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帮助穷人的故事有哪些名字

2022-11-09 19:24 作者:飞鱼民间故事汇 围观:

民间故事-施沁泉侠义助乞丐,乞丐最后竟然回报万两黄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飞鱼民间故事汇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帮助穷人的故事有哪些名字1


讲故事百转千回、品书中百态人生,记录那些流传与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欢迎来到飞鱼故事汇。

话说古时候,在明朝的时候,襄阳有一个世代家境富裕的子弟,叫施沁泉。他的父亲以前一直是一个侠士,善于交际、热情好客最终导致家道中落。到了施沁泉这一代家境就更加贫寒了。施沁泉这个人本来就是一个挥霍的富家子弟,很像他的父亲。

有一天,他看见在风雪中卧倒着一个被都得瑟瑟发抖的乞丐,心中便生起怜悯之心,赶紧把自己的袍子给了乞丐。乞丐接过施沁泉递过来的袍子,也不道谢,直接就披在了自己身上。

施沁泉心中纳闷,看这乞丐长得虬髯阔腮,体貌特征也都特别奇怪。他便问道:你怎么会沦落至此?,乞丐回答说:穷人不都是这样吗,没什么好奇怪的。施沁泉听了他的话后,更觉得奇异,问道:你是一个读书人?乞丐回道:如果不是因为读书,也不至于沦落成为乞丐啊。施沁泉心道这个乞丐和别人不一样,就把他接到自己家的东屋去住下了,每天给他送些残羹剩饭的。乞丐得到了温饱,也就不再去街头乞讨了,就每天在地上画着一些奇怪的图案,看着像要塞屯兵的地方。施沁泉更加好奇了,就每天默默地观察他,知道这个人肯定不是平常人,更把他当做贵客一样招待,让他住在自己的书房了,换上好衣服,每天开始给他送一些美食,也不让他再吃残羹剩饭了。说来也是奇怪,这个乞丐表现得特别镇定,好像一切,都很正常一样。

就这样,时间过了三年,这天,乞丐忽然要告辞走了。施沁泉极力的挽留,问他去哪里?乞丐说:现在世道很乱,我们明朝被外来势力入侵,我不能一直在你这里享受了,我要去参军,为国家去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施沁泉很佩服乞丐报国从戎的想法,摆酒为他送行,还给了他百两黄金。乞丐拿了黄金也不道谢,喝完酒,就走了。这一走就是五六年的时间,也没给施沁泉捎个信。

后来,施沁泉家更穷了,家产能变卖的也都变卖完了。吴门的县令,那会还没高中的时候,从施沁泉借了有数万两的银子,施沁泉想着如今都做了县令了,肯定也有银子了,便想着去找他要回银子。施沁泉借钱从来都是豪爽,从来都不用写借据,所以县令就赖账不还,说没借过施沁泉的银子,施沁泉也没借据,也没有办法,便拂袖而去,从此也不再跟县令来往。

等施沁泉流落到金阊的时候,赶上叛军东进,江浙一带也都兵荒马乱的,被叛军抓住,由于读书识字,就让他做了一个文案,可是施沁泉觉得这样愧对先祖,一直想跑,可是都没有机会。

在叛军那干了一年的文案,叛军被打得溃不成军,都投降了。施沁泉带着楚地的口音头发也有一尺多长,官兵怀疑他是叛军头领,绑了他去见大帅,打算斩了他。

忽然,旁边的一位军官看了施沁泉好半天,赶紧起身道:大帅且慢,这个人是我的朋友,叫施沁泉,他怎么会是叛军的头领呢?这个军官原来并不是别人,就是原来施沁泉救助的乞丐,军官把之前的过往跟大帅说了一遍,大帅非常佩服施沁泉的为人,就把他给放了。军官跟施沁泉是抱头痛哭,说道:我参军之后,由于读书识字,打仗又勇猛,现在做了县吏,也算是个提督军门了。

