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2016经典语录3背景音乐

2022-11-10 07:45 作者:新华网 围观: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与文艺工作者畅谈“心里话”,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6经典语录3背景音乐1

新华网 张芮绮

【学习进行时】12月14日,习近平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大会上,他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向他们发出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号召。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从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让网友直呼“泪目”“破圈”,到战争史诗电影《长津湖》夺得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全球年度票房冠军,再到歌曲《新的天地》《天耀中华》《灯火里的中国》等“中国梦”主题歌曲广为传唱……

近年来,很多文艺作品“火”出了圈,文艺工作者也直呼“有点忙”。临近年末,文艺界又迎来了一场“盛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与广大文艺工作者畅谈“心里话”,鼓励他们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出大师、铸高峰。

话使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仗剑远游时写下的豪迈诗句,那时他感受着盛唐的蓬勃气象,凌云壮志鼓荡胸中。在开幕式的讲话里,习近平引用了这句诗词,向文艺工作者发出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号召。

一句诗词,穿梭千年,从习近平的口中道来,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鲲鹏之志的生动写照。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对于文艺工作,习近平有着非常深邃的思考。

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5年前的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和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都曾强调过这句话。

2020年,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曾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反复强调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为我国文艺发展把舵定向。

寄厚望:造就文艺大师,铸就文艺高峰

“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底气十足。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文艺大师该如何造就?文艺高峰该如何铸就?

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就曾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等四点希望。

如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完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寄予了更殷切的期许,在讲话中,他对他们提出了5点希望:

第一,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

第二,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第三,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

第四,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第五,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5点希望归结为一点,就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谈修养:守正道走大道,挑大梁当主角

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

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文学家、艺术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习近平对文艺工作者的品德修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6个“要”,言辞恳切,句句剖心:

——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

——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

——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

——对丑恶事要敢怒敢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要弘扬行风艺德,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习近平强调,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还特别指出,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强调,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让当代中国文学家、艺术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无限广大,面向未来的中国文艺事业,必定会更加美好浪漫。

2016经典语录3背景音乐2

片名是电影作品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它的好坏甚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电影的“出圈表现”,因此片名尽量简短、平实、表意明确、兼顾影片的类型、内容和主要风格,要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影片传播。对此,新京报记者以灯塔专业版自2014年开始录入的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来源,统计了2014年至今的国产电影片名数据,从凝练的《影》《夺冠》,到读起来拗口别扭的《我爱的是你爱我》《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采访业内外专家探讨片名长短的学问,了解创作者对于片名设定的幕后,调查多名观众对于电影片名长短的看法,共同了解电影片名的现状。

青睐“短小”,四字片名最“受宠”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2022年3月,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了2783部国产电影(其中不包括重映、无票房数据产出的电影),电影片名长度从1字到18字都有涉及。资深院线经理李玉霖告诉新京报记者,国家电影局对于电影片名的长度没有要求,通常需要电影制作方在立项的时候进行申请,在很多年前,甚至还有20字以上的片名,只是这种案例这几年逐渐减少。记者对近三千部电影进行了筛查统计,发现这些电影里2字至9字片名数量相对较多,达2596部,占据了整个电影数量的93%。其中,最常用也最受青睐的当数4字片名影片,达967部,占比34%,例如《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等;其次“受宠”的是5字片名,共475部,占比17%,例如《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等;最少使用的是1字片名影片,仅有9部,比较出名的要数张艺谋执导的《影》。

张艺谋的执导影片《影》,片名仅有一个字。

大多数国产电影依旧青睐于“短小”的片名格式。简洁的片名能够提升电影核心内容的传达率,并且可以给电影的宣传提供更多便利,观众对几个字片名的记忆会更深刻。例如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榜前十名片名长度基本都在7字以内,榜首《长津湖》、亚军《战狼2》都仅有3个字符。票房分析师罗天文表示,“短小精练”一向是大家对电影片名的直观感受。如果有些电影的演员阵容和内容并没有那么突出,没有什么宣传点,再有一个较长甚至拗口的片名,有时就会令观众在第一时间产生疏离感。

2016年为长片名“集中爆发年”

观众会根据电影片名对电影主题和内容进行猜测,进而决定是否看这部电影;电影制作方、发行营销方也想尽“花式”片名来吸引注意力。用一些言简意赅的话语难以精准表达电影核心内容,有时就会给电影取一个比较长的名字。记者发现,八年中仅有两年的长片名电影(超过5字的片名为长片名)超过100部,其中,2016年为长片名最多的年份,数量达到117部,占全年国产电影的31.5%。长片名中,7个字的片名最多,有诞生出高票房的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2.7亿元),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脚尖上的信天游》(1680元)。另一个长片名破百的年份是2021年,这一年国产上映影片达到417部,长片名的电影有113部,比起以往,这一年六字片名、七字片名数量大幅上涨。

