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古代吞并财产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9 19:25 作者:古今政史 围观:

中国神话故事之——尧舜二帝,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古今政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吞并财产的故事有哪些1

神话传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文化的解释与想象的故事,是一种原始的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造,是人工智能类最古老的信仰,他表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的认识,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与疑问!

走进神话传奇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与斗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人物的憎恶……

天神的战争结束了,人类昀世界也迎来了推崇道德和礼仪的时代。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具有很高道德水准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他们之间的帝位传递是通过选贤举能来实现的,因此称为“禅让”。

尧做人间的国王时,以节俭、朴素出名,是一个非常关心百姓、注重民生疾苦的国君。传说他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的房屋里,屋子里的柱子和梁都是用山下砍伐下来的粗糙木头随便架起来的,连起码的刨都没有刨。他喝的是野菜汤,吃的糙米饭,身上穿的是用一种叫做“葛”的植物织成的麻布,天气冷了就往身上披一件鹿皮来御寒。使用的器皿都是一些土碗、土盆。他的生活水平连一个普通的小官都不如。

尧自己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却丝毫不以为苦。他的心里常常想的是百姓的生活。如果国家有一个人肚子饿,没有吃饱,那么尧就必然会觉得是自己的缘故使那个人饿了肚子的;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衣服穿,在寒风里受冻,那么尧就会想全是自己的过错让那个人挨冻;如果有一个人犯了罪,要受到惩罚,那么尧就一定会深深地自责,认为是自己管理无方,让那个人陷入罪恶的泥淖中。

尧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君,把一切的责任都担在自己身上,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不仅尧本人品质高尚,他身边的大臣也都以贤德著称。例如司徒舜、司马契、农师后稷、乐官夔、工师任、大理官皋陶等。因此尧在位的时候,虽然又闹旱灾,又发洪水的,但是老百姓都没有埋怨,大家共同克服困难。

因为尧的贤德,天帝十分的感动,于是在尧所居住的茅屋里突然出现了十种吉祥的征兆,来表示上天对他的嘉奖。

比如说喂马的饲料变成了禾谷,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飞来,栖息在他的庭院中等等。一种叫做“莫英”的草长在了庭院中,这种草十分地奇特,从每月初一开始长出一个豆荚,以后每天长一个,长到十五个时就停止了,然后每天掉一个,等到豆荚掉光的时候,刚好是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它非常的有规律,因此就被用作国家里活动的日历。另一种草叫做“蒲”,叶子非常宽大。它生长在摆放碗盆的柜子里,天气热的时候就会自动地摆来摆去,好像一把扇子。当尧做国君的第三十年,在西海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漂浮得“槎”。槎上有柔和的光芒,晚上的时候在海上亮如明珠,白天的时候光芒就熄灭了。这个浮槎有时大有时小,常常围绕着四海漂浮,绕完四海刚好是十二年,如此周而复始,人们称为“贯月槎”。通过这些神奇的迹象,尧的声名远播,成为人们心中的圣贤。

尧年老的时候,自觉年迈体衰,不宜再承担繁重的政务,开始考虑王位继承人的问题。

尧有一个儿子叫丹朱,品质一点也不像父亲,为人骄傲暴虐,喜欢带着诸多的随从到各地游玩,稍微有点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尧虽然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也知道丹朱的脾气太差,能力不强,不适合当国君。于是就教丹朱下棋,希望通过棋道来潜移默化他的性格,但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共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也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爱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以天下为重,没有因为私心和偏袒将王位传给自己那不孝顺的儿子。尧听了大家这么说舜,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又叫自己的九个儿子和舜一块儿工作,想先对舜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

他担心丹朱不同意自己的做法,就把丹朱派到遥远的南方去做诸侯。南方有苗部落听说尧要传位给舜,就怂恿丹朱用武力夺取王位。父子俩在丹水边进行了一场战争,百姓纷

纷站在尧这边,丹朱的计划失败了,最后不知所终。丹朱的后代迁徙到了南海边,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做骓朱国。这个国家的人长得很特别,都是人头鸟嘴,还有一对不能飞的翅膀。

关于舜的故事,史书上记载:舜的父亲瞽叟,有天晚上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凤凰,嘴里衔了稻米来喂他,并且告诉他,它的名字叫做“鸡”,是来给他做子孙的。瞽叟醒来,觉得很诧异,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后来他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舜。这个托梦而生的舜,眼睛长得很特别,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所以又叫做重华。重华生长在妫水,除了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孑L的奇特相貌以外,就是一个普通的青年。他中等的个头,因为常常在外面劳动把皮肤晒得黑黝黝的。

舜的母亲不久以后得病去世了,瞽叟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后妻也生了个男孩,叫做象。后母因为偏袒自己的孩子,所以把舜视为眼中钉。象在母亲的影响下,变得自私贪婪、目无兄长。舜的父亲听信了后母的谗言,认为舜不是个孝顺的孩子,也看他不顺眼。

