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恐龙课文的读后感(恐龙哪吒小霸王读后感)

2022-05-31 12:49 作者:G祭酒 围观:

《恐龙》主要讲述了作为曾统治世界的物种恐龙的最后一只——Qfwfq,它逃离苦难捕杀,单居高原,孤独捱过岁月,重新下山,天地变样。新人遇到恐龙并未认出其身份,还与它共处,但对于恐龙这一物种错误认识经由恐惧害怕-赞扬-嘲笑-无所谓-同情哀怜-淡忘的转变,于是它选择了离开。恐龙与人类,一旧一新地球霸者会面,并非强有力对抗,而是在二者的交互中,恐龙完成对自我、彼此以及历史的体认和超然,新人实现自我诗意秩序建立。

恐龙“融入—被排斥—离开”模式

《恐龙》是“最后一个”叙事原型,对“最后一个”命运的关照,常常带有反思意味。叙事主体通过非人叙述者“恐龙”叙述出来,“恐龙”这个叙述者不同于一般第三人称“它”的叙事者,而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仅仅以平视的眼光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我”的眼睛就像一个取景框,靠着这个取景框移步换形,故事被层层展开,叙事者的叙述带有主观感情色彩,叙事中夹杂着明显的议论和评价性语言。恐龙在描绘它的生存世界时,是在“融入”和“被排斥”中进行的。

Qfwfq孤独太久,于是选择下山,带着初闯崭新世界的隐晦和提防心理,因此遇见新人时。它总是“作好了朝他们扑去的准备”,但出乎意料的是新人对其态度友善并与之和平相处。这种融入仅仅只是表面,并非深层次的融入,因为当恐龙想要拥抱凤尾花时,它却想道,“新人们想象中的恐龙和我这条恐龙是大不相同的。这个想法打消了我的勇气。我觉得自己跟恐龙更不一样了。”恐龙不能融入而产生了身份的自我质疑,还有反对其加入者查亨,两人进行了决斗,Qfwfq本来是没有力气了,但围观者的一句“加油,恐龙!”使得其战胜了查亨,事后它才明白,这句话只是鼓励的话语,人们并不知晓它是恐龙。小说情节在这里起了冲突,这是对恐龙这一次警醒,外来者和当地者不相容因素显现。尔后新人误以为犀牛是恐龙要入侵居住地,恐龙告知新人来者并非恐龙,于是被查亨说道“但我们知道你不是英雄。”文中新人总在提起恐龙,而他们口中的恐龙和作为恐龙的Qfwfq经历大相径庭,真相存在于他们身边,却由于新人自身存在历史和自身的局限性,人类却无法把握,处在的维度不同,这也加深了这种排斥的可能性,物种之间的不可理解更显可叹可悲。

由于非能抹平,于是Qfwfq选择了离开,离开不意味着逃避,而是一种释然。地球上的万物都是平等的,亲近性存在于所有形象和形体之间,所以即使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了,“但它们的名字在各种生物的关系中继续存在,并不断获得新的涵义。”“它们将通过新人、新人的下一代及下下一代,获得自己的生存形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新人诗意化秩序建立

伟大的事物也将经历衰败的过程,而宇宙中因为有不断生新的能力而使得世界能够运转,在继承中得以发展。新人是恐龙后的承接物,小说中对于新人描绘的铺开始终都于恐龙有关,他们背负着对恐龙认知和探索,在口耳相传中对情感由畏惧崇拜到无所谓和嘲弄,这种转变在于对自我建立秩序的一种肯定,不需再依托外来事物来完成自我生活的进程。

在小说中,他们建立了过程中,确立着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却越来越陷入虚无和荒诞之中,然而因为宇宙整体观的建立,卡尔维诺在《恐龙》中用幻想和非理性的诗情构起了诗意化秩序。海德格尔认为“诗意的栖居”是一个自我人性显现,自我人性敞开,自我人性领悟,自我实现生命的过程。这种秩序体现在新人日常生活方式中,“新人们在这里筑有巢穴,以捕鱼为生。他们正用树枝筑一条堤坝,以便围成一个河湾,减缓水的流速,留住鱼群。”对待外来事物第一反应并非是整体的排斥,而是乐于接受,既不害怕,也不恐惧。在误以为犀牛是恐龙时,新人们所体现的自我纠结更是对自我的一次拓展“新人们既想自卫,又想逃跑,既希望消灭敌人,又希望被敌人消灭。”新人发现恐龙遗骸隐喻恐龙彻底的灭亡,在新人思想里被遗忘,只需将遗骸与Qfwfq对比即可得出它即是恐龙,但他们选择了忽视,终止分配精力对过去的探索,而专注于自我生活,新人们处在一个发展新阶段,生长在新人族群中的恐龙后裔也对自己的身份一无所知,由此,新人完成了自我秩序构建。

即便人类与恐龙之间,亦或是新旧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知其全貌和真相的鸿沟,但正是在不断的认知中,旧知在新知里存在着,并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各自在以不同形式发展着,从而形成宇宙及历史,所有一切皆是一个整体,各类佚名物件虽淡忘但不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