这样的趋势也延续到了今年,至截稿时,今年前三个月上映的65部国产电影中,长片名电影就有27部,几乎占据了新上映影片的一半。尤其是情人节档三部爱情电影,《十年一品温如言》《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不要忘记我爱你》片名长度都在6字以上。这几部电影的口碑相对欠佳,甚至引起了很多观众的花样吐槽,“两部都是‘爱你’傻傻分不清,那就选了‘一品’,结果太难看了”。罗天文认为这样的片名太专注于情绪表达,本想做一个情感噱头吸引观众,却没有让观众领会到其中的要义,虽然不能轻易地认为长片名令人判断有障碍,会导致电影票房口碑不济,但长片名有时会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有时也会令观众失去理解的耐心。

2016年为近八年中长片名最多的年份,数量达到117部,占全年国产电影的31.5%。

爱情片最喜欢用长片名

从这些电影的起片名策略和票房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规律。比如国产电影票房榜前十名中,电影类型涵盖了喜剧、动作、动画、战争、爱情等,这些片名几乎一打眼就知道它是什么类型,能直接揭示出电影的核心内容。另外,有些电影因为是系列电影,有IP加持,尽管本身的名称很长,但是已经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因此不需要重新起个短小的片名。据统计,最喜欢用长片名的是剧情片,其次则是爱情片。但剧情片因为对类型划分表达比较笼统,有时会涵盖爱情、动作等类型,定位不算太精准清晰,所以可以忽略不计。但爱情片则注重情绪表达,在8年数据中,长片名的爱情电影达146部,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编剧倪骏告诉新京报记者,近年来爱情电影确实有片名越来越长的趋势,比如《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年为单位的恋爱》,有些时候这些念都念不顺的长片名对电影传播会有一定影响,这些片名不可能做到一目了然,需要自己去进一步理解,它虽然能将电影的故事讲出来,但口口相传的时候几乎念不清楚,给人一种很“凹造型”的感觉。

动画片也是长片名的高度使用者,不少动画片是系列电影,比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几乎都是当年片名字数最多的电影,就因为主标题本身就很长。据调查,超过10字长片名中最常出现的字词是之、你我、爱情、青春、总动员等。有些电影喜欢找一些诗词、格言、歌曲名、歇后语做改编,或是基于小说名字、剧本台词进行提取,这样的电影也容易成为长片名。李玉霖认为,除了IP加持的电影,部分长片名电影存在一些传播上的不利,“制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不要太故弄玄虚,朗朗上口且直指电影内容的片名一定是观众喜闻乐见的。”

近八年数据中,长片名的爱情电影达146部。

奇葩电影片名

“吸睛”不足,“劝退”有余

面对目不暇接的新映电影,片名成为电影与观众初次见面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电影在推广过程中的首轮宣传,经过市场检验,片名作为电影制作的创意部分,在电影产品的宣传、广告、多次售卖、品牌构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然如此重要,优质的电影片名具备哪些要素?观众和院线对电影片名的接受程度?如何起一个精准且出挑的“好片名”?一些看似“奇葩”的片名对于观众来说,是“吸睛”还是“劝退”?新京报记者专访院线经理、票房专家、导演和宣发方等业内人士,请他们结合自己的阅历来总结一些实操经验。同时也请观众发表自己对于片名的最直接观感。

【院线】

长片名不会影响票面打印

二次元粉丝很“吃”长片名

多位院线经理告诉新京报记者,只要上映电影能够审批通过,再长的片名都可能出现。李玉霖从事院线工作十多年,见证了数部电影的上映、宣传、下映,在他的印象里每年高分的电影片名大多不超过四个字,这样的片名好读易懂并且念起来有气势,比如《乘风破浪》、《悬崖之上》、《夺冠》和《八佰》等片名都提升了影片的卖相。他说,为什么最近电影的片名越来越长,很多跟爱情、文艺类型属性有关,一般爱走日系、纯爱、小清新风格的电影,或是从改编的原著小说提炼出来的金句,片方认为这样的名字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于是就会有十字以上的电影片名。

华谊兄弟影院管理公司总部排片经理唐乐向记者介绍,长片名对于院线来说在实际操作上没什么影响,在银幕画面上片名一定会得到全面的展示,一般正规的影院售票大厅的显示屏上大多会用滚动的方式对片名进行展示,售票系统一般规定好了票面大小和字体大小格式,可能会存在片名太长在票面上串行的现象,但一般来说也一定会将片名进行全面展示:“影院很难因为某部片名很长的电影进行打印机的调整,所以票面显示上可能会有串行现象,但对于电影片名的录入、传播一定是根据发行通知为准,可能在工作交流中会对这些片名太长的电影进行简称,但对外一定会尊重创作者,以发行通知为准。”他介绍,不能对片名长短与票房多少的关系下定义,相对来说片名短小会让观众觉得简明扼要,但有时长片名却会吸引另一部分观众。“一些喜欢二次元、轻小说等流行文化的年轻观众就很‘吃’长片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如果声音不记得》之类的。又比如动漫《钢铁飞龙之奥特曼崛起》系列之类的,对于粉丝来说,片名再长都不是问题。”

【宣发】

应重视“功能性”

不过分追求形式不过度玩梗

采访中,多位电影制作人都给出了类似的观点:给一部电影起名字是非常有难度的,有时需要在几百几千个片名中选择,有时却连一个字都“憋”不出来,困难程度堪比给新生儿取名字的父母,需要反复斟酌,反复筛选。在罗天文看来,电影片名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毕竟要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两三个小时的内容,因此对片名不应过多苛责,但应该注重这几个字的功能性,让观众去探寻更多电影信息,而不是一个艺术形式,且必须和电影其他部分和谐运作,共同对电影进行包装。记者发现,网上不乏有推文征求网友意见给电影取名字,那么,取电影名字究竟有什么讲究?