军官让施沁泉在军营住了数月,早晚设宴,热情款待,就像当初施沁泉对待他一样。在这期间一直赠送他金银财宝。军官对施沁泉是惟言是从。

后来施沁泉也要告辞回乡,军官又给了他三千两黄金,还亲自把他送回家中。到了家里施沁泉看到以前的东西都回来了,还有很多的仆人,这些也都是军官给他弄的。这一前一后,花了得有五万两黄金。

从此以后,施沁泉又拥有了丰厚的资产,还娶了名姬,逍遥自在,享受艳福。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喜欢就关注一下我吧~~

帮助穷人的故事有哪些名字2


1818年一个小男孩儿在德国西南部的古城特里尔呱呱坠地。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孩子将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有趣的伟人

马克思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它出现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课本里。但对有些人而言,马克思只是一个永远留着大胡子的形象,马克思主义也只是一些概念或是几道考题。然而你真的了解马克思吗?马克思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的诞生

1818年5月5日,在德国特里尔,马克思出生了。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下,马克思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度过了欢畅的童年时光。

1830年12岁的马克思进入当地最好的中学威廉中学,在这里,聪明而又热情的马克思进行着广泛的阅读和思考。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从中学毕业了,在他的毕业作文中,我们感受到一种为全人类事业而献身的理想主义情怀。

马克思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一般而言,对一个17岁的青年来说,能把个人理想想明白也就不错了,但是青年马克思,他的理想却是为人类而工作。

有一句话,说出了我们好多人心中的一个想法,就是17岁的时候能把咱们自己的理想想明白就不错了。那么为什么年仅17岁的马克思就能够想到要为人类而工作呢?


时势造英雄,从宏观上说,马思所出生的时代啊,是一个风云变幻,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18世纪、19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波依然激荡着整个欧洲社会,而在经济上,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处在高歌猛进的时期。

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开始创造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的财富,但也创造了一大批一无所有、只能出卖劳动力的这样的工人阶级。深受进步思想熏陶的马克思看到,在资本的无情统治下。

劳苦大众仍然忍受着剥削与压迫,他心里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些在马斯的心中深深打下烙印,促使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人类的幸福,为人类的解放而思考,而探索。

宏观上介绍了马克思成长的时代大背景,一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小环境,马克思的家庭对他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律师,正直博学,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推崇备至。

马克思的女儿在回忆自己的祖父时说,他深深地沉浸在18世纪的法国关于政治、宗教、生活、艺术的自由思想里,这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与父亲一起阅读伏尔泰和拉新的作品,而另一位年长的朋友,则为马克思阅读荷马和莎士比亚的名篇。这位朋友就是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男爵。

他与马克思的父亲是好朋友,是一个极有教养的人,精通英语、拉丁文、希腊文,并且热心于进步的政治思想,感觉非常喜爱马克思。两人时常一边漫步穿过附近风景如画的山林,一边愉快而深入地交谈。马克思的父亲赞同儿子与男爵的友谊,他曾这样对马克思说。

在你刚刚踏入人生最重要的历程的时候,就找到了朋友,而且是一个比你年长有比你老练的可敬的朋友。

马克思的父亲和莱茵地区自由主义运动密切相关,它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被压迫者权利的关注,都成了他留给马克思的无价财产。

勤学苦练的马克思

在大学期间,马克思一开始学的是法学,后来,他追随自己的理想,开始研究哲学。在柏林大学期间,马克思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紧张的学习和研究,著名的左翼政治活动家梅林在《马克思传》里说过。


马克思在一年内自修所学到的知识,如果按照学院的“喂养”方法的话,十年也学不完。

马克思因为才思过人,深受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欣赏。也是在老师的建议下,马克思觉醒,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1841年23岁的马克思拿到了博士学位证书,成为当时普鲁士最年轻的博士之一,正是因为它胸怀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年轻的马克思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勤奋学习,练就了扎实的本领,堪称每一位青年的典范。

为穷人发声的马克思

有的理想,接下来该如何践行呢?

