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说说寒食(说说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022-10-03 01:38 作者:第九扇门 围观:

苏轼《寒食雨》,爱笑的人,内心往往藏着悲伤,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第九扇门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说说寒食(说说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1

苏轼是一个乐观的人。

我们总能在他的诗词中读到豪迈、旷达的句子。既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又有“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朝气,还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明朗。

他就像太阳一样,用达观的诗词照亮了无数人的人生。但他自己的人生则经历了重重磨难,忍受了种种痛苦。

苏轼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4岁遭“乌台诗案”,45岁贬至黄州,48岁丧子,58岁续妻去世,59岁遭贬惠州,62岁再贬海南,这一生不可谓不坎坷。

正如生活中越是爱笑的人,心里越是深藏悲伤,苏轼这个旷达的人,心里也有着深深的绝望。

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到黄州后的第三年。这一年,苏轼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诗文创作也完全进入了全盛期。他在这一年之中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众多千古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中竖起了豪放派的旗帜。

但是这一年的寒食节,苏轼却写出了他最绝望的句子——

《寒食雨》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解读:

今年春天的雨水很勤,已经连连下了多日。近日江水猛涨,眼看就要漫过堤坝,灌到我住的临皋亭中来了。茫茫的雨水接连天地,我这小小的茅屋就像是一叶渔舟,摇曳在这濛濛的云水里。

我的厨房空徒四壁,只能煮点野菜充饥。锅灶残破,没有干柴,只好烧些湿漉漉的苇秸。日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着,早已不知道是哪天哪日了,刚才眼见乌鸦衔着纸钱,我才想起来,今天竟是寒食节。

这寒食节遇上霏霏淫雨,让我心中甚是伤感。朝廷隔我九重门,让我回归无望。祖坟远在千里之外的眉山,我也无法回去祭祖。君恩难报,有家难回。我已是身在穷途末路,也想像阮籍一样大哭一场。奈何我的心却像这被雨水溺死的灰烬,纵有风来,也再难吹起。

苏轼在诗歌的最后两句连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阮籍的“穷途之哭”,一是韩国安的“死灰不燃”。

《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大道不可期,人欲何之?人生道路早已崩坏,自己的价值观也无由实现,人生之“穷”,莫过于此。不于此时恸哭,还能如何?

“死灰吹不起”,隐用西汉韩安国入狱的典故,当时狱吏虐待他,韩安国说:“死灰独不复燃乎?”狱吏回答说:“燃即溺(用尿淹死)之。”这里指自己不再有死灰复燃的希望,以免再遭迫害,表现了诗人凄然绝望的情绪。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苏轼。仕途遇阻,生活困顿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这使我们意识到,苏轼也是凡胎肉身,也有七情六欲,在他乐天知命的达观背后,也有心灰意冷、“死灰不燃”的时候。

就像苏轼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都有阴霾的时候,敢于面对,不必伪装。

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真诚地活着,就像苏轼一样。

(网图,侵删)


我是Note,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评论、收藏、点赞、转发!你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坚持原创的不竭动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Note读书!

说说寒食(说说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2


清明节最脍炙人口的诗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我并没有选这首诗。原因在于,这首《清明》诗,并没有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而且,在唐朝乃至北宋时期,杜牧的诗集中并没有出现这首诗。直到南宋末年,谢枋得编《千家诗》,才把它归入杜牧名下。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它不是杜牧的作品。这是一个理由。更重要的理由是,现在的清明节,本来就包含了古代的上巳节和寒食节,我们暂时放下《清明》,选一首《寒食》,是希望大家知道,古代其实有过更多的节日,那些今天已经消逝了的节日,也都曾经有过自己的芳华,值得我们记住和珍惜。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到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先说说题目吧,这首诗的题目是《寒食》,可能有人会问,不是清明节吗?为什么会讲《寒食》,还说是应节气呢!因为现在的清明节,其实是古代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的合并。而且,更早的时候,上巳也罢,寒食也罢,都比清明的名气大。上巳本来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按照风俗,这一天要在水边洗涤污垢,祈求平安。孔子所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讲的就是上巳沐浴祭祀的风俗。到魏晋南北朝,上巳的时间就固定在三月三日,节日的内容也变成了水边的燕饮和踏青,杜甫《丽人行》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讲的就是上巳游春的风俗。

  寒食是怎么回事呢?寒食节是在冬至之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也就是清明节前的一到两天。这一天最重要的风俗就是禁烟火,大家都只吃冷饭,所以叫寒食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被烧死在山西绵山的介子推。后来,这个节日又增加了祭祀这个重要内容,从汉到唐,寒食一直是民间第一大祭日,历朝历代都要放假,让人回乡祭祖扫墓。白居易所谓“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讲的就是寒食节扫墓的情景。

