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归隐的美文

2021-12-31 04:11 作者:宋宋聊史 围观:

公元405年,这天夜晚,窗外寒风呼啸,雪已经下了一整夜,屋子里面的烛火摇晃,陶渊明,拿起酒杯,一整杯酒下肚,他站起身来到窗前,望着窗外的雪色,他的内心已经做了一个决定,官场浮沉几十年,该有个了解了,从今天开始,他要放下一切,彻底的做回内心的自己;他拿出纸笔,这是他最后一次写辞职信,挥挥洒洒,一篇《归去来兮辞》便已问世,“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浪漫

提起陶渊明,大家肯定都了解,都知道他是一个田园诗人,多多少少也能背诵两首他的田园诗,就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千古名句,但是,陶渊明的归隐之路其实很漫长,他先后做官,辞官四次之后才最终决定彻底告别官场的是非,正式过起他田间地头的归隐生活;其实想想这样才符合常理,毕竟生在社会中,想要彻底的做一个隐士,并没有那么容易,总归要经过社会的敲打之后,最终才会选择埋藏在心底最深的那条路,而且,他每次辞官,都会写上一封辞职信,也不管上司同意不同意,卷起铺盖立刻就走人,这段历史挺有意思的,今天借这个文章,分享给大家;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上,有两个人对他影响很深,一个是他的曾祖父陶侃,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外公孟嘉,这两个人的关系特有意思,孟嘉娶了陶侃的第十个女儿,孟嘉也就成了陶侃的女婿,然后孟嘉的女儿应该就是陶侃的外孙女,又嫁给了陶侃的孙子,陶逸,陶逸生下了陶渊明,这样排下来,孟嘉不仅仅是陶渊明的外公,还是他的姑爷爷,应该是这样;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浪漫

陶侃搬砖

我们首先说他的曾祖父陶侃,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一个穷酸小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朝廷的命官,在历史比较出名的就是陶侃搬砖的故事,讲的就是陶侃在广州做刺史的时候,他总是在自己的书房外面放上一百块砖,每天晚上就会把这些砖搬回到屋子里面,而到了第二天早晨,再从屋子里搬出来,这样做呢,就是怕自己贪图安逸,时刻提醒自己,要为朝廷鞠躬尽瘁,也确实,陶侃立下过不少战功,平定了苏峻之乱,而后被封为大司马、长沙郡公,掌管着八州的军权,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英雄;

而他的外祖父孟嘉则不然,他的外祖父是一个文人,没事的时候也爱喝上两口,对于功名看的很淡薄,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但即使如此,因为他文采斐然,旷达率真,依旧在那个年代,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尊重;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浪漫

这两个至亲之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在陶渊明身上体现的很明显,他一方面总希望能够像外祖父那样潇洒不羁,纵情山水,所以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虽然内心总想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但是他又不得不告诉自己,大丈夫行走在天地之间,总要干一番大事,成就一番事业,最起码不能辱了曾祖父陶侃的威名;就在这样的纠结之中,他在官场是进了又出,出了又进,纠结的过着前半生;

第一次入世

那一年,陶渊明29岁,他做了江州祭酒,算是一个有些实权的官职,本来呢,他想既然走上了入朝为官这条路,就要轰轰烈烈的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天不遂人愿,他的上司江州刺史王凝之并不这样想,这个王凝之呢,不仅仅迂腐才疏,在当时他还信奉上了五斗米教,遇到事,只知道烧香拜佛,炼丹画符,真正的实事是啥也干不了;虽然这个王凝之不怎么样,但是提到他的父亲,那可是无人不知了,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这个王凝之就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这人不咋样,可提到他的老婆,也比他出名的多,就是因为咏絮而出名的谢道韫,也是一个大才女,她就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的老公“不意天壤之间,乃有王郎”意思就是,没想到天地之间,还有像王凝之这样的人;

话说回来,陶渊明看到自己的上司每天沉迷于丹炉之间,自己想要施展抱负也没地儿施展,索性,递上一封辞职信,拍拍屁股走人了,陶渊明,每次辞职都是这样,辞职信往上一交,也不管上面批准不批准,反正爷是准备走了,谁也拦不住;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浪漫