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好片名要将电影内容最精彩的地方提炼出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宋维才表示,优秀的片名能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兴趣,引起观众注意,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能直观地感受到主旋律电影的新颖表达化,一看就知道是在祖国、家乡发生的事情,与每个观众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会引起观众的爱国情怀和观看热情。第二,片名要引起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对于电影类型的精准描述有助于吸引目标受众,比如“古”、“仙”、“魔”、“侠”则是对标奇幻、古装题材,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降魔篇》;再比如对小说、网络文学进行改编或翻拍的电影,在片名上标注或是沿用其他文学形式的名字更吸引受众,例如《盗墓笔记》、《狼图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片名是在致敬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

罗天文说,起片名没有硬性要求,具体电影有具体片名的操作方式,但有些经验是通用的,比如片名里不要出现太过高级、生僻的词汇,不过度玩与内容毫不相关的文字梗、谐音梗,片名设计一定要保证观众能领会,否则会适得其反。“电影片名是能引起观众欲望、能给观众留下记忆,并且为观众提供一个购买理由的,比如《烈火英雄》就激起人们对消防员的致敬,《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则是在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后面加了一个‘静’字,借力打力,让观众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再比如《警察故事2013》《英雄本色2018》,或是沿用前作名称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借用观众已经产生深刻印象的作品进行衍化,对观众而言辨识度极高,也能强化系列电影的品牌。”

【导演】

希望观众会在片中感受情绪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是李睿珺执导的第一部片名比较长的电影,他回忆,当时市场上没有太多长片名的电影,对电影片名的长短并未做太多考虑,因为电影改编自作家苏童的同名小说,在改编剧本、拍摄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比这个名字更合适的片名,于是就进行了沿用。他执导的另一部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这个片名灵感来自于剧本创作中的一句台词,李睿珺认为这句台词和电影的主题、气质完全契合,他对这个电影片名也颇为满意。“对于我来说,电影片名的字数并不是一定要多长或者多短,主要是适合这个影片,能给观众一个大概的印象,贴合影片本身的气质,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也会想到一些其他的片名,我会将这些名字写下来,但最后还是忠于自我表达,选择一个感觉上最合适的。”李睿珺说,他也没有想到这几年长片名越来越多,可能太长的片名会让观众不太记得住,但至今也没有遇上宣传发行方要求他因为长度改片名的,“片名要根据具体的剧本情节和自己的审美喜好决定,我认为观众能欣赏出长片名的气质,就像还有不少人评论说,李睿珺乘着白鹤去了水草丰茂的地方拍片(笑)。”

影片《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的片名来自于《无言的结局》里的一句歌词。

新京报记者对多位导演的问询了解中得知,电影片名字数多少对导演来说没有特别的规定,大多根据电影的状况决定,曾执导多部青春爱情电影的导演姚婷婷,她的作品有几部都是长片名,《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谁的青春不迷茫》,她说这些片名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因为有原著小说的加持。还有一些来自于歌曲名的电影片名也会稍微偏长,比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孟庭苇同名歌曲)、《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童安格同名歌曲)等。近期上映的电影《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就有11个字,导演李亘透露这是来自于《无言的结局》里的一句歌词,这个片名透露电影就是一个关于离别的故事,对于离别,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是很残酷的,但电影是高于生活的,会更浪漫。我们不用去管它的字数多少,观众会在电影里感受情绪的。

【观众调查】

片名太长你会记得住吗?

电影片名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电影的眼睛,通常,片名几个字就能形容这个电影的内容,也能凸显对观众的吸引力。观众会因片名的精准前往影院,比如一看《悬崖之上》、张艺谋这两个关键信息就会买票,也会被一些字数较多、读起来拗口且没有记忆力的片名“劝退”。近期上映的几部爱情电影就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十年一品温如言》、《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不要忘记我爱你》,都在7个字以上,并且非常容易混淆,果不其然,这几部长片名电影的豆瓣评分都非常低,票房表现也很惨淡。另外,有些无厘头的片名,例如2014年周秀娜主演的一部爱情片《我想结婚的时候你在哪》,虽然看片名就会让人发笑,增加了热度,但并未带来高票房……观众会在乎片名的长短吗?对此,新京报记者抽样调查200名观众,由他们来讲述自己和电影片名的“不解之缘”。

【观众分享】

奇葩长片名,直接拒绝观影

在做这项调查时,新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在选择观影前,片名会影响判断吗?并且请他们回忆,哪些片名令他们印象深刻?