舜处在这样的家庭里,处境艰难,心情也不快乐。但是他却以德报怨,处处尊敬、孝顺父母,尽心尽力地为人子、为人兄。于是他孝顺的名声在乡间四处传扬开了。虽说这样,可是心肠狠毒的后母,还常常想把舜杀兀才称心如意。自私的象和糊涂的瞽叟就做了她的帮凶。

舜在家里实在待不下去了,只好一个人单独搬到外面去住。他在附近的山脚下,用茅草简单地盖了一间小屋子,在山坡上开了一小块荒地。日子虽然艰难一些,但是心情却好了起来。

舜好像天生就有感化影响别人的能力。他在历山耕种,没有多久,历山的农人受了他德行的感化,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又到雷泽去打鱼,不久雷泽的渔夫也争着让起渔场来;舜又到河边去做陶器,没有多久,说也奇怪,河滨陶工做的陶器就都又精美又耐用了。

人人都知道舜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于是都愿意和他做邻居。舜所居住的地方,一年之内就会变成小小的村庄,再过一年就会变成较大的城镇,到第三年简直就是一个热闹的大城市,真可谓是难以理解的奇迹。

舜似乎忘记了从前父母和弟弟是如何对待他的,高高兴兴地带着妻子去看望家人,送给他们礼物,和他们和好如初。他对待家里人,还是和从前一样的孝顺友爱,并不因为富贵就骄傲起来;他的两个妻子也丝毫没有一点公主的架子,操持家务,侍奉公婆,

即使是这样,后母和弟弟的恶毒心肠并没有改变,反而更贪心了。想把舜的一切都据为已有。

娥皇和女英的美貌让弟弟象垂涎万分,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弟兄死了,各人都可以占有对方的妻子。于是阴险恶毒的象,天天挖空心思在想怎么能把舜害死。象的母亲当然没话可说,完全同意儿子的打算,干掉那个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讨厌的舜,本来也是自己老早就有的愿望。糊涂的瞽叟,对于舜素来没有好感,又羡慕舜的财产,也同意设法干掉舜,吞并他的财产。他先后两次设计阴谋陷害舜,可是由于娥皇和女英的神力保护,他们的阴谋并没有得逞,舜一直安然无恙地生活着。

天性笃厚的舜,虽然经过两次事故,对待父母和弟弟,还是像先前一样地孝顺和友爱,并没有右所改变。

可是象并没有因为哥哥的宽容而悔改,又想了一个计谋,对舜说,父母因为以前的事情很对不住,特地准备了酒菜,向舜表示歉意,让舜明天过去。象走了以后,舜又开始发愁,娥皇和女英对他说:“去吧,不要紧。”一边拿出一包药来,递给舜,让他用这包药洗个澡。舜按照妻子们的话做了,安心地去赴宴。

象和后母拼命地给舜灌酒,只等他醉了就用斧头砍死他。可是无论喝多少酒,舜还是好好地坐在那里,一点醉意也没有。最后,酒都喝光了,菜肴也已经吃完了,舜很有礼貌地向父母告辞,然后扬长而去。

娥皇和女英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尧,尧认为舜的确是如传说中的既孝顺又有才干,可以传给他天子的位置。传位以前,还需要经过一些政治上的学习和锻炼,于是又让舜做了各种各样的官,他都很称职地完成了。

到最后,尧决定要把天子的位置传给舜,但为了慎重起见,还对他作了一番考试。

这考试就是把他放到一个大山林里面去,这个大山林终年雷雨不断。舜走在山林里,因为心里坦荡,没有一点恐惧,没有猛兽敢侵害他。暴风雨来了,森林里一片漆黑,四周都是妖怪一样的大树,简直分不出东南西北。可是勇敢智慧的舜,在雷雨交加的森林里行走着,丝毫也不迷惑,最后,他终于沿着来时的道路.走出了这片山林,见到了在森林外面等候着他的人们。

舜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王位,也终于感动了自己的父母兄弟。象来到舜的面前忏悔,舜不计前嫌,把他封为有鼻的诸侯。

舜在位几十年,就像尧一样是个明君。到了退位的时候,也像尧一样,把王位禅让给了治理洪水有功的大禹。

舜晚年的时候,九嶷山一带发生战乱。舜不顾年老体弱,想到那里视察一下实情。舜把这想法告诉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想到舜年老体衰,争着要和舜一块去。舜考虑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带了几个随从,悄悄地离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当她们追到扬子江边,遇到了大风,一位渔夫把她们送上洞庭山。

这时,舜已经不幸中途病逝于南方的苍梧之野,埋在九嶷山下。噩耗传来,娥皇、女英肝肠寸断,泪如雨下,抛洒在竹林间,竹子上沾满了斑斑泪痕。从此,南方就有了斑竹,也叫湘妃竹。后来,她俩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后人称为湘君、湘夫人。

古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代⼈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们对美好⽣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古代驰名神话故事总是充斥梦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似徜徉在梦想的海洋里面。经典的神话故事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梦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盛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古代吞并财产的故事有哪些2

