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团结友谊的美文

2021-12-27 16:20 作者:亿聪起名乡土文学 围观:
乡土散文:苗族“吃相思”

乡土散文:苗族“吃相思”

文:龙见岩

不知从何时兴起,县内苗族村寨与县内或县外苗族村寨之间流行一种集体交往做客的活动,被称为“吃相思”,又称为“做众客”“打集体同年”,苗族称之为“阿九兑”(苗文at jub deix)。

  “打集体同年”是“打老庚”的拓展形式,为满足人们交往交流需求,苗侗人民把“打老庚”的范围扩大到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层次和规模。

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思想保守,人们交际圈子受限,长期形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人们极其渴望交流。于是,就有人想起了相思活动。“吃相思”一般是在秋后或春节后正月底前之间举行,“吃相思”活动场面宏大,内容丰富多彩。从迎接客人到送走客人,每个环节都安排得十分慎密,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其活动内容包括唱拦门歌、喝拦路酒、赛芦笙、唱苗歌、跳芦笙舞、长桌宴、赠送分别礼物等环节。双方全寨男女老少皆可参加,通过吃相思活动增进寨与寨之间的情谊和传承民族文化。活动期限为单日,即三天或五天。是苗族地区村与村、寨与寨之间为拓宽社交、加深友谊俩苗寨迎秋收、结情缘、促友谊而举行的一种民间交往活动,该活动主要流传于从江县停洞镇、往洞镇、下江镇、谷坪镇、黎平县口江乡和榕江县栽麻镇、古州镇、忠诚镇一带苗寨。

苗族“吃相思”活动一般是主寨先发出到客寨做客的信息,若客寨条件具备,则对主寨进行同意与不同意“打集体同年”的回复。当主寨认为自己已经具备财力和物力接待客寨客人的来访,就可以联系打“集体同年”。当相关事宜接洽妥当后,主、客寨双方从此按照预约日期作好各项准备。

乡土散文:苗族“吃相思”

乡土散文:苗族“吃相思”

第一天,主寨事先用两根竹子连接搭建成拱门,并挂上彩带、气球以烘托气氛。客寨除了老弱病残和已婚妇女之外,所有能走动的大大小小,尤其是年轻的姑娘、小伙,她们是该活动的主角。他们携带芦笙、莽筒、锣鼓,穿上盛装,扛着巾幡浩浩荡荡向主寨进发。应邀的客寨人到主寨拱门处便停下来,先由芦笙手起调,紧接着几十支芦笙、莽筒同时发出震天动地“嗡”“嗡”的大合奏曲,以此通报已到达主寨了。主寨的人听到客人来临,主寨男女老少也早早集中于此,于拱门处置桌子,摆上糯米酒、腌鱼、腌肉,举行“拦寨门”仪式,主寨芦笙队左右排成两队夹道欢迎客人的到来。期间,尽情唱拦门歌,喝拦门酒,主客经过一番的对歌后,在主人们的引导下,边吹芦笙,边舞蹈,把客人迎进芦笙坪。接下来是鸣放铁炮、火铳、鞭炮之后,主寨人给客人献上牛角酒,为客人接风洗尘。客人喝完三口酒,就吹响“踩堂调”芦笙,同来的姑娘也翩翩起舞。主寨围观欣赏之后,也接着乐调,起舞相陪,献出自己的拿手舞蹈和芦笙音乐。当把客人引进芦笙坪后,先吹一番芦笙,接着举行祭祀活动,祭“卧堆”(老祖母),念祭词,乞求老祖母保佑;祭祀毕,继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主、客你一曲,我一曲互相比芦笙。如此这般便告一段落,不经意间,主寨人立刻开始“抢客”,力争把更多的客人拉到自己的家中去款待。手脚不快抢不到客人的,或嫌抢到的客人太少的只好去与别人商量分客,或者去抢别人手中的客人,或者找芦笙头儿评理,务必分到满意的数量才作罢。在苗族接待客人礼仪中,以谁请到客人多为荣,否则人家则认为这一家吝啬,不够朋友。抢到的如果是青年男性客人,自然由家中的年轻女性来招待,如果抢来的是年轻女客人则由家中的男青年相陪。“相思”活动,年轻的有年轻的乐趣,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交流。老年人虽没有年轻人的激情与活跃,但他们自然也有聊不完的话题。吃饭时,两个村寨的老年人自然的聚在一起,主、客一边吃喝一边漫聊,聊酒肉,聊生活,聊生产、聊事态,聊人生,聊子女,聊亲情、聊新时代变化等无所不聊。个个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友好、和睦的表情,充满幸福感,整过村寨沉浸在一派欢乐之中。

  “吃相思”期间,别看老人们一股老态龙钟,然而,席间他们除了边喝酒边聊天,酒过三巡,则开始唱苗族古歌,一人起歌头,大家接着来帮腔,你一段,我一段,于歌声中追寻那远古迁徙跋涉,寻找好生活的脚步,当时空慢慢从古穿越至今,电灯电话,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一条接着一条修通到苗乡侗寨,用水、用电、出行、生活什么都有质的飞跃,借着酒兴,无不高歌一曲赞美新时代美好的生活。过去吃过太多苦头的老人们,回想过去,经历过多少苦乐年华,对比今天,展望未来,喜极而泣,个个恨不得各自长命百岁,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尽享天伦之乐。

乡土散文:苗族“吃相思”

乡土散文:苗族“吃相思”

  第二天,除了不举行拦门仪式和祭祖外,其他活动按常规进行。活动期间,主寨杀牛宰猪羊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招待客人,两寨全体人员同吃长桌宴,双方交杯畅饮同欢庆,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推杯换盏,欢畅淋漓。

  第三天(或第五天,客人第五天走的,第三天,第四天与第二天活动内容相同),客人离寨,主寨依依不舍,除吹笙送别,还牵牛一头、羊一只赠与客寨人;主人还准备几根大竹竿,在竹竿上贴满百元、五十元等钱币,此外,备长竹竿若干根,将鸭子、红蛋和糯米饭、腌鱼等悬挂于上面,由主寨两个男人抬着,同时高举若干悬挂家织亮亮布布匹的竹竿把客人送至寨外才交给客寨后生们抬(扛)着。俗话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客寨人即将上路之际,主客依依惜别,又是互相敬酒,又是唱歌,又是吹奏芦笙。一路上,芒筒声声震群山,伴合猎猎幡旗,队伍浩浩荡荡,一派古战场遗风溢满苗寨。有的则趁机用阳红互打“花脸”,场面热烈,充满亲情和乐趣。

  若某寨欲与某寨再次开展“吃相思”活动,需相隔几年时间方可进行。这其中主要是视年景好坏来确定,如遭受灾荒、生产不景气、条件不成熟等自然因素影响的不考虑开展此项活动。其实,苗族同胞因旧时战乱和频繁迁徙而导致越走越散,形成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的格局,凝聚力难以维系。所以他们只有通过“吃相思”、吃鼓藏这种形式来开展横向联系,以此互相联络感情,沟通交流思想,促进团结和友谊,把族群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