●我每个星期想看什么电影之前,一般都会打开豆瓣平台看正在热映的电影,片名对我的直观感受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很妙的电影名会让我想进一步去了解这部电影,比如2021年3月上映的《又见奈良》,就感觉到这个片名很有文艺气质,加上我也有类似的留学经历就想去看。也有很奇葩的长片名电影让我直接拒绝,比如《我想结婚的时候你在哪》,不仅贩卖了单身焦虑,一听就觉得这个电影很扯,果不其然最后豆瓣只有4分。 口述:王玉(化名)

●有些片名实在太长、太拗口,并且不知道它具体要表达什么意思,我觉得爱情片就是情感表达的“重灾区”,比如今年情人节档的几部片名根本分不清楚。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长片名,但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个电影具体要表达什么,没有太引起我的兴趣,除非是这个导演或是主创的粉丝才会进电影院吧。 口述:李江(化名)

●我知道一个片名,除了导演,大概没有人知道这部电影片名是怎么取的,这部电影最后也没能吸引我进电影院看看,叫《画个圈圈之摩天轮》,也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幼稚还是单纯,画个圈圈除了变成摩天轮,大概还能变成甜甜圈吧。 口述:李小明(化名)

●片名对我是不是看这部电影非常重要,有些电影听名字就想看,比如《澳门风云》系列,《捉妖记》系列,这些片名就算因为续集变得很长也是我去看的固定项目。有些听名字就觉得是烂片,比如《找个高富帅》、《分手,不分手》、《我的男友和狗》这种爱情片即使片名不算长也会让我觉得三观不正,不想看。印象中最长的奇怪片名是《见习警员白忆男之初来乍到》,只想问一句,白忆男是何方神圣? 口述:王洁(化名)

圈内人揭秘

改片名为了“出圈”,也会“改崩”

在业内,一向有个说法是“片名取好,票房增收”,好的电影片名虽然对票房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更多的电影票房取决于电影本身质量),但作为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电影名字的改动其实有很大的学问,改片名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如果能够对电影有好处,哪怕在上映前夕的最后一刻都应该坚持换上一个最合适的名字。曾担任过《观音山》、《万物生长》等多部电影制片人的方励就直言不讳,“一个好的片名价值3000万元”,如果真的将电影片名改到“出圈”,是一定能够吸引很多观众来看的。他强调片名的重要性,也认为这是一门艺术创作,需要努力去创作有意境、引起观众好奇心且带有情感的片名。

北京遇上西雅图最开始叫美丽有缘

国产电影在上映前改名字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宁浩执导的电影《玩命邂逅》改名为《心花路放》后上映;陈可辛执导的影片最初定名为《亲爱的小孩》改名为《亲爱的》后上映;取材自“朝内81号”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原本叫《朝内81号》,后来也易名为《京城81号》……这些电影的改名经历都被片方和导演形容为“找到更合适的名字”,也确实收到了不少好的效果,不仅吸引了各自的受众群体,票房也会有所增加。

《北京遇上西雅图》原名之一为《美丽有缘》。

在2013年上映的7字片名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最初定名则是《美丽有缘》,改名后票房非常理想,以不到3000万元的投资获得了5.2亿元票房,该片导演薛晓路告诉新京报记者,“每次给电影起名都是一项非常难的工程,最初,我做剧本的时候叫《抛锚西雅图》,因为生了个孩子就像抛锚一样,后来觉得这个名字指向不清,会让观众以为更像是灾难片,而不像爱情电影。”开拍后,薛晓路与制片方、剧组人员开始想着换名字,大家的方式是集思广益,再对名字进行投票。第一轮他们选出的片名是《美丽有缘》,但这个名字因为比较土,并没有赢得主创们的满意。因为薛晓路想保留西雅图这个地名,于是在上映前终于选到了《北京遇上西雅图》。在薛晓路看来,片名的长短对于票房没有十足的影响,但片名的辨识度以及上口程度,多多少少会影响观众的第一印象。

多考虑下沉市场,更贴近普通观众

大概很多电影制作方都有过改片名的经验,能给电影想到最合适的名字不是一蹴而就的。于2021年上映的高口碑电影《了不起的老爸》就成为了当时影市的一匹黑马,但这部电影也是经过了多次更名。该片制片人孙吉顺坦言,改片名出于对市场的考虑,事实上,《了不起的老爸》最初有不少片名供选择,整个剧组边拍边想,有建议叫《跑出我人生》,有想法叫《盲马》,后来曾改为《起跑》。“这些名字都很不错,但我们觉得《起跑》太文艺了,到了宣发期觉得名字和普通观众没有太大认同感,再加上我们电影演出阵容没有大咖,跟宣传方猫眼影业一起商量,就改成了《了不起的老爸》,想更贴近普通观众,黏合下沉市场。”孙吉顺还介绍了一个小插曲,他们本想着把电影改为《了不起的老汉》,但确实因为部分地区不太接受(四川)方言专有词,担心名字会有歧义,最后还是敲定了《了不起的老爸》。这个改名的决定也得到了宣传方的认可。