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军事家,他们一个个智慧超群、谋略绝伦,演绎出了一场又一场令人拍案叫绝的奇谋诡计。

假道伐虢——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了阴险、毒辣的一计:先离间虞、虢两国的同盟关系,再用“假道伐虢”之计,灭掉虞、虢两国。晋献公用这条让人拍案叫绝的毒计,轻松灭掉了虞、虢两国。

张仪戏楚——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国时代的张仪,用“欺诈之术”的一系列阴谋诡计,把楚怀王忽悠得找不着北;又施展其令人拍案叫绝的“纵横之术”,让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像多米诺骨牌样,一个接一个地拜倒在秦国将士的战裙下,纷纷献出自己的国土。

离间计——图片来源于网络

楚汉相争时,西汉开国功臣陈平用出奇制胜的“离间计”,便让西楚霸王项羽和情同父子的谋士范增,心生嫌隙。最终致范增负气出走身亡,项羽也最终落得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下场。

隋朝名将、吴州总管贺若弼——图片来源于网络

隋朝名将、吴州总管贺若弼,乘长江下游陈朝守军欢度元会、疏于防备之际,用了一招令人赞叹不已的“敌住我扰”之计,突然兵分多处渡江,向陈军发起攻击。陈军猝不及防,溃败而逃,隋军擒获了陈军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在此役中,贺若弼把“敌住我扰”的计谋,运用得令人拍案叫绝。

假道伐虢,晋献公一石二鸟灭虞、虢两国

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想要吞并相邻的两个小国:虞国和虢国。但这两个国家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晋国如果伐虞,虢国必会出兵相助;晋国若去攻虢,虞国也必会出兵救援。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了一条“假道伐虢”之计。他说:“主公若想吞并这两个国家,就必须要先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再各个击破。虞国的国君性情贪婪,我们正可投其所好。只要主公肯拿出心爱的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把这两件宝物送给虞公,大事便可成了。”可晋献公哪里舍得自己这两件心爱的宝物?荀息劝说道:“主公放心,我们只不过是暂时让他代为保管罢了,等主公灭了虞国,这一切不都又回到了你手中吗?”晋献公大喜,依计而行。虞国的国君得到了良马美璧,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晋国军队故意在虢国的边境挑衅+__))

于是晋国军队故意在虢国的边境挑衅,忍无可忍的虢国不得不进行适当的反击,晋国终于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献公便向虞国要求借道讨伐虢国。这时,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劝说虞公道:“主公,我们万不可答应晋国的要求。虞、虢两国乃唇齿相依,若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决不会放过我们虞国的。”可是贪婪的虞国君主,并不想把到嘴的良马美璧再吐出去,他对宫之奇说:“晋国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可能为了虢国这个弱小的朋友,去得罪晋国这个强大的朋友吧?因为只有傻瓜才会那样做。”虞国君主答应了晋献公的借道请求。

晋国大军浩浩荡荡地从虞国的道路通过,去攻打虢国。双方交战了四个月,晋国灭掉了虢国后班师回国。晋军再次来到虞国时,又把劫夺的虢国财产送了许多送给虞国君主。虞国君主大喜过望,为自己当初借道给晋军的决定而得意万分。这时,晋军大将里克装病,称自己暂时不能带兵回国了,要把部队暂时驻扎在虞国的京城附近。虞君已被眼前的即得利益和晋军迷惑,所以对晋军的要求毫不怀疑。几天后,晋献公又亲率大军前去虞国,愚蠢的虞国君主又去出城相迎。相聚不久,晋献公便相约虞君前往山中打猎,过了不长时间,虞君看见京城方向冒起滚滚浓烟,便急忙率随从返回赶到城外时,城墙上早已飘扬起晋军旗帜,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的占领了,虞君和他的随从也做了晋国大军的阶下囚。就这样,晋国先用“假道伐虢”之计灭了虢国,后用“调虎离山”之计,又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虞国。

张仪诡计戏楚王,施展“‘纵横之术’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战国时代,楚国的楚怀王是个即贪财、又好色的人。秦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313年),秦国准备先攻打下齐国后,再灭掉楚国。可是齐、楚两国是缔结了合纵联盟的,如果以一敌二,秦国根本没有胜算。不管齐国或楚国哪一方先受到秦国的攻击,另一国都会援助抗秦。只有拆散了齐、楚联盟,秦国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于是秦国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去游说楚怀王。张仪知道楚怀王这条大鱼喜欢吞什么饵,就决定引诱这条大鱼上钩。张仪来到楚国抛出诱饵,对楚怀王说:“如果大王能听从我的意见,断绝和齐国的同盟关系,我们秦国愿意把商於地区六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白白割让给贵国。”楚怀王一听白给“600里”,两眼放出了贪婪的眼光,他动心了。老奸巨滑的张仪见“鱼儿”起了意,便又趁热打铁地说:“我们还要从秦国挑选最美丽的女子,送给大王你,愿秦、楚两国世代姻好,永远结为兄弟国家,这样楚国向北可以削弱齐国,而我们秦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对我们双方都是皆大欢喜好事。”

