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走在田间说说(去田间走走的说说)

2022-10-03 20:45 作者:逸飞文学 围观:

「美文」 童年的回忆,农耕的经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逸飞文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走在田间说说(去田间走走的说说)1

[美文] 童年的回忆,农耕的经历

作者:宝泉

我土生土长在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温泉之乡――热水镇。生在这山好,水好,空气好,环境好,人文更好的家乡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里的每一片故土都承载着我美丽的梦想,记录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在我茁壮成长的同时有种难忘的家乡情怀铭记在心。肥沃土地上留下儿瘦弱的身影,一段段耕田种土的经历仿佛又呈现在我眼前。儿时的田间生活厉练了我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到来之不易的生活该怎样去珍惜劳动成果。

记得我懂事以来,“劳动光荣”是父母灌输给我最好的传统美德。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下课后在学校走廊里看见妈妈冒着毛毛细雨戴着斗笠赶着一条大水牛在梨田,衣服湿透了还在埋头苦干。这是一般女人做不了的事,而我妈干得有条有理,从无怨言。因为爸爸长年在外找副业维持这个家的经济来源和开销,家里大部分农活和家务事都落在妈妈的身上。当时想:“要是我快快长大,能力所能及的帮妈妈分担些家务,减轻父母繁重的劳动负担该多好呀。”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接触农活,放牛是我最称职的工作,同时还可去小河边抓鱼捞虾带回家成为我最爱吃的美味。

耕田种土最难搞的是“双抢”。记忆里双抢系我们农家生活繁重复杂的代名词。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立秋前最好要插完晚稻,要不然会影响产量。俗话说“莳田没有闲婆婆,割禾没有闲箩箩”那时全民皆兵,大人们总是早起晚归,顶着烈日,不辞劳苦的赶时间。十来岁的时候总得跟着大人去田里协助爸妈干些轻活,天还朦朦亮还没睡饱的我就被父亲叫醒,草率洗刷一下喝点凉开水什么的就光着赤脚,穿着打补丁的短裤衩很不情愿地去牛栏里牵牛往田里赶,或提秧,或割草,或给田便的豆苗添泥增肥。而爸爸得背着犁耙,挑着家粪准备施肥整田,好让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吃完早餐后来帮忙有事干。这样才能尽快完成任务。而自已日上三竿才拖着饥肠辘辘疲倦的身子回家吃早餐,端上一大碗妈妈煮的红薯白米粥狼吞虎咽的喝起来津津有味,感觉特别香甜,把苦楚和疲惫早就抛之脑后,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粥是最好吃的粥了。

早晨和傍晚避开高温中暑的可能是双抢干活的最佳时段。但也是蚊子和牛虻最娼狂的时侯,特别可恶的牛虻可隔着厚厚的衣服狠狠地时不时叮你一口,痛得直咬牙,恨不得顺手抓一把泥巴拍死它。记得上高中时,有一次在耙田时被牛虻攻击,卷起裤衩的大腿又被侵犯,当时疼得来不及用巴掌拍打,干脆用呵斥牛的鞭子直接甩过去想打死它,可牛虻吸满一口鲜血灵活的飞走了,自己反倒受上重重的一鞭,留下几道红红的痕迹,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这也是我容入骨髓的记忆。

插秧是需要技术的,四五年级的时候懂得了直角形的利用,大人在莳田时封个“官”让我当当,要我们这些小屁孩去当厢(乡)长,手拿着比我个头还高的四尺五的分厢棍和长长的绳子在田梗两头比划着,把绳子拉直后顺着绳边深一蔸浅一蔸东倒西歪插成一厢厢禾苗。脚踩在带着红色的泞泥水上,大半个小腿都深深地陷入进去,拨出来还要废点力气。因为当时的基肥大部分利用牛粪,猪粪洒在田里把水染成了红色,偶尔踩中没有分散的一大块牛屎上,脚底软绵绵,滑溜溜的真的有点恶心。响午时分,家里送来茶水打个点心充饥,吃东西前在小沟清水里洗了又洗,还把双手放到鼻子前闻了又闻,看看手指甲里还有没有牛屎味才敢拿东西吃。想想那时特别幼稚。等到上初中后,我正式学插秧莳田,张开双脚,弓腰有序的往后退从左到右每厢平均8蔸一行行成长方形,用三个手指夹住秧根处轻轻地插入田里,横直对垄,像列兵的队形排列整齐。有模有样,虽然慢了点,还是得到大人们的称赞。听到表扬,既然腰酸背疼也值了,劳动累而快乐着。