与原片名《起跑》相比,《了不起的老爸》的片名更贴近普通观众,黏合下沉市场。

制片人方励参与制作了多部电影,大家送他个绰号叫做“片名高手”,几乎起电影名的事情都由他一手包揽,他和李玉合作过的多部电影的片名都出自他手,并且很多故事都非常有趣。李玉最早执导的《红颜》,最初片名很长,叫《今年为什么老下雨?》。方励回忆时打趣道,那时候拍戏真的总下雨,连车上贴的标志都是“下雨剧组”,后来他们觉得片名太长,《红颜》似乎更合乎情感意境。

《观音山》也改过很多次名字,在拍摄过程中方励灵机一动,想到片中出现的宝成铁路会经过一站,名叫观音山,这是方励对这条铁路的特殊记忆,也是他对这部电影的一种意境感怀。“最开始,别人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该叫《丹凤眼》,后来他们拿到微博上征求意见,发现90%的人都支持《观音山》,后来就取了这个名字。”

电影《二次曝光》的取名也有内幕,“在电影里,女主角会面对童年、成年两次情感打击,导致了她的纠结和内心挣扎,等于是二次伤害。所以给电影取名要从意境走,注重人文情感、气质、氛围是什么,最好的电影片名需要有留白、有意境,要有想象力,一个片名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就有机会能够获得更多关注。”

在制片人方励看来,《断·桥》的片名非常有意境。

即将于2022年上映的电影《断·桥》从开机以来便备受关注,这个片名就是来自于方励的一次“脱口而出”,最开始也有不赞同声音,说“断桥”容易联想到《白蛇传》中的断桥,于是他决定在两个字中间加一个点,以此让这个片名多了一层含义:“这个点不仅破了《白蛇传》里对断桥的传统想法,并且能够体现出情感割离的鲜明对比,观众看完电影后会非常明白这个片名的意思的,是非常有意境的。以前他们建议这部电影叫《黑夜给我,黎明给你》,我认为有些煽情,且太俗了,而《断·桥》的立意比较传神。”

在两位制片人方励和孙吉顺看来,片名决定了电影的调性,重要性无须赘述,尤其是在现在的电影市场里,营销方式多种多样,每个电影也有自己的定位和“打法”,但要问给电影改片名谁说了算,就要看具体岗位上大家扮演的角色和分工,但无论是哪个环节来决定,都是为了让电影更好。孙吉顺笑说,自己最近正在筹备一部钓鱼元素的电影,也正纠结于电影名字需要叫什么,“我们去网上多次征集,也四处询问,既不想很普通,也不想特别文艺,如果大家有好主意,都可以告诉我们(笑)。”方励也笑着表示,尽管自己起了这么多片名,依旧认为这是一件苦差事,他反复强调一个观点,“起片名要走心,需要反复斟酌,给兴趣,注重留白,无奈现在很多电影的名字着实不忍直视,连片名都算不上。”

“耗尽元气”开30多次会能“改崩了”

在电影宣传人员赞太看来,片名是面向市场和观众的最好的广告标语,无所谓长短,要根据影片内容挖掘影片潜力,既符合市场预期,又能突出影片类型,“在一部电影的宣传营销时期,他们都会与制片方、导演充分沟通,决定最好的片名,比如洪金宝主演的《我的特工爷爷》最初的片名叫《老卫兵》,他们认为这个名字不太有卖相,想突出动作类型,于是就进行了更名,赞太补充道:“宣传方肯定会就着市场和影片的内容,想一个最能代表影片又能突出类型和市场卖点的片名,大家都是为了电影好,也想着怎么有更高的市场回报。”

《我的特工爷爷》最初的片名叫《老卫兵》。

当然,有些时候改片名并没有上述几个例子那么“顺利”,甚至会产生很多意见分歧,从事多年宣传营销工作的王雨娇就直言“改一次片名,耗尽一次元气”,她说自己经手的几个电影几乎都会改名,有一次遇上的导演是个“超级强迫症”,每次想法很多,也经常容易变卦,再加上导演认为自己对电影片名有着绝对的掌控权,所以改起名来“特费事儿”:“每次我们确定一部电影片名需要开很多很多会,甚至会吵十几次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某部爱情片的片名开了30多次会,其中很多次都一度‘改崩了’吵了起来,后来也只得冷静下来从长计议,但这样的沟通也是为电影好,大家都可以理解。”

新京报资深记者 周慧晓婉

制图 新京报倪萍

资深编辑 黄嘉龄 校对 翟永军

2016经典语录3背景音乐3

众星翻唱莱纳德·科恩专辑《Here It Is: A Tribute to Leonard Cohen》的线上分享会上,制作人拉里·克莱恩(Larry Klein)和唐·沃斯(Don Was)分别讲了一个与科恩有关的故事。

拉里的故事和一则报纸中缝征友广告有关。一天,莱纳德·科恩请拉里把伊基·波普(Iggy Pop)带去他家。初次见面,科恩拿出一条以“莱纳德·科恩和伊基·波普为标杆”的征友广告,要求伊基与自己合影一张,照片将随信寄给那位征友的女士以验明真身。科恩还想让伊基把电话号码也告诉对方,遭到拒绝。他本人则决定和该女士会面,未知结果如何。

