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壶关秧歌观后感(壶关秧歌打酸枣全场)

2022-09-05 03:38 作者:上党全媒体 围观:

长治艺术节:“幸福黎都好家园”长治县专场文艺晚会精彩上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上党全媒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壶关秧歌观后感(壶关秧歌打酸枣全场)1

演出现场

  9月4日晚,首届长治艺术节文艺展演长治县"幸福黎都好家园"专场演出在市电视台演播大厅圆满成功。

活跃太行 聚力长治

展示魅力 共享文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太行精神,传承上党文化,集中展示近年来的文化艺术成果,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近年来,在长治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治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突破",着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按照建设"文化强县"的战略部署,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长治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山西省文化强县等荣誉称号。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县先后举办了"年俗文化节"、"干板秧歌大赛"、"黎都工匠大赛"、"祈福文化旅游节"、"马拉松系列文化活动"以及"槐花节"、"赏花会"、"黎都旅游推介"等30多项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大农村也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广场开展文化活动,使广场文化活动形成了处处有看头、长年不断线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晚会在八音会《盛世黎都》中拉开序幕

晚会在八音会《盛世黎都》中拉开序幕

主持人

女声独唱《神话的故乡》

"五道五治"工作开展以来,为把这项工作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我县宣传文化部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将群众喜爱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其中,把"五道五治"的成效和典型"拆违"案例巧妙结合,深村入户表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潞安大鼓《傻女婿》

潞安大鼓《傻女婿》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不断地推进、熏陶和教育,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文化视野,也提升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舞蹈《振翅高飞》

舞蹈《振翅高飞》

舞蹈《振翅高飞》

长治县作为曲艺之乡,可以说在不断地发展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也在大力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耍牙作为一门绝活儿,在我们上党地区已经很少有人会表演。"耍牙"用的是野猪的獠牙,表演时为了表现刚烈威猛的人物性格,演员口含两颗、四颗甚至八颗獠牙,同时要唱、念、做、打,实属不易。

上党梆子《耍牙》

上党梆子《耍牙》

长治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厚,作为上古黎国建都地、抗战太行根据地之一和太行山麓"山水名县",这里更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不仅有中国避暑小镇:振兴新区、南宋东掌,还有红色文化旅游圣地:齐心、齐云在西火抗战时的根据地、北天河的刘邓指挥部,还有南呈的地道。

板胡独奏《地道战》

板胡独奏《地道战》

板胡独奏《地道战》

舞蹈《会哥哥》

舞蹈《会哥哥》

舞蹈《会哥哥》

长治县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民风古雅淳朴。这里有全国三大木质结构珍品五凤楼、千年铁府荫城古镇、琚寨玉皇观景区、南宋秦家大院等等。这里是一处集文化探幽、古镇访踪、乡村度假、游山玩水于一体的大型休闲度假旅游区。

男声独唱《五凤之乡》

长治上党地区有壶关秧歌、襄垣秧歌等等,其实干板秧歌起源于长治县西火和荫城一带,它是由最初打铁时的劳动号子逐渐演变过来的。一般是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即兴编词,开口就唱。面对这一民间原生态秧歌,如今却成为一种面临失传的濒危剧种。在2009年,干板秧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县委宣传部、文化局举办了大型干板秧歌比赛,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予以大力地保护和传承。

干板秧歌《打酸枣》

干板秧歌《打酸枣》

舞蹈《天堂草原》

舞蹈《天堂草原》

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大力开展"两提一创"活动,长治县委宣传部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入基层,深入群众,体验生活,创作出了一批紧扣时代主题、深受大众喜欢的艺术作品。《合磨》反映的就是长治县南部乡村在发展文化旅游中,依托传统产业,转变经营方式,建设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中的一个故事。

潞安大鼓《合磨》

潞安大鼓《合磨》

舞蹈《脊梁》

舞蹈《脊梁》

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观看了本场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巍巍雄山入云端,涛水清清波涟涟,山高水长家乡赞,幸福黎都好家园。长治县"绿水青山"正在更加优质、更加高效地转变为"金山银山"。回首过去,长治县文化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展望未来,长治县文化旅游业还将不断地华丽蜕变,化蛹成蝶,创造幸福黎都好家园。

上党梆子《幸福黎都好家园》

上党梆子《幸福黎都好家园》

上党梆子《幸福黎都好家园》

上党梆子《幸福黎都好家园》

合影留念

(来源:长治县文化馆)