张仪巧舌如簧地戏弄楚王——图片来源于网络

楚怀王听得心花怒放,非常高兴地应允了张仪。白得六百里土地,又白得如花似玉的美人,真是何乐而不为呢?楚国的大臣们都来向楚怀王祝贺,只有陈轸劝谏楚怀王不要轻信张仪。楚怀王问他为什么不可轻信张仪,陈轸说道:“以臣看来,我们非但不能得到商於一带的600里土地,反而还会换来秦国和齐国的联合。一旦秦、齐联合,我们楚国届时必有祸患。秦国为何对楚国如此谨慎?是因为齐楚二国联盟。大王如果和齐国绝交,就会使楚国孤立无援。那时的秦国又怎么可能会把商於六百里的土地,白白送给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已被贪婪迷失了心智的楚怀王大怒,说道:“我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即可获得秦国六百里土地,满朝文武都在为此庆贺,而你却在百般阻挠,你这是何居心?”陈轸便不敢多言。

楚怀王被张仪忽悠得找不着北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楚怀王于是下令与齐国绝交。张仪因为要为楚国争取600里土地,而立了“大功”。所以,楚怀王把楚国宰相的位置腾了出来,让张仪身兼秦、楚二国的宰相。张仪游说楚王成功后,便回到了秦国。一天张仪忽然就从车上掉了下来,随后就以养伤为名,三个月都不肯露面。楚怀王派使者前去接收,秦国商於地区六百里土地的事,也只好搁浅在那里了。而这时利令智昏的楚怀王,见秦国没有把商於地区交割给楚国,还以为是自己同齐国绝交不彻底,张仪对自己不满意造成的。于是他又派出一名不怕死的勇士出使齐国,去辱骂齐王。把齐王田辟疆气得真是火冒三丈,齐王盛怒之下也就背弃楚国,同秦国结了盟。

齐、楚绝交——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此,秦国完全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张仪也就不需要再装病了。他很快便召见等了100多天的楚国使者,还在语气中略带责备地说:“哎呀,贵使怎么还不去接收,我们割给楚国的六里土地呢?”“您不是说600里吗?”,“我说的是6里。”楚国使者大惊,急忙飞速回报楚怀王。楚怀王自己上了大当,气得暴跳如雷。胸中的怨气非出不可,楚国于是出兵伐秦。这时的秦国,可不再惧怕什么齐楚联盟了。公元前312年,秦、楚两国大军,在丹阳展开决战。结果,楚军8万多人被歼灭,统帅屈勾被秦军活捉。楚军大败,楚怀王心有不甘。于是,下令在全国调集所有的军队后,又在蓝田同秦军决战,结果又是大败。楚怀王这回再也没有发脾气的本钱了,只得低声下气、屈辱地割地求和。

楚怀王知道自己上了秦国的当——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得不说楚怀王实在是条“笨鱼”,他笨就笨在一个“贪”字上;他贪小失大,贪图秦国的六百里土地,却失去了自己的安全屏障—齐楚联盟。楚国失去了齐楚联盟,也就失去了后援。决不可能在暴秦的爪子下面,攫走张仪空言的600里土地。楚怀王只是吞下了阴谋的钩子,白白地向秦国奉献上了自己而已。贪婪,是人性的弱点。这一弱点在军事上加以利用,往往能收获出奇不意的战果。

秦国因为拥有强大的军事武力作后盾,在公元前311年派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出使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张仪先到齐国后,便讹诈齐宣王田辟疆说:“如果大王还要坚持抵抗秦国,那么秦国也许会采取以下对策:让韩、魏两国从南部进攻贵国;让赵国大军东渡清河去攻击贵国的博关。真到了那时候,临淄、即墨也就不再是大王你的了。而且,战事如果一旦打起来,你就算再想侍奉秦国恐怕也来不及了。”齐宣王吓得连声谢罪,很快便献出了齐国方圆300里,盛产鱼盐的地方。

纵横家张仪——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张仪是先到齐国去恐吓齐宣王,然后才到赵国去的,而这时候的赵国和秦国还在剑拔弩张的对峙。根本不可能像张仪说的那样,只要秦王一声令下,赵国就会东渡清河去进攻齐国的博关。所以,张仪的说法有很大的“水份”,好像各国的关系都同秦国特别“铁”一样,其实这是对齐国不折不扣的讹诈。不过,不管怎么说,张仪仅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为秦国赚来了齐国300平方公里,盛产鱼盐的富庶之地。秦国的这招,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张仪到了赵国后,又是自我吹嘘、恐吓一通,意思是:只要秦惠文王一声令下,韩、魏、齐、秦四国,就会一齐出兵攻赵。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张仪当初在齐国时,说的是赵国将和秦国一起“东渡清河,直捣博关”;而在赵国,他又调转方向说“齐国大军将渡过清河,向邯郸挺进”,并说:“现在四国‘同心合力’攻赵,赵国必然灭亡无疑。如今我为大王着想,你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和秦国结怨,而招惹这么多的麻烦。你如果和秦国和解,世世代代成为兄弟之邦,赵国那里还会再有什么危险呢?”于是赵王也被恐吓住了,急忙割让了赵国的河间。

