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改变历史的故事有什么含义

2022-11-05 01:16 作者:光明网 围观:

这些历史变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基垒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改变历史的故事有什么含义1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

全面小康千年梦圆,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成为我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解,也为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路径之变:

一组组数据见证经济跨越式发展

金秋,北京。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经济建设主题区,一艘中国经济“奇迹号”巨轮模型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万元增长到3.51万元;

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4.4万亿元增长到39.1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数字的跃升,显示了十年间的非凡成就。

——发展路径的变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一路向上。

2015年,“新常态”首次出现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消费升级”“高水平开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阶段”“两新一重”……一个个经济热词,刻录下我国经济发展从“快”切换到“好”的新跑道。

从“速度”到“质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着力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增长”到“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内涵更加科学和丰富。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坚持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巨大的发展成就,为未来发展蓄势添力。

2021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按现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7%。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8%,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2021年末,全国市场主体达到1.54亿户,比2012年增长1.8倍,每年净新增超1000万户。

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4.0亿吨标准煤。

数据增减之间,显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十年间,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巨变。

“自从工业革命开启现代化的大门之后,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与时俱进,但经济的基础和决定作用不曾发生改变。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生活之变:

一幕幕画面昭示未来会更加美好

武陵山脉腹地,峰峦叠嶂,山路逶迤。

藏在大山深处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地贫、山高、路陡”,千百年来被贫困问题深深困扰。2013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如今,通过发展旅游、山泉水、猕猴桃、苗绣等产业,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20167元,较八年前增长了10多倍。

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也书写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夺取了全面胜利,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年间,人们的生活变了模样。今天看似寻常的日子,许多是当年难以想象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50.1辆和30.2辆,分别比2012年提高132.7%和358.3%;平均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53.6部和266.6部,分别比2012年提高19.3%和34.8%。

人工流水线已不是工厂标配,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智能+制造”迸发新活力。

新兴职业折射出产业跃迁,“碳排放管理员”“无人机驾驶员”“工业互联网工程师”等新职业不断涌现。

十年间,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长78.0%,年均实际增长6.6%。我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

伟大的变革,就在人们每天的生活点滴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可以预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

环境之变:

一幅幅美景映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沿长江、扼三峡,处在长江三峡起点的湖北宜昌曾因化工产业比例过重,空气质量一度堪忧,江段污染超标。

而如今,“化工围江”重回“绿水青山”。自2018年以来,化工重镇宜昌毅然向“支柱产业”“吃饭产业”开刀,134家化工企业集体搬迁到了新建的化工园区,开启转型发展之路。

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宜昌的“伤筋动骨”换来了“脱胎换骨”,演绎了十年来中国生态环境变化无数个故事中的一个。

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现实抉择。

“从战略部署看,我们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十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环境指标逐步走向双赢。

空气质量指标PM2.5(细颗粒物全国的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I—III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十年来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了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背后,是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重磅落地。

建立和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制修订30余部相关的法律法规……越织越密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展望未来,我们将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张占斌表示,1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添了强大力量。(记者 孙韶华 张莫 徐海波 白田田)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改变历史的故事有什么含义2

在之前的采访中,很多培养出牛娃的家长告诉我,如果只能给孩子推荐一种类型的图书,她们会首先推荐人物传记

从小阅读人物传记的孩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与思考,与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思想与灵魂对话,因此也往往有大的格局,而不是一提到崇拜的偶像,就对各种流量网红与娱乐明星脱口而出。

“股神”巴菲特曾说,自己的好友,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的思维跨度要比自己宽广得多。因为芒格非常喜欢看书,尤其是传记,每年他都会消化掉几百本人物传记。

查理·芒格自己也坦言“我是个传记爱好者。如果你能和‘已逝的伟人’交朋友,那么一定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

今天,阅读第一给大家推荐一套由DK出版的人物传记《改变历史的企业家》、《改变历史的科学家》。

所谓“3岁立恩,6岁立威,12岁立价值”,孩子进入学龄后到青春期的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榜样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力极大。相信这套书一定会滋养你孩子的内心世界。

