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火车的革命故事有哪些

2022-11-06 01:27 作者:光明网 围观:

初见的焦虑:英国文人笔下的早期铁路,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火车的革命故事有哪些1

作者:高晓玲(郑州大学英美文学中心研究员)

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现今火车因高速、安全、准时、便捷,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英国是通过工业革命踏入现代社会的国家,其标志之一便是铁路的修建和火车的使用。火车不仅带来交通方式的变革,更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还为英国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引领英国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

但在铁路出现初期,人们对于火车这个庞然大物有着各种矛盾复杂的情绪,支持者认为铁路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物品价格,让众多普通人受益。但也有很多人对铁路持怀疑或反对态度。

威廉·鲍威尔·弗里思作品《火车站》(1863)资料图片

1、20迈的“致命速度”

尽管最初的火车只有每小时20英里,但因为技术不成熟和协调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事故频发,因而被称为“致命速度”。

1830年曼彻斯特—利物浦线开通当日,国会议员威廉·赫斯基森便失足死于铁路事故;名为《居家故事》的刊物甚至开辟了《事故与灾难》专栏。据记载,英国1852年上半年便有113人因铁路事故死亡,264人受伤;1853年上半年,有148人死于铁路事故,191人受伤。这些事故经报纸杂志的连续报道,加剧了公众对铁路的敌意和忧虑情绪。

铁路事故常常出现在当时的小说中,甚至成为推动情节发展和转折的重要因素。在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克兰福镇》中,为人厚道的布朗上尉在铁路事故中不幸丧命。威尔基·柯林斯的《无名氏》中万斯通先生也死于铁路事故。不过作家中对铁路问题描述最深入的当属狄更斯。

狄更斯对铁路的情感非常复杂,他既叹服于铁路的巨大威力,又对这种不可控制的力量感到恐惧。在《董贝父子》中狄更斯通过记述“斯达格花园”的变化描述了铁路的强大破坏力:“到处可以看到地震的痕迹。”用“地震”作比,形象地展现出铁路修建带来的破坏感,也暗示着劫后难以恢复原状的持久性伤害。作者还通过使用“摇摇欲坠”“乱七八糟”“混杂”“破败不堪”等消极字眼让读者感受到修建铁路带来的破碎感和混乱感,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狄更斯有意把各样物品堆积在一起,原本整齐的房屋和笔直的街道在建筑工具的干扰下变得杂乱无章,和谐有序的画面变得四分五裂。空间失序不仅意味着铁路修建过程的无章法,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生存环境所受到的破坏,就像身处迷宫般的梦境,难以脱身。这是对时代失序的一种指责。

狄更斯自己也曾亲身经历了铁路事故——1865年6月9日,在肯特的斯泰普尔赫斯特附近发生火车脱轨事故,此次事故导致10人丧生,40人受伤。事故发生后狄更斯立即写信描述了他遭受的惊吓,他第一次体验到了死亡的威胁。这次事故给狄更斯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使他常常陷入焦虑当中,最终于五年后离开人世。

透纳作品《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1844)资料图片

2、华兹华斯:用诗歌阻挡铁路

文人们用笔反对的并不是铁路本身,而是铁路的误用滥用、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社会关系的侵蚀。人们无法在宁静的环境下享受大自然,这种科技进步带来的疏离感令人对铁路望而生畏。

铁路出现初期,华兹华斯曾用诗歌《汽船、高架桥和铁路》热情表达对铁路所代表的技术革新与进步的称赞与支持。然而10年后,1844年10月15日,当华兹华斯得知湖区有修建铁路的计划后,愤而写信给时任贸易委员会主席的威廉·格拉德斯通,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并发起了“反对湖区污染”运动。他在信的结尾称,将大量游客带入湖区将会破坏他们想要欣赏的景致,他的原则是“莫毁美景,莫扰清净”。华兹华斯的抗议不仅代表湖区当地的居民,也是为了保护当地的动植物不受侵害。在请愿书后面他附上了一首十四行诗——《论肯德尔至温德米尔的铁路方案》,在诗末尾写道:“如果人心不再言语,/那么疾风啊,用你强劲/且持久的声音呼喊,对错误发出抗议。”华兹华斯认为如果人类的反对无法阻止铁路的修建,那么自然将会奋起表达不满。他试图唤醒某种民族认同感,让公众对湖区的文化保护产生热情。