壶关秧歌观后感(壶关秧歌打酸枣全场)2

著名地方剧种壶关秧歌源于壶关,根在壶关。壶关秧歌剧目繁多,唱腔优美,人称“太行山上小黄梅”。很久以前,壶关乡间三五个村庄,就会有一个老乡们自办的秧歌戏班子,大多是冬闲排练,腊月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上办有专业秧歌剧团,经常上山下乡巡回演出,人称“庄户剧团”。那些年,电视尚无,电影很少,文化生活匮乏,看壶关秧歌演出则成了乡下人最好的文化餐饮,最大的精神享受。那时节,每逢听到秧歌剧团来演出的喜讯,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早早就在舞台下的场地上放上小板凳,摞起砖头、石块,标明“此地有人占下”。演出时,场里人坐满了,年轻人会骑在周围的墙头上、爬在树杈上、站在房顶上观看。一次,我随剧团到偏远的鹅屋乡山庄窝铺送戏下乡,见几位老大娘来不及换衣服,头上急忙搭条新毛巾赶来看戏——山里老乡把看戏当成过年过节一样隆重、热闹。

于是乎,目睹、耳闻、口传,天长日久,秧歌在民间普及开来。连山里百姓数落起秧歌剧团的名角来,几乎与同村邻里的小伙子、姑娘们一样熟悉。诸如莲菊、立明、秋季、贵莲、宏生等演员的个子高低、脸型胖瘦、声调粗细、衣着艳淡……竟都成了人们口边的话题。演秧歌、看秧歌、唱秧歌融入了百姓的生活,实在不能割舍。如小型喜剧《打酸枣》《天池庙》《雇驴》《苏姐姐梦梦》,老乡们百看不厌。“那日头上来一竿竿高,大清早喜鹊枝头把喜报”“我的名字叫小毛,从小离得爹娘早”“小妹妹提起了打酸枣,止不住的酸水往上冒”等唱词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放牛娃、赶车汉、回娘家路上的闺女、在灯下做针线活的妇女都会哼唱几句。一些村庄业余戏班子排演时不用找脚本,那些农民导演、演员中能整本整本背唱下三两出秧歌剧来的不乏人在。我写过几句三字谣,乃记当年景况:壶关人,有爱好。最爱听,秧歌调。男与女,老和少。有演出,占位早。小板凳,早放好。年轻人,爬树梢。骑墙头,座位高。看秧歌,不睡觉。又拍手,又叫好论过瘾,打酸枣。赛汾酒,抵老窖。听一出,醉三宵。一出门,学玉姣:那“日头上来一竿竿高……”

家乡百姓爱听爱看秧歌,根由就是秧歌剧目来源于生活,演的都是本地百姓身边的事儿,家长里短,耐听耐看;加之秧歌唱词全是乡间日常语言,明白畅晓,易懂易记;韵调又源于民歌,顺耳上口,易唱易传。赏心悦目、常看常新的小戏《打酸枣》的背景就是演的秋收后打酸枣这件农事。

壶关地处太行山区,境内沟壑纵横,梯田成垛,岸边崖头则成了酸枣生长繁衍之所在。故乡寨里村的照掌崖、长畛沟、池上川、文河沟等十几条崖头岸边上的酸枣丛实匝匝,长成绵延百把米长的酸枣崖。酸枣叶面积小,上附一层蜡质,秆韧皮厚,扎根深而密,浑身都在节水抗旱,难怪它能生长在干旱缺墒的崖头岸边上。野兔与老牛最爱吃酸枣叶与其嫩茎,很适口,能长膘。酸枣俗称圪针,秆上长满尖刺,野兔下口不易;养牛人想割,还得用杈子代手去抓,这也是酸枣适者生存,越长越旺的因由吧!秋日,家乡百姓收了大秋,不忘打酸枣这项小秋收。打下酸枣,盛在笸箩里,随吃随抓,成了一种日常小吃,一直吃到次年春夏。如今查看资料,方悉酸枣营养丰富,每百克含维C900毫克,是柑桔的30倍,苹果的200倍,一粒酸枣堪称一粒维C丸了。

小戏《打酸枣》就是借打酸枣反映山乡青年男女间那种纯真的爱情与淳朴的生活情趣。闲扯时老乡们还能讲出村里的哪对男女是照《打酸枣》模式搞恋爱、找对象、结婚成家的,谐称“酸枣为媒”。

酸枣是嫁接枣树的砧木。由于枣树喜温,家乡气候偏凉,嫁接枣树结的枣熟不了。有一年,几个乡村远途调来枣树接穗,说“酸枣接大枣,圪针变成宝”,结果,结下的大枣秋后还是青蛋蛋。其实打酸枣本身就是一项多种经营,酸枣仁是一种中药材,有安神补脑功效,砸取酸枣仁可以卖钱。当年,我在县上工作,到县东北山区黄角头村下乡,听村里林业劳模路其昌相告:他承包的耕地岸边打下酸枣,卖酸枣仁,收入100多元。我忙告诉跟随的乡村干部和几位老乡:“酸枣能保土护岸、能作饲草、还能卖枣仁,不用接大枣,酸枣就是宝。”

