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拜组说说(拜妈祖的说说)

2022-10-04 22:24 作者:海丝少年 围观:

我和我的祖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海丝少年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拜组说说(拜妈祖的说说)1

#影视杂谈#

文/林光地 图/林书翰

[题记]2021年9月28日晚,举行"带着父辈看父辈"首映观影《我和我的父辈》;9月30日起全国公映;10月9日,在美国AMC电影中心,举行海外联动全家福首映礼;根据猫眼专业数据,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单日票房达1000万以上,累计票房将近15亿,且持续热映中……,此文为作者观影后所思所感,并谨致以"先辈、先贤、先烈"最深切缅怀纪念!

视频加载中...

在家乡福建永春蓬壶古镇上,有座全省唯一供奉中华始祖神农炎帝的儒释道文化名山一普济寺仙洞山周边,这里罕现"山上山下美山林"数万人林氏同姓同宗同族聚居现象,皆传承开基祖厝"美山林氏宗祠",现拟祠堂改学堂,作为"九牧传芳"林氏家族家风家训文化馆,传扬"文曲星与文财神"林氏始祖比干文化。美林村名既取意那片"美丽的大森林",也寓意祖先们为子孙种下"美好的菩提林",寄托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美好心愿,更是希望后世子孙能做到"树人树木树正气,好山好水好人家"!而每年大年三十,乡亲们都会齐整地召集在一起,在林氏祖厝举行敬天拜祖仪式!因为这是对林氏先祖的缅怀纪念与慎远追终,也是族人富贵不离祖的儿时记忆与乡愁呼唤,更是开启我对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人生哲学三问的思索?

我是谁:我和我的祖父母们?

我的祖父母林多岩与郭肯夫妇,即从小疼爱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共育有四男三女以及子孙无数,现都移居在泉州学习工作生活。俗话说,公嬷疼大孙,父母疼小仔!因父亲是长子,我也就是长孙,所以从小对爷爷的教诲印象犹为深刻。幼儿时,爷爷便教与我古时的描红习字,每天更要熟读与背诵:"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当时的我似懂非懂,但在幼小心灵种下爱学习种子,直到长大后我才知其大意为:"圣贤孔子,教导三千弟子,七十贤人名士。而这些孩子从小就要好好学习仁义礼节"。《上大人》篇幅虽只有短短25字,却是我的启蒙习字教材,因内容简单便于教学,且阐释儒家常识与国学经典,所以爷爷将其作为家风家训让我从小传习,可谓用心良苦!现在一想起我的奶奶,还历历在目。因其过世时是全村最高龄长者95岁,所以在世时她一直跟我们一起生活。她生前常说,"吃亏是福",这是她一生勤劳朴素、健康长寿、和谐安乐、无疾而终的养生秘诀,也是她一生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心存善念、吃苦耐劳的人生素养。而生于1921年的奶奶,今年恰逢百年诞辰!

我儿的祖父母林士岳、林菊花夫妇,即生我养我的父母亲。他们婚后生下我和妹妹与弟弟两男一女,在七八十年代的那时候,全家一穷二白,而地道的农民父母却靠着吃苦耐劳,用勤劳双手把我们仨拉扯大,特别是克勤克俭地赚钱供我们仨读书上学,并考上集美大学、福建师大、闽南师大圆山校区与厦门大学法学院以及国家公职人员。这在当时乡下农村与农民思想中算是很开明,也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才让我们有机会鱼跃龙门走出大山、走入城市!父母虽跟着我们进城生活,其实也没享福过好日子,依然为我们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与帮带小孩而操心!父亲在世时常说,只有爱读书的子孙可让其骄傲一生,便为长孙取名"書翰",取意:書山有路勤为径,翰海無涯苦作舟。而爱唠叨的母亲,则一如既往地帮我们操持家务与含孙弄怡。其实,人生中最难以报答的是:唯有天下父母恩情!

