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乌托邦世界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8 06:50 作者:光明网 围观:

失落的“乌托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乌托邦世界的故事有哪些1

作者:华之

冬日的下午,窗外阳光暖暖地照进窗棂。顺手在案头拿起一本小说《我曾离你这么近》,读着,读着,随着作者清新淡雅的文字,一些离自己生活很近的人物、故事、情感,浮现在眼前,一时竟不忍释卷。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曾反复提及“乌托邦”。“乌托邦”既可以表示努力追求“福地乐土”的崇高,又寓含“乌有之乡”的虚幻和徒劳。这种崇高追求和虚幻徒劳的冲突,便成为了书中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本因。

小说情节集中而单纯,所有人物和情节线索,都围绕女主人公童晖展开。故事发生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年代。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文化人作为社会的一员,而且是社会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变化得更为迅猛。小说便是通过童晖、林洋、老柳、小倩等文化人,在这个时代的亲情、爱情、事业上的遭遇,反映了这个群体在当下的喜怒哀乐。

童晖自小在外公温暖的怀抱中长大,深受外公的呵护,毕业之后,进入文化馆工作,等待她的是安稳的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她对生活和事业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期待和憧憬。她渴望“做着自己最愿意做的事”,“它就是一个乌托邦世界的大狂欢”。童晖放弃安定、衣食无忧的生活,毅然停薪留职,加入了林洋的文化公司,一起努力建设心中的理想文化。无论创办《华人》增刊,还是建设“复平邨”,她都全身心投入。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林洋的了解、爱慕和情感。这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博弈,迎来了童晖的人生成长和情爱的升华。

失落的“乌托邦”,是书中情节发展的高潮。然而,在小说高潮来临之时,“乌托邦”却失落了。呵护童晖一生的外公离世,并在临死前决然地阻拦了童晖和林洋的爱情。伴随童晖长大的情感上的“乌托邦”,茫然失落了。童晖与林洋的爱情,尽管心灵相通、灵肉合一,但在现实的压力下,纠结再三,还是寞然分手。复平邨的建设,耗尽了他们的心血,几番抗争,终于还是落败,理想终究没能抵挡得住现实利益的诱惑。童晖痴心向往的事业“乌托邦”,亦轰然失落。

小说的结尾,经历了许多苦痛的童晖,依然平静地去了滕州大学读书,临行前她删掉了自己与林洋聊天的全部信息,而且感觉是“哗的闪开一条道路,一下明媚起来”。她读完书,又回到了昔日的文化馆工作。在小说的开头,还有一段倒叙,细腻、温暖的描写了她与新恋人李信的缠绵。作者笔下,一切失落已然过去,生活依然像以前那样风平浪静地展开。

也许,这就是作品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写失落,写悲哀,写痛苦,写悲剧,以云淡风轻来替代长歌当哭。小说的情节发展是悲剧性的,所有的失落和毁灭,足以使人痛不欲生。可作者的笔墨十分内敛,坚持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表现生活。书中没有什么煽情的描写,情节也没有延续悲剧性的发展,只是平静地描写波涛逝去之后的生活常态。这种悲剧的味道,更加令人思考、反省。

另外,小说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为作品增色不少。书中对外公与童晖的情感描写,对童晖与林洋的情感描写,都极为细腻,显得层次清晰,亲切动人,让人感同身受。作品的文字清新、晓畅,一些风景和心理描写,像一篇漂亮的散文,可见作者不一般的文字功底。

合上书本,再次思考书名《我曾离你这么近》。是的,我们离得这么近,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都是文化人,就是当今的社会大众,相处在同样的时代,面临同样的问题,遭遇同样的纠结,都会有与作品主人公一样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失落。正是因为近,因为平常、平淡,才是每个平常人的感同身受,才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真实的思考。(华之)

来源: 湖南日报

乌托邦世界的故事有哪些2

之前我们编辑部看了一部不过时的社会科幻电影《千钧一发》,这给了研习君一个启发:很多科幻的设定虽看似离奇、离我们遥远,但其实反而能很精准地刻画出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和状态。

毕竟,科幻的设定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即可,并不需要创作者严格证实或证伪。大部分读者、观众在看科幻故事时,看中的也不是设定的严密与否,而是设定的脑洞和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

这让研习君想起了很多精彩的科幻故事,本身设定可以说非常不复杂,但故事建立在绝大多数受众都会感兴趣的常见社会问题上,在设定和情节中融合了最先进的科学发展结果,既让普通人看着过瘾也能让对科技有兴趣的人产生思考,照顾到了尽可能多的受众,保证了口碑营销中的胜利。

平常很多想写科幻的作者君呢,好像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疑惑,最常见的一个就是,“会不会门槛太高啊?大家不感兴趣怎么办?”

