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藏文心情说说(赞美藏文书法说说)

2022-10-04 13:30 作者:中国日报网 围观:

藏文书法家格芒·江白:倾尽笔墨传承文化精髓,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日报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藏文心情说说(赞美藏文书法说说)1

【行走在光明大道上——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文娟

“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让我重新来过,我仍然会痴迷于藏文书法的黑白世界,醉心于用笔墨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书房内,一沓沓宣纸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空间,办公桌上笔墨砚摆放整齐,有些斑驳的墙上随意挂了几幅书法获奖作品……在墨香四溢中,藏文书法家、布达拉宫翰墨传承人格芒·江白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初识格芒·江白,是在2015年他的个人书法展上。展览现场,格芒·江白的百件藏文书法珍品集体亮相,其中作品《归巢》长13米,由造型各异的113只仙鹤组成,采用特殊笔法营造出静与动的强烈画面感,用书法的形式把人们带入对生命的无限遐想。随后,格芒·江白的书法作品相继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举办展览近百场。

早在古象雄时期,藏文字就出现在雪域高原,后经7世纪吐蕃时期大学者吞弥·桑布扎改良、规范后,陆续出现了百余名藏文书法大家,成为独树一帜的硬笔书法艺术。目前,藏文书法字体主要分为乌金体与乌梅体两大类,其下又分出众多种类。2008年,藏文书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文书法的独特魅力,植根于藏文化厚重、深沉的历史土壤中。”格芒·江白说。1968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格芒·江白,13岁便拜入格尔登寺达杰大师门下,研习藏文,年幼的他由此对藏文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陶醉在藏文书法的瑰丽世界里。

为了继续学习和提升书法功力,1988年格芒·江白离开家乡,先后在藏区各地游历、学习。这段时光,让他体验到种种艰难不易,但他最感到庆幸的是得到了启美贡布、旺堆才仁等几位藏文书法大师指点,最终他学到了10多种藏文书体的精髓,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藏文书法专业知识。

学成后,格芒·江白在一所高级藏文化学院任教,将学到的藏文书法艺术传授给了数百名学生。任教15年期间,他相继撰写了《智慧之光》以及《名家书法真传》等有关书法的系列书籍。2009年到2013年,格芒·江白历时4年撰写了《西藏历代藏文书法字体精华集汇》长卷,囊括了现今所能收集到的177种藏文书法文体。

“书法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而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格芒·江白说。38年来,格芒·江白踏寻着历代著名圣贤及书法家们的足迹,终于在广为盛行的藏文字体基础上,创造了凝结着他对藏文书法全部心血的“江白新体”,新体得到了众多书法大家的肯定。2014年,以“江白新体”创作的书法作品《六字真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格芒·江白的书法作品可以遒劲刚毅、也可以是娟秀婉约。无论你识不识得藏文,看他笔墨间的行云流水和恣意洒脱,点顿之中都能感受到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藏文书法的独特魅力。”对格芒·江白了解颇深的西藏书法家协会主席杨双举认为,他的作品恢宏大气、形神兼备,在开合中演绎民族风采,在笔墨间蕴含对民族文化的深情。

人们通常说“十年磨一剑”。而格芒·江白说,他的人生追求是终其一生在笔尖绘就雪域瑰宝,在笔墨间传承文化精髓。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8日 11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藏文心情说说(赞美藏文书法说说)2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璀璨的文明与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每个时期的嬗变过程。从最早的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到后来的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说到中国书法就是指汉字书法,其实不然,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也有自己的书法,比如说本文要讲到的藏文书法便是其中之一,在青海西宁的藏文化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专门介绍藏文书法的展厅,也正是在这里,让我们对藏文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这个特殊的书法艺术展厅中,我们看到了数千幅不同的藏文书法作品,有大有小,有古有今,虽然渝帆根本看不懂,但对于这门藏族同胞特有艺术,我还是抱着一颗空杯的心态,希望可以做一些粗浅的了解,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藏文书法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社会就已经有被称为“达斯奔益”的书法字体。在雍仲苯教的创始人敦巴辛绕(公元前1917年)时期,在“达斯奔益”的基础上,出现了象雄大玛尔体和象雄小玛尔体,以及美术天珠体等书法字体。