我妻的祖父母林于宽、陈美珠夫妇,即我妻的爷爷奶奶。解放前,他们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归国后,先后育有八男三女(嫁居香港)及子孙数百人。其中,我妻的父母林有义、王富夫妇在"重男轻女"生育观念尚未转变的八十年代,却能严守当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生下一对女儿,视其女儿也是传后人,悉心裁培上大学,实属难能可贵!他们归侨前,变卖所有资产。回乡后,热心捐资教育事业,翻建了村办小学校舍与创设幼儿园。不但他们自已为家乡教育发展倾囊相赠,还发动乡亲与海外华侨捐资助学。1988年12月,荣获了泉州市人民政府"乐育英才"荣誉称号与奖匾表彰。其后家族以此匾为荣光,可谓是:光耀门庭居福地、書香人家传芳翰!这极大鼓励后世子孙们勤学奋进,家族已有多名子孙考上名牌大学香港大学、澳洲大学、中国河海大学与国立华侨大学研究生以及国家检察官等……

到哪去:我的家族祖辈们?

我的19世祖父林椎公,时人称为永春白鹤拳"二十八英俊"武状元之一。永春白鹤拳与咏春拳名称相近、拳法相似、渊源相通,是我国南拳武学奇葩。根据《福建民间小说》《八闽通志》与《永春县志·方技传》(民国十三年/1924年版)记载,永春白鹤拳是清朝康熙年间,由少林拳师方种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揉合白鹤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经数年揣摩衍化,创出"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独具一格拳法。当时方七娘与其夫曾四罪谪永春,便在永春授徒郑礼、林椎、姚虎等28人,人称"二十八英俊"武状元美名。学成之后,林椎返乡蓬壶儒林边营建一座乡村古大厝,并安家落户与娶妻生子:福虎、福狮、福象。据传,为考验三个儿子武功与武德,叫他们在其身上进行"胸口碎大石"功夫测验,发现其长子福虎、次子福狮可谓是"人如其名、不讲武德",险些打伤其父,林椎生怕两子长大闹事,便将其携带在身边,与其师兄弟郑礼、姚虎等人游学各地。他们先后到德化县民间舞狮斗武(时用"白眉青狮头"留存子孙因保管不慎损毁待修复),与泉州少林寺十八棍僧打擂比武,在连城县替百姓扫黑除恶,徒手拔出牛角震慑智斗恶人等以武会友。据说林椎后到江西上姚,有一地名叫大坪显祖安家后,便与家乡失联。而三子福象仁心向善,便留在家乡传宗接代。至今,后世子孙兴旺,家乡永春白鹤拳习武之风甚浓!

我的高祖父喜渊林公,生前乃清太学生以墓碑为证。据载,明清时期的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被称作"太学生或国子生"。国子监是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内设绳、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具体事务。另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又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掌教务。明清时期,或设国子学(监),或设太学,或同时设立,虽名称不一,制度有所变化,但仍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而当时能上得起太学的,应是王公贵族子弟。而在家乡美林老家这样的一个穷乡僻壤之处,难道先祖可能是王公贵族子弟来此移居避难?现因年代久远,无人知晓,无从考究!

我的曾祖父林进财,招集族人兴建家乡林家祖厝薪德堂。薪德堂联取意为:薪火相传太学生,德才兼备武状元。原19世祖林椎公所建古厝距今已近300年,当时倒塌后,曾祖父便在原古厝旁另新建现祖厝薪德堂,历经多次扩建,现占地5000多平方米,为三开三进双护楼土木结构翘脊大厝。前些年经众筹翻修后幸免了颓垣断壁的结局,了却了曾在这里出生的我和长住的奶奶心愿。奶奶生前常说,当时曾祖父生下七个儿子与三个女儿以及子孙无数,一大堆族人围坐在八张"八仙桌",上百人居住在一起很是热闹!那时的我,看着阳光与雨丝从老宅的天井漏下,很是憧憬!任何一座建筑都体现着设计者的理念,承载居住者的希望。从我们林氏老宅建筑物语与一砖一瓦中窥见,当年林家老宅那人丁兴旺、家族热闹、团结和谐的场面可想而知。而现在,有的家族成员精于算计或迷信于通过祖厝祖墓修复、房前屋后遮挡以及邻里道路阻拦等所谓变更"风水",就念想迅速富贵发达?而殊不知欲获福田、须凭心地的道理,方能"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更需一代代人积德行善的家风传承,持续奋斗的家族精神以及勤奋好学的家训教育!