那研习君觉得,问题可能要么就出在设定不够简单易懂/缺乏新意,要么就是故事本身不够吸引人啦。那今天研习君就跟大家分享并分析几个英国科幻惊悚剧《黑镜》第四季里的两个小故事,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融合进有趣的科技发展,从而保证低门槛高质量的。

1.当恋爱选择全部由软件决定

第四季《黑镜》的着眼点放在了未来科技发展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上。第3集《DJ下台》就讲述了手机app对恋爱婚姻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流行的约会app,我们不妨试想下,如果加上AI的辅助,进化成终极的大数据配对系统,并且强制每个人听从它的命令,我们的恋爱、约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七大姑八大姨逼你相亲的场面再也不会有,可这样我们就会遇见那个对的人并且从此进展顺利了吗?

《DJ下台》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像是《楚门的世界》的巨大封闭空间中,里面的人不知道外面世界长啥样,从有意识以来,他们就依循着系统Coach的指令行事。 Coach无所不能,替人们规划一天的行程,兼任健身教练、人生导师还有恋爱专家。

其中的人们没有其他目的,只需要也只想找到终极配对。但Coach不会告诉你ta何时来临,只是通过不断的试错收集数据资料,按它的安排,“那个人总会来”。所以你能做的就是听它的指挥,和一个个人在指派的小屋中,一起过完指定的相处时间。可能是十分钟,也可能是十年……

你问我如果系统出错怎么办?哦,系统当然是不容置疑的,多次相遇却按系统指令擦肩而过的男女主也有很多次这样的疑惑,但系统永远会说:“凡事都有它的原因。”

不听话怎么办?如果你真的厌恶配对对象,拒绝进入指派的小屋中、一起过完指定的相处时间,那附近的黑衣人就会出手维持秩序,让你吃点苦头哦。

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场为一同完成终极目标的新人欢庆的庆祝会,仪式上每个人都堆满了幸福的笑脸,只有男主会想,那些笑容背后都是真的吗?

最终,忍无可忍的男女主决定彻底反叛系统的指令,不顾一切地一起厮守,结果嘛……嘿嘿,不剧透,反正超出我意料之外(要不要先试着续写个结尾再去看啊?)。

其实这个故事乍一听有点像前两年的电影《龙虾》,电影里单身人士被视为异类,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配对成功,则会被变成种种动物。故事折射了当爱情和家庭关系完全被强制,会发生什么样的悲剧,属于典型的社会科幻反乌托邦故事。

而《黑镜》里恋爱软件的这个故事加入了我们每个人最常用的app,幻想了系统不加节制的能力,再有男女主冲破一切的爱情,被很多人评价为“一个属于追求AI科技,凡事大数据的新时代爱情寓言”,会让我们真的去想,要是自己,是相信直觉还是系统化的计算?不得不说,确实代入感超强的。

2.有种芯片能随时监控孩子,你会用吗?

儿童安全问题可以说是目前最能牵动国民情绪的社会议题了,研习君也经常听身边的妈妈们讨论说,如果有芯片可以植入孩子体内,父母能随时掌握孩子在哪,就再也不用为绑架、拐卖和走失提心吊胆了。

那如果这项技术真的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合法面对全民推广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景象呢?

黑镜第四季的《大天使》为观众描绘了最极端、可怕的一种情况。故事里的妈妈原本就有点儿过度保护,在孩子走丢一次后,更是差点疯了。于是自责又害怕的她给孩子的大脑里植入微芯片,然后,就可以用 Pad 来监控孩子的一切了。

微芯片的功能可比一般妈妈想象的多得多哦:定位当然只是最基本的,随时监控健康状况也是小case,还可以直接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到他们接触的一切。不过最厉(恐)害(怖)的是,你能给孩子看到的任何内容自动加滤镜!