当年学大寨偏了向,搞农建,刮地岸,推行“四面光一片红”,大片酸枣丛难逃“斩草除根”厄运,致使多年凋零疲惫,难复生机。四面光一片红的崖岸,失去酸枣等成片草木保护,农田没了屏障,遇洪连片坍塌,庄稼受到威胁,堪谓“地之不存,苗将焉附”。家乡百姓尝到了刮地岸、毁生态、粮减收的苦头。如今,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建设方针大转身,生态环保、科学发展入心入脑,老乡们认识到人与酸枣应该恢复《打酸枣》中的那种和谐关系。近日,从家乡壶关频频传来喜讯:老家寨里一带山区列入国家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区;又讯:壶关秧歌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讯:壶关城里举办了全县群众秧歌大赛……看来,家乡酸枣恢复生机,壶关秧歌重新唱火,是适逢其时了。(来源: 山西日报)

壶关秧歌观后感(壶关秧歌打酸枣全场)3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 冯庆 陈昊)盛事欢歌唱上党,神舟华夏乐满堂。9月6日晚,潞州剧院大剧场内座无虚席,全场掌声连连,喝彩不断。当晚,首届长治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图为:首届长治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现场

图为:长治市委书记席小军为优秀组织奖和特别支持奖获奖单位颁奖

图为:郭康锋、许霞为各奖项颁奖

长治市委书记席小军,长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康锋,市政协主席许霞出席闭幕式并为各奖项颁奖。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密国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刘琳,市委常委、城区区委书记胡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市委主委郭海英,市政府副市长张和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主委刘鹏飞,市政协副主席姚中华,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焦吉林,市中级法院院长原占斌,市检察院检察长赵雅清出席闭幕式并观看演出。

图为:大型舞蹈《汉唐乐舞》

图为:《日子 谷子 两口子》的精彩片段《粽叶香》

图为:长子鼓书《长治美》

为期六天的首届长治艺术节汇融了涉及开幕式和闭幕式、主题文艺汇演、文化赛事、精品剧目及群众文化展演、文化成果展览、非遗专题片展播、“社区文化周”系列活动等7部分内容,涵盖八一广场、北寨体育中心、潞州剧院、潞安剧院、长治市博物馆、城区美术馆、长治广播电视台、长治医学院、长治学院实验剧场等12个主要演出、展示场所及媒体平台,共37项文艺活动。无论是地方传统艺术(非遗项目)展演、“唱响长治”演唱会、折子戏专场晚会,还是“艺术点亮生活”微电影大赛、“喜迎十九大 展示新成就”摄影大赛;无论是长治市第二届曲艺大赛、“在太行山上”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比赛、“中国梦 太行情 健康长治”广场舞大赛,还是精品剧目展演;无论是群众文化展演,还是文化成果展览等等,都收获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图为:戏曲联唱《脱贫攻坚在上党》

闭幕式上对优秀作品及演出进行了颁奖。其中,徐金芳拍摄的《鬼斧神工 别有洞天》获“喜迎十九大 展示新成就”主题摄影大赛一等奖;李鑫拍摄的《兄弟》获最佳微电影;刘梅英拍摄的《暖心奶奶》获最佳微视频;黎城坐唱《五道五治好》、长子鼓书《劝嫂嫂》获长治市第二届曲艺、小戏大赛一等奖;惠丰社区舞蹈队获“中国梦 太行情 健康长治”广场舞大赛一等奖;长治市爱乐合唱团、和市文化艺术合唱团获“在太行山上”红色经典歌曲合唱比赛金奖;周雷获“唱响长治”冠军;长治县《幸福黎都好家园》、武乡《太行丰碑》获优秀文化成果展演一等奖;武乡顶灯《军民鱼水情》获地方传统艺术(非遗项目)展演优秀节目一等奖;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新编上党落子现代戏《第一书记》、长治市豫剧团新编现代戏《太行小八路》、长治市歌舞剧团民俗歌舞剧《日子 谷子 两口子》获优秀剧目奖;襄垣县、沁源县、长子县、长治县、壶关县、屯留县获各县区特色文化成果展优秀组织奖。长治日报社、长治文化艺术学校等单位和部门获优秀组织奖;长治学院、长治医学院、城区区委宣传部、郊区区委宣传部获特别支持奖。

图为:舞剧《一把酸枣》

图为:潞安大鼓《傻女婿》

图为:《太行山上》

首届长治艺术节渲染了上党老区沉甸甸的秋,首届长治艺术节融汇了太行经典的日月长流。闭幕式上,大型舞蹈《汉唐乐舞》、潞安大鼓《傻女婿》、戏曲联唱《脱贫攻坚在上党》、舞剧《一把酸枣》、《太行小八路》、长子鼓书《长治美》、《日子 谷子 两口子》的精彩片段《粽叶香》、《太行山上》等精彩节目相继上演,以长治传统艺术形式讴歌新时代,展示新成就。

“这次艺术节办的太成功了,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真是把我们家乡传统艺术成就全部展示出来了,如果不是这次艺术节,我还真不知道长治竟然有这么多非遗项目,很多艺术形式都让我叹为观止,更让我的家乡荣誉感油然而生,期待第二届艺术节的举办。”闭幕式上,一位市民激动的说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