华兹华斯的抗议文章发表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有很多民众支持他的观点,也有人批评他秉持的是精英主义立场,轻视穷人,而且剥夺了穷人欣赏美景的机会。针对这些批评,华兹华斯于同年12月9日再次写信给《晨报》,对自己的顾虑进行了更为审慎的解释。他从穷人的立场出发,认为这些人乘坐的是廉价火车,他们像牲口一样被塞进敞篷车厢里,要么风吹雨淋,要么忍受火车头的烟雾熏烤。这种极差的乘车体验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美的享受,同时无形中也拉大了穷人与富人的身份差距。

华兹华斯的努力虽然终究归于失败——铁路还是在1847年开进了湖区,但是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引发了文人对铁路问题的反思,其中就包括艺术评论家罗斯金。和华兹华斯一样,罗斯金看待铁路的态度也经历了从赞赏到反感的变化。

在1833年的一次威尼斯旅行中,罗斯金惊讶地发现铁路已经到达威尼斯这座古老的城市,并将此视为对城市的破坏。他为铁路对特纳绘画中康斯坦斯和巴塞尔之间景象的消失而痛惜。1875—1876年罗斯金还参与了罗伯特·萨默维尔组织的反对铁路从温德米尔延伸到安布尔赛德和赖德尔的抗议活动。罗斯金专门为此次抗议活动发声,他认为铁路的修建确实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同时由于机械化城镇的扩张和发展,周边居民的道德品质也会下降。最后,罗斯金还指出人们真正应该做的是“通过教化改善民众的思想,让他们深知自然之美是人类最幸福、最重要的课程”。

莫奈作品《圣拉扎尔火车站》(1877)资料图片

3、混乱的车站——道德危机

铁路修建之初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与活力,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犯罪的增加。从在火车站里奔波的城市扒手,到偏远地区强大的乡村绅士,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铁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代的小说记录了很多与车站相关的混乱场景。

在柯林斯的《无名氏》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火车站的无序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铁路客流量过大的担忧以及对管理混乱的无奈。除此以外,乔治·爱略特也在作品中流露出对铁路的复杂感情。在小说《米德尔马契》中,爱略特用“瘟疫”这一比喻来形容米德尔马契小镇居民对铁路的强烈反感。小镇居民中,反对者分为两类,他们对铁路有着不同的态度:女性对铁路的修建坚决抵制,因为火车旅行带来人身危险和道德问题;资产阶级却出于自私的目的,想着如何得到最大程度的金钱补偿。

铁路投机成为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铁路的建设速度和潜在的利润引发了“铁路狂热”,铁路投资的巨额利润也吸引了很多投机者和诈骗分子。对于铁路投机和欺诈问题,社会学家斯宾塞和历史学家卡莱尔都曾做过激烈抨击。1854年,斯宾塞发表了一篇题为《铁路道德与铁路政策》的文章,文中揭示了公众对铁路金融活动的认识,他呼吁制定相关法律,遏制铁路投资混乱和腐败问题。

斯宾塞还透过民众对金钱的狂热看到了自己所处时代更深层的问题,即财富被赋予了道德价值。他曾写道:“这些人将财富和体面关联起来,并且习惯性地把‘体面’当成‘美德’的同义词。”

托马斯·卡莱尔在《哈德森雕像》中,对以乔治·哈德森为代表的铁路投机者进行过激烈抨击,批评大众对他的盲目崇拜,认为公众对金钱无知盲目的崇拜已经达到狂热状态,他将这种崇拜痛斥为“玛门崇拜”(即财富崇拜)。卡莱尔的激扬文字让人们的投机热情逐渐冷却下来,也引发了人们对财富与道德问题的深入反思。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巅峰时期,工业革命开启的机械时代为英国带来了政治与经济生活的繁荣,而铁路就是现代变革最具有代表性的载体,它加速了资本的流动,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人们的生活出行更加方便舒适。然而同时,铁路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对物质财富的过分痴迷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也对道德生活和审美品位带来不可修复的损害。当时的知识分子针砭时弊地对铁路表达出忧思与焦虑,尝试着在现代性变革中,找寻一条平衡和谐的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3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关于火车的革命故事有哪些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张明华 郭兴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随着汽笛声响起,10月7日上午10点10分,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齐鲁环线亲子游专列载着300多个亲子家庭从泰山火车站准时出发,开启了6个小时的铁路环形旅程。

