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古代手势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8 06:54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 围观:

大弦戏历史上,宋自武有哪些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手势的故事有哪些1

滑县县城、清晨六点钟,宋自武出门练功,早起练功的习惯他已经坚持了五十多年。“俺宋老师说,人你没脾气,那你也干不成事,架子好丶动作好丶眼好,俺老师的手伸出来都是往上扛(音)。”作为一个演员啊,你没有技术水平,你还得真在这儿呆不住。“猛虎入监牢,”从1962年来到滑县,宋自武在大弦戏的舞台上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四岁要饭,到七岁还是逃荒要饭,一天就跑了五十里地,过去有桑树,桑树葚子,那葚子能吃啊,饿了,就不管怎么样就吃,吃着可甜,吃了以后走到有一个村,半夜就开始发烧,吐出来的都是葚子水。

宋自武,1940年出生于山东曹县,从小家境贫寒,大弦戏自明代初期开始兴盛,曾流行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宋自武的家乡山东曹县正是大弦戏流行的区域之一。那孔道口好过的家,它热大弦子戏他能把他的地卖二亩地,也得支持大弦子戏,你比如说唱三个月不唱了,没地方去了、你能找着他,他都管你吃。十四岁时,宋自武与堂哥结伴前往大弦戏戏班学戏,因为嗓子条件好,宋自武留了下来并主攻净行里的大红脸。他的打师叫杨明学,打师就是光管打,具体教就是苗育春和何富云。大弦戏,一种古老而稀有的强索腔剧种,从弦索清唱演变而来,使用三弦为起奏乐器。这种明代初期的戏曲伴奏样式仅在大弦戏等少量剧种中还有留存。范立方说:“三弦奏就是它生命基因或者是身份的标识,我是弦索腔,他先亮了,中国戏曲三百多个,但是都归属于一定的声腔系统,每一个剧种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族。这个大弦戏呢是弦索腔剧种里面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剧种。”“朕带酒斩御弟,寡人、寡人有错”还得给你这种念着笛弯儿、还得拍着板,三眼一板,那学的时候膝盖都拍得黑紫红。

弦索腔剧种使用曲牌体音乐,宋自武的戏班生活从学唱曲牌开始。大弦戏拥有三百多首曲牌,每个曲牌的旋律都不一样。同时,大弦戏的戏词依照曲牌的旋律而创作,曲牌和戏词是摆在新学徒面前的两道难关。曲牌体它的文词是长短句,最简单的【点绛唇】,它的格式是奉旨出朝四个字,地动山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把盐城扫,它是这样的格式。【山坡羊】也是,苏武留胡节不辱、七个字,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呑毡,牧海北海边,它后面还有,它都是属于长短句。学唱的时候不大很明白,那全部脑子里记,老师爷半夜还得叫你起来,昨天教你那几句戏词再温温,你温温,闭着眼睛温温,温罢以后,你头晚上学罢、你到睡醒一觉你再想,真是能想起来,就是这样学法。半年以后,宋自武学会了三个大红脸角色可以上台演出,从这个时候起他尝到了唱戏的甜头。唱戏因为家贫穷,一小点唱戏自己都能顾家,自己能挣下钱能养家分喜,这是他对这个大弦戏的热爱。然而不久以后,宋自武无意间犯了一个大错误,一次在唱戏的间隙,他不顾旁人的劝阻喝了几口醋,在接下来的演出中他的嗓子出了问题。去,把那个白蜡杆子给我拿来,拿那个白蜡杆子朝这儿打,只听跟那刮风一样,呜呜,哭了七天没上舞台。苗师爷就说,你这个小武啊,这一顷地叫你卖了九十九亩,这一亩养老地养不住你啊,你把腔弄坏、你还吃啥馍你还。大红脸以唱功为重,全凭一幅好嗓子,嗓子出了问题以后意味着宋自武唱大红脸的道路只能到此为止,毁了以后练嗓子,把这个嗓子练得生铁味儿,结果也没练出来,后来又找其它的声带把这个小二本腔练出来了,改门了。二本腔可以唱净行中的二红脸,二红脸饰演敬德、李逵、张飞、黄飞虎等一些武将需要扎实的武打功夫,宋自武付出大量的时间开始练功。“这样拿着,在劈的时候,劈到这个程度这个脸、这个架要这样子、劈他的时候要这样子,劈、陡上去、这个劲头基本上就足了。练功,逐渐成为这一时期宋自武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特别是扎这个三不照的架式的时候,拿着双锏扎这个架式的时候,自己这个锏这样一耍,这个腿一翘、这样一看,拿住锏这个腿没弄好,没弄好,那个苗师爷就抓住他这个腿啊、你这个驴腿往哪儿放啊你,就这样,他把这个腿给你捏好,他走了,苗师爷走了,他干啥去了,他去喝水了,把自己搁那儿了,就这个架搁那儿了。哎呀,弄得浑身汗,也不敢动,后来他真看坚持不住了,下来吧,就这才敢动。大弦戏使用大洪拳架式,拥有一套古朴粗犷的武打动作,李逵笑、敬德傲、张飞出场三不照,“这个手,不,这个样子,对,要伸开,你看我手、伸出来都一般宽。”三不照 ,以手、臀部、和脚的位置别具一格而得名,是大弦戏中最具特色的身段动作之一。“这样,走到这儿”。因为做打功夫漂亮,当时不到二十岁的宋自武在戏班崭露头角。1959年,宋自武被选中前往山东省菏泽戏校参加培训,学习了更为全面的武打动作,并在手眼身法步上进行重点训练。你这学生排着队,老师给你弄个马鞭啊,就这样给你转,你的眼随着这个马鞭转,倒转正转,转罢几圈以后,他猛一指你这个眼就得斗眼,这个斗眼咋用,就是害怕的时候,“哎呀”。这段时期的强化训练为他以后来到滑县创造了条件。滑县位于河南东北部,与山东接壤,距离宋自武的老家很近。