从哪来:我们的林氏先祖们?

始祖比干,可谓是:仁德天下文曲星、财济八方文财神。据史书载,林氏始祖比干[gàn](公元前1110年一1047年),子姓,沬邑人(今河南淇县),商代帝王文丁次子,帝乙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殷商王室重臣,官拜少师,先后辅佐殷商的两代帝王,忠君爱国,勤政为民。对帝辛暴虐统治敢于"鹿台死谏"(终年64岁),是我国历史上的谏臣典范,史称“亘古忠臣”。孔子称其为"三仁之首"(比干、微子、箕子),被誉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尊称其为“国神”,唐太宗追赠太师谥忠烈,元朝加封为仁显忠烈公。据说,姜子牙封神榜时,比干被封为"文曲星、文财神与国神":一是《封神演义》所著。比干被商纣王处以剜心之刑死后,骤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掩埋尸体,形成举世闻名“天葬墓”。姜子牙因比干官拜少师太傅,便封其为文曲星。二是民间小说所传。因比干挖心成了无心之人,无心无向,办事公道,被奉为“文财神”。三是周武王所封。周灭商后,为巩固新政权,安抚殷商遗民,释放囚徒,修整比干坟墓,封其为“国神”(管年神、春神、财神三吉星)。据载,比干死后,夫人陈氏抱三岁之子朝见周武王。王曰:"忠良之后,封清河公,食采西河郡,以其长林石室中生,赐姓为林,名坚,字长思。"林氏之姓自此而始,其后裔子孙分支众多、分布广泛,现已成王孙辜李(上比下干)纪柴血缘同宗,萧沈尤叶钟林六蘭同堂等诸多姓氏共同始祖。每年四月四日,各地都会举行比干诞辰纪念活动。其中以河南省卫辉市比干祖庙公祭大典最为隆重。

妈祖林默,授封为"天上圣母娘娘、世界和平女神"。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湄州岛,其父林愿不闻其啼哭,故取其名林默。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道化日,里人以为神,遂立祠祀之,称为“通灵神女”。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拜妈祖,祈求风调雨顺与航行安全,并在船上供奉妈祖神位,这成为流传中国沿海地区民间信仰。妈祖是正义、无私、善良、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可谓是"妈恩圣迹心怀普渡及四海,祖德神庇风调雨顺被苍生"。妈祖在经历宋、元、明、清朝36次褒奖封号,列入国家三大祭典,以表彰妈祖“辅国、护圣、庇民”的三大功绩。据统计,历代皇帝对妈祖封号总共600多字,创中国神仙封号、别名、尊称最多世界纪录。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遗产。至今,全世界有1万多座妈祖分庙与3亿多信众,尤其是台湾地区、东南亚以及海上丝路沿线,星罗棋布的妈祖宫庙与妈祖信众对祖国故土的乡愁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妈祖文化正架构起一座超越阶级阶层、超越国家地域、超越党派意志、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桥梁,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女神"称号。我们都知道在太平洋的那一边,有一号称“世界自由女神"人造塑像危然耸立在美国西海岸。而在太平洋的这边,古老东方中国却早就真实存在着"世界和平女神"一福建湄州岛妈祖塑像与海丝泉州妈祖庙天后宫!俗话说,在这蓝色星球海洋上,只要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向海而生的人们。而有讨海生活的地方,就会有海神妈祖文化信仰!