沃斯的故事发生在鲍勃·迪伦(Bob Dylan)的家里。他和科恩一起去迪伦家,两位音乐人就写一首歌的时间互比长短。科恩的一首歌写了一年,迪伦自夸“我只要15分钟”。

往事让我们稍微贴近了科恩。2016年,最后一张专辑《You Want It Darker》发表一个月后,莱纳德·科恩去世。在他死后,老友、制作人拉里·克莱恩不断在与别人的合作中翻唱他的歌。科恩是拉里每天都会想起的人。《Here It Is》从立项到确定谁翻唱哪支歌,几乎全部来自拉里的直觉。

拉里·克莱恩

有的人,比如大卫·格雷(David Gray),对科恩的《Seems So Long Ago, Nancy》情有独钟,立刻决定要唱的就是它。让格雷戈里·波特(Gregory Porter)唱《Suzanne》也没有波折。“格雷格的歌声诚挚,他的声音是对的。”“我已准备好,我的主”《You Want It Darker》必须是伊基·波普来唱。和“中产阶层与乏味驯顺”为敌并能常胜的,我们永远可以相信伊基·波普。

大多数翻唱者并不熟悉要唱的歌(主要是较新的作品)。这是一次次全新的相遇。

明星乐手包括吉他手比尔·弗里塞尔(Bill Frisell)和萨克斯手伊曼努尔·威尔金斯(Immanuel Wilkins)。拉里·克莱恩在选择乐手的时候非常“保守”,只要那些功成名就,“无需证明自己”的厉害角色。他不想“让音乐挤占诗歌的地盘”。

“科恩是写流行音乐的人里面最好的诗人”,尽管他总是自谦写歌水平欠佳,他的好旋律却实在不少。拉里想把这张翻唱专辑里的每个词句都清清楚楚地送入耳朵,让诗意停留,旋律舒展,像诗集里的白纸黑字一样熨帖而长存。我们则可以趁此机会再作一次回忆之旅,以歌为踏步石,穿过诗人的一生。

1、《Steer Your Way》——诺拉·琼斯(Norah Jones)

出自莱纳德·科恩的最后一张专辑《You Want It Darker》,《Steer Your Way》像一个布景不断变换的舞台。演员背对观众,只身一人,做出穿过漫长一生的样子。大海有陆地作为永恒的背景,或者反之亦然。这首歌里没有锚,思绪每一秒都在变化,山的轮廓也因为它在哭泣而游移不定。

原版的提琴太好听,像沙漏中快速落下的沙闪着流光。诺拉·琼斯的版本让这惊叹的瞬间清晰,精雕细琢以便凸显美丽的旋律,反而稀释了神秘朦胧的氛围。

大部分人都没有勇气盯住快速变幻的一生,所以舞台制造的廉价雾气才经久不衰。死亡与死亡各不相同。“祂的牺牲使人类崇高,我们的死让万物廉价。”

歌里没有怎样过好一生的建议,也没有在生命尽头顿悟出的死亡意义。但亦不是虚无,只是展开一段美丽的旅程。

诺拉·琼斯

2、《Here It Is》——彼得·盖布瑞尔(Peter Gabriel)

1992年的《The Future》后足足过了九年,莱纳德·科恩才发表新专辑《Ten New Songs》。专辑发表之前的几年,他花很多时间在佛教寺院修行。在这张专辑中,他流露出对精神衰败的警惕:“我已忘记/神圣之歌/我在巴比伦失去了力量”(《By The Rivers Dard》),又在《In My Secret Life》中,拿出继续追寻的决心:“我将为真理而死/在我的秘密生命中。”

《Ten New Songs》是科恩和莎伦·罗宾森(Sharon Robinson)的合作专辑。《Here It Is》由女声开场,诗人的声音第二段才加入。

众人生,众人死。爱人来,爱人去。黑夜降临。彼得·盖布瑞尔的版本洗去原版软摇滚的欣快,由初秋至深秋,乐手隐入了黑暗。

“一切都在这里了。”因为它包罗了大千世界,拉里·克莱恩将这张专辑以它为名。

3、《Suzanne》——格雷戈里·波特(Gregory Porter)

确实有一个叫苏珊·沃达尔(Suzanne Verdal)的年轻女性曾住在圣劳伦斯河边。1965年夏天,莱纳德·科恩频频拜访她在河边的宅子,他们一起喝掉很多茶,吃了很多桔子。

“半疯的苏珊”或许是诗人的想象。每天都发生很多事,被热情和创造力激荡着的苏珊,不认为当时的自己像歌中那样悲伤。成为包括科恩在内众多“垮掉派诗人”缪斯的苏珊,被凝固成河畔的苏珊。

真实的苏珊继续生活,直到生活把她和科恩分开。歌里的苏珊永远年轻美丽,在濛濛的水汽中时隐时现。行走于水上的耶稣,只有溺水者才能看见祂。苏珊带你走向那条河,举起镜子邀你见识恐怖的景象:渴望爱的人们,将一直保持那种不自然的姿势直到永远。