7日上午,齐鲁环线亲子游专列在泰山火车站广场举行了首发仪式,家长和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共同唱响《歌唱祖国》。列车沿着铁路线一路前行,车厢里的各种活动也是精彩纷呈。

“这里有彩笔、图书,还有好吃的零食,欢迎大家购买。”在车厢内的跳蚤市场上,孩子们摆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各种小商品。行驶的列车上,创意课堂、“童画祖国”等多项活动一一开展,家长和孩子们都踊跃参与。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准备了劳模宣讲、铁路制服换装、列车连连看、铁路旗语秀等与铁路文化相关的活动,结合列车沿途经过的革命故事发生地,将红色故事搬到了车厢里。通过铁路制服的变迁,向孩子们展示铁路的发展。最后,大家共同表演了《我爱你中国》手语舞等节目。

济南局齐鲁环线亲子游专列从泰山站发车,途经济南、淄博、莱芜东等站点,当天下午返回泰山站,专列沿途经过多个优美古村落、特色小镇、红色教育基地,孩子和家长们可以在将近一天的行程中尽情受这份“慢节奏”。

“在亲子游专列上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让孩子们体会国家和铁路的发展历程,能使孩子们体会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孩子们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传承红色血脉。”列车长高茂盛说。

泰山火车站营销组负责人王喜喜介绍,泰山火车站开行首趟亲子旅行专列,是铁路部门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深度挖掘市场潜力、积极探索多元合作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对亲子游的一次全新探索。泰山站将以此次亲子专列开行为契机,围绕铁路文化资源和运输优势,以“公益慢火车”为载体精心打造不同主题的专列,进一步彰显“铁”字号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于火车的革命故事有哪些3

百年薪火 初心永恒

作者 | 周国庆

编辑 | 华南

在20世纪革命斗争洪流中,有这样一位铁路青年:他出身贫苦,担当道义,为改变工人受奴役地位,在上级组织领导下,先后在郑州铁路机车房、漯河郾城车站、洛阳江边机场等多地参与革命;他以中国工人青年团员的身份,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撒向郑州铁路机车房的工友;他曾在鬼门关“三进三出”,在革命斗争中书写了光辉一页。

二七大罢工油画

他是马绍琴。从一名爱打抱不平的少年到百炼成钢的革命家、工人领袖,马绍琴为他所忠于的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一生。

发誓以身报国,走上革命道路

1906年,马绍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老鸦陈乡双桥村。因家境贫寒,他仅仅念过两年私塾就辍学,随叔父到郑州铁路机车房当擦车工。他的叔父酷爱读书,经常给他讲卫青、霍去病等民族英雄的故事,这对他影响很大,早早在心里播下爱国报国的种子。

郑州铁路工人夜校成立之后,马绍琴积极参加夜校学习。李大钊到夜校讲课时,他坐在最前面,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接受马列主义理论,心中萌发出革命思想。他曾在作文中写道:“没有国,哪有家,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冲在最前线。”

不久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李震瀛到郑州领导工人运动,成立郑州铁路工人俱乐部。马绍琴工作努力,表现突出,并团结了很多青年工人积极分子,很快成长为李震瀛从事革命工作的得力助手。李震瀛发展马绍琴等12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

受李大钊、李志宁等人影响,马绍琴逐渐了解并接受新思想,暗暗发誓要以身报国,自此走上革命斗争道路。

机车房工人多数是破产农民,资本家和工头们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伸手就打,张口就骂。除了遭受精神凌辱,还有肉体上的痛苦,工人们在恶劣条件下进行笨重的工作,大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常年在室外露天作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工人在高强度作业的压力下,拿着微薄收入,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看不到希望。一些工人为了消解忧愁,发泄不满,整天沉迷于酗酒。马绍琴深入到铁路工人中间,了解他们疾苦,鼓励工人团结起来与资本家斗争。同时,给有点文化的工人带来一些《工人周刊》和传单。马克思主义就这样逐步在工人中间传播开来,工人思想觉悟提高。

深入群众,领导工人运动

1923年2月,京汉铁路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为了救国和民族复兴,马绍琴带领机车厂的青年们自觉加入工人纠察队和敢死队,并与军阀殊死搏斗,有力支援了京汉铁路工人斗争。