要想产量高,收成好,田间管理不可少。除草,追肥,杀虫,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略,你骗土地,土地骗你。多一份付出就会多一份收获,劳动和收益成正比。爸爸这样教我要认真对待耕田管理。深水返青,浅水发蔸。看禾苗長势可适当施加追肥,田间杂草太多又会抢肥效,因不打除草剂,除草纯靠双手解决,烈日当头,太阳笼照,姐弟俩在大人的安排下 面向黄土背朝天,弓腰弯背并排着捡草,双手张开沿着空隔处把鸭舌草,四叶莲等等抓满一手按在泥土中用脚深深踩入泥底,让它永不翻身。卷起袖子的胳膊手臂在禾苗中穿梭,留下一条条一道道禾叶划扫的红痕。临近响午闷热的天气像蒸宠一样,让人汗流夹背,嗓子渴得直冒烟。草帽下的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里,感得一阵刺痛。这时一陈清脆而又熟悉的叫卖声打破了宁静的田野,“冰棒,冰棒”伴着自行车铃铛声传入耳膜,直腰向吆喝声望去,口水直往肚子吞,细心的妈妈发现了我的馋意,从口袋里掏出早被汗水渗透的零花钱买下两支给姐弟俩作为奖励,而自己不舍得吃。我接过冰棒,来不及洗手,匆匆把手在裤脚里抹两下,小心翼翼地剥开冰棒纸迫不及待地狠狠大咬一口,一股甜丝丝,凉爽爽的感觉顿时穿透口腔流畅到喉咙,整个身体都凉爽舒畅起来,冰棒换来暂时的清凉和惬意回味无穷,至今还记忆犹新。

通过精心耕作,长势旺盛绿油油的禾苗转眼间就抽穗出线了,夏风吹过形成一道道麦浪,像在和我们招手微笑,清晰的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稻花香。很快稻穗灌浆勾头了,沉甸甸、黄橙橙的稻谷在阳光沐浴下显得格外耀眼,构成家乡亮丽的田园风光。叔叔伯伯们更多的是带着喜出望外的眼光来欣赏带来希望的田野,享受丰收的喜悦。

终于等到收割季节,盛夏的太阳熏蒸着金灿灿的稻田,不辞劳苦的农民伯伯們带着家人们紧锣密鼓地展开奋战,拖着用脚踩的打谷机,顶着骄阳似火的烈日,起早摸黑,披星戴月的在田间操劳。我也不例外,逃不过这一劫。跟在大人屁股后面拿着一把铮亮的禾镰将粗壮的禾苗割断成捆,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递向打谷机。随着嗡嗡嗡嗡的响声,齿轮飞转,金黄色的谷子也哗啦啦的脱落掉入谷斗中。锋利的禾镰是不认人的,我左手食指有一道深深的刀痕就是在割禾时稍不留神被它吻了一下留下的记念,当时鲜血直喷,出了很多血。爸爸见状赶紧包扎,怕伤口感染催我回家休息。我虽躲避了烈日的熏烤,但没闲下来,在家帮妈妈折菜拾碗筷,等他们回来吃午饭。现在回想少年那段受苦受累又受伤的难忘情景还能像放电影一样栩栩如生的翻印出来。

一粒饭,一滴汗。艰辛的劳动,颇丰的收获。收割的稻子一担担摆放在田间小道上,成年人回家时必须挑一担回去。姐夫向我发起了挑战说:“我俩看谁挑得赢撒”。高中刚毕业瘦弱的我看着久经磨练而强壮的姐夫不甘示弱,必尽我也是血气方刚的年青人了,“比就比,谁怕谁呀”!于是姐姐做裁判,一声号令,两人同时挑起足足一百来斤的稻谷快步如飞的向前冲,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开始不分上下,始终拉不开距离;经过几分钟比拼后我坚持不懈地发挥暴发力终于把姐夫甩开了十来米,把他抛在身后,他紧跟其后,看似想超越我,我开足马力奋勇大步前进,努力保持第一的进度,虽然中途已气喘息息,不服输的精神鼓励我坚持就是胜利!终于到达终点目的地,把满满一箩筐稻谷放在谷仓里已精疲力尽。上气不接下气地放下扁担为胜利的喜悦而欢呼:“我赢了,我赢了!”姐夫还在后面缓缓地嘴喘粗气一步一步上楼梯级。可他耍赖否认,说赢家是他。理由是:看谁赢,比的是耐力而不是速度,我以放下,他还挑着更持久……。我冤不冤呀?!但我证明了我以长大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可承担家中重任了。

