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故事的窗花示范

2022-10-25 20:39 作者:渭南青年网 围观:

故事渭南|合阳纸塑窗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渭南青年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窗花示范1

由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精心打造的陕西首个系列文化沙龙《故事渭南》是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为导向,立足渭南,面向大众,挖掘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整合社会资源,讲好渭南故事。以文化的名义,凝聚人心,打造品牌,为渭南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灯塔

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渭南故事。挖掘其中的

价值理念,道德规范

人生智慧。以文化人,以史

资政,在溯源寻根中

凝心聚魂,再创辉煌之明天

故事渭南

每月一期。欢聚四合院

用心感悟心与心,心与物

古与今的碰撞

集思广益,精心打造

只为与你拥有一次心灵的邂逅

合阳纸塑窗花 

纸塑窗花是合阳独有的一种类似浮雕的民间立体纸饰艺术,被誉为“窗格上的木偶戏”。保护好这一民间文化遗产,对研究我国剪纸、民俗、美术、戏曲史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合阳纸塑窗花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有故事的窗花示范2

12月10日,曹宏霞为记者介绍她的“陕北婆姨”系列剪纸作品。

剪纸,内容丰富、造型奇巧、寓意深刻、用途广泛,彰显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张纸,一双巧手,小小的剪刀灵活地游走在纸上。不一会儿,花鸟鱼虫、自然风貌、戏曲故事等活灵活现的剪纸造型便映入眼帘。剪纸在榆林是一种普遍的群众艺术,它与榆林本土风俗习惯紧密结合,体现了浓浓的陕北特色,为爱好者提供了自由创作的广阔天地,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曹宏霞创作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剪纸。

小小剪纸 寄托浓浓乡愁

12月9日,天气格外寒冷,但绥德县老年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却热闹非凡。“剪纸艺术中,莲花和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和梅花则寓意喜上眉梢。”教室内,民间剪纸艺术家陈艳芬正在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上剪纸课。只见她手握剪刀,与往常灵巧快速的剪纸方式不同,陈艳芬耐心地为大家示范每一步,剪到关键处,还细心讲解剪纸的元素、符号以及寓意。

“我每周二、周四在这里免费授课,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涨,让我更有信心教下去。”陈艳芬说。

曹宏霞创作的剪纸作品《妈妈的窗花花》。

不需底稿、不用打样,仅凭一张红纸、一把剪刀,谈笑间便剪出蝴蝶飞舞、百花绽放……今年53岁的陈艳芬来自绥德县田庄镇田庄村,是当地有名的剪纸能手,也是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她用“拿起剪刀有自信,几天不剪就难受”来形容自己,说她之所以钟情于剪纸,是因为有一个会剪纸的母亲。

陈艳芬的母亲郝国兰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5岁时,陈艳芬就拿着母亲剪的狮子、老虎剪纸照着剪。到了12岁,村里不会剪窗花的人都找陈艳芬来剪。逐渐,巧女子陈艳芬的名声便传开了。

12月9日,陈艳芬(左三)在为绥德县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讲授剪纸课程。

1988年,陈艳芬与田庄村农民胡宝成结婚。婚后,她开了一家裁缝铺,挣钱贴补家用。陕北人过年,家家户户喜欢贴窗花,每当临近年关,她便开始剪窗花,在当地集市上摆摊出售,由于物美价廉,她剪的窗花总是被抢购一空。

2003年,陈艳芬来到延安杨家岭石窑宾馆参加活动,一晚上剪了600多幅小窗花,这些形象生动的剪纸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转折,从那以后,每年旅游旺季,我都会带上工具去延安剪纸,宾馆会为我免费提供场地。”据陈艳芬回忆,她的剪纸摊位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陈艳芬从剪窗花一步步发展到能剪出寓意深刻、形态各异的剪纸。她的作品《秋收》《亲如一家》等也在国际剪纸艺术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使她获得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2008年至2010年,陈艳芬三次应邀参加了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举办的民间艺术剪纸高级研修班。“聆听了国家级剪纸艺术大师的精彩课程,我进一步领略到剪纸艺术的奥妙,我的剪纸水平也迈上新的台阶。”陈艳芬说,记得第一次坐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她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课后忍不住用手机和丈夫分享学习成果。

2012年,陈艳芬构思创作了剪纸作品《民俗风情记忆》,将原来的单色剪纸发展成套色剪纸。这些年,她不仅努力提高剪纸技艺,还注重研究传统剪纸的文化内涵,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一把剪刀一张纸 “陕北婆姨”走天下

榆林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千百年来活跃在黄土高坡上的民间艺术瑰宝。榆林剪纸界更是人才辈出,这其中,曹宏霞是名气十分响亮的一位。

