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中国传统法治格言

2022-07-23 17:44 作者:文化茗居 围观:

中国传统法治格言,今天,晶羽文学网的小编巧巧就来大家科普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传统法治格言1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警句(经典版)
  1)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2)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3)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4)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5)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6)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7)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8)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9)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10)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11) 治大国而数变法,篇民苦之。

  12) 治国无法篇乱,守法而弗变篇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13) 治国无其法篇乱,守法而不变篇衰。

  14)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15)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16)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17)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18)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19) 爱多者篇法不立,威寡者篇下侵上。

  20) 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中国传统法治格言2

车轻道近,则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道远任重也。刑罚者,民之鞭策也。――尸佼(战国)《尸子》
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宋)《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中国传统法治格言3

中国古代有关法度的8则名言警句!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顺

1. 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韩非子·问辩篇》

君命,是所有言论中最尊贵的;法律,是做事时最应当遵循的。

2. 况刑宪本以待小人之过,苟不至甚殆,不宜轻易害之,使数十年作养之功,扫地于一旦也。——《商君书·更法》

刑罚本来是用来约束小人,纠正小人的过失,如果君子犯了错,不是很严重,就不应当轻易的伤害他们,否则他们几十年的功绩,将会被毁于一旦。

中国古代有关法度的8则名言警句!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顺

3. 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人与法并行而不相胜,则天下安。——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这是其呈给宋神宗的一道奏疏。倘若人情高于法律的话,那么法律就如同虚设;若是完全依照法律行事而不顾人情,那么人情只是空占了其位;只有做到兼顾人情和法律,使得他们达到一种平衡,这样才能保证天下的太平。在苏轼看来,人情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是有些时候在执行法律的时候也应给予适当的宽容,不能完全地做到冷酷绝情。

4.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商君书·画策》

圣明的君王,不会重视道义,而会重视法律,且国内的法令一定十分严明,君王的命令也能够有效的执行,如果能够这样,那边可以了。

5. 以物与人,物尽而止;以法活人,法行无穷。——苏轼《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

这句话讲述了贯彻法制,对于天下太平的重要性。治理国家若是像赠送物品于他人一般,等到物品散尽的时候国家也就走到头了;但若依法治的手段使人们更好地生活下去,那么在法治社会之下,国家就会长久地昌盛下去。

中国古代有关法度的8则名言警句!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顺

6. 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顺。——元·关汉卿《哭存孝》

当官的清廉,百姓自然安乐。法律公正,苍天也会顺应人心。

7. 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苏辙的《新论下》

告诫执政者在治理国家之时,应当合理地运用法律、纲常等手段。“为国”即治理国家的意思;“纲纪”指的就是纲常纪律;“法度”即法令制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会匡正国家的纲常纪律,保证法令制度等得到有效的执行。

8. 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一赏则兵无敌,一刑则令行,一教则下听上。——《商君书·赏刑》

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对待每一个人,用同样的奖赏,同样的刑罚,同样的教化。使用统一的奖赏,军队便能够天下无敌。使用统一的刑罚,君王的命令便能够施行。统一教化,人民便会服从君王的役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