俗话说:“禾黄水落"。割稻子期间最怕的是突变的天气,六月天娃儿脸,说变就变。成熟的稻子正等着大家收割,整片田间分布着不同家庭群体忙碌地干得起劲,闷热的天气使干活的人们大汗淋淋,整件衣服就像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连衣袖脚都能拧出汗水来。突然间晴天霹雳,暴雨伴着雷声呼啸而至,把田间的程序一下子全扰乱,大伙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匆匆忙忙,火急火燎的带着泥巴,忘记疲惫飞快地往晒谷坪里赶,为了抢救谷子不被大雨淋湿冲走,容不得半点松懈。很快田间空荡无人,而晒谷坪顿时熙熙嚷嚷,男女老少都分工合作,全力以赴保护劳动成果。无奈被淋湿的谷子只好重新再晒一两天,要不然拿去交公粮怕粮站“拒收”那就麻烦了。雨过天晴,滚烫的太阳又高挂天空笼罩大地,人们又戴着草帽斗笠陆陆续续的向田间走去,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真谓:“耕田种土,千辛万苦。”现在的无忧无虑的孩子是无法想象和体会老一辈是怎样种粮食繁重复杂的经历的。

收割完毕后,辛勤劳苦的人们都习惯煮一餐美食庆祝一下丰收,农村叫“洗打谷机”习俗。为了慰劳慰劳疲惫不堪的身体和饥渴难忍的味蕾,杀鸡宰鹅,用刚收割的新鲜大米焖一大锅糯饭或油煎糍粑,请左邻右舍聚在一起,感谢彼此农耕时相互帮衬。聚餐时端上自酿的纯黄酒大家开怀大饮,谈笑风声,热闹非凡。从来不喝酒的我容入这和谐融恰的场面深深地感染,端起泥碗去敬酒,然后自已灌醉了,弄得热血沸腾,红光满面。虽然晕头转向,但开心舒畅。

时过变迁,岁月如梭。我长大成家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了,而我的老爸被岁月的洗礼以满脸皱纹,白发苍苍,弯腰驼背了。有一次我为爸盛饭因大满,爸不小心把几粒饭弄到桌面上,可他立刻用筷子夹起来毫无顾及的放到嘴里细咀慢嚼起来。而妈妈则把孩子未吃完的剩饭剩菜端起津津有味地吃个碗底朝天。这些细微的动作充分体现了老一辈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父亲移植给我“粒粒皆辛苦”的理念,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虽然现在日子好过了,但幸福来之不易,须好好珍惜。

回想起以前忘不了的双抢,回不去的岁月,那种特殊的经历让我心悸,惧怕与敬畏。但它的艰辛苦涩,让我在茫茫人生路途中学会了隐忍,无畏和坚强。更让我懂得用农耕的心态去经营我的生活和事业。有春播,夏耕,才有秋收。不劳而获是天方夜谭,一分付出才有一份收获。这就是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磨练出来的人生哲理。

现如今,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普及,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或许现代家庭大部分孩子都从末涉及到农活,更谈不上有父辈那种艰辛的经历。整天只知道拿着手机,蹭着wife,吹着空调,玩着游戏,甚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有谁会想着为父母分担家务呢,又还有谁记得父辈经历的酸辛呢?我们的孩子是否也要参加劳动多加锻炼,多让孩子体会劳动辛苦,生活不易呢?

走在田间说说(去田间走走的说说)2

最美高山梯田牛头岭

雨水多情贵,潺潺欲动人!初夏雨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城乡的空气格外清新,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之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位于宜丰县古阳寨牛头岭的高山梯田更是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放眼望去,宛若人间仙境!

山峦笼罩着一层轻纱,仿佛被“仙气”盈满。漫步山中,云雾缭绕,山林时隐时现,如梦如幻。那些波光粼粼的连绵高山梯田,在布谷鸟欢快的叫声里,随着田间农友手中挥动的农具,变幻岀一幅天然的山水春耕画卷。

古阳寨牛头岭梯田分布在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古阳寨分场与潭山镇石桥村之间,群山长年云雾缭绕,植被丰茂,山间溪水长流。感受着宛若仙境般的美景,呼吸着清新怡人的空气,这样的地方,你心动了吗?(颜卫民 翔鹤 义华 赵浩旭 罗小妹 何贱来)

最美高山梯田牛头岭

最美高山梯田牛头岭

最美高山梯田牛头岭

最美高山梯田牛头岭

最美高山梯田牛头岭

来源: 学习强国

走在田间说说(去田间走走的说说)3

仲春布谷催耕古诗七首:布谷处处催春种,布谷何劳也劝耕

《礼记·月令》是上古时代关于12个月重要的祭祀和法令的一本古老的书,后人和民间多采用其中有用的部分流传下来。流传最广的,影响力最大是就是关于每月节气的物候。

其中仲春第一个节气的物候就是”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仲春第一个节气,汉朝之后定为惊蛰,那么这三种物候现象,也就是惊蛰时期的标志。