河流发出巨大的吸引力,苏珊是它的使者。引力穿过时间和媒介,对听者发出难以抗拒的塞壬之声。

越著名的歌越难翻唱。引力在格雷戈里·波特这里并未消退,说明他的翻唱成功了,犹如走在安静街巷,听见从某户人家的窗户飘出来的歌声。知道这扇窗里住着也喜欢这首歌的人,夜归也有了慰藉。

4、《Hallelujah》——莎拉·麦克拉克兰(Sarah Mclachlan)

今年七月,纪录片《哈利路亚:莱昂纳德·科恩,一段旅程一首歌》(Hallelujah: Leonard Cohen, A Journey, A Song)用两个小时重走这首歌淌过的漫漫长河。关于这首歌科恩写了四五年,歌词长达百行的传说,是真的。它后来被翻唱和在文艺作品中被使用的次数,多得与歌词的长度相争辉。

莎拉·麦克拉克兰的版本会超过这首歌最著名的翻唱——30岁溺死在密西西比河的杰夫·巴克利(Jeff Buckley)的吗?几乎没有可能。命运各异的人唱过同一首歌。歌手会死,而歌不会,这就是和弦的秘密。

5、《Avalanche》——伊曼努尔·威尔金斯(Immanuel Wilkins)

莱纳德·科恩第二张专辑《Songs Of Love And Hate》的第一首歌《Avalanche》,以他早年标志性的蚊鸣吉他开场。

伊曼努尔·威尔金斯的改编把歌词吞进金色胆管之中,吐出含有嘲弄意味的句子。

骄傲的神,丑陋的残缺之人,充满渴望的爱人。唱片封面上的科恩年轻英俊,少有地笑容舒展,好像那种会短命的摇滚明星。他不屑于捡拾爱的碎片,看穿破衣烂衫之人的故作姿态。他将始终以这种骄傲与通透走完一生。

6、《Hey, That's No Way To Say Goodbye》——卢西安娜·索萨(Luciana Souza)

莱纳德·科恩的处女作《Songs of Leonard Cohen》中,《So Long, Marianne》和《Suzanne》穿过时间的冰块,折射出经久不息的光芒。

这首歌安静地待在专辑的中间。诗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没有一句话语、一种爱情是全新的。人们重复爱情的过程,不同的只是凭本能冲动行事的个体。

性别的议题再敏感,也不会有人指责科恩的歌里充满“半疯的女人”和她们“悲伤的双眼”。总要允许困惑的凝视存在,允许不解和不舍的存在,允许人成为谜团。

7、《Coming Back to You》——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

1980年代已经有了很多关于莱纳德·科恩的笑话。他成了“半死半活状态”的代言人,沉郁至死又因情复活。不过嘲笑他的人,也认可他把诗变成歌的努力,只要不那么抑郁悲伤就好了。

收录这首歌的专辑《Various Positions》中,最有名的一首自然是《Hallelujah》,其次是希腊舞曲/民歌风味的《Dance to the End of Love》。《Coming Back to You》像水底的石头,沉没已久。

爱和嫉妒投射在废弃工厂的场景,吸引诗人四处寻找的“你”,谁说与《Suzanne》中的河流不是同样的东西?引力以各种形态出现,经常是女人,也可以是河流或工厂,让诗人孜孜以求直到生命的最后。

伊基·波普

8、《You Want It Darker》——伊基·波普(Iggy Pop)

2013年12月,科恩在奥克兰结束人生最后一场巡演。接下去还有很多事情有待收尾。写歌很慢的科恩,还有一堆没写完的歌和未整理的诗。年老的他仍然相信每个人“都有性灵的一面,虽然大部分时候都与之隔着薄纱,仍能经常感知到它的存在,受到它的影响。”

“Hineni Hineni 我已准备好,我的主。”

希伯来语“Hineni”的意思是“我在这里”。去世前一段时间,莱纳德·科恩强烈地感受到死亡临近。他一贯对事情发生和进展的过程非常敏锐。他的手已经很难弹吉他(但还能用合成器编曲),背部难以支撑身体,体重掉得厉害。“还有两个孩子和他们的母亲需要我。”感受到这个过程,不代表科恩没有反抗的意志。他会强迫自己多吃一只三明治,争取在地球上多停留一段时间。

希腊海德拉岛上的时光还在记忆里不肯离去。合成器里名叫“希腊”的乐段,藏着那里夜晚的繁星。岛上的缪斯玛丽安·伊伦(Marianne Ihlen)先他一步已经离开人世。

2016年9月,《You Want It Darker》发表。10月,同名新专辑出版。11月7日,科恩去世。科恩二十几岁旅居伦敦时,在一封给出版人的信中指认出自己的潜在读者:“内省的青少年、痛苦的恋人、失望的柏拉图主义者、色情偷窥狂、僧侣和波普主义者。”