张仪一路虚张声势的访问——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这样,张仪一路虚张声势的访问,便让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拜倒在秦国将士的战裙下,纷纷献出自己的国土。燕国献出了五座城池,韩国也把宜阳割让给秦......等。就这样,秦国多次讹诈了他国的土地。为此,在当时的国家中,为了讨好秦国,有许多国家,即使在没有交战的时候,也主动割让土地以取悦秦国。所以,有很多时候秦国都是“兵不顿,而利可全”的。秦国,是经常运用阴谋诡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手。

陈平巧施“离间计”除范增

《孙子兵法》中的所谓“亲而离之”,是指对内部彼此团结、亲好的敌人,就要想办法离间他们。离间的结果,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在猜忌中,远贤亲佞、离心离德,甚至于互相厮杀。“离间计”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楚汉相争——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时候。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陈平,向刘邦建议:用离间计。他说:“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的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陈平向刘邦建议:用离间计——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平向刘邦的建议,道出了实施反间计,需要敌方内部必要的因素,那就是敌方的主帅必须是“意忌信谗”。说白了,就是对方必须是喜欢听信谗言、猜忌别人的人,而项羽恰恰正是这样的人。如果把反间计用在诸葛亮这样的统帅身上,那将是毫无作用的,因为诸葛亮自身并不猜忌别人、听信谗言。

刘邦便拿出了4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作为行反间计的经费。于是,陈平就收买了一些楚军将领,让他们在楚军中广为散播谣言,说:“在项王的部下里,钟离昧将军打仗功劳最多,但项王却不肯给他割地封王,这实在是让人寒心。所以,钟离昧将军,打算去投靠汉王刘邦了,他要和汉王一起共同剿灭项羽。然后,汉王将把项羽的地盘分封给钟离昧称王。”一时间,在楚军中议论纷纷,这些谣言传来传去,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让他惶然地起了疑心。从此以后,凡有重大的事情,他再也不跟钟离昧商量了,也再不敢信任,他能征惯战的常胜将军钟离味了。

大将军钟离昧——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平为了要彻底孤立项羽、除掉范增,他又决定用“反间计”嫁祸于范增了。有一天,项羽的使者出使汉王刘邦。刘邦便依照陈平行反间计的安排,用古代最高礼宾规格的“太牢”级就餐标准,接待来使。也就是牛、羊、豕三牲皆备的宴席。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这种宴席也算不上珍馐佳肴,可是在古代,只有诸侯祭祀社稷、祖先,才会用“太牢”级的宴席。项羽的使者刚一进屋,就被请到上座,受到了隆重接待,项羽的使者十分得意。陈平却再三向他问起亚父范增近来的身体状况,并对范增大加赞赏。过了不一会儿,陈平又附耳低声地问使者道:“亚父范增可有什么信函或事情吩咐你的?”使者大惑不解地说道:“我们是项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陈平一听,假装出吃惊和做错事的样子说:“嗨,我还以为你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没想到,原来你是项王派的使者。”陈平显出满脸的不高兴,拂袖而去。项羽的使者受到如此羞辱,正在显得十分尴尬时,侍者又撤走了“太牢”级筵席。随后使者被领到另一间简陋的客房里,侍者态度冷漠地送来粗茶淡饭招待。使者受到此羞辱大为气愤,回去就把此事原原本本地报告了项羽。

项羽与亚父范增——图片来源于网络

项羽果然怀疑起,被自己称为亚父(干爹)的范增私通汉王,因此对他很不客气,不再听从他的任何建议,并开始一点点地削去了他的兵权。稍后范增也知道了,外面说他私通汉王的谣言,他明显地感到项羽已经不再信任自己了。这使得视项羽情同为父子的范增,又生气又难过。于是他对项羽说:“现在天下大事基本已定,希望大王自己好好的干吧。我年岁已大,身体也不好,再也帮助不了大王了,请让我回家养老吧!”项羽也正好不想用这个“私通汉王刘邦的人”,就毫无挽留之意地答应了他。范增已经是一个75岁的老人了,先前一心一意地辅佐项羽,没想到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场,他哪里受得了这么大的委屈?所以心情挹郁,气得背上生了一个毒疮,还没有走到楚都彭城的时候,就毒发身死了。项羽手下唯一的著名谋臣,就这样被陈平施“离间计”给除掉了。