第一个物候是桃花开,这个很对应气候,的确桃花开花,明艳照人。

第二个物候是仓庚鸣,仓庚也就是黄鹂鸟,随着草木发芽返青,花朵盛放,黄鹂鸟穿梭花间,快乐飞舞鸣叫,开始一年最美的求偶期,想不歌唱都难。

那么第三候,”鹰化为鸠“是什么意思呢,在上古人们对鸟类的认知有限,有一种喜欢将自己的蛋下到喜鹊窝里的鸟,霸道凶狠如老鹰,虽然没有老鹰大,但仿佛是老鹰的变种,人们叫作鸠。

但是,在汉朝之后,人们辨识知识提高,这个”鹰化为鸠“,就指的是布谷,又叫作杜鹃。虽然它喜欢将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巢里,但也仿佛不太影响人类,倒是生出了关于布谷各类的文学传说。

一种是杜鹃是上古望帝所化,声音凄惨,是想念家乡。

二是布谷的声音像布谷,正是农田春耕的季节,这些鸟儿仿佛提醒人们春耕。

今天就主要讲读的是布谷催耕的美诗。

”布谷鸣。农人惊。“ 汉 · 两汉乐府《古乐府》

这是汉朝民间的歌谣,而且在《玉烛宝典》中明确说,这是汉朝仲春二月的歌谣。

虽然只有两句,但是作为民间歌谣,人们在去往田野的路上传唱,强调布谷鸟鸣叫时,正是土地春耕的最好时期。农民没有多少日历知识,但是在口口传唱的歌谣里,听见布谷的声音,也知道要开始耕作了。

如果一家人和另外一家人隔得较远的山地或者居住地,无法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获得耕种信息,这种垂直流传下来的歌谣无疑对于惶惑孤独的农人最有提醒力。

因为布谷鸟的叫声实在辨识度高,白天黑天的就两个音节重复,布谷!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盛唐 · 李白 赠从弟冽(741年)

这是李白的作品,说李白是诗仙,还不如说,山水之气,良好的体魄,养成了可高可低的广袤人生。40岁的李白此时混迹长安,人到中年,看见仲春桑叶发芽,长安城里的女孩子也学着在养蚕,他心情总还是有所触动。

这是开始养蚕的季节。乡村里布谷鸟开始鸣叫,农民拿着锄头在田间。

他李白此时可谓落魄,家乡太远,且几乎十年在长安,耗尽了盘缠积蓄,就算是回乡,也没有自己的田。他此时真心渴望做一个有田产的农民啊,只是这个梦想,对于他都是难题。

这是写给同族的兄弟的。

我在长安混得并不好,羡慕你们在家乡安稳,有着实在的春耕事做。

这段时间,惊蛰好雨,那是鲁班建了一架天梯,在上面播云洒雨。而关于我,有那个腾云驾雾的心,仅此而已。

看李白的诗很有意思,你要是看他写给家人亲戚的,可和那种官宣大气仙意两码事,但是这才是真实的李白,无数次在现实和梦想间徘徊。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唐 · 杜甫洗兵马(原注:收京后作。)节录

如果李白是有意打造了很多人设,淡化了他其实就是山民这样的现实身份,那么杜甫比较实在。他有过年轻热情的游历,也当过兵曹,做过高官,但是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现实的人,家里有弟弟妹妹,身边有妻子孩子,安史之乱后,带着家人逃难,为生存吃尽了苦。

