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校园里诞生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14:33 作者:红网 围观:

探访北湖永春学校的“清廉密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红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校园里诞生的故事有哪些1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日讯(通讯员 刘训忠 李琳)听说郴州市北湖区有所偏远的乡镇学校被推荐为全省清廉学校示范点参评校,而且还孕育了全国优秀教师赵书万,这所名为永春中心学校的学校究竟有何魅力?11月1日,笔者带着疑问一探究竟。

永春中心学校距郴州中心城区55公里,看起来并不远的距离,笔者开车足足走了1个半小时,“山路弯弯、风景秀美”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

“怎样才能获得美好的名誉呢?”刚走进学校大门,就听见九年级140班教室里传来一声悦耳的提问。原来,是李沧老师正在利用该校的《清廉文化读本》拓宽“思政课”的广度。

该校学生正在小组讨论、学习清廉读本内容。

读本的封面、封底由两名学生设计,学校纪检员黄昕郴带着23位老师编纂的清廉学校读本,包含26个清廉故事、七首清廉童谣,内容涵盖了永春红色清廉故事、身边的道德模范刘真茂......,“每个故事都包含有清廉元素、故事启示及学生实践活动作业,绝对不是‘应景之作’。”笔者不由感叹道。

“哪里有什么报酬?”谈起清廉读本的诞生,该校党支部书记汤小虎深有感触,“当得知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要编写清廉读本,老师们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但最后在核算该书成本时,餐费这一项竟为零。”

“这算什么呢?你来这边瞧瞧。”漂亮的江佳老师热情地把笔者拉到了一面近百米长的清廉文化墙前,清廉文化在红绿配色间清新跳动,看起来美感十足。

该校“清廉宣讲员”正在向同学们介绍清廉文化。

江老师继续介绍道:“涂料学校买的、图案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绘的,总共花费不超过七百元。”

就当笔者提出想采访这些清廉文化墙的创作者时,这些年轻面庞变得害羞起来,直说:“采访我们的清廉模范赵书万同志吧。”

此时,赵书万在离该校三十几里外的一个村小里。前往的道路正在翻修,小车不通改徒步,徒步完了搭摩托,费了不少周折,笔者终于来到永春新竹山教学点,见到了这所村小唯一的老师赵书万。

“我哪能称得上是清廉模范。”得知笔者来意,瑶山“孩子王”赵书万连连摆手道。

当笔者追问赵书万,永春学校清廉建设为什么开展得好,学校教师为什么都能甘于奉献、自觉投入清廉学校建设来时,“首先是环境造就人。”赵书万脱口而出道,“永春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极多的红色遗产;加上历届学校领导班子都将清廉建设作为建校基石,清廉建设抓得紧、抓得实,这种环境下,让新进老师很自然就融入了清廉学校建设的氛围中来了。”

“另外就是老师们都是真心爱大山里的瑶族孩子。”赵书万接着说道,“在这所1901年创建的学校读书,几乎是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开展清廉教育、学做清白人,则能让他们的人生走得更稳。永春的老师们都深知自己肩负着这些使命,义务编写清廉读本、绘清廉墙画自然动力十足。”

“其实,赵书万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容忽视。”汤小虎接过话茬道,“很多年轻教师放弃条件更好的乡镇学校,来到永春任教,就是被赵老师的事迹所感动的,‘学习赵书万、争做清廉教师’活动已经成为我校金牌活动,在赵老师的带动下,涌现出王春菊、刘健仕、刘少杰等一大批市区优秀教师。”

“把清廉元素融入学校发展血脉中,这是我们永春中心校坚持的信念。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文章,以更加新颖、生动、活泼、易懂的方式促使孩子们乐读乐学清廉知识,让‘清廉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汤小虎信心满满地说。

校园里诞生的故事有哪些2

不久前,刚刚步入研三的山东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23届研究生沈伟挺收到了海尔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就业邀请。研究生期间,他多次深入工程项目一线开展实践,参与了8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在山东科技大学,像沈伟挺一样成为“香饽饽”的研究生不在少数。近两年,有超过2000家企业到该校招贤纳士,为4000余名研究生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毕业生与岗位比例达1比8。

山东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缘何备受青睐?