1842年,莱茵省议会讨论通过一项法案,穷人如果在树林中捡拾枯死的树枝。也会被当作盗窃林木而受到处罚。

对此,马克思撰写了关于林木盗窃的辩论,痛斥林木的所有者操纵了法律,牺牲了民众的利益。

如果法律的这一条款被通过,那么就必然会把一大批博士、存心犯罪的人从活生生的道德之树上砍下来,把它们当作枯树抛入犯罪、耻辱和贫困的地域。获得胜利的是被奉为神明的林木人,却成为牺牲品,遭到了失败。

作为莱茵报的撰稿人和编辑,马克思一次次深入了解普通百姓的贫苦生活,撰写了大量的批判文章,一篇篇愤怒的文章仿佛军队的匕首投向普鲁士专制统治的心脏。

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是什么样的?

毕业后,马克思打算从事一些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工作。

1842年元旦,在普鲁士莱茵地区的经济中心科隆,工商业者们出资创办了一份报纸,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莱茵报,马克思从这年春天开始为这家报纸撰稿。

马克思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持续地为民众的利益而呼喊,发生对普鲁士的专制政府与犀利的批判,解救了大量的檄文,我们刚才提到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就是其中的一篇。


马克思以手中的笔做武器,有力地抨击了专制政府,展现出善于把握实践的高超能力和敢于怀疑权威的过人勇气。

但是,莱茵报对专制政府批判所造成的影响,也就日益增长,引起了当局的高度紧张。

1843年出普鲁士内阁会议,决定查封莱茵报。所以说马克思的第一份工作就到这里终止了。

在莱茵报的工作结束后,马克思先后辗转巴黎、布鲁塞尔,写下了许多重要著作,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一时期有了雏形并诞生的。由于马克思始终顽强地从事研究和革命活动,各国反动政府像害怕文艺一样害怕马克思,诅咒他、驱逐他。

1849年,被剥夺国籍的马克思不得已迁居伦敦。在伦敦,马克思的生活愈加贫困艰难,思想却愈加犀利。他笔耕不辍,解救了不朽的资本论。作为一名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的革命家,马克思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在马克思身上,革命家和思想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的理论和活动标志着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好丈夫的马克思

对马克思而言,有一个和他相伴一生的人,那就是他一生的挚爱,他的夫人燕妮。马克思为燕妮写了很多热情洋溢的情诗,让我们来听听其中的一首《两重天》的节选,

无论是古代或者当今,都闪烁着两个字。爱情这火光点燃了我的心,只有你啊,燕妮,我明了你的心,我那热恋的心灵和眼神刚毅,为你倾泻喜悦之情,你刚一走过我的身旁,给我带来丰富的感情。

马克思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燕妮炽热的感情。燕妮,是马克思少年时代故乡特里尔的玩伴,也是马克思的忘年交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男爵的千金。


虽然两个人从小就相识了,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结合还是阻碍重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论阶级,燕妮是贵族家的小姐。论年龄,燕妮比马克思大四岁,他们的结合在当时是不被接受的。

尽管如此,马克思,仍然热烈地追求燕妮,最终用自己的热忱和才华打动了燕妮,两个人克服了世俗的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长而艰苦的岁月,不离不弃,则完全是因为两人有共同的追求。

马克思和燕妮在爱情上让我们看到。

最好的爱情啊,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情投意合,志同道合。

在物质上,马克思和燕妮是极其贫困的,有时候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当铺成了马克思经常去的地方,一家人甚至睡在没有家具的地板上。

但是在精神上,两个人是幸福的。燕,全力支持马克思的工作,例如帮他处理出版方面的琐碎事务啊,为他去抄手稿。

燕妮为此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在她看来,为马克思同志写文章的这段日子是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