九牧传芳,堂号源于"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一是林姓开闽始祖林禄(公元274—357年)。五胡乱华时奉敕守晋安郡,匡扶晋室,战功卓著,历任招远将军、散骑常侍以及黄门侍郎,先后辅佐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晋康帝、晋穆帝的“五朝元老”,死后被追封“晋安郡王”,葬温陵九龙岗(今泉州泉港区涂岭镇清美村九龙岗)。特别是在唐宋时期,福建莆田、泉州晋江的后世子孙各有一门九子登科,皆任刺史、知州、州牧,甚至盛传"无林不开榜"千古佳话,世称为"九牧传芳、九牧世家、九龙衍派",先后有莆田"唐九牧"与泉州"宋九牧"并誉后人。二是莆田"唐九牧"。开闽始祖林禄之孙林披公,字茂彦,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官至太子詹事,其九子皆官任刺史,史称"唐代兄弟九刺史"。其祖祠发祥地位于莆田西天尾镇乌石村。祖祠东侧奉祀天后妈祖,故祖祠大门联为:“世界九牧发祥地、湄洲天后始祖家”。厅堂联:“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在其祖祠边,林披公和其兄"阙下林韬"、其弟"游洋雾峰林昌"三墓相连,人称“三台拱曜、丹凤之穴、应龙之潭”。三是泉州"宋九牧"。泉州开基始祖林伋(公元982-1063年),字进之、号泮洲,祖祠在泉州浮桥笋江畔霞洲妈祖宫,祖墓位于泉州鲤城江南乌石山。北宋(公元1008年)中进士,官至晋江县尉,生三子:长子林杞、次子林植、三子林朴。林杞1027年中进士,光禄卿致仕,历任康、雅、泰、淄州知州,其九子进士及第皆任知州,故称"宋朝父子十知州"。

视频加载中...

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已人生出处,但可以选择自己人生之路! 而每个家族传承发展,并不只是姓氏的简单接力与物质财富的世代继承,更是家族精神、家训教育、家风文化的传承。只有每个人的努力奋斗、每个家庭的和谐安康以及每个家族的兴旺不衰与家国常青,才能让中国屹立于东方不败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促使中华文化传承生生不息与绵延不绝,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附录:《林氏祖训》

凡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礼义廉耻,兼修四维,士农工商,各守一业。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谨,事君必忠敬,居官必廉慎,处乡里必和平,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毋富而骄,毋贫而滥,毋信妇言伤骨肉,毋言人过长薄风,毋忌嫉贤能,伤人害物;毋出入公府,营私召怨。毋奸盗谲诈,饮博门讼;毋满盈不戒,妙微不谨;毋坏名丧节,灾己辱先。善者嘉之,贫难、死丧、疾病周恤之,不善者劝诲之,不改、兴众弃之,不许入祠,以共绵诗礼仁厚之泽。敬之戒之,毋忽!一明太子少保、刑部尚书·林俊撰

拜组说说(拜妈祖的说说)2

(来源:广东省情网)

北门村村貌

  北门村,位于贵屿镇西南部,距贵屿镇政府约2千米。地处练江平原,练江支流贵屿溪流经村东。该村始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昔时地处老贵屿市集城墙内之北门,因而取名北门村。

  该村元代属潮阳县兴仁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属潮阳县贵山都。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潮阳县第六区,1952年后先后属潮阳县第八区、贵屿乡、上游人民公社、贵屿人民公社,1983年后先后属潮阳县贵屿区、贵屿镇,1993年后属潮阳市贵屿镇,2003年后属潮阳区贵屿镇北林社区至今。

  村民主要姓氏为李姓,其先祖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从龙门迁移至此处。2015年末,该村有户籍人口11132人。其中,男性5664人,女性5468人。实际在村人口约90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1500人。村民为汉族,属潮汕民系,使用闽方言潮汕话。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约200人、澳门同胞7人、台湾同胞9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约500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美国等地。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生柑、甘蔗、花生等。工业产品有砖瓦、塑料、服装和抽纱等,现村民主要从事废旧电子拆解及回收工作。特色传统食品有萝卜糕、马铃薯糕、红粿以及五月粽子、八月饼食(贵屿朥饼、斋饼)。李顺记手工造鼓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李辉文、李辉武。

  主要道路有县道草南路,乡道贵南路、龙贵路。该村于1980年通电话,1986年通电,1998年通网络,2003年通自来水,2006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内有北林小学、北林实验幼儿园,有北门公园和北林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梅桂园”)。

北门公园俯瞰图

北林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牌楼

  传统民居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形制,现存约380座。代表性民居有“百门百窗”,建于明代,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分前厅、拜亭、中厅、后厅,两厢又有6个厅,总共9个天井,双厝包,还有一“暗库”。因其所有房门、窗门加起来各约100个,因而得名“百门百窗”。现存祠堂7座,除主事祖祠外,其余6座仍作祠堂使用。秋官第(石鼓门楼),始建于明代,1993年重修,是明宣德刑部主事、太子少傅李若林府邸。