“学校将科技、产业、教育各类要素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实践+科创+文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学生各项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给出了答案。

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葡萄保鲜期短、不宜运输,咱们可以引进一些精深加工设备,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山科大材料工程专业的徐威为葡萄种植户出谋划策。

今年夏天,山科大“初心使命”研究生实践团的10名成员,来到新疆吐鲁番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等地调研。

“在实践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偏远乡村急需年轻人注入活力。”实践团队长王法铨告诉记者,带着这种使命感,他们结合当地的产业特色,提出了强化农艺文化品牌、延长产业链等一系列富民好点子。

“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学校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服务机制、培育实践成果等举措,鼓励研究生多多参与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让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社会’。”山科大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韩作振说。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今年初,山科大出台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计划三行动”方案(2022—2024年)》,学校引导师生就黄河流域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展开了“头脑风暴”,先后有20余个实践团队推出了相关实践活动,其中就有“大地之光”志愿服务队。

“大地之光”志愿服务队是山科大地科学院教师、研究生组成的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践团队。“我们研究黄河的生态状况,提出水质监测等建议。”地科学院研究生王建炜告诉记者,利用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母亲河”生态安全的维护者,他在实践中找到了矢志报国的责任感。

5年来,山科大600余名研究生共组建了89支“三下乡”实践团队,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基层党建、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社会热点,接受锻炼、建言献策,取得了120余项省级以上实践成果。

实施“德育导师制”,推动大学教育和科技创新联动发展

“这些大学生,来了就下井,不怕苦累,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提到山科大“惟真之光”党支部的研究生,鲍店煤矿矿长郭英竖起了大拇指。

位于山东济宁的鲍店煤矿,因产量增长等原因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解到这一情况,山科大“惟真之光”党支部第一时间成立了研究生科研攻关团队,协助煤矿完成创新创效项目10余项。

“著名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是我的德育导师,他时常对我们说,要将毕生所学运用到生产一线,为国家能源战略出力。”山科大矿业工程专业2020级研究生刘瑞说。

近年来,山科大实施研究生“德育导师制”,聘请了12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担任德育导师,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工程师、劳模工匠为研究生讲授微党课、思政课,通过分享个人故事、红色故事等,引导研究生厚植家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形成科研育人和思政教育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态势。

“科技创新是三全育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韩作振说。为此,山科大将党支部设立在研究生创新团队中,打造“创新+党建”思政育人模式,形成了支部与团队共生,思政与科创并进的局面。

“有一次去海水浴场,因为浒苔暴发,我们被关在了沙滩外……”山科大“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王宇回忆说,当时就想能不能设计一艘可以在沙滩、近海进行打捞作业的水陆两栖无人船。

王宇所在党支部书记张玉环知道他们的想法后,迅速组织支部内机械、自动化等专业学生,组建了一个科创兴趣党小组,并把会议室腾出来做研发基地。在党支部的支持下,王宇和团队成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设计出了“水陆两用‘打浒’船”。如今,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科技创新团队,通过支部搭台学生唱戏,已获国家级创新奖励200余项。

创建“文化+”课堂,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大家一心向着党,联结成铁壁铜墙”……由山科大艺术学院研究生张少奎、王萌等编排的红色经典剧目《洪湖赤卫队》一经推出,就成为校园文化的“爆款”。

“思政教育如何深入?文化自信怎样树立?是新时期立德树人亟待求解的课题。学校以参与、互动、沉浸式的校园文化为切入点,打造‘文化+’思政课堂。”山科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告诉记者,每年学校都有30余支研究生实践团队,深入全国各地探访红色文化,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

作为民法典宣讲团一员的文法学院研究生亓飞,两年前随宣讲团来到沂蒙红嫂纪念馆,被沂蒙红嫂故事打动。

“我要将她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返回学校,亓飞便与团队成员商量,创作一部讲述沂蒙红嫂的宣讲作品。历经一年多,《跟着共产党走》等宣讲作品完成,并在学校宣讲比赛中引起轰动。此后,不断有学院、班级邀请团队为学生展演,《跟着共产党走》还从校内传播到了校外,宣讲足迹遍及中小学、企业和乡村等,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植入思政课程体系?“文化研学基地”成为山科大探索创新的又一育人模式。

近五年,山科大共设立50多个文化研学基地,开发出陶艺、礼仪文化、扎染、剪纸等20多门配套课程和美育课程,推出“高雅艺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实现“一学院一品牌”,让全校研究生都参与其中。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韩洪烁)

校园里诞生的故事有哪些3

我,70后,出生于一个不足100户的小山村,7岁上的幼儿班,8岁上小学,13岁上初中,17岁上的高中,21岁开始读了大学,一共15年的上学生涯,再加上20余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切实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变化,至少是一个缩影吧。