  那清明节又是怎么回事呢?清明本来不是节日,它就是一个节气,因为“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所以叫作清明。但是,大概是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大家对节气特别敏感吧,清明的地位从唐朝开始逐渐提升,到了宋朝以后,干脆合并了上巳、寒食两个节日,从上巳那里接收了游春的内容,又从寒食那里接收了祭扫的内容,这才演变成了今天的清明节。

  我们跟大家分享唐诗,除了讲文字之美外,本来也是想帮大家了解一下唐朝人的生活。所以,我就来讲讲这首和清明节相关的,文字优美,内容也新鲜的《寒食》。

  先看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话写得真漂亮。春城是什么?不是昆明,不是广州,而是春天的长安城。时唯春日,地属都城,春和城连接,非常雄壮。那无处不飞花呢?这是一个双重否定,本来就是处处飞花的意思,但是双重否定表示强烈肯定,所以,无处不飞花,又比处处飞花的感情要强烈。但是这些都不是这句诗中最精彩的部分。

  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儿?在“飞”字。为什么要写无处不飞花,不写无处不开花呢?因为开花就是开在地面上,是平面的,而飞花,则是从地上又飞到天上,这就是一幅立体的春光图了。而且,“开”字多呆,“飞”字多灵动啊,春风卷着缤纷落花,春风也卷着柳絮杨花,春风浩荡,春花飞舞,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啊。一个“飞”字,诗眼就出来了。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诗,但是知道“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话,这就是炼字的力量。要知道,寒食在春分之后,已经算是晚春了。正是“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时候,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马上,整个长安城春深如海、飞花扑面的景象如在眼前,真是一幅又轻盈、又壮阔的长安城春日全景图。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这是从全景转到细节了。东风浩荡,吹遍了长安城,当然也吹进了皇宫御苑。御苑中的柳丝随风起舞,斜斜地飞上了天,这就是“寒食东风御柳斜”。本来,风是无形无影,最难描述的,但是,这两句诗,通过花之飞、柳之斜,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春风的力量。而且,随着这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整个春光图也找到了一个焦点。焦点在哪儿?在皇宫。如果我们看清了这个焦点,另一个问题就出来了。这里的东风,真的就是指自然界的春风吗?其实在古代,春风往往不仅仅指春风本身,它还有帝王的意向,那在这首诗里,是不是也如此呢?

  再看下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这是从风景转到人的活动了。焦点既然在皇宫,那么,皇宫里的人在干什么呢?“日暮汉宫传蜡烛”,这里诗人用的是汉宫,以汉比唐,是唐诗的传统,所以这句“日暮汉宫传蜡烛”,就是傍晚时分,从唐朝的皇宫里走出了马队,传出了蜡烛。那皇宫里为什么要传蜡烛呢?这就涉及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风俗了。按照唐朝的制度,寒食节这天,全国上下不能举火,只有皇宫特殊,可以点蜡烛。那为什么又要传蜡烛呢?这就涉及当时的另一个制度了。唐朝风俗,清明这一天由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赐近臣新火是在清明节,而天下禁火,只有皇宫可以点蜡烛是在寒食节。我们刚刚说过,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一两天,所以,这里面本来是有一两天的时间差的,可是皇帝为了表明额外的恩宠,在寒食节的当晚就借赐新火这个风俗,往皇宫外赏赐蜡烛了,这就是“日暮汉宫传蜡烛”。那么是谁得到皇帝如此特殊的恩典呢?

  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所谓五侯,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西汉成帝时,外戚尊贵,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都封为侯,合称五侯。另一个说法是说,东汉桓帝时,宦官势力强大,五个宦官(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在同一天都封了侯,也叫五侯。不管韩翃在这里用的是哪个典故,得到恩典的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信权贵。因为寒食禁火,到了傍晚,整个长安城都暗淡下来了,这时,一队人马从皇宫里出来,举着高高的蜡烛,飞奔而去,蜡烛的轻烟也随风飘散,一路飘向了权贵人家。这两句写得真传神,让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把这四句话合到一起,前两句写白天的风景,后两句写夜晚的风情,一幅长安寒食节的立体画已经跃然纸上。场景呢,也随着“飞”“斜”“传”“散”这几个动词,从长安城转到了皇宫禁苑,又从皇宫禁苑转到了五侯豪门,转得轻灵跳脱,神采飞扬。这幅画面的焦点是皇宫,那统领这些场景的力量是什么?是东风,是东风在让花飞,让柳斜,让烟散。这东风既来自自然,也来自皇帝,这才能结到“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结到皇帝的恩典。白日飞花,夜晚飞烟,真是春风浩荡,皇恩浩荡,可是呢,又写得那么有灵气,不沉不重,有如风舞落花。这就叫以清丽之笔,写承平气象。