那时候又年轻,觉得我又在山东省戏校毕业,拿现在说就是也有点骄傲情绪吧,到哪儿也饿不到我、都可以吃一份,“俺(他)俩就过来了”。当时那个时候滑县大弦戏还很红火。1962年宋自武夫妇从山东渡黄河来到滑县,地处隋唐大运河这条古代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旁边,滑县素来有练武的习俗,这种习俗也对大弦戏产生了影响。从这些明清时期的滑县木版年画上可以看到大弦戏的早期样貌,人物形象威猛、动作夸张,武打动作甚至使用真刀真枪。经过解放以后的戏改,大弦戏取消了真刀真枪,但武打套路依然继承传统,并且乐队也遵循旧制,使用尖子号、四大扇,烘托出紧张激烈的武打气氛。出场,先打飞脚,生旦都是这,台步走得直挺挺,甚至觉得身上可僵、可粗、可野,当地群众可能有一种尚武精神,舞台上光靠人物戏从头唱到尾悲欢离合他不过瘾,由于它吸叫了当地这个文化元素,它这个剧种在表演上显示的特点是和其他剧种不一样的,这是大弦戏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大红脸,眉要得卧一点、一般二红脸、马上红脸,眉稍微要立一点,咱是这种传统。“这样,这一步,刚好对脸,枪尾都朝上,这还是对脸,这一叉,你看,”从山东渡黄河而来,作为一个异乡人并且在唱腔上没有优势,在六十年代人才济济的滑县大弦戏剧团宋自武要凭借武打功夫在滑县扎根,在二红脸的重头戏《反五关》等剧目中饰演主要人物,宋自武塑造的黄飞虎、秦琼等人物形象动作干净利落。如今,我们还能从徒弟的身上看到他曾经的影子。

