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100个杜甫的故事有哪些

2022-11-08 14:30 作者:喜欢分享故事的小 围观:

诗圣杜甫的人生经历悲惨到让人想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喜欢分享故事的小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100个杜甫的故事有哪些1

诗圣杜甫的人生经历悲惨到让人想哭到底是为什么呢,到底有什么缘由呢,下面小王给大家讲解一下我的见解,请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人生理想就是“写名诗”和“做好官”。可是,他只实现了前半部分理想,用三千首诗把自己推向了诗圣的宝座,让他闻名天下。然而,他只是个科考落榜生,摸爬滚打一辈子,也没做个像样的官。

诗写得再多、再好又能怎样?毕竟不能当钱花当饭吃。只会写诗的杜甫,工作时有时无,社保经常断交,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在现实的刀锋面前,杜甫的诗风也变了,从之前的浪漫主义,变成了悲天悯人的现实主义。但是他的那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字,在歌舞升平的大唐,没有读者。在那个歌舞升平的时代,杜甫的文风很难被百姓们所接受。最后杜甫郁郁不得志只能返回乡下老家,但没想到更苦的日子马上就来了,这一切都是拜安禄山所赐。“安史之乱”让原本贫穷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甫回到家后,被家里凄凉的景象惊呆了,他接连写了两首纪实的小诗《北征》和《羌村》翻译起来说就是:我外出一年才回家,老婆的衣服打满补丁。全家哭成一片。我的儿子脸色苍白,毫无血色。见了我转过身就哭,脚上脏兮兮的,连双袜子都没有。两个小女儿,裤子上也都是补丁,短的刚到膝盖。看到杜甫的这首平铺直叙的诗,大家就可以想象出他家的穷苦。

这时快50岁的杜甫收到一个叫严武的四川朋友的邀请,举家迁往成都。但是,成都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杜甫感叹自身遭遇写下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真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无钱度日的窘境中,杜甫居住的房子也开始漏雨了。

在成都凄风苦雨中度过了几年,此时的杜甫已经是57岁的老人了,他深感现实的残酷,无出头之日,便想着落叶归根不能客死他乡。公元770年,深秋。 虚弱的杜甫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在饥寒交迫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的遗体,被孙子千里迢迢运到河南老家。 就这样才华横溢却始终郁郁不得志的诗圣,结束了他窘迫苦难的一生。

100个杜甫的故事有哪些2

与李白齐名的杜甫,身世坎坷,经历了安史之乱,主要生活在乱世。因此,他的诗歌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反映了乱世之景象,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杜甫被后人誉为诗圣。

两唐书记载,杜甫,字子美,生于公元712年。他祖籍原是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他的祖父,是武则天时期的名臣杜审言。

杜甫小时候家庭环境优越,自幼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杜甫五六岁的时候,就看过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的舞蹈,听过李龟年的歌,欣赏过吴道子的画。但他十分顽皮,十五岁时还像孩童一样戏嬉玩耍,“一日上树能千回”。因此,杜甫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杜甫一气之下,不再应考,而专心游玩。后来,杜甫的家庭败落了。

杜甫从十九岁开始,离家出游。他先到山西临猗,又漫游吴越数年,还到过山东、河北等地。杜甫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吟诗作赋。著名诗篇《望岳》,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作品。杜甫年龄不大,就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确实不简单。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见到了李白。当时,李白已经名扬天下,而且比杜甫大十几岁,应该算是前辈。杜甫虽然很敬佩李白,但并不一味地低头称颂。李白也不以年长才高自傲,两人以平等身份相处,建立了深厚友谊。此后两人又几次见面,切磋诗文,互相学习,都感觉受益匪浅。

、公元747年,唐玄宗诏告天下,凡“通一艺者”,均可到长安参加考试,择优录用。杜甫已经三十六岁了,他再次前去应试,结果由于宰相李林甫搞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无一人录取。当时,李林甫专权,朝政已经开始混乱了。

公元751年,杜甫向朝廷进献了《大礼赋》,得到唐玄宗的赏识,给了他一个“参列选序”的资格,等待分配官职。但杜甫不会巴结权贵,又是李林甫作梗,他始终没有等来朝廷的任命。

就这样,杜甫被困京城十年,他的妻儿在奉先,他独自一人在长安。科举之路走不通,又不会走权贵之门,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生活穷困潦倒。杜甫整日愁眉不展,自然写不出李白那样欢快流畅、充满豪气的诗歌来。杜甫这个时期的诗歌,大都是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生活坎坷的心情。