后来到了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名臣吞米桑布扎以玛尔文为蓝本,并参照古印度的古巴达文创制现行的藏文,并确定了乌金(楷书体)和 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在吐蕃王朝时期,先后产生了八大乌金体。吞米桑布扎创制的乌金体叫蟾蜍体。其后陆续出现了列砖体、串珠体、稞体、腾狮体、雄鸡体、鱼跃体和蜣螂体等。

乌梅体则产生了丹体和黎体两大流派。此外,在吐蕃第 三十五代赞普赤德松赞时期,出现了独特的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专门 用于书写密宗内容或用于伏藏的书体。字体多达40余种。赤德松赞时期的高 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

再到后来,书法家群波·叶赤、夏嘉·多杰、象宗等创造了多种藏文字体并在藏地三区得到了广泛运用。第八世噶玛巴·美久多杰时期,由朱古南喀扎西创造出噶玛噶尔体,并由历代噶玛巴传承和发扬光大。司徒曲杰久乃在原噶玛噶尔体的基础上,创作了更加隽秀和生动的新噶玛噶尔体, 并由司徒曲杰久乃、第十三世噶玛巴堆督多杰、司徒白玛尼赛、康楚云丹嘉 措等按照师徒传承的方式继承和流传下来。这个时期,噶玛噶尔体在囊谦地区得到传播,出现了许多该派大师,成为囊谦地区独有的一种藏文字体。

工作人员说,藏族与汉族一样,历来十分重视书法艺术,重视书法练习。孩童入学之初的头几年,主要就是在习字板上学习书法,打好书法功底。待习字板上达到一定书写功底后方准其在纸上习字。一般有书法功底的人能书写六七种书体,其目的在于能够视情而书写不同书体。与汉文书法一样,在藏族人们的眼里,字体或书法是文人的脸面,所以很重视书写艺术。在这样的博物馆参馆,也算是涨姿势了。

藏文心情说说(赞美藏文书法说说)3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1日电(记者杜刚)11日,新疆喀什古城东门口,当动感有节奏的音乐响起,一旁的少男少女跳起维吾尔族萨玛舞,维吾尔文书法家库尔班江·肉孜拿起专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维吾尔文字。游客纷纷拿起手机拍照,一名网红在直播平台上介绍:“当地书法家介绍,维吾尔文书法有22种。”

11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疆喀什市在喀什古城景区举行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包括喀什赛乃姆、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维吾尔族莱帕尔、维吾尔族萨玛舞、维吾尔文书法展示等。

来自云南的游客陈蓉惊叹道,以前只知道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服饰等很有特色,但不知道维吾尔文书法也这么好看。在活动现场,库尔班江·肉孜在一块正方形桑皮纸上用汉字写下一个大“福”,再用四种不同的维吾尔文字体写出四个小“福”,环绕着这个大“福”。

53岁的库尔班江·肉孜研究维吾尔文书法30多年,他的作品曾经到北京的中国民族图书馆做过展览,一同展出的还有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藏文等民族书法作品。他记得最深刻的是,到深圳大学展出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询问维吾尔文书法的种种细节,“就和汉字的书法作品一样,传递出的美都是大家所喜欢的。”

他的女儿给游客说,父亲用的笔是他自己发明的,是结合了竹制的维吾尔文书法硬笔和传统汉字毛笔,既可以写出维吾尔文的特殊笔画,又不至于戳破纸张。相较于宣纸,库尔班江·肉孜更喜欢在维吾尔族传统工艺的桑皮纸上写字,“桑皮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上面写字,更有历史感。”库尔班江·肉孜重视书法写作的过程,追求一种仪式感。

因为对维吾尔文书法有多年研究,库尔班江·肉孜2014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维吾尔文书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仅仅是喀什地区,写维吾尔文书法的人就有50多位,只要有年轻人想学,就能找到学习的地方。他笑着说:“以前少数民族家里喜欢挂地毯,现在有很多人挂书法作品。”

他说,喀什地区举行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更多游客了解维吾尔族文化,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源远流长。

(新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