项羽猜忌起了范增——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平这次成功地运用“离间计”除掉范增后,才让刘邦从困厄中得以生存。项羽原来最倚重的谋臣武将,全都遭到了他的猜疑。项羽心里有一种众叛亲离的愤慨,而对他忠心耿耿的谋臣武将们,又对他的无端猜忌,有一种不平的愤懑。范增是因“疽发背”而死的。其实,按现在的医学观点,是心理影响病理,“疽发背”的诱因就是“生气”。而《史记》上说的“疽发背”,有可能就是癌细胞的扩散、转移。堡垒最容易被从内部攻破,像项羽这样君臣上下失和,用不着别人去打,在自己的内部就会先乱起来。

心情挹郁的范增——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经过了陈平的离间计后,项羽真的就迅速成了孤家寡人,由全盛的时代,当年就迅速地走向了灭亡。“离间计”是非常厉害的战术,它对敌人的伤害也是致命的。

贺若弼“瞒天过海”巧取京口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隋朝名将、吴州总管贺若弼,乘长江下游陈军欢度元会、疏于守备之际,用了一招令人赞叹不已的“敌住我扰”和“瞒天过海”之计,突然兵分多处渡江,向陈朝守军发起攻击。陈军猝不及防,溃败而逃。当年正月初六,贺若弼率军乘势攻占了陈南徐州(现江苏省镇江市),擒获了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在此役中,贺若弼把“敌住我扰”和“瞒天过海”的计谋,运用得令人拍案叫绝,获得了此次战役的大胜。

贺若弼突然渡江向隋军发起攻击——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资治通鉴》记载,起先,贺若弼率军驻扎在长江北岸后,便卖掉了军中的老马,开始大量购买船只,随后他将这些买到的船只,全部偷偷地隐藏起来后,又购买了几十只小破船,停泊在小河里面。陈军探子见到的都是些小破船,便以为隋军没有渡江的好船。贺若弼请求朝廷,要沿江驻守的士兵每次调防时,都让他们务必在广陵集中,朝廷准了贺若弼的请求。于是,隋军每次调防时,都大举旗帜,帐篷布满遍野。陈朝以为是隋军即将渡江攻陈,急忙调兵遣将迎战隋军,谁知却是虚惊一场,隋军并未渡江、而是换防,就将已经聚集起来的军队疏散了。但不久隋军又开始了大张旗鼓的调防,陈军也再一次紧张的调兵遣将加以防备,可又是虚惊一场。贺若弼经过如此三番的疲陈战术后,陈军也逐渐懈怠、习以为常的疏于防备了。贺若弼还经常派遣士卒,在沿江打猎,人喊马嘶的闹腾得十分热烈。就这样,贺若弼用“敌住我扰”的疲劳战术和“瞒天过海”的计谋,渐渐地麻痹了陈朝守军。随后不管江对岸有什么样的大动静,陈军也都毫不在意了。

隋军沿江打猎,人喊马嘶的闹腾得十分热烈——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初一的这天,贺若弼乘长江下游的陈朝守军都在欢度元会、疏于守备之际,突然分兵多处渡江,向陈军发起猛烈攻击。猝不及防的陈朝守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逃。正月初六,贺若弼率军乘势攻占了陈南徐州(现江苏省镇江市),擒获了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在此役中,贺若弼把“敌住我扰”和“瞒天过海”的计谋,运用得令人拍案叫绝,获得了此次战役的大胜。随后,贺若弼又乘胜攻进了陈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最后灭亡了陈国。灭陈后,贺若弼被隋文帝扬坚进位为上柱国,封爵宋国公,拜右领军大将军,不久转为右武候大将军。

右武候大将军贺若弼——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代吞并财产的故事有哪些3

昨天,小卫看完关于“重农抑商”的介绍后,向我提问。

“爸,我看到重农抑商的原因,是因为怕人们都跑去做商人,没人种地了。但怎么感觉这个理由怪怪的?”

对的,这个理由的确是站不住脚的。做一个成功的商人,的确是比做农民富裕,但是创业从商是有风险的。再者,如果越来越多农民转型做商人,那商人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所以说不抑商会越来越少人种地,这是荒谬的。正如现在没有抑制打工者去创业,但不会因此太多人去创业而缺少打工人。

“那如果这个所谓的理由不是真的,那真实的理由又是什么?”

我先跟你说说春秋战国时代4个风云人物的故事,然后再跟你揭开重农抑商背后的秘密。

贸易战鼻祖管仲

公元前685年,管仲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齐国相。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尊称为“仲父”。

《东周列国·春秋篇》管仲剧照

管仲熟练的运用经济手段对外策划了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堪称贸易战的鼻祖。

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用的套路均十分相似,现在先介绍衡山之谋。

话说衡山国与齐国交恶,齐桓公和管仲商量,如何教训一下这个国家。管仲没有建议齐桓公立即派兵攻打衡山国,反而先大力给衡山国塞钱。衡山国的特产品是铁器,管仲派人去了衡山国,大量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

齐国的邻居燕国和代国一听说齐国人在大肆买兵器,担心齐国有攻打自己的图谋,也赶紧派人去衡山国抢购兵器。这一下子产生骨牌效应,各个国家的邻国都担心自己被攻打,最终连最西边的秦国来衡山国收购兵器。