马绍琴一系列的活动,让吴佩孚加紧了对他的监视和迫害。在一次与反动军警的搏斗中,他为了保护队友,右臂受伤,并很快被军警包围。马绍琴被扒光衣服,严刑拷打数十个小时,但他始终坚持如一。后来,组织营救,他得以脱离险境。

1925年初,河南工人运动打破了二七惨案以后的沉寂,逐步复苏和高涨。2月7日,京汉铁路郑州分工会重新成立后,全国铁路总工会在郑州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京汉铁路总工会也于同日召开成立两周年纪念会,举行示威游行。《二七大罢工资料选编》中记载:“二月七日,代表到郑州者有京汉、粤汉等铁路代表四十一名,济济一堂,均为各铁路工会优秀之领袖。”参加大会的郑州工人及各地代表1000余人。大会发表了宣言,通过了十多个决议案,确定了以后的工作方针,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恢复办公。京汉铁路总工会宣言中写道:霹雳一声,素为万恶资本家所痛恨的京汉铁路总工会又在郑州恢复了!……我们要各地分会早日恢复!

在这次会议上,马绍琴继续被推选为团支部书记。

3月初,由于直系军阀吴佩孚重新占领河南省,中共党团与工会组织不得不转入地下,党团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越是困难越能考验一名共青团员入党的决心。没有丝毫犹豫,马绍琴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考察,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月15日,在马绍琴倡导下,组织上为吴佩孚杀害的郑州分工会委员长汪胜友和工务处总代表司文德两位烈士举行追悼和迁葬活动,意在提高大家的爱国意识,促使广大爱国人士加入到行动中来。看着烈士入土,大家心里除了悲痛,更多是报效祖国的动力。马绍琴得知吴佩孚所在军队将经过郑州北双桥运送物资,第一时间成立铁路破坏小组,支部的青年们纷纷报名参加。大家积极搜集情报,协同准备作战物资,并最终致使吴佩孚的一列军列被炸毁。

听到他们胜利的消息,马绍琴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次成功炸毁物资,使得吴佩孚数十万军队补给受损,有效缓解了工人运动困境。

1926年至1927年间,由于反动军阀血腥镇压,郾城车站工会遭到严重破坏,马绍琴受京汉铁路中共组织和总工会委派,来到漯河,担任中共郾城车站党支部书记。他以机车擦车工身份作掩护,深入道棚和铁路工人家中访贫问苦,传播革命思想。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漯河党史人物传》收录有马绍琴的篇章,记载了他的革命事迹。李震瀛和马绍琴多次来到漯河,在铁路工人中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李震瀛拿着《向导》对大家说:“李大钊先生说得对,工人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天字,我们工人阶级就是要顶天立地,就是要同帝国主义、军阀、资本家进行斗争,斗出一个新世界!”

马绍琴也风趣地对大家说:“工人的工字一出头就是个土字,就能顶天立地,工字往下出头就是干字,就得干革命,我们青年人不干谁干?只有起来斗争,工人才能得到解放,共产主义就一定会实现!”

很快,中共在郾城车站的地下组织,有了很大发展。1927年2月,中共郾城县委成立后,郾城车站党组织归属郾城县委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漯河的第一个组织。

“三进三出”,血洒铁路线

1927年3月,清明时节,细雨霏霏,马绍琴回到故乡双桥村,看望病重的父亲,并为祖父、祖母扫墓。临别之际,年过六旬的老母亲把他送到村门口,母子二人泪流满面,不忍离去。马绍琴为了带领工人们进行革命,大部分时间在外地,与家人聚少离多。自古忠孝两难全,为此他深感内疚。他想,等到革命胜利后,一定要好好照顾年迈的父母亲,但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为永别。