主角妈妈高兴坏了:“哇,从此我就是女儿的全职守护天使!”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看呢?(回想要是自己被这样守护,可能会吓尿)女儿莎拉从小在这样无死角的监控下长大,任何敏感信息都会自动变模糊,看不清也听不清,因此她的智力发育和心智发育都比同学慢很多,在学校成了一个怪胎。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这一般只是开始,父母掌握了这项技术后,监控的可不光是安全和健康了……果不其然,女儿和男友因此分手,而最终知道一切的女儿,会做出什么呢?(可以脑补一出家庭悲剧大戏,就不剧透了)

表面上看,这又是一个关于父母对子女过度控制对常见家庭悲剧,我们在诸多经典故事里已经见得太多,当代社会严峻的安全问题和飞速的科技发展,又给这样的经典故事模型提供了新的土壤和条件。从评论来看,可以说普遍认为脑洞不算优秀,但胜在准确抓住了部分受众的痛点。

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都是幻想人类生活某方面未来科技的极速发展,然后建立在原有的常见人性问题基础上,其实也不脱社交、育儿、恋爱这些最常见的问题,展示出最极端的人物处境和选择,从而折射出部分人群共同的恐惧和隐忧。

其实这类故事,故事app里也有不少啊,走兔的《摄魂app》,鹿星野的《智能口罩》和《窥屏app》,也有相似的妙处,所以具备一定的ip价值。

其实说到底,我们还是希望在科幻写作中,大家能把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情况、把科技信息合理融进精彩故事作为日常的思维方法,让故事赢得更高的价值。

当然大家看到、想到有更精彩的故事,也欢迎和我们一起探讨啊。

点击屏幕右上【关注】按钮,让你的写作不再迷茫。

乌托邦世界的故事有哪些3

豆瓣9.2分的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上映时,曾引起不小轰动。影片讲述了小镇女青年兔朱迪在各种不同动物和谐相处的“动物城”里历经磨难,最终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疯狂动物城》的英文名Zootopia,是zoo 和Utopia的合称,意思是“动物们的乌托邦”。影片不仅为我们传递了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也向我们展现了西方对“乌托邦”的构想理念。

中国也有一篇描写“乌托邦”的文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桃花源记》中,渔夫误入一个世外桃源,里面风景如画、人民幸福,让渔夫羡慕不已,可是回去后的渔夫再也找不到这个世外桃源了。陶渊明也代表中国文人构想了心目中“乌托邦”的样子。

《疯狂动物城》和《桃花源记》都是对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构想,很有意思的是,从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对乌托邦的不同构想背后,蕴含着的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今天,我就以两部作品为例,给大家分析一下“乌托邦”构想背后,东西方在理想世界的人格构想、社会氛围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不同文化价值观精彩的碰撞。

01 人格构想:《桃花源记》希望人民安守本分,《动物城》鼓励成员人尽其才

两部作品中,乌托邦里的人们生活得都很幸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理想化”。但我们注意到,两个乌托邦世界对“生活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世外桃源认为,生活幸福就是人民安守本分;动物城则认为,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才叫做幸福。这源于东西方文化对个体“人格”的不同定义。

  • 东方文化注重人的“品格”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在著作《人之镜》中提到,对一个人人格的评价,有两种不同标准:一是“品格”,属于道德范畴;二是“性格”,属于认识范畴。中国人更关注人的品格,西方人则更关注人的性格。

《桃花源记》中,人民生活幸福安定的前提,是人人都是遵纪守法、服从秩序的良民。这无形中对人民的道德层面提出了要求:遵纪守法。只有每个人民都能做到在道德上可以约束自己,思想统一,社会才能安定,生活才能幸福,才能实现桃花源中没有统治者,人民也能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东方人在童年时期,父母就会对品格提出高要求,整个社会的氛围也是如此。我们有着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倡导整个社会不断提高道德水平素质。在这种高标准下,这些年中国的国民素质的确在不断提升,国家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 西方文化强调人的“性格”

动物城中,各类动物居住在一起,每个动物都是一张与众不同的名片。来这里的每个动物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给社会贡献力量。不同于桃花源的和谐统一,动物城里的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善也有恶,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邓晓芒教授在《人之镜》中用中西方最推崇的英雄形象:关羽和阿喀琉斯作比较,解释中西方对人格的不同观念。东方讲究品格,对人的道德要求非常高,中国人最推崇的是忠孝义三全的道德典范关公。

西方注重性格,希望人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他们最推崇的英雄阿喀琉斯就是一位非常真实、性格鲜明的英雄。阿喀琉斯是希腊的战神级人物,然而让他声名大噪的特洛伊战争是他逃不掉才被迫参加的,刚参战就因为和主帅抢女俘闹翻不战斗了,最后还是因为最好的朋友被敌人杀害了,他才愤然参战并一战成名。阿喀琉斯在东方文化一定会被冠上“任性”“没有责任感”的罪名,然而西方人很推崇阿喀琉斯这样真实的性格,正是这种真实让西方人觉得更加亲近。