恩格斯的出现

1844年的8月28日,马克思走进了巴黎的一间咖啡屋,今天,他要会见一位特殊的笔友恩格斯。

在此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在莱茵报的编辑部见过一次,但是当时双方互相并不了解,会面也是相当的短暂而冷淡。后来,恩格斯的著作引起了马克思的注意,两个人开始频繁的通信,密切地交流,就经济学研究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

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两个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而就在这一天,恩格斯来到了巴黎,两个人终于是再次见面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咖啡屋里长时间亲密的交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恩格斯,也就在巴黎住了下来。

接下来的十天,两个人一直是呆在一起,而就在这十天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公开发表他们新进共同的观点。

恩格斯出生于普鲁士的八门地区,比马克思小两岁。

恩格斯的家族几代都是大企业主,可谓家境殷实,但他自己,却不愿意按照父亲的意愿来继承家业。

相反,在经商的过程中,恩格斯对底层劳动者产生了深深的同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1844年出恩格斯完成了他生平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这部著作促使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通信,继而有了1844年8月在巴黎咖啡馆的这次会面对的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友谊的开端。

通过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面,两个伟大的人正式走到了一起,这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后来恩格斯回忆说,我们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显出意见的完全一致,从此开始了我们共同的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见面才十天,就迅速地决定要一起写作业,一起战斗。

那么后来他们是如何合作的呢?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会面拉开了两人伟大的友谊的序幕。在此后的几年内,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在写作过程中,凡遇到重大问题,总是先与恩格斯商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密切合作,并肩战斗。

为了帮助马克思战胜贫困,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创作。长期以来,恩格斯竭尽所能地在经济上资助马克思,他给马克思的钱似乎超过了留给自己的花费。

马克思虽然生活拮据,但有一次,当得知恩格斯被驱逐到瑞士衣食无着的时候,马克思马上将手头仅有的现金和汇票全部寄给恩格斯。

无产阶级革命家恩格斯非常厌恶商业,但它却经商近20年,为什么呢?

为了资助马克思,使他能够专心写作,恩格斯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放弃了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自己反感的商业活动中,这是多么崇高的牺牲。

可能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恩格斯这样鼎力支持马克思,为什么呢?

在恩格斯看来呀,马克思的天才要高过自己,马克思比所有人都站得高,看得远。在共同工作的40年里,恩格斯甘当第二贴手,并且将此视为一生最大的幸福。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也是一个好学生、好朋友、好丈夫、好父亲。

为全人类发展贡献的伟大精神,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我想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中国行就是这个原因。

我是@唐若筠,一位热爱写作的在校大学生,感谢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欢迎你的私信共同探讨文创之路。

帮助穷人的故事有哪些名字3

一瓢面和一把鸡蛋的故事

文/吕光

俗话说的好:“家有万贯,总有不便。”这话千真万确。

20世纪60年代父亲英年早逝,这对我们这个本身不富裕的六口之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尽管母亲没日没夜地操劳,口粮款还是年年欠着队里的。分得的那一点点口粮,对整个家庭来说那可是杯水车薪啊。

有一年,我清晰地记得那是阳历五月底,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青黄不接”的时侯,我们平日里都是以地瓜干、玉米面和菜团子充饥,能吃个半饱就烧高香了。白面馒头和面条、水饺,压根连想都不敢想。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家里从远道来了一位客人,总不能让人家大老远来跟着我们吃那些野菜粗粮吧。母亲把我拉出里屋,贴在我的耳朵上悄悄地告诉我,让我到邻居婶子那里借一大瓢面和一把鸡蛋。紧接着母亲从西间里拿来一个大瓢和一个小瓢,顺手递在我的手里,并嘱咐我大瓢盛白面,小瓢盛鸡蛋。

我边走边寻思,今天能吃面条和鸡蛋了,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少有的欢乐的笑容。

我用小手轻轻地敲着婶子的街门。等了一会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婶子上下打量着我,马上会意地笑咪咪地对我说:“家里来客人了强子?”我急忙对婶子说:“俺妈让我来向您借一大瓢面和一把鸡蛋。”婶子接过我手中的两个瓢,一边往屋里走一边拉着我的手。婶子从纸缸里挖了一平口瓢的面,然后又把吊在空中的那个小篮子取了下来,拿了一把鸡蛋放在小瓢里。告别婶子,端着两个瓢,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里。