《You Want It Darker》仍然是唱给这些人听的。“你”是不可阻挡的力量,“我”是科恩和听他歌、读他诗的人们。如果希望和帮助永远不来,拥有爱人也无法改变故事的走向,那就一起吹灭蜡烛,让黑暗更浓重一点好了。

这是一首灰心丧气,却能在绝望中带来光明的歌。哪怕是想到“100万支同时燃烧的蜡烛”和点燃它们的软弱人类这个有趣的对比,也会暂时地云开雾散。

人老以后声音会变得相似,尤其老头们的声音。伊基·波普一开口,还以为是另一个版本的科恩。爵士化的编曲像篝火,轻轻地哔啵。属于自然界的噪点打底,伊基被火光映出的影子比科恩更坚硬和高大。“Hineni, hineni”,这把老骨头几乎要跳起舞来。萨克斯像溶溶的月光,伊基·波普邪气的叹息唤醒黑白琴键里的精灵。上帝会从阴影处现身,告诉他,你死去的朋友去了哪里。

9、《If It Be Your Will》——梅维斯·斯台普斯(Mavis Staples)

“让河流盈满,山峦喜悦;让衣着鲜丽的人们,在闪耀中结束这个夜晚。”

科恩曾经说过:“与其说这是一首歌,它更像一首祈祷词。”

由83岁的灵歌手梅维斯·斯台普斯来翻唱,为它注入信仰的力量。灵歌手不会老。老灵魂栖息在歌声中,卸下负担后,他们只会越活越年轻。活到80岁朝上,性别的界限也一并消失。好像冰雪消融的山体,墨点般的岩石连成片,因其纯然的力量令人赞叹。

梅维斯·斯台普斯

10、《Seems So Long Ago, Nancy》——大卫·格雷(David Gray)

一首1960年代的老歌,歌里的南希如同意大利海岛上的漂亮寡妇,因寡妇的身份而同时拥有自由和不幸。她“和任何人睡觉”,“对谁也不抱期待”。南希被神化的过程,就像任何女神的诞生。

每句旋律都如同抛物线向下的海鸟,最后跌进大海。又像片片层岩,筑起灰黑色的肃穆崖壁。每段都以“就像很久以前一样,南希独自一人”开始。暗示诗人早已离开家乡,南希的影子越来越薄。

大卫·格雷老于世故的歌声,能够平息最吵闹的酒馆。萨克斯像一圈圈涟漪,使南希昙花一现地重返青春。

11、《Famous Blue Raincoat》——纳撒尼尔·拉特利夫(Nathaniel Rateliff)

“十二月末的凌晨四点钟,我正在给你写这封问候的信。”这首歌持久的魅力,有一半来自开头的第一句话。冬寒凛冽,往事滚滚。

1959年,莱纳德·科恩在伦敦买了一件Burburry蓝色风衣。有照片为证,他看起来果然像“伊丽莎白说的,就像一只缩在风衣里的大蜘蛛”。1970年代开头的几年,这件著名的蓝色风衣在玛丽安·伊伦的纽约公寓里失窃。科恩永远失去了这个忠实伙伴,蓝色风衣则以另一种形式,在1971年发表的这首歌中永生。

《Famous Blue Raincoat》是科恩结合了小说家和诗人技艺的杰作。一封长信勾勒出三角恋的起始。情感的针脚细密,蜿蜒曲折,不时刺破纸样的皮肤,冒出鲜红色的血珠。1986年,科恩和詹妮弗·沃恩斯(Jennifer Warnes)合作了一个情感更外露的新版。他改了一两处歌词,“my women”变成“some woman”,落款处的“L. Cohen”变为“a friend”。

纳撒尼尔·拉特利夫带着嘟嘟哝哝的苦涩,更动情和迫切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爵士编曲更接近1986年的科恩新版,笔直的雨丝被风吹乱,反射更多的光线,但歌词仍然沿用原始版本。

1994年的一次采访中,科恩说:“这是一首我从未完全满意的歌。我一直觉得,这首歌的一部分始终模糊不清。”长长的职业生涯中,《Famous Blue Raincoat》是他的歌单常客。他反复地演唱,希望清晰终于能从雨雾中浮现。

12、《Bird On The Wire》——比尔·佛雷塞(Bill Frisell)

科恩用专辑《Songs From A Room》告别1960年代。收录其中的《Bird On The Wire》,处处有那座希腊岛屿的痕迹。他曾见证不通电的小岛架起电缆,小鸟栖停在电线上唱歌。酒和彻夜狂欢是这座岛跳动的心脏。这两个场景拉开这首歌的序幕。

在以后的现场中,科恩一再修改歌词,特别是关于背叛和歉意的部分。岛、电线、鸟和午夜醉汉的句子从未更改,“我以我的方式自由”也始终不变。

2007年《Songs From A Room》再版,科恩写了对这首歌的看法:“可以把它看作波西米亚版的《My Way》。”区别在于,《My Way》是单纯的祈祷成功,《Bird On The Wire》承认人类的灵魂与内在弱点和外部压力的斗争常常是徒劳。我们只能留下努力过的痕迹。这些,也很快会被磨灭殆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