“他孤儿寡母真凄惨,铁石心肠也痛酸。黄连虽苦她更苦,血海深仇恨绵绵。随之凭借扎实的戏功,宋自武迎来了一个大弦戏历史上前人未曾演出过的人物:姚达。宋自武徒弟张纯德说:“这个姚达这个角色他虽说不是打武戏,那老生台步,那胡子啊,那都得有一定的、都得要功夫啊。”解放初期是戏剧发展的繁荣时期,剧团之间竞争激烈,为争取观众,剧团准备移植一些新的剧目,《白罗衫》就是其中之一。《白罗衫》中的主角人物姚达是一个对做功要求较高的生行角色,当时剧团中能够扮演姚达的人只有宋自武。常瑞忠言:“他因为他上过正规戏校,过去那老戏校出来的那都、他的功都全面,那舞台上手眼身法步各方面他都很到位”。宋飞云说:“我没嗓子了我身段中,我不管武打也好、走些动作也中,架子好、动作好、眼好,演员你没有眼就不行啊”。从《反五关》到《白罗衫》,宋自武实现了从二红脸到老生的过渡,也凭借姚达这个角色获得了更多的群众基础,不再局限于以翻打为主的二红脸角色转而主攻生行,宋自武的嗓子条件不好,尽管身段漂亮,他还要继续在其他地方寻找突破口。2017年3月,80岁的宋自武要重新登台演出生行里的重头戏《杨府挑将》,但由于年事已高,这场戏宋自武要和年轻一代共同完成。在戏曲行业,向来有三分唱、七分念的说法,在《杨府挑将》这出戏中杨继业以唱、念为重,宋自武寻找到的突破口正是念白。他通过训子一折的念白把整场戏带上高潮。李套广说:“杨继业,这个地方最主要了,他这一板道白、他说的,那你就不当家,你自己在下面听听听他唱,听听听唱,他训训训训训,就想哭了。”“我不要你蠢子该如何,杨景、小冤家,你一到北国能搭救老主还朝,你便能进我天波杨府,你要是不能解救老主还朝嘛你,你死到北国,你永世不能进我天波杨府啊"。宋飞云言:“俺老师撵得口快,说得快、字儿摆得匀,关键是你能听清楚了,俺老师唱这一点,有味儿就在这儿呢,跟他们说的道白都不一样。"“儿啊,保定千岁北国探驾不知何日才能回来,你站起前来,叫老天我再看你两眼,杨景。“父帅”,“六郎,我的儿啊”,这是一折。“那上岁数的你瞧瞧,他们都是还不敢擦泪,不敢让你瞧着,就这个劲,其实就是擦泪的。说实在话,那真的,底下的观众特别训子那一点底下的观众确实入戏。宋自武他曾自言:“作为一个演员啊,不管哪一种角色,你这个人物丶你理解这个东西无形中你这个表现就出来了,不管从手势上、从眼睛上、从这个喜怒哀乐上就出来了。

古代手势的故事有哪些2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小说家吴趼人《吴趼人全集》,翻译时略有改动。文中插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大概是清代中后期,鹤山城中有一位书生,不过二十来岁,咱们就叫他陈书生吧(原故事中人物无名,此为代拟)。陈书生家里挺有钱,农田都租给乡下人种了,他只需要定期去乡下收租就行。

这一天,陈书生像往常一样,继续去乡下收租。

在走山路的时候,陈书生脚滑了一下,结果跌入了树林之中,滚了好远才停下来。结果,他才停下来,一抬头就看到了一头猛虎,猛虎显然也注意到了陈书生,大步跑过来。陈书生大骇,顿时吓得魂都丢了。

陈书生觉得身体都轻了,浑身飘飘然,他不知道,自己的魂已经脱离了身体,正在游荡着,不知道去哪好。

这时候,来了一位青衣人,到陈书生跟前,说:跟我去见大王,顺便登记一下。

陈书生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跟着青衣人走了。走了很大一会儿,两人来到一处巍峨的宫殿前,看起来似乎是帝王居住的地方。青衣人带着陈书生,进入宫殿,经过几处廊庑,来到宫殿里面。

一位老者坐在宫殿北面台阶后,他前面有一张案,似乎是官员升堂办案的案子。老者身穿明代袞袍(古代帝王的一种衣服),头戴清代帝王冠,上面镶嵌着紫金宝石,还有三眼花翎,颇有些不伦不类。在台阶下面,跪着很多囚犯,似乎都在等王者发落。

正在疑惑间,忽然天降红光,红光之中,一位古代王者缓缓落下,他穿着打扮更威盛,似乎是太上皇。他还带着几十个仪从,这些仪从看起来都不简单,个个都如同那位老者一样。

古代王者上了台阶,据案中坐下来后,殿中囚犯纷纷躲避,趴在远处,头都不敢抬起来。那位身着袞龙袍的老者也下了台阶,跪下磕头,似乎很怕古代王者。

众人安定后,古代王者打了一个手势,说一声“行刑”,左右之人都懂了,他们扒了老者的袞袍裤子,然后当场打了一百杖!老者被打时,一声也不敢吭。

打完人之后,古代王者和仪从又飞上了天,在红光中慢慢不见了。

老者起来了,继续穿好袞袍,坐到台阶上案中,一脸傲然,毫无羞惭的表情。接着,老者开始发落各个囚犯,等各个囚犯处理好后,青衣人拉着陈书生跪在台阶下,请老者处置。

老者看了看陈书生,审视几遍后,说:他命不该绝啊,让山神来吧,把他送回去。

很快,一位白发苍苍,胡须又长又白的老翁,拄着拐杖弯着腰,慢慢来了,看来他就是山神了。山神来了后,也不对老者施礼,然后带着陈书生离开了。陈书生出了大殿,再回头看时,只见大殿都消失了,他心中更加惊讶。

陈书生看老翁不吓人,就问道:老先生,您就是山神吗?