这种文化差异同样反映在两部作品中。动物城中,狐尼克最初是一个倒卖冰棍赚差价的小混混,后来当观众知道他克服了被歧视的童年阴影,最终实现梦想成为警察的时候,大家很快就原谅他了,并且非常喜欢性格丰满又真实的他,甚至超过一直正义感爆棚的兔朱迪。

桃花源中的人民没有这些性格上的变化,陶渊明给大家设定了最开始就都是品德高尚的人设。两种文化对于个体理想人格的价值观念差异,可见一斑。

02 社会氛围:《桃花源记》是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动物城》是各类共存的美好社会

桃花源里人们的生活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不被打扰的岁月静好,而动物城中人头攒动,吵吵闹闹,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 东方文化含蓄保守,渴望和平,恐惧冲突

我们东方文化比较含蓄保守,“根”的意识特别强烈。这与华夏民族一直饱受战乱之苦有很大关系。中国历史上有数不清的大小战役,各朝各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老百姓没有什么要求,只求和平安定,将来老死落叶归根。

陶渊明设想出的桃花源正是满足了中国百姓千年来的梦想。这里的人民躲避战乱搬进来,就不再出去了,以至于都不知道外界已到了什么朝代。有意思的是,里面的人民从不着急,很享受这样的平静闲适,愿意一辈子留在这个不被战火污染的地方。

  • 西方文化开放进击,不同观念的碰撞才能激起进步的火花

众所周知,西方世界历史上战争也是不计其数,西方人同样渴望和平,但战争却并没有培养出他们“安土重迁”的情结。相反地,西方世界在不停地碰撞与融合中孕育了两次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次大思潮,科技革命,当然,还有代价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

这些碰撞无疑给西方世界带来无数次进步的火花,也让西方世界在无形中默认一个观点:冲突并不可怕,每次冲突得到合理解决,反而会促进社会进步。所以我们在动物城中可以看到,导演毫不介意让我们看到动物城中的弱肉强食、种族歧视等等冲突和问题,因为冲突就是用来促进社会进步的,自然会有兔朱迪和狐尼克们出现,加速社会进步的进程。

03 人际沟通:《桃花源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动物城》彼此独立、平等相处

我们观看两部作品时,乌托邦里的人们相处模式也有很大不同:桃花源里男耕女织,几代同堂,邻里和睦,尽享天伦之乐;动物城中彼此独立,各自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 东方崇尚集体文化,几代同堂、邻里和睦是世代梦想

孟子提出“君子有三乐”,第一乐便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东方非常崇尚集体文化,再进一步,是“家”的文化。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幸福绝对不仅指自己过得好,一定是自己和家人过得都很好。从中国很多影视作品你就会发现,人们非常羡慕子孙满堂、相亲相爱的“中国式大家庭”。

《桃花源记》描述的就是这种场景,不仅家中老人健康,子孙孝敬,邻里之间同样相亲相爱。大家对渔夫的到来很新奇,也非常热情友好,争相邀请他去家里吃饭喝酒。这种淳朴的民风你几乎可以在中国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寻到踪影,中国人,无论阶级高低,内心都会非常渴求这种人性的温情。

  • 西方强调独立平等,鼓励个体通过奋斗实现个人价值

西方自从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后,人文主义的精神就已经悄悄在人们心中扎根,追求个性解放成为人们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动物城就是很好的体现。动物城中每个动物都有缺点,包括主角兔朱迪,但每个动物也都知错能改,尽最大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很多美国电影都有“美国梦”的影子,影片中的主人公从一个身处困境中的不起眼小人物,历经磨难,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非常追求平等。陶渊明没有在桃花源中设定统治者的角色,也说明了对平等的追求,但动物城中这一点表现地更为直观,甚至可以说,兔朱迪一生就在为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平等权而奋斗。期间兔朱迪遭遇的种种磨难,都是为了向西方世界在追求平等的道路上经历的种种苦难表示致敬。

虽然东西方对于“乌托邦”的理想世界构想不同,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共同价值观的追求是一致的。《桃花源记》和《疯狂动物城》都向我们传达了渴望真善美的美好愿望,这也正是东西方在价值观念不同的基础上还能够做到“和而不同”的根本原因。

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世界的范围越来越小,东西方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疯狂动物城》在中国市场的大火,也说明了西方价值观中那些合理正确的部分,也在逐渐被国人认可并实践。比如,我们现在同样追求个性解放,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这都是我们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表现。

总结一下:

《桃花源记》和《疯狂动物城》让我们见识到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乌托邦”理想世界,也感受到了背后蕴含的东西方对理想人格构想、社会氛围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不同文化价值观精彩的碰撞。两种价值观没有孰优孰劣,它们孕育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也因此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多元美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