  村中现存宋城墙遗址,始建于南宋。城墙全长约1500米,旧时起到保护整个北门老寨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保存下来的城墙不到500米。宋街,始建于南宋,族人集居于老寨街道两旁,并形成集市。街道全长约800米,路面均由大理石板铺建而成。村中有匾额,分别书“乐利”和“接龙门”。“乐利”书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现存于老寨门更楼南面墙上;“接龙门”书于清康熙年间,现存于老寨门更楼北面墙上。

北门村接龙门匾额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赏花灯,俗称吊灯,娶亲、生男孙的村民准备供品至各自祠堂拜祖,各祠堂选派人员恭扶老爷出游;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恭请恩祖“王公妈”至北宫前供全体乡民祭拜;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北门全体乡民参加龙门鲤鱼公冬至祭拜。

  主要庙宇有:贵屿双忠行祠(馆老爷),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天历年间,先后于明弘治、清乾隆年间以及1986年三次重建,供奉张巡、许远“二公”。双忠古庙(西尾老爷),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重修于元代,供奉张巡、许远“二公”。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由该村“五福”长者敲“竹木鱼”择定“二公”出游吉日。二月“八景”众治子恭迎“二公”神游,各地信众供奉祭拜,表演潮剧。国王庙(北宫),始建于元代,重修于1998年,供奉三山国王、佛祖、沙溪妈祖等神像,二月“八景”众治子恭迎三山国王与“二公”同神游。更楼伯公,始建于明代,重修于20世纪90年代,供奉北门土地伯爷。将军老爷亭,始建于元代,重修于20世纪90年代,供奉南宋末抗元战士,每年农历四月初三日将军老爷生辰日全体乡民祭拜。

  主要人物:李元善,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进士,授潮阳县教谕,元至正七年(1347年)迁徙至北门,创北门村,被尊为始祖。李若林(1404—1483),明宣德年间授刑部主事、太子少傅,与名儒李龄并称文坛“二李”。李大标(1514—1601),明嘉靖年间授福建延平府永安县知县、延平府知府。李振标(1834—1899),清咸丰武举人,授连平守备,诰封骑尉郎。李鸿益(1933—),又名李花白,艺名东方墨雨间,当代画家。20世纪80年代曾创作《飞霞壮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画选》,构成广东名胜“北江飞霞”200多米瓷画长廊。1993年其作品《百猫图》入选美国“亚裔艺术节”。李鸿光(1937—),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拜组说说(拜妈祖的说说)3

林祥瑞

妈祖被称为世界和平女神,信众遍及全世界。妈祖林默出生莆田湄洲,湄洲妈祖庙被尊称为祖庙。漳浦各地普遍崇祀妈祖,其中,乌石乌面妈祖金尊由明代探花、乌石人林士章从湄洲祖庙请回的,所以倍受尊崇。漳浦县迎奉乌石妈祖的乡镇有绥安、旧镇(包括乌石地区)、赤土、深土、六鳌、霞美等,每年从农历二月至十一月轮流迎奉。

漳浦乌石天后宫在漳浦县旧镇镇乌石紫薇山,祀乌面妈祖。乌石天后宫的乌面妈祖原祀于漳浦县北门外灵慈宫。万历九年(1581年),林士章致仕,回乡时特地前往湄洲参拜妈祖,把乌面妈祖迎奉回漳浦,并在县城北门外建灵慈宫奉祀,其柱联为:“灵在天上,世界达得大德:慈为圣母,裔孙共感神恩。”此联系清康熙间,妈祖受封为“天上圣母”时编撰的。

由于妈祖的灵感,更由于乌石民众对妈祖的尊崇,每年农历二月,妈祖即被迎到乌石及附近一带出巡,直到十二月才送回北门外妈祖宫过年。有一年,乌石民众把妈祖留在乌石过年,自此,乌面妈相就再也没有回北门灵慈宫。按民间风俗“一神一庙”的惯例,北门的灵慈宫不可另雕一尊神像,只刻一块“妈祖圣牌"奉祀,而乌石也不可另建新庙奉祀妈祖。这样就长期造成“北门有庙(行宫)无翁(圣像),乌石有翁(圣像)无庙(行宫)”的历史事实。