所谓幼儿班,是因为当时我们村还没有幼儿园,不知道县城里面有没有,我们整个乡镇也是没有。就是有,当时的我们及我们的家长也绝没有“择校”意识。到了7岁,就到了上学年龄,没有记得有家长接送,也许是在村里已经玩熟的原因,我们几个孩子背上母亲用布条、布块和针线缝制的书包,一路蹦蹦跳跳就来到了我们的幼儿班,没人哭闹,感觉上学就是极其自然而又期待已久的一件事情,好奇而兴奋,感觉背上书包是自己长大的一种象征,光荣而自豪。

虽然背着书包,但里面没有书,只有一支铅笔和父亲也是用针线或者很细的铁丝订好的64开大小的本子,用的纸张,我现在也叫不上名来,很粗糙,上面有很明显的各种不规则形状的杂物混在里面,颜色是浅棕色,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我们没有白纸,但这些根本不会影响我们上学的激情,因为我们没有生活条件好与差的意识,更谈不上攀比,更是因为我们背的书包,这可有一番较量了,我们的书包是用很多布条和布块缝制在一起的,布块在中间,布条在两侧、底部和开口处,有好几种颜色,布块的形状大多是正方形或菱形,这种书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现在的旅游区经常可以看到,我还专门买了一个送给我的女儿,以手工缝制为卖点,价格还不菲,尤其是卖给老外,除了布料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其他的还真没有我们的母亲们缝制的漂亮且结实,但母亲们的手艺也有差别,包括颜色的搭配,布块的数量、大小和形状都影响着我们的直接感观,不太自信、不善言语的同学,就感觉自己书包不好,回家后一定要让母亲再缝一个,再来炫耀,但我对自己的书包是非常非常的自信,到现在我都觉着母亲的审美能力一定具备那种天赋,母亲的这种手艺一直用到我结婚以后,沙发套、电视套、枕头套、椅子坐垫、门帘等都是我母亲杰出的手工作品。

书包的比较过程会延续很长时间,自然而然的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在我的印象中,这可能是我们在幼儿班一年的主要精彩记忆,因为进到教室里面并没有什么新奇,墙上有一块黑色的三合板,我们才知道这就叫黑板,黑板下面有三尺多宽的讲台,讲台下面有三排长长的木板,两端用几个砖头支撑着,木板下侧放着几个整整齐齐的凳子,也是由四个砖头组成的,我们很自然的坐下,然后把铅笔和本子从书包里面拿出来放在木板上面,好奇的等待着老师,等待着老师给我们上课,但我们的老师不是专门给我们上课,他还要给隔壁的小学生上课,给他们讲完,再过来带着我们学习“a、o、e、i、u、ü...”,我们的嗓门很高,也很齐,仿佛要让隔壁班的小学生听到,告诉他们,我们很听话,我们才是好学生.......

不知不觉就到了小学,已记不清上一年级的感觉,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有了课本,父亲给订的本子也长大了,成了32开大小,跟课本大小差不多,还有一件事情是“包书皮”,就是用另外的纸张,通过剪、折、叠把课本的封面和底面包起来,作用是保护课本,然后父亲再在新封面上方写上语文或数学,下方写上我的名字,这个习惯可是传承下来了,到现在我都可以做得很好,一直延续到了我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用同样的方法给儿子包了两年书皮,直到市场上有了现成的、透明的塑料制品,可以直接套在课本上,所不同的是我用的纸张是往年的挂历,纸张厚度和质量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我们班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有一个同学的课本跟我们不一样,其实他没有课本,他所用的课本是他爸爸照着我们的课本抄写的,我们的课本有多少页,他就抄写了多少页,每一页的内容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纸质和字体,还有封面和底面。他爸的解释是,这跟课本一样啊,还能省下课本费。但后面的艰辛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虽然课本没有现在这么厚,奇怪的是,我们班其他的同学没有一个因为这件事而嘲笑,而是觉得他爸爸真了不起。

