于是,拜访南极受到最严格的约束,从各种国际检查机构的制约,到我亲历的限制登岛人数、上下船冲洗鞋子、专设房间为衣物吸尘等措施……

我们千方百计,就是要保护地球原来的样子,我们不远万里,就是要体验自然和生命和谐的最初,就像我们保留儿时的照片,珍藏初恋的情书,牵挂家乡的老屋……

于是,当船长安德里亚森又一次成功避开德雷克的风暴,把前进号稳稳停靠在乌斯怀亚港湾,准备离开我们依赖的这块海上陆地时,我把内有探险队员、摄影师雷曼作品的优盘装进了行李箱。挑选最多的图片是一只只姿态各异的飞鸟,今生,我会永远致敬生命的本源,在梦里飞翔。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0日14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