陶渊明走了之后,这个王凝之还挺念念不舍,因为手下本来能替他分忧,帮他干事的人就少,陶渊明这个人又很有才学,所以就想让陶渊明回来,并且许诺让他担任江州主簿,几乎相当于二把手了,但陶渊明早就厌烦了跟在这个王凝之手下办事了,任你怎么说,反正我是不伺候你了;

不过也幸亏陶渊明没有回去继续做官,没过了多长时间,孙恩叛乱,王凝之听到这个消息,一开始还不相信,一直等到叛军逼近了,他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呢,他也不组织官兵抵抗,而是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说是能够请来鬼兵来替他抵挡各个要塞,结果鬼兵倒是没请来,自己倒是做了刀下鬼;

第二次入世

回到家几年之后,陶渊明下面已经有了5个儿子,这中间经历了,第一任妻子去世,第二任妻子又给他生了4个人儿子,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五个嗷嗷待哺的小家伙张嘴给陶渊明要吃的,没办法,现如今哪还顾得上什么官场风气好不好啊,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才是头等大事,恰好在这个时候,大将军恒玄派人来找他了,希望陶渊明能够出山,为他出谋划策;陶渊明也顾不得别的了,就答应了恒玄;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浪漫

当时恒玄呢,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要为朝廷铲除奸臣,正义感十足,陶渊明也很高兴,总算碰到个能干事的人了,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事儿,越发展越不对,这个恒玄哪是要清君侧啊,他这是要连皇上一块清了啊,明显有造反的意思,当陶渊明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感觉到此地不宜久留,赶快撤,这个时候呢,家里也传来了噩耗,陶渊明的母亲去世,陶渊明立刻写了一封辞职信,递上去,就赶回家奔丧了,从此一去不回头;

第三次入世

在家丁忧三年之后,陶渊明这一次很主动的投奔了恒玄的对头,刘裕,同样也是做幕僚的官职,有人说这一次陶渊明还是因为生活所迫,也有人说,这一次陶渊明的内心已经有了一种壮志未酬的心理了,此时,陶渊明已经将近四十岁,但依旧没有什么功名,内心急躁,感觉自己愧对了自己的曾祖;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浪漫

到了刘裕的帐下,关系处久了之后,他再次发现这个刘裕,内心也一直有着谋反的念头,在东晋末年那个时期,这种事情屡见不鲜,陶渊明就想着离开刘裕,恰好有个机会转到了建威将军刘敬宣的手下,但是这次依旧没干多久,他的上司刘敬宣率先辞职不干了,没办法,陶渊明也只能跟着辞了,领导都没了,还干什么,其实很多人说,此时的陶渊明已经开始极度的向往田园生活了,他在这段时间写了很多关于自然风景的诗歌;

第四次入世

最后一次做官,便是大家比较熟知的,彭泽县令,这一次决定入世做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底掏空了,为了家庭生计考虑,不得已要出来赚钱,这次在叔叔陶夔kui的引荐之下,陶渊明做了彭泽县令;

这个官,虽然小,但是让陶渊明很满意,此时他已经放下了心里的远大志向,做一个县官已经让他很满意,总结下来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自己作为一方天地的主事,也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且当时的县令,待遇是很优厚的,足足分给他有一百亩公田,虽然条件如此好,陶渊明在这个职位上依旧没有待多长时间;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浪漫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家熟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在《陶渊明传》中就有记录,“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这个事情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个督邮,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凶狠贪婪之人,让陶渊明穿上好衣服,备上礼物恭迎他的到来,陶渊明做不到;官场的这种风气是骨子里就骄傲的他没有办法忍受的,在这个时间段,自己的妹妹去世的噩耗传来,促使陶渊明下定了决心,彻底告别官场,永不入世,出世做一位隐士,做一位田园之人,才是他的最终选择;

不过也确实,东晋那个时期,整个王朝都已经风雨飘摇,在这种朝代的末期,各种奇怪的人奇怪的事,什么叛乱,篡权等等事情绝对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朝为官的人都求一个安稳,稍微不注意,可能就有性命之忧;

而陶渊明决定出世入田园,说不上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就像我们前面经常提到的,既然不做官了,陶渊明又如何讨生计呢?毕竟家里面还有五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啊,这个我们下篇文章再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