各地的兵器订单陆续抵达衡山国,衡山国的兵器一时供不应求,于是衡山国君下令,把衡山的兵器价格提高十倍,并动员全国人民,放下手头的农业生产,加入到制造兵器的大军中去。

与此同时,管仲派隰朋出去收购粮食,原本十五钱一石的粮食,他居然用五十钱去买。一听说齐国粮食行情那么好,全国的粮食市场都沸腾了,各国的粮食贩子,包括衡山国的,把存粮都卖到齐国了。

5个月后,当年全国大部分的粮食都运到了齐国,粮食价格涨了3倍多。这个时候,齐国突然宣布,与衡山国断交,衡山国的兵器也不要了。其他国家见潜在危险解除了,对兵器需求大降,也都不要衡山国的兵器了。衡山国因为要做兵器,当年的粮食生产都耽误了,衡山国赶紧派人拿着卖兵器赚来的钱,出去买粮食。可是粮食多数都在齐国堆着,齐国禁止粮食卖到衡山国。

齐国派兵,兵临衡山国城下。衡山国缺粮,这仗根本没法打,只好向齐国投降。

管仲反复运用这种抬高敌国特产价格,搅乱粮食生产,玩崩他国经济的贸易战手段,把鲁国及楚国续一搅夸,让他们再无力与己争霸。

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国力蒸蒸日上,齐桓公在他的辅佐下,成功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管仲在其中居功至伟。

范蠡利用供求规律助越国逆袭

公元前494年,越国遭遇会稽山大败。越王勾践入吴国当了三年奴隶,最后被吴王释放回国。

勾践发誓要卧薪尝胆,日后一雪前耻。范蠡提出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20年战略,将当时国贫民穷的越国,在短短十年间恢复经济并全面超越吴国,最终打败与吞并吴国。

《争霸传奇》范蠡剧照

范蠡的强国措施,主要是运用了供求规律。
东西多了自然便宜,东西少了自然贵。商品的价值与供求有关。,范蠡深刻领悟这种供求规律,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就是大旱就去造船,大涝就去造车,形成“人弃我取,人与我弃” 的思想。这和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是完全同一个意思。

在这个思想基础上,范蠡提出了国储粮政策:

  • 如果遇到天灾,粮食欠收,粮价必然上涨,那么国家就把储存的粮食放出来,保证市场正常需求量,稳定价格;
  • 如果粮食大丰收,粮价必然下降,那么国家便出面收走市场上多余的粮食,稳定价格。

这种顺应市场规律的调控,既能保证粮食大面积生产,又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国家又从中大赚一笔,国力随经济发展大大提高。经过10年的经济改革与之后10年征战,越国在22年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而范蠡就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先后移居齐国及定陶等地,治产积居,经商作贾,19年间前后3次聚财千金,成为当地首富,又数次散尽家财救济贫困及亲朋好友。他赚钱自如,散钱亦自如,是大智慧之人,范蠡成为后世商人供奉的偶像,谓之“商圣”。

商鞅极至的激励机制促秦一统天下

公元前4世纪,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最成功的一点,是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了军功爵位制,通过竞争选拔机制,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效率。

《大秦帝国裂变》商鞅剧照

变法前,爵位和官位都是世袭的,个人再能干没有用,只有贵族和他们的子弟才能做官。
在新的军功爵位制下,任何人只要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凭战功就可以封爵,就可以提拔当军官,就可以在朝廷和衙门里任职。

军功爵位制为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激励,取敌甲士一首级,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一亩。这和今天的计件工资,业绩和奖励直接挂钩是同一个逻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兵们肯定都努力杀敌。后来六国称秦国有虎狼之师,而虎狼之师是由背后的良田美宅和高官厚禄所塑造出来的。

除了军事之外,商鞅也是用类似的激励逻辑,鼓励生产。这使秦国在经济与战力上的效率,远远超越其余六国,最终让秦国经历6代的积累,对六国形成辗压式的优势,势不可挡的统一天下。

战国最牛投资家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一位商人,他靠战争发了大财,做生意做到了赵国,无意中认识了被秦国送到赵国的人质子楚。一番交谈之后,吕不韦觉得子楚乃是奇货可居,说不定,他就能靠这个落魄的子楚公子做一把政治投机的生意。

吕不韦往来各国,对各国政局都很熟悉,对秦国宫闱的内幕更是了如指掌。他知道子楚不得志,而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又无子,便想以她为突破口,通过华阳夫人扶持子楚得到王位,使自己以“定国立君”之功大捞一把政治财。

《吕不韦传奇》剧照

吕不韦拿出500金交给子楚,让他改善处境,广交宾客。又另外拿出500金选购珍奇玩物,作为送给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的礼物。吕不韦施展口才,说子楚如何贤达,如何聪慧,广交天下朋友,富有大志。虽然身处异乡,但天天想念慈祥的安国君和贤惠的华阳夫人,有时到了深夜还思念得流泪。华阳夫人被他的话打动了,对子楚有了好感。华阳夫人利用安国君的宠爱,说服他立子楚为继承人。