“你瞧!这幅色彩绚丽的剪纸当中,有一位身穿花棉袄的母亲正在教她的儿女剪纸,在我小时候,母亲也是这么教我的。”在曹宏霞的“陕北婆姨剪纸”店,一幅名为《妈妈的窗花花》剪纸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作品中,不远处窑洞墙上挂着的辣椒串、正在觅食的鸡格外生动有趣,充满了浓浓的陕北特色。这幅剪纸斩获2019“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今年66岁的曹宏霞是榆林横山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一直以来,曹宏霞坚持用陕北传统手工剪刀创作作品,在她看来,这样更能保留陕北剪纸的神韵。

曹宏霞自幼跟随奶奶学习剪纸,这段经历将她的童年装点得有滋有味,10多岁时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巧姑娘。30多岁从毛纺厂下岗后,曹宏霞摆地摊、卖花布、卖服装,做了很多尝试,也挣到了一些钱。但她觉得单纯做生意没有成就感,实现不了自我价值。于是,她决定正式开始剪纸艺术创业之路。

1992年,曹宏霞和丈夫办起榆林市第一家剪纸艺术社,艺术社主要出售剪纸作品、培训剪纸学员。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2004年,她为自己的剪纸注册了“陕北婆姨”商标。

曹宏霞的作品中饱含浓浓的陕北特色。采访间,她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画册递给记者,里面全是以榆林小曲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故事作为创作元素的剪纸作品。可以看出,只有对这片土地充满炽热的爱,并做过大量研究,才能剪出这样的作品。

1998年,在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曹宏霞创作的《水浒传》系列作品获得银奖,这让她备受鼓舞,同时产生了要跟更多剪纸艺术家交流的想法。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她开始独自一人到全国各地交流参展。这些年,曹宏霞去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参展,并随代表团去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有时候想想,我一个陕北女人背着家乡的文化各地跑,挺为自己骄傲的。”她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曹宏霞创作的《信天游系列》《奥运体育项目系列》剪纸画册,被指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品,赠送给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至此,“陕北婆姨”剪纸走向全世界。

从一名下岗工人到如今的剪纸大师,曹宏霞付出的心血只有自己知道。虽然已年过六十,但为了剪出好作品,她经常十几个小时不休息。

这些年来,不管走到哪里,曹宏霞都会把剪纸带到哪里。“带着剪纸,就像带着我们榆林的文化。”如今,这已成为她的一项神圣使命。

发扬光大 传承一直在路上

对于榆林民间剪纸艺人来说,剪纸不仅“剪”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还“剪”出了一份厚重的社会责任感。

“剪纸是我们榆林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来传承。”曹宏霞说。几年来,她多次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单位授课,每年还定期在妇联开设剪纸培训辅导班。在她的带领下,有不少人走上了剪纸的道路。

“传承、发展民间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曹宏霞打算与专业团队合作,尝试把丝巾、瓷器等与剪纸艺术联系起来,打造有“曹宏霞”版权的剪纸系列文创产品。

榆林市榆阳区还在榆阳区文化馆原址基础上改建了一处非遗保护中心,并设置了非遗展示馆。这两年,馆内相继开设了剪纸、石雕、泥塑等传习室。

“传习室为我们手艺人聚在一起提供了平台,我们不仅要将这些手艺传下去,更要把榆林文化更好地展示出去。”在曹宏霞看来,传习室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展示和交流,让更多的人领略榆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曹宏霞一样,陈艳芬也为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2年,她与丈夫在田庄镇小学开办了剪纸兴趣培训班,每年利用暑假时间在校园内免费给学生传授剪纸技艺。

“将剪纸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陈艳芬说。同时,她还不定期免费给田庄镇的妇女教授剪纸。

2015年,在绥德县妇联的推动下,陈艳芬成立了绥德县艳芬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她的传帮带下,田庄村及周边村庄有上百名妇女从事手工艺生产。“我们免费为有需求的人进行培训,统一收购、包装手工艺品,希望在给大家找到致富门路的同时,能够将陕北民俗文化发扬光大。”陈艳芬说。

眼下,屋外的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但在屋内,榆林剪纸手工艺人手握剪刀,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怀着炽热的心,把对未来的憧憬剪进了一片片色彩斑斓的纸张中。一幅幅线条流畅、活泼有趣的剪纸作品,蕴含着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编辑:高思佳

有故事的窗花示范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蔚县剪纸又叫窗花,是全国唯一的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成熟阶段的点彩剪纸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用薄薄的白纸,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下来,再点染上鲜艳的颜色,形成空灵、艳丽的艺术品。五彩点染的蔚县剪纸堪称中华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2006年5月,蔚县剪纸以剪纸项首位的身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1月,蔚县剪纸与苏绣、钧瓷一起荣获“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民俗民片奖”。蔚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挂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蔚县有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分布着剪纸艺人,形成了28个剪纸专业村,其中蔚县剪纸专业户1100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生产剪纸600多万套,畅销美、日、德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师1名,工艺美术家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1名,一级美术家4名,工艺美术家11名。剪纸内容涉及花鸟鱼虫、戏曲人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剧脸谱、古装仕女、名胜古迹、重大节庆等八大类6000多个品种。

(来源:河北新闻网;记者马南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