公元755年,杜甫终于被授予河西尉这样的小官,不久又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看守兵甲器杖,实际上是个看仓库的。当时,杜甫已经四十四岁了,来长安也有十年,总算有了一笔微薄的俸禄。杜甫拿着可怜的一点钱,赶紧送到奉先的家中,可一进家门,就听见妻子的哭声,原来是小儿子饿死了。杜甫根据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真是命苦,他刚当上一个小官,安史之乱就爆发了,两京失守,朝廷溃散,皇帝也逃难去了。杜甫听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便不远千里,北上灵武,打算为国效力,不料,中途被叛军抓住,又押回了长安。好在叛军见他官小,看管不严,杜甫冒险逃脱,投奔了唐肃宗。唐肃宗看在他千里来投的分上,任命他为左拾遗。

杜甫性情直爽,不会迎奉,不久得罪了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在途中,亲眼看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触景生情,写下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用文学形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公元759年,杜甫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因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几经辗转,到了成都。镇守成都的大臣严武,钦佩杜甫的才华,帮他在城西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公元764年,严武推荐杜甫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严武去世,杜甫没了依靠,便离开成都,到奉节居住。杜甫租了一些公田,自己和家人一块参加劳动,过着艰辛的生活。

当时,安史之乱刚被平息,到处一片破败。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缺衣少食,许多人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杜甫的生活也十分艰难,茅屋破旧,衣不蔽体,有时好几天揭不开锅。

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在几年时间内,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杜甫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他不再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苦难,而是把个人苦难融入于广大百姓之中,深刻揭露了社会黑暗和现实问题,希望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他这一时期思想的生动写照。他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一针见血,入骨三分。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又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动荡、朝廷黑暗、人民疾苦,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杜甫忧国忧民,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奉节,四处漂泊,先后到过江陵、公安、岳阳、长沙、衡阳等地,到处留下他的足迹。杜甫历经艰辛和苦难,居无定所,有时几天吃不上东西。

公元770年,在由长沙去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杜甫饥寒交迫,不幸病逝,终年五十九岁。一代文豪,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

杜甫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具有广泛的影响。美国现代诗人肯尼斯·雷克斯罗斯说:“我的诗歌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他是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造成了巨大创伤,在唐肃宗、唐代宗父子两代皇帝时期,终于平定了战乱。可是,安史之乱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节度使的权力不断扩大,后来形成了藩镇割据,大唐王朝时常处于动荡之中。请看下一集,唐代宗平乱安史之乱,却埋下藩镇割据后患。



100个杜甫的故事有哪些3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大唐从繁盛顶峰骤然滑落到了万丈深渊,其原因不只是藩镇势力恶性膨胀和玄宗晚年纵欲奢靡,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贫富差距大到了惊人的程度,才使得叛军作乱犹如刀剁腐肉,迅速使整个唐朝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贫苦百姓在战乱中人肉相食,处境更加苦不堪言、惨绝人寰。

“安史之乱”也是诗圣杜甫的诗作高峰期。兹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五首与诸君共赏。

01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甫 〔唐代〕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安史之乱”前夜,杜甫在长安附近做看守兵器库的小吏。这是他从任职地回老家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路过骊山华清宫,看到皇室(暗指李隆基及其宠妃杨玉环)和权贵(暗指权奸杨国忠)的穷奢极欲,又感怀贫民百姓的苦难生活,写下的愤慨之作。全诗一百句、五百字,这里仅节选路过骊山的片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就出自这里。

拙译如下:

凌晨时分天刚透亮,我路过骊山脚下。骊山高处奢华的离宫别院里,皇家和权贵们在这里下榻。初冬的清晨天空中寒雾弥漫,我跌跌撞撞、一步一滑地行走在山崖深谷中结满冰霜的山路上。

那高山上的华清宫,足可以与王母的瑶池仙境相媲美,温泉里暖雾按照他们的意愿蒸腾着。四周巡护的御林军,摩肩接队、兵器碰撞、密密麻麻。玄宗和他的宠妃权贵们纵情狂欢,震天的奏乐声充斥着楼宇和山崖。

能享受赏赐在温泉中洗浴的,都是那些头戴高冠长缨的宠妃和贵戚。能够参加这里的豪华盛宴的,绝不会有穿着短褐布衣的平头百姓。可是他们分赏出去的绫罗彩缎,又有哪一匹不是贫苦人家的妇女们辛勤织成的。

这些织女们的丈夫被鞭子驱打着,把她们织好的绸帛聚敛起来,再用车运送供奉给皇家。那个号称“圣人”的皇帝,一人一筐地把这些彩绸分赏给大臣们,指望他们感激皇恩,替皇帝治理国家。

可是有了穷奢极欲的皇帝,手下的大臣们哪里还会记得为主子分忧、为百姓谋划。皇帝赏出去的那些财物,简直就好像白白扔掉了。大大小小的官僚挤满了朝堂,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良知的,对眼前这种做法感到胆战心惊。