山神点了点头,说:是啊,我就是本处山神。

陈书生继续问道:那殿里的老者,他是谁呢?为什么他穿着前朝的衮龙袍,却头戴本朝的帝王冠呢?

山神笑了笑,说:那是吴三桂。吴三桂死后,到了冥府,阎王不知道如何处理他,就请命于天帝。天帝就告诉阎王,吴三桂既不能忠于明朝,也不能忠于清朝,对于妖姬他十分宠幸,对于自己的孩子,他却弃如敝履,一生反复,最后想造反称帝却没能成功,可以说是一生惆怅了。他虽然到了冥府,但冥府也没他的位置,不如就让他别处一席之地,封他做个惆怅的鬼王吧,就叫怅鬼王,让他管理天下因为惆怅失意而死的鬼怪。

陈书生接过来说:这么看来,吴三桂已经做了怅鬼王啊!

山神又笑了,说:不完全是啊,你听我说完。阎王得到天帝的旨意后,就跟判官说了。判官登记造册的时候,由于他识字水平有限,结果把惆怅的怅,写成了伥鬼的伥,登记造册定下来后,阎王想改也来不及了,禀告天帝后,天帝干脆就让吴三桂做了伥鬼王。嘿嘿,贰臣贼子,身穿两朝衣冠,真是讽刺。

这里,多说一句,解释一下什么叫伥鬼。

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为虎作伥”,这里的伥就是一种为老虎做坏事的鬼怪。据说,被老虎害死的人,死后会变成伥鬼,而这些人做了伥鬼后,不仅不去找老虎报仇,反而会继续害人,做老虎的帮凶。

宋代李昉的《太平广记》里面提到“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后来就被总结为“为虎作伥”,成语“为虎作伥”,就是这么来的。

到这时候,陈书生又好奇了,问道:我好像也是被老虎吓死的,怎么不是伥鬼了呢?

山神说:年轻人啊,你还没死呢,不算伥鬼,所以伥鬼王吴三桂才让我带你回去。我是本处山神,山中毒虫猛兽全归我管,你还没有死,所以不算伥鬼。不然的话,你就是想回去,怕也回不了了!

陈书生还是很好奇,又继续问:那从天而降,带着很多仪从,像是古代帝王的,敢打怅鬼王吴三桂的人,又是谁呢?是天帝吗?

山神嘿嘿笑了,说:打一个怅鬼王还至于天帝出手吗?那可真是太抬举他了。其实,那个古代帝王不是别人,正是桂王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钧之孙,也就是万历帝的孙子,也是天启和崇祯的堂兄弟)。

陈书生知道,朱由榔最后逃入缅甸,被缅王莽达收留。后来吴三桂攻入缅甸,继任的缅王莽白把朱由榔献给了吴三桂。最后,朱由榔父子及家眷25人被吴三桂手下心腹吴贵国勒死。

但他还是问山神:桂王和吴三桂都已经死了一百多年,桂王为什么还能打吴三桂呢?

山神说:桂王是为明朝江山社稷而死,可比吴三桂反复无常忠贞多了!桂王死后,上诉天帝,说吴三桂实在太可恶,希望能够严惩吴三桂。天帝虽然知道天命不可违背,但是还是很同情桂王,让他每天都打吴三桂三百杖,直到满三万六千万杖之后,才允许吴三桂转世投胎。

陈书生默默算了一下,一天三百杖,三万六千万杖,足足需要120万天,差不多需要将近3300年。这么一算,他不由得惊讶。

山神似乎看出来了陈书生的想法,又说:你知道吴三桂投胎转世后,会做什么吗?

陈书生说:莫非是禽兽?