我们村是东西走向,各家各户住在路的两侧,也就是路的南边和北边,学校在最东边的一个低洼的院里,进院之前要下一个很陡的土坡,虽然最低,但在当时已经是我们村最大最平整的一个院子了,没有任何院墙和大门,自然敞开,顺势而成,院子分南北两个院落,北院稍高,中间有一条路相隔着,这条路是通向村外大人们耕作的田地,北院有三串土窑洞,坐北向南,是村委用着,南院才是我们的校园主体,校园里一共九间房,坐东朝西,九间房虽然紧紧靠着,但从外观很明显可以看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北五间,这五间自成一体,中间三间,比较宽大,两边各一间耳房,我的幼儿班就在北边的耳房中,南边的耳房是村委会办公室,再往南就是另外的四间,是一个大礼堂,里面有舞台,舞台上面还有高高的毛泽东主席像。在大礼堂的对面还有一个三间的“供销社”,村里人购买日常用品就在这里。听大人说,北五间原来是一个关帝庙,而南四间的大礼堂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承重墙皆为“里生外熟”结构,墙体外层为砖砌,墙体内壁用土坯砌筑,但北五间的砖明显要比南四间的大。

院里还有一个由两个简易的篮球杆形成的篮球场,场地是土加石子夯起来的,篮球杆是在两个粗壮的木杆上订上几个木板而制成的,但只要上面有篮球框,我们就喜欢的不得了了,不仅仅是我们喜欢,这也是村里的年轻人最喜欢玩的地方,逢年过节大人们还要在这里举行一场篮球赛。

这个校园陪伴了我小学的五年生涯,还有一年的幼儿生活。直到我小学毕业的那一年,村委会拆除了供销社,校园里又增加了十一间房,有两间是村委会办公室,其余九间都是宽敞明亮的教室,紧靠幼儿班的耳房盖了三间,也是坐东朝西,原九间的对面分别盖了一个五间、一个三间,坐西朝东方向,分别在那个陡坡两侧,都为砖瓦房,没有了土坯结构,我妹妹比我小五岁,就已经能住上了新教室。

我的小学教室就在那个北五间的三间房里,其中两间为教室,一间是老师办公室带住宿,我们村子小,学生少,两间教室里面有一至五年级的所有学生,由一个老师带所有年级和科目,就是以前的“复式班”,老师给一年级讲完,一年级写作业,然后再给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依次上课,有的学生在听课,有的学生在写作业,有的学生在校园里背书,在这种环境下直至五年级毕业,但我没有感觉到有影响学习,相反,我忘了从几年级开始就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在我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外出,就把所有管理工作交付于我,这可不好管,低年级学生不知道写什么,高年级学生说是到校园里背书,但根本是在玩,我一会跑出去,一会跑进来,但始终不见效,我就把所有学生都集中在教室里,学着老师给全体学生开会,还非常生气的说同学们不听我这个学习委员的话,等老师回来说理,反正说了好长时间一大堆话,同学们还真的安静了下来,我暗自窃喜,认为我这个学习委员还是有一定权威的,殊不知老师已经在门外站了很久,可能就是我没看见,最丢人的是,我爸也在门外听了大半天,我爸当时是村主任,老师外出是跟我爸一起的,这件事后,我爸还老在家跟我开玩笑,说全家一定要听学习委员的话,不过我当学习委员,跟我爸是村主任是无关的,因为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基本上都能做对,每次发奖状必定有我。

但当孩子王还真跟老爸是村主任有关,因为不管年龄比我小的同学,还是年龄比我大的同学,绝大部分都不敢欺负我,并且还听我话。但有一个比我小的低年级同学却根本不在乎我,他个头虽然没有我大,但打架实在厉害,有毅力有力量,一开始他根本不是我对手,但人家屡败屡战,根本没有服输的一点点意思,到最后,我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的时候,人家还是那种威武不屈的状态,还能一直打下去,我是真的服了,在小学阶段,我是真怕他。

但真正让我佩服他的不是打架,而是另一件事情,他不愿意学习,在学校里还好捣乱,老师经常罚他回家反省,那时的家教也非常严厉,他爸骂他说,你不学习就去搬砖吧,那时他家里正在盖房子,但使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在中午大家休息的时间里,人家搬了三丁砖,并且摆放的整整齐齐,我们这里一丁砖有170个,三丁砖一共510个,不要说搬砖的距离,一个小学生搬这么多,我当时的内心是真正的有一震,因为对于我来说,不可想象,虽然没试过自己到底能不能也行,但我的真实感受是,自己做不到。

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他的勇敢和毅力、他不服输的精神在我心里一直没有丢失,在我做事不耐烦的时候,还常常想起他,并且激励着我。