  无怪乎这首诗一出来,连当朝皇帝唐德宗都深深折服。正好唐朝当时缺一个“驾部郎中知制诰”,这可是个整天给皇帝写材料的官,需要好文采。唐德宗马上钦点韩翃。可是,当时在朝廷里做官的韩翃有两个,还有一个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唐德宗怕别人误会,还特意在韩翃的名字旁边标注了“春城无处不飞花”,明确表态,就给这个韩翃。这就是诗的力量。

  当然,也有人说,这首诗不简单,它可不是一般的写景颂圣,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讽刺的是唐朝的宦官专权。怎么看出来的呢?看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刚才不是说,五侯的一个典故就是东汉的宦官五侯吗?唐代的宦官专权,可一点儿也不亚于东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轻烟散入五侯家”,不就是在讽刺皇帝宠信宦官,宦官骄横跋扈吗?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但是,就算韩翃真的在讽刺,这个讽刺也非常微妙,微妙到连唐德宗这个被讽刺的对象都没看出来。

  那我们到底怎么理解这首诗呢?还是那句话,诗无达诂。一首好诗,本身的意向是丰富的,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受到感发和触动,有人感受到春深如海,有人感受到寒食风俗,有人感受到皇家气象,当然也有人感受到了时代的悲哀和诗人的讽刺。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自己本来的意思,反倒已经隐退到背后,既没有人能说清,也无须说清了。

  最后说一说诗人韩翃吧。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韩翃本是一位风流才子,当年天宝盛世,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赢得了佳人柳氏的芳心,在长安过着你侬我侬的小日子。孰料安史之乱起,柳氏被番将沙咤利所夺,韩翃一介书生,无力与将军抗衡,只能接受命运安排,从此萧郎是路人。本来故事就要以悲剧告终了,谁知半路又杀出一个有侠义之心的小将,帮韩翃把柳氏夺了回来。小将牵出了大将,大将又报告给了皇帝,事情仿佛越闹越大,怎么收场呢?唐代宗一锤定音:柳氏判归韩翃。度尽劫波,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此传奇的爱情故事被文人许尧佐写成了小说《柳氏传》,至今依然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大家有时间不妨找来看看,绝对激动人心。

说说寒食(说说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3

推荐:宋代人的伤春:春去,谁最苦?

文/陈二虎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寒食节之源:绵山介子推故里)

清明将至,说说寒食。

寒食为古代春季的重要节令,在农历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周礼·司烜氏》中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知寒食禁火是周之旧制,早就有之。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后来人们将寒食禁火与介子推的故事联系到一体,约源于《后汉书.周举传》的记载。相传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辅佐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回国之后,不图荣华富贵,退隐深山之中,重耳几次请他都没有答应,重耳就命人放火烧山,逼迫介子推出山,但耿直的介子推就是不出来,抱树而死。于是,重耳十分痛心,为了悼念介子推,规定在介子推忌日禁止生火煮食,只准吃冷食,后来逐渐演为习俗,称寒食节。

(寒食节之源:绵山)

其实这个传说都是后人的一种附会说法,寒食禁火习俗上古就有之。

在古代,寒食节常常与一个游戏联系到一起,就是荡秋千。

汉刘向《别录》中说:“寒食蹋蹴”。这蹋蹴就是秋千。一说秋千本作“千秋”,乃祝寿之词,后世倒语之作“秋千”。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部·秋千》中引录《古今艺术图》的记载说:“北方戎狄爱习轻趫之态,每至寒食为之。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树立架,谓之秋千。或曰本山戎之戏也。自齐桓公北伐山戎,此戏始传中国。一云正作‘千秋’,为‘秋千’非也,本自汉宫祝寿之词也,后世语倒为‘秋千’耳。”

据此分析,这秋千更有可能源于古代的游牧民族。

据史料,宋元在寒食与清明有卖花的习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是月春季,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这记载在陆游诗中得到证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芍药)

杏花,农历二三月间开花吐蕊,紧接梅花,且二者同科。因之古代人很重视杏花,文人雅士多有吟咏。《广群芳谱》引录《三柳轩杂识》道:“余尝评花,以为杏有闺门之态。”信哉。

寒食与清明就要到了,聊以小文略述寒食之一二。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推荐:

古代清明拾趣:问酒家?杏花村

耶律楚材与内蒙古的土默川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

上一篇:说说克格勃 下一篇:农桑说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