山神说:是禽兽,而且是最为人不耻的禽兽,就是獍,生下来后回头就吃了父亲(一说生下来就吃了生母),十分凶残。

(注,《述异记》记载:獍之为兽,状如虎豹而小,始生,还食其母。《汉书》记载: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枭,鸟名,食母;獍,兽名,食父。)

陈书生还想再问,山神看了看到地方了,一脚踹倒陈书生。

陈书生就此昏倒,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草丛中。原来他只是被吓得魂魄丢了,老虎看了看没吃他。于是,陈书生拍了拍身体,继续赶路了。

这个故事,一看就是吴趼人为了抨击吴三桂而创作的。

吴趼人出生在清代后期,他曾写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对当时国家的种种弊端极为忧虑,虽然清朝已经危如累卵,但他还是认为,人应该忠于国家,而不能出卖国家,背叛国家。所以,他借吴三桂来批判那些出卖国家、投靠列强的小人,把他们比喻为獍、枭。

顺便推荐一下,《吴趼人全集》这部书很不错,虽然很长,但是读起来过瘾,能对作者当时的对家国的情怀,感同身受。

古代手势的故事有哪些3

神魔小说《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见到了如来佛祖的神话故事。在这部经典巨著里,出现了很多神话人物,既有佛家神话的如来佛、观音菩萨、四大天王,也有道教神话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等等,它向我们展示了天庭神仙诸佛和谐共处的画面。


86版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手持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面对天庭的十万天兵天将都毫无惧色,从兜率宫一直打到了通明殿。这通明殿可是三界之主玉皇大帝的宫殿,怎么可能这么轻易被孙悟空闯入呢?其实在读完原著之后,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差别。原著里,孙悟空刚刚来到南天门就被一位神仙拦住了,话不多说,二人大战了三百回合,这位神仙也不落下风,由此可见这位神仙的实力也是很强的。那么这位神仙有什么来历呢?他就是道教神话里的“第一护法神”王灵官。


王灵官是谁?相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号。王灵官又号“太乙雷神应化天尊”,是道教的第一护法神,同时还是雷神和火神。当我们参观全国各地的道教宫观,迈入山门时,首先看到的那尊神像就是王灵官。这位王灵官的神像造型比较奇特:红脸虬须,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手执风火轮,右手举金鞭,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王灵官还喜欢“竖中指”。为何王灵官的神像造像这么奇特呢?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叶,它“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道教由张道陵天师所创,承袭了黄老道家思想。神仙信仰是道教最为鲜明的一个特点,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有着规模庞大的神仙数量,这些神仙大都是由道炁化生而来。道教根据神仙的经历和神威的不同,赋予了神仙不同的形象,有的慈悲庄严,有的威武不凡,整个神仙群体的形象基本上跟人类相似。不过有一些神仙比较奇特,比如哪吒三太子、天蓬元帅、斗姆星君这些都是三头六臂的形象。还有二郎神、马元帅、雷公都是三只眼的形象,王灵官也是有三只眼。


“竖中指”在现代社会是一种“不雅”的行为,为何王灵官会有这样的造像呢?原来,在道教文化里,有一种叫做“手诀”的道法。看过动漫《火影忍者》的朋友会对里面的“结印”术印象比较深刻,它是通过两手十指相互交叉,结成不同的形状,并配合想象意念形成的修法。最为经典的是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十二地支”而形成的结印,将这十二种手诀任意搭配、交互结出,就会释放不同的忍法。道教的“手诀”指的是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间结成某种样式,以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

道教的道法包罗万千,其中有“一诀、二罡、三符、四咒”的说法,由此可见“手诀”在道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王灵官这种“竖中指”的手势被称为“灵官诀”,此外还有依据尊神元始天尊为主的“玉清诀”、灵宝天尊的“上清诀”、道德天尊的“太清诀”、玉皇大帝的“玉皇诀”等等。道教的神仙有着不同的神职,所以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的“手诀”也是不同的,篇幅所限就不详述了。


那么这位“第一护法神”有什么来历呢?据道经记载,王灵官原本是天庭的南斗星官,玉皇大帝敕命他监督龙王行雨布泽,不过王灵官脾气比较火爆,看到一条老龙没有按时布雨,一气之下用金鞭将它打死了,并且还抽其筋为龙索缠于腰间。玉皇大帝非常震怒,将王灵官贬下凡间,来到了湘潭之地。萨真人云游到此地时,使用雷火将王灵官所居的庙祠焚毁,王灵官便向玉皇大帝告状。玉皇大帝赐予王灵官金鞭一根,还有具有神威的第三只慧眼,敕命他跟随萨祖纠察其善恶十二年。王灵官发现萨真人“道贯先天,法显龙兴”,便决定拜他为师,跟随真人学习道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