更何况啊,皇家那些贵重的金盘赏物,慢慢地都到了杨国忠他们家(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内戚,这里的“卫霍”暗指杨玉环的哥哥、玄宗的大舅子杨国忠)。大殿里神仙般的美人儿载歌载舞,珍贵的绫罗像烟雾一样轻薄,美人儿白玉一般的肌肤半隐半现(这是暗指杨氏姐妹)。

贵客们都穿着华贵的貂裘保暖,而演奏管瑟的乐师们却忍受着清冷的冬寒。相互劝酒时,喝的都是珍贵的驼蹄羹,吃的都是从遥远的南方运过来的香橙金橘。

皇亲贵族们家里的上好酒肉吃不完都臭了,可经常能看见贫苦的百姓们因为饥寒交迫,冻死在路旁。咫尺之间的距离,富贵和贫穷的差距竟如此之悬殊!这种景象真的让我感到无比的悲愤,再也没话可说啊!


02

春望

杜甫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杜甫安置了妻儿,想北上去追寻远在灵武的肃宗,可半路上被叛军所俘,抓回长安蹲了半年监牢。放出来后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名篇。

拙译如下:

国破家亡了,可山河依旧。长安城又逢春天,却是杂草遍地、树木横生,再没了往年的繁华景象。

感慨这悲惨不堪的时局和现状,泪水横流溅落在春花上。与亲人远别的遗恨,看到远去的飞鸟也会胆战心惊。

又是一个春天了,战乱的烽火还是连绵不绝。亲人们杳无音讯,要能得到一封他们的家信,那会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

悲愁满腹,渐渐花白的头发越搔越短了。短到什么程度呢?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03

月夜忆舍弟

杜甫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安史之乱”的第四年。杜甫的老家河南战事正紧,而他的亲族兄弟们都散落在这一带。这首诗就是表达他对亲人们深深的担忧之情。

拙译如下:

军营里戍楼上的更鼓声一响,就再没了行人。边塞秋夜里,只听见那像我一样落单的孤雁,在不停地哀鸣。

已经到了白露节令了,露水从这个夜晚开始就会凝结成白霜。要说月亮,还是那远方故乡的月儿最为皎洁清明。

虽然我有亲情深重的兄弟,可是都散失在这可恨的战乱中。个个都离乡背井没了家,也没有地方能打听到他们现在是死是生。

寄给老家的书信没有一封能够送达的。更何况现在河南战事正紧、四处刀兵。


04

石壕吏

杜甫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安史之乱”中,杜甫以诗纪实的名篇有《三吏》和《三别》,共六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每一首都讲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以悲悯的深情和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战乱中下层百姓的苦难,图画般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情景。这六首中,又以《石壕吏》,最为感人、最为著名。

拙译如下:

被贬赴任的长途中,天黑了我投宿到这石壕村,可正赶上官差在深夜里抓壮丁。这一家的老汉听到砸门的声音,从后墙翻出去逃跑了,老婆婆打开院门去查看究竟。官差的吼斥声是那样的恼怒和骄横,老婆婆的啼哭声是那样的凄苦悲情。

我听到老婆婆赶紧走到官差近前诉说实情:三个儿子已经都被抓走,去守卫河南邺城。其中一个儿子写回家信来告诉我们,另外两个儿子前不久都战死了,只剩下的这一个也是暂且偷生,而那两个死去的,已经永久地走完了生命!

现在家里已经再没有男人了,只留下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孙。也是因为有这个孙子在,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家出走,可是她进进出出却没有一件可以蔽体的完整衣裙。我老婆子虽然年老力弱,可我情愿顶替儿媳妇、连夜跟着官差大人去往军营。

我马上就去河阳那边做徭役,跟你们去应对那边的战事吃紧,现在走还能赶上给你们的军队做明天的早饭呢。后来他们渐渐走远、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只是隐约断续地,还能听到老婆婆的号哭声。第二天天亮我还得赶路,可是给我送别的,只有老汉一个人……


0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杜甫听到“安史之乱”彻底平定,欣喜若狂后写的即兴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最为生动地表达了杜甫苦难一生中、极其难得的欢乐心情。

拙译如下:

四川剑门关外边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河北的消息,我一听到后马上就喜泪横流、洒满了衣襟。

再看我的妻儿们也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忧愁,赶紧收拾我的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一般。

今天的阳光像我的心情一样如此灿烂,这可得好好喝几杯庆祝的酒啊,我要纵情豪饮,与这大好的春光相伴,赶回我的老家河南。

马上就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然后就再从襄阳奔向老家的洛阳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