1984年,县城北门妈祖宫重新修建时,就到乌石妈祖圣炉挂香回庙,另雕妈祖圣像奉祀。1989年,衍居台湾的乌石宗亲林瑶棋、林瑞国等相继回家乡拜祖,得知乌石妈祖是四百多年前由探花林士章从湄洲迎回供奉的,至今在乌石尚未建行宫,于是,与乌石乡亲商议建天后宫之事。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由林瑶棋、林瑞国等台胞捐献巨款,乌石宗亲及远近信士随之响应,各尽其力,并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建成乌石天后宫的后殿和中殿,从此,结束了“北门有行宫没有圣像,乌石有圣像没有行宫”的历史。

为纪念探花林士章迎回乌面妈祖,乌石天后宫选址在林士章读书的紫薇山紫薇洞前,坐东北向西南,背靠紫薇山,面向天马山、伏虎山、塔山,浯江从左绕过,流经浯江桥,直奔白沙港,水光潋滟,帆影点点,风光秀丽。宫后紫薇洞是林士章及乌石宗亲和其他士子读书之处,洞壁有明嘉靖间漳浦县丞林文相题刻“紫薇洞”三个大字,还有“科甲题名"石刻,黄琮《题紫薇山》诗碑,林昭的《冬游紫薇洞记》碑等,宫后右方还有崇祀晋代谢安的广惠尊王庙、文昌宫和紫薇寺。

乌石天后宫中殿前廊有六根盘龙大石柱。内柱有名人撰题柱联三副,清乾隆皇帝御制对联:“忠信涉波涛,周历玉洲瑶岛;神明昭日月,指挥水伯天吴。”孙中山、梁启超撰联(原柱刻如此):“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历数朝受封典,万古流芳。”谢东闵题联:“泽远八郊,声扬港澳;术驱二竖,德惠孤盆。”宫庙规模宏伟壮观,居闽南妈祖庙之冠,可与闽中湄洲祖庙相媲美,远近香客络绎不绝,海外信士纷纷前来朝拜,尤其是台胞更为尊崇乌石乌面妈祖,先后有20多个进香团前来参香朝拜。乌石天后宫为海峡两岸相互沟通、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现紫薇山石刻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9月8日,台湾“世界弘道协会”到漳浦乌石迎乌石妈祖到台湾环岛巡行,并到澎湖、金门、马祖巡行,共分30站,妈祖到处,信众数万人进行迎奉,人山人海,热闹异常。2003年元月1~7日,乌石妈祖会同台湾各地妈祖到南投县埔里镇武岭(合欢山顶)举行天祭,这是闽台妈祖文化史上从来未有盛举。1月14日,乌石妈祖由台胞林瑞国等40多人送归乌石紫薇山宝殿。 台胞林瑞国、台商郭文仁捐资共建乌石天后宫牌楼及天后宫前可容1万人的广场。2003 年9月8日,首届漳浦乌石妈祖化节在旧镇乌石天后宫隆重举行。应邀前来参加文化节庆典活动的200多位台胞,与来自广东、湖南和晋江、莆田、厦门等地及当地的妈祖信众数千人欢聚在一起,共庆这一民俗盛典。

2004年9月19日,台湾嘉义县民俗文化谒祖进香团一行435人,在团长王先生的带领下,到漳浦乌石天后宫谒祖进香,受到祖地同胞热烈的欢迎,充分体现了“人同祖,民同俗,语同音,神同缘”的两岸亲情。2004年9月24日,台湾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代表团一行40多人,在理事长吴光辉先生的带领下,莅临漳浦,参加漳浦县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会上,吴光辉先生与笔者分别发表台湾妈祖宫庙渊源》和《乌石妈祖与乌石天后宫》的论文,进行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的交流。25日,即农历八月十二日,正是乌石迎妈祖盛典节日,代表团前往乌石天后宫拜谒妈祖,表达弘扬妈祖文化、促进闽台文化交流的共同心愿。漳浦乌石天后宫成为继莆田湄洲之后,又一个被台胞朝拜的圣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