在小学阶段,我经历了两位老师,一位女老师,一位男老师,都姓靳。在低段是女靳老师,也是我们村的,她温柔善良也好看,上课亲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们也有早自习,家里没有闹钟,不知道是几点起床和到校,尤其是冬天,记得总是黑蒙蒙的起床,有时也有月亮照明,背上书包急匆匆的就赶到了学校,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到校,但不管多早,走到教室总能看到靳老师的身影,她拿着火柴,弯着腰,吹着气在给我们生火取暖。她知道我到校早,就每天在路口等着我,然后拉着我的手,一块走进教室,那个时候我感到特别特别温暖,好几次出现在了在梦境中。

我学习好,能当班干部,不仅仅是因为老师喜欢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温暖一直在鼓舞着我。

男靳老师,是一名严厉而又充满激情的一位老师,在我们违反纪律或完不成作业时一定会严厉的批评,那怕我是村主任的儿子也不会放过,我的有限的写作能力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一开始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写,总写不出来,老师很苦恼也很气愤,终于在一次作文课的前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点不温柔的跟我说,明天又是作文课,你家不是养着很多猪吗,回家问问你爸,是怎么养猪的,就写养猪吧,晚上,我无奈的回到家,小声的告诉了我妈,我妈就开始给我讲,晚饭好像都没有吃,但还是一句也没有写出来,不知怎么下手,直到我爸回来,然后说,这样吧,我说一句你写一句:我家养了五头猪,是从谁谁家买来的,一开始都那么小,还那么胆小,总是挤在一个墙角,在爸爸妈妈的照料下,熟悉了,胆子也大了,肚饥了总是嗷嗷直叫,然后一天天的喂食,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过年一定会卖个好价钱,还有肉吃......,就这样一篇作文写完了,想不到的是,我战战兢兢的交给老师后,老师露出了作文课上给我久违的笑容,还在全班表扬了我,而后我知道了如何写作文,而后我爸不仅给我买了很多小人书,有《岳飞传》、《杨家将》等,还给我借来了很多小说,让我去读,其中包括《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这些书我读了好多遍,也一直保存在老家的一个抽屉柜里,但不幸的是,不知什么时候,都被老鼠叼走或损坏了!

小学阶段的事情虽然有点模糊,但印象深刻的事情会永远留在记忆里,其中一件还有关于篮球杆的救命之恩。当时我在五年级,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我们五年级搬到了北院的一个窑洞里面上课,就在小学毕业的这个夏季,又突然来了一场大雨,比以前的大雨要大很多,仅有的水道已经不能承载雨水的侵没,无情的雨水漫过水道占领了整个路面,因为我们学校是全村最低的地方,全村的雨水一拥而至,都冲向了我们的校园,冲进了我们的教室,淹没了我们的凳子,所有同学都站在了板凳上,但雨还没有停,还在疯狂的欺负着我们,我们五年级的教室还好,因为北院比南院高,雨水刚刚没过脚面,我们跟着老师都来到了教室门口,一边无奈的看着的漂泊的大雨,一边看着被被雨水侵没的南院,一边还暗自庆幸我们搬对了教室,但是我一点也庆幸不起来,因为我的妹妹还在南院的幼儿班里,就是我住过的幼儿班,当别人庆幸的同时,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突然跑出去,跑向了妹妹所在的幼儿班,一边跑一边喊着妹妹的名字,妹妹肯定也在想着我要去救她,在那么大的雨声中,我妹妹竟然听到了我的喊叫,也突然跑了出来,拼命的向我靠拢,但她那娇小的身躯怎么能抗住如此天上有大雨地上有水流的侵扰,庆幸的是校园里的水呈池塘状,水流不急,就这样,我妹妹没跑几步,就跌倒在水中,可能是哥哥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和力量,不可思议的在水中起来还向着我冲,一直冲到了篮球杆,然后我妹妹紧紧的搂住了救命的篮球杆,此时我还没有跑到妹妹身边,一个爷爷突然冲过来抱起了我的妹妹,然后妹妹才抓住了我的手。

现在写着,都有点后怕,如果没有篮球杆将如何,如果没有这个爷爷将如何,但这么可怕的事情在当时没有人过度关注,连我的父母也没有多说过一句话,可能他们都不知道,老师也没有什么安全教育,这对于我们现在天天时时事事都讲安全的教师来说简直不敢相信。如果放在现在,一定是一个典型的安全教育案例。

生命,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幸福。教育,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归属。人生,是潜移默化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