我母亲心灵手巧,姥姥在世的时侯经常对我说:“***长得漂亮,不到5岁就被村里一户有钱人家要去当丫鬟。”母亲在那里学到了平常人家没有见到的生活绝技。听姥姥说母亲8岁就跟着人家学做衣鞋和面食,为后来我们生活和帮助邻里干这干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母亲不但做得一双双精致而结实的布鞋、棉鞋,而且做得一手漂亮的衣裤,既美观又很有些花样。不管是唐装还是中山装,母亲样样精通,那些棉裤、棉袄、被褥更不在话下。

最让我们自豪的是母亲剪得一手漂亮的剪纸,什么“燕子筑巢”,什么“喜鹊登梅”,还有各式各样的“富贵牡丹”“连年有余(鱼)”等。大红纸在母亲的手里飞舞着,只听到“咔嚓咔嚓”的剪子声,让我们眼花缭乱。不大一会儿的工夫,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剪纸图案就摆在我们弟兄姊妹和邻居面前。每年过大年以及邻里谁家孩子结婚,往往都是母亲给做剪纸贴窗花的。

这些精细活儿是女人的活。男人的活儿,像编筐编篓,甚至农村当时家家户户那个盛地瓜干的大囤子,母亲也能一手亲自编制而成。连那些大老爷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直夸母亲好手艺。

母亲除了这些,家务活儿更不在话下。擀面条、包水饺,特别是母亲烙的小油饼,外酥里软,出锅后在胡同散发着一股特有的香甜味道,大老远就让人垂涎三尺。至于做年糕、做豆腐、酿醋、酿造面酱、制做酱油,母亲样样出类拔萃。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她为邻里孩子过生日做的面食礼物,那可是活灵活现。像“聚聚”、“蝴蝶”、“长岁”、大饽饽、葫芦、刺猬、蛤蟆、小兔和佛手等美食,在她的手里就像有了生命。面食出锅了,一件件琳琅满目的面艺作品呈现在东家爷爷奶奶的面前,前来参加庆贺的亲朋无不称赞。当然最高兴的还是当爷爷奶奶的,拍手直叫好,嘴里高兴地说:“这哪是美食?简直是艺术品啊!”母亲听到别人的夸奖,谦虚地说:“凑合将就吧,只要你们满意,我就高兴!”

母亲是个急性子的人,干家务和下地干活总是急三火四,并且干得既麻利又细致。可今天她一反常态,端着两个瓢走进了房子的西间。我很是好奇,不由自主地跟着母亲来到房子的西间。为了不被母亲察觉,我装作找书看的样子,其实是偷看母亲到底要干什么。只见母亲从西间的东墙上取下一支带盘的小木杆秤,先是秤了那个盛鸡蛋的小瓢的斤数,然后又秤了那个盛白面的大瓢的斤数,然后从墙上取下一个用白线订的本子,在上面不知写了些什么。然后母亲就端着鸡蛋和白面上外间去和面、擀面条、切菜去了。

我踩着小凳子把那个白线订的本子取下来,打开一看是母亲记的借鸡蛋和白面的数量,并记录着借的日期。我又将那个白线订的本子挂在原来的位置上,独自开始琢磨起来:母亲记鸡蛋和白面的数量干什么?不就是一把鸡蛋和一大瓢面吗?我的母亲呀,你也太斤斤计较、太小气了吧?但我不敢说母亲,连大气也不敢吭一声。但是后来看到母亲还婶子鸡蛋和白面的前后经过,我领悟了母亲的用意,也改变了我对母亲的误解。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小麦发黄了。不几天我们家也分得了一些不多的小麦,母亲迫不及待地和我去村里磨坊粉了面。