吕不韦为子楚取得王位继承权后,就返回邯郸,终日与子楚饮酒作乐,广交天下豪杰,专等秦国王位轮到子楚来坐。

六年后,公元前215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安国君一年后逝世,子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去世。公元前247年,13岁的赢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寻秦记》赢政剧照

赢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他食封大邑万户,还拥有上万名家僮,财富巨万。

商人被视为统治者潜在的威胁

从这4个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拥有经济头脑的财商高手,他们的能量可以有多可怕。

在天下分裂,各国需要相互竞争时,这类能人是各国祈求的。然而,到了大一统以后,这样的能人,反而成为了统治阶层的心腹大患了。

商人为了交易四处游历,见多识广,而且他们是依靠把握信息差来赚取利润,对情报的收集与分析是相当在行。就好像之前讲述的故事提到

“吕不韦往来各国,对各国政局都很熟悉,对秦国宫闱的内幕更是了如指掌。”

这类财商高手,有见识,掌握天下情报,还有经济实力,懂得发现与把握时机,甚至有能力与条件去创造时机,可以靠智慧悄悄的起“革命”,你说统治者们是否会对他们感到后怕?

相对而言,信息封闭,追求安定的农民,对统治者而言就是好管得多了。

因此,为什么在大一统的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正式形成与成熟。这完全是出于统治稳定性,是减低潜在威胁出现的可能性的一种措施。

从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汉代与秦朝相比,抑制对象都是“贾人”,不包含先秦时期的工矿业者,也与秦朝的“上农除末”有区别。“抑商”明确打击对象是商人,打击范围更小了。

汉代极力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颁布了一系列辱商的政令:

  • 汉高祖刘邦“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孝惠、高后时有规定“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
  • 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法令,剥夺商人对土地的占有权,“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

汉朝政府通过对商人一些社会行为及政治权利的限制从而贬低商人地位,表面上的说法是要间接鼓励人们从农弃商,而真实的企图根本就是害怕商人站上政治舞台,像春秋战国那些前辈高人那样翻云覆雨。

商人被打压绝对不冤

然而,我们再看从汉朝到近代,每一次闹起义,改朝换代,都不是由那些财商高手所主导,没有一个开国皇帝是商人背景的。而回看春秋战国史,那些财商高手们,也没做过真正背叛统治阶级的事,反而是对社会的改革与进步给了很大的贡献。打压经济人才事实上对社会的革新进步速度带来负面影响,历朝防商人如防贼一样,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呢?

不过,如果把眼光放到世界历史,商人受统治者打压,真的一点也不冤----当商人群体起来了,结果让国王掉了脑袋!

16世纪,欧洲因贸易需求,要打破奥斯曼帝国的封锁,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发现并瓜分了美洲大陆。因为贸易活动的旺盛,商人们崛起,形成资产阶级。欧洲各地的资产阶级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通过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又或者建立独立国家,发展资本主义。

  • 尼德兰本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6世纪时成为了西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566年尼德兰革命展开,到1580年荷兰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
  • 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统治,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最终导致了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88年英国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国王从国家绝对权力拥有人变成了国家吉祥物;

  • 1765年,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因受不了重税与商贸垄断的压榨,引发了反英殖民统治浪潮。英国与美洲殖民地关系持续恶化,最终于1775至1783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最终英国战败。1776年7月4日,大会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13个殖民地脱离宗主国,建立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冲进王宫,国王路易十六被逮捕,君主政体被推翻。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被关入监狱,最后被送上断头台。

如果中国的封建王朝,没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像欧洲那样放任资产阶级崛起,也许世界上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就会是在中国发生了。

为什么现代不再“抑商”

“资产阶级既然那么可怕,为什么现在的统治者们不再实施抑商政策了?”

现在西方那些所谓的民主国家,背后真正的统治者,就是那些资产阶级,他们不可能自己抑制自己啊。

而从中国的角度看,不需要抑商,是因为我们需要努力发展经济,以应付从外部而来的威胁。

之前我说过:

在天下分裂,各国需要相互竞争时,这类能人是各国祈求的。然而,到了大一统以后,这样的能人,反而成为了统治阶层的心腹大患了。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竞争激烈,其实与天下分裂的春秋战国,那是何其相似呢。只是现代的战争,主战场改变为更隐秘,杀人不见血的经济与金融战。

抑商真相给我们的启示

人一生的奋斗,无外乎是希望自己与家人过得更富足,并希望把这份富足世世代代的延续。作为一个平民百姓,要实现这个目标,提升财商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往小处说,财商可助我们“修身、齐家”,让你成为更值得依靠,更有价值的人,让你可以为家人创造更大的幸福;
往大处说,财商可助我们“治国、平天下”,财商高手可以成为风云人物,改变世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