好容易在四川成都落脚,有了一个草堂,但是这草堂是实在的草棚子,供家人有个窝,还需要在草堂周围开菜地,才能弥补粮食的缺口。

所以他懂得开土地生存的农民,那种靠天吃饭的艰辛。

这是安史之乱后,杜甫听说长安洛阳被官兵收复。他心情是高兴的,因为终于可以回家了。

但是现实和理想间的距离,就是他没有足够的盘缠。

而唯一能够积攒钱财的,只能靠菲薄的土地。这个时候,他是真心了解了困在土地上的农民。

因为他也必须如此。

那些标榜隐士的人,此时借着国家太平,又在标榜虚无的长生不好,天佑大唐,吃着灵芝唱着仙歌。战争无关他们的痛痒。

那些诗人词人,想必兴高采烈歌颂太平,说着河晏海清的太平话。

只有农民,仰头看着天上的雨,这春雨不足湿润土地,而布谷鸟却在叫唤,快春耕快春耕。

拿什么春耕呢?杜甫有和农民一样的忧患,而他的更焦灼,因为他想尽快靠土地出钱,带着家人回洛阳。

布谷鸟催耕,那是无心的叫唤,而春耕时节站在土地上的杜甫,是真的忧患。

”日长春事动,田野膏脉轻。

草青布谷过,桑绿新蚕生。

雨足有酒色,社近闻鼓声。

牛羊暮归饱,舍中灯火明。 “北宋 · 张方平南原观田

宋朝定鼎天下后,大力发展农业,绝大多数进士官员,都有到农村任职的经历。

重视农业成为官员的必修课。比如仲春的二月龙抬头到春社期间,很多官员都要下到基层,走访农户,指导督促春耕生产。

这是官员张方平下农村劝耕的一首诗。

白天渐渐变长,惊动了春气,田野间有了青色蓬勃的美。

布谷叫唤声中,春草发芽转绿,那桑叶发芽,家家户户的蚕种也孵出了小蚕。

这春雨后的泥土空气都带着醉人的芬芳,而听见敲锣打鼓的声音,这是人们在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我从早上行走在农田里,直到晚上,跟着牛羊走进农家的院落房间。

那农家夜晚还点着灯,大家一起讨论着田间的农事,还有即将到来的春社。

这里可以看到春天来了,不只是自然春天的活力,还有人饱含热情的劳作,对于土地和生活的主动性。官员下来实打实的从早到晚考察农田耕作,农民也兴奋探讨种植,祭祀等问题。

充满活力的田园啊。那布谷声照应着人们的辛劳,却是生动实在的乡村美好。

”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野人知。

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北宋 · 蔡襄《稼村诗帖》

这也是官员下基层的视察春耕诗。

那布谷鸟在叫唤,春雨落满了田园和农舍。

催耕的,不只是农民自己,连布谷鸟都在叫唤啊。

你看看这里的农民多么自觉,这还是下着雨,他们就拿着锄头去田里。

难道不可以等雨停了或者再等几天吗?

懂得时令的农民这样回答,这正是春雨土肥,一夜苗长得好时候,穿着雨蓑衣,也要下田啊,这一牛犁过的土地,在这样雨里,是种什么长什么,此时春耕播种事半功倍,你说这雨,这辛苦值不值得?

这就是朴素的农民,在有限的土壤上,最大利用自然,用辛勤和智慧耕耘。

只怕下基层的这些官员,不需要他们的督促,反而他们在农民身上,学到了更多。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令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北宋 · 苏轼 山村五绝 其二

36岁的苏轼,此时在朝堂受排挤,这年春天,他去山村踏青,看到了农村春耕的景象。

在烟雨蒙蒙的山村,鸡犬起伏,仿佛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他决定离开朝堂,去做地方官,和真实的农民在一起,过最真实饱满的生活。

你看看这烟雨里的山村,小黄牛悠闲在烟雨里,大牛主人都下到田里了。

只有布谷鸟,不断叫唤着,仿佛督促可爱的小黄年也下田干活。

看到这里,苏轼笑了起来。这真是美好的田园啊。

苏轼主动请求调往地方,于是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历任知县。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苏轼在43岁一场牢狱之灾后,迅速以一个农民的身份恢复了自信和活力,在贬谪的黄州,短缺粮食,他和家人亲自开荒,将从前从农民身上学到了知识,用以真正的实践,养家糊口。

而正是这种磨砺当中,苏轼的精神时节得到扩展升华,成为了宋朝的诗仙。

”柔桑蔽野麦初齐,布谷催耕雨一犁。

略彴时横溪上下,蔷薇间发水东西。“宋 · 释道潜《 游径山怀司马才仲 》节录

这真是一首仲春惊蛰时节的山野田园美诗。

到处是青嫩嫩的桑田,到处是青茸茸的麦田。那布谷声声,在说播谷啊播谷。

在这鸟儿的叫唤声中,一天春雨,滋润着田野。

那小溪水涨,随处是小小跨越小溪的木桥,给行人农民以方便。

最美好的是,那野蔷薇一蓬蓬发芽,在溪水的两岸,东一簇,西一丛。

布谷,桑叶,蔷薇,春雨,都是仲春惊蛰时节常见的农村物候,联系在一起,这春天何等丰茂而清新,蒸蒸日上。

那布谷声也是最动人的春声之一,召唤禾苗青起,征兆大地丰收。

当然布谷鸟还有另外的名字另外的典故,比如杜鹃,比如相思爱国。我们下一章再谈。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