为迎接北伐军到来,马绍琴领导铁路支部大力宣传北伐的意义,组织建立郾城县总工会筹备处,领导工人开展运动,支援北伐军。他组织工人参与北伐军对铁道的修复,短短几个月,他们抢修的铁路陆续为多地运送紧缺的药物、食盐、布匹等根据地物资,对革命根据地巩固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还组织铁路工人赶制土铁甲车支援北伐军作战,使其越过沙河向北岸进攻,虽不抵正规装甲车,但也吸引了敌军火力,保障了我军的生命安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和工会领导;4月13日,广东新军阀叛变革命,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和工会领导人,马绍琴在上级领导指引下,带领组织成功躲避了一波又一波的追杀。在对敌斗争中,马绍琴因表现出色,担任中共郾城县委委员、工人部长。6月19日至28日,马绍琴作为代表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9月,中共“八七会议”后,河南省委进行了改组,马绍琴担任省委候补委员、中共郾城豫中特委委员、书记,中共洛阳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工委委员。

1927年10月,党组织通知马绍琴暂时隐蔽。但他为了妥善处理组织传达的文件,不顾自身安危,10月12日凌晨,到办公室准备把党的机密文件妥善处理和烧毁,几个带枪敌人闯进办公室,把他捆绑起来,押往河南开封监狱。

在审讯过程中,敌人对他严刑拷打,要求他供出铁路系统共产党员名单,他毅然拒绝。他说:“我们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不管你们怎么逼我,我都不会说,这就是我最后的回答!”敌人在尝试各种手段后,仍不能使马绍琴屈服,便将他再次打入牢中。半年后,他在组织的积极营救下获释,回到郾城车站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上世纪20年代车站

1928年4月,为了保护工人不受列强、军阀欺压,马绍琴和铁路支部的领导成员以工会名义,发动了一次全站区工潮,此次斗争,工会取得了完全胜利。这次罢工,让大伙意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很强大,但只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起来的同盟者,就可以打倒列强,除掉军阀。7月,漯河豫中特委建立,马绍琴任特委委员。他积极在铁路工人中发展党团组织,开展反压迫、争人权、争自由的斗争,并参与了郾城东南韩庄一带农民暴动的准备工作。

1928年底,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时,因叛徒出卖,马绍琴在与组织秘密接洽的场所被层层围住。他被五花大绑,再次关进河南开封“模范监狱”。审讯时,他机智地与敌人周旋,既保护了组织,又让自身处境得以缓解。关押一年中,他面对敌人审问丝毫不惧,敌人企图用金钱诱惑,遭到他痛斥。一年后,经组织营救,马绍琴被保释。

1930年2月3日,中共河南省委重新组建,出狱不久的马绍琴任省委委员、候补常委。10月,在豫西从事革命斗争,任豫西特委书记。1931年1月,调任洛阳中心县委书记。1932年7月,在白色恐怖之下,他化名马少卿,到杭江铁路(浙赣铁路前身)江边机厂当司机,继续从事革命工作,组建铁路工会,同时与浙江省地下党取得了联系。

1933年1月,马绍琴担任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3月,由于叛徒出卖,他又一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严刑逼问,他始终坚贞不屈。1937年夏,由于抗日形势发展,国民党迫于压力,释放政治犯,马绍琴出狱后回到郑州,继续开展铁路工人运动。

英雄远去,革命精神永存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2月,马绍琴参加平汉铁路破坏队,做民运工作,并任中共地下党总支组织委员。1938年5月,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铁道破坏总队成立,马绍琴作为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打入这个组织,任破坏总队参谋、民运组副组长,负责抗日宣传、搜集日军情报等工作。他所在的一大队无论在平汉线,还是在道清线,都给予日军很大打击。

1939年1月之后,马绍琴带领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铁道破坏总队二大队活动在安阳、林县一带,搜集铁路沿线驻军、设防等情报,适时破坏日军的铁路运输,期间在安阳等地炸毁日军火车5列,配合八路军歼敌600余人。

1941年,一大队又奔赴豫东,转战于陇海线和京浦线交叉的三角地区。由于情报准确,一大队能经常而又及时地破坏铁路交通,给日本鬼子以沉重打击,其中,马绍琴作出重要贡献。

1943年5月16日,在辉县临淇镇,马绍琴在深入敌战区收集日军情报,由于汉奸告密,他和另一名共产党员王祖信被日军围困,他宁死不肯一人逃脱,在打死多名日军后,遭日军乱枪扫射,壮烈牺牲。

1988年9月,马绍琴被郑州市邙山区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英雄逝去,精神永存,在历史洪流中,在为人民争自由、为民族谋解放的战斗里,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旗帜。我们铭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他们,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存在心间。(作者单位:郑州机务段)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2年第4期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