第二天恰好是个星期天,吃完早饭,我正提着篓子准备出去拔野菜,被母亲喊住了:“别走强子,把借你邻居婶子的白面和鸡蛋送去。”我紧跟着母亲来到了房子的西间,只见母亲把一个长方形笸箩慢慢拿到西炕上,找来我借鸡蛋的那个小飘,在笸箩里专拣大一点的鸡蛋。一会儿的工夫,一把鸡蛋备齐放在小瓢里。然后母亲用小木杆秤称了一下鸡蛋的斤数。紧接着母亲拿来我借白面的那个大瓢,在盛面的纸缸里开始挖起白面来。她一边挖一边用手捂一捂,就这样忙活着,直到盛白面的大瓢形成了一个小山尖,母亲的手才停了下来。接着母亲又拿来小木杆秤,称了一下白面的斤数,然后取下墙上挂的那个用线订的本子,看了一看,又把本子挂在墙上,然后自然自语地说:“好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前前后后我看了个仔细,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要多给邻居婶子一点白面和多一点的鸡蛋斤数。这时母亲对我说:“你把白面和鸡蛋送给你婶子去吧。”我气不打一处来,叫喊着:“要送你自己送去,这不是吃大亏了吗?”母亲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孩子,听妈的话。你借的,你不去送谁去送?”唉,母亲还有理由呢!我仍旧原地不动,一会儿的工夫母亲的眼里闪出了泪花。我最怕母亲掉眼泪,因我们从小没有父亲,是母亲一手把我们养大。我对母亲说:“你别哭,我去送鸡蛋和白面还不行吗?”母亲把两个盛鸡蛋和白面的瓢放在我手上,并叮咛我:“路上小心点,一定要好好谢谢你婶子哈。”

婶子今天街门没关,我走到她的院子里,老远就跟她打招呼:“婶子,俺妈叫我给你送鸡蛋和白面来了。”婶子放下剁菜的刀,起身笑着对我说:“不急还呀强子。”然后接过我手里的两个瓢,嘻嘻哈哈地进了房子的西间。刚进去不大的工夫,婶子又从西间里走了出来,脸上布满了云彩,然后对我说:“强子,***也真是的,咱两家都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还用着这样?”说着领我进了西间。只听婶子又说:“我借给***的白面是个平口,可***还给我的是带着一个小山尖,并且还用手捂了一捂。我借给***的鸡蛋不大也不小,可***专拣大的给我。这倒好,我这不是沾了你们的便宜吗?回去告诉***,我谢谢她,人情我领了,可以后就不要这样做了,那样反倒使我们疏远了。”我急忙对婶子说:“俺妈说了,你给我们应急,我们感谢还来不及呢。谢谢婶子帮了俺妈的忙。”婶子哈哈大笑:“这孩子真会说话!”

回到家里,母亲询问我是怎么对婶子说的,我原原本本地把经过说了一遍。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咱家没劳力,这些年应急都是你婶子帮忙。咱现在是穷,不就少吃一口面和一个鸡蛋吗?记住了强子,做人要有感恩之情,要想着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眼前咱不能涌泉相报,多还你婶子一点是应该的。咱就是个心意,这叫好再来,不然谁敢和咱这样的穷人家来往?”我看着母亲严肃的脸,又听着她反复的唠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母亲又对我说:“吃亏是福。等你长大了,你就会体会今天妈的良苦用心。好了孩子,去挖野菜去吧。”我拐着篓子上山去了。

斗转星移,日月轮回。弹指一挥五十多年过去了,但当年借、还一把鸡蛋和一瓢面的经过,还历历在目。母亲不但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成家立业,而且用她那善良淳朴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我们——那就是老老实实做人,与邻里朋友和平相处;以诚信为本,把感恩永放心头;哪怕别人为我们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坚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作者简介:

吕光,男,笔名宁静致远,1955年2月出生,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北松山村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下岗19年,现已退休。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南疆诗刊记者,烟台市职工文学协会会员。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