《改变历史的企业家》

孩子6岁后,这本书一定要出现在他的书单上

《改变历史的企业家》,光听书名就知道这本书梳理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

这本书挑选了,从1360年至今,约7个世纪内的全球伟大的、具有代表性的100多位企业家的经历进行了介绍。

比如,很多妈妈都知道香奈儿,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它的创始人故事吧。

她在贫寒的家中出生,曾当过缝纫工和酒吧歌手,巴黎的一间小型女帽店是她小小的时装梦的开始。

从那时起,她凭借着商业头脑和独立的个性,一步步改变了女装。

她是可可·香奈儿。

还有奥普拉的故事。

她出身低微,童年遭受过惨无人道的虐待。但是她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了脱口秀女王。

书中不仅介绍了奥普拉的成长经历,还贴出了很多她的励志名言:

“没有失败这回事。失败只是生活试着将我们推向另一个方向。”

“明知别人不会知道,依然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才是真正的正直。”

还有他……

他是声称“只对赛车感兴趣”的热血赛车手,但他的梦并不只是在赛场上驰骋。

他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赛车,要建立有自己风格的“汽车世界”。

他是恩佐·法拉利。

这些企业家的故事,能告诉孩子,想要实现梦想,既要有财商思维、又要有创业思维洞察思维,更要有对梦想的坚持和做人做事的方法。

这本书将这约7个世纪的商海沧桑划分为7个部分。

7个阶段分别是:

贸易与探索;

工业与创新;

科技与垄断;

制造业与规模生产;

广告与消费;

休闲与娱乐;

全球化与电子商务

在“全球化与电子商务”这一章节,作者还为我们梳理了至今仍在各个领域活跃的企业家们。

比如,扎克伯格、王健林。

没读传记之前,孩子们看到的都是名人已经功成名就的一面,认为他们的成功是遥不可及的。

读完传记之后,孩子发现,原来名人在成功之前,也经历过艰辛、痛苦和煎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有过艰难的选择。

......

不仅如此,这些故事,也是孩子写作文非常好的素材和范本,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拓展孩子的眼界。

河北省文科学霸王晓月也曾说,自己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名人传记。这样的书可以给她指明前进的方向,并且能为语文作文积累下大量实用素材。

老实讲,这本书虽然内容丰富,但是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做到对某一个企业家做到深度的“解刨”,因此,这本书更适合当作一个“桥梁书”来阅读。

相信这么多企业家,你的孩子总会对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产生兴趣,因此这本书可以作为入门书,为孩子今后阅读个人传记大部头打下基础。

《改变历史的科学家》

读人物故事,远比父母的“唠叨教育”有效得多

如前文所讲,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痴迷于流量明星、网红,将其视为自己的偶像,很多孩子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都是进娱乐圈和一夜暴富。

科学家徐颖曾说“我们担心孩子长大后都想去当明星当偶像,而不是科学家。”

错误的价值观,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倾向于走捷径,向往不劳而获。

因此,这本《改变历史的科学家》很适合孩子们阅读。

《DK改变历史的科学家》介绍了86位世界上具有启发性和影响力的科学家的生活和成就。

书中划分了7个科学发展的历史时期——

分别是:

科学的黎明;

科学革命;

理性与启蒙运动;

科学和工业;

范式转移;

战争与现代科学;

万物理论

这样的划分与以前科学家、史学家的划分方法有所不同,更加便于孩子理解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某些科学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对每一位科学家更细节完整的了解。

从古希腊科学家(如阿基米德和亚里士多德)到20世纪初的物理学家(如玛丽·居里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再到斯蒂芬·霍金等现代名人都有涉及。

这些科学家,都在一个或多个科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包括天文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地质学等。

书中对每位人物的介绍也非常有特色。

结合了传记、历史、分析等元素,以清晰、完整的方式,阐述了这些科学家为人类发展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比如,很多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可能知道很多科学发明,但并不知道背后的故事,知道科学研究,但并不知道科学史。

但只有知道了背后鲜活的故事,孩子在学起来时,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比如在介绍元素周期表这个发现时,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发明者门捷列夫的故事,他是如何日夜辛苦工作,发现元素周期表以及为元素分类的过程。他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在了解了门捷列夫这个人物之后,再去看元素周期表,孩子们就不会觉得那是一张冷冰冰的表格,也许心中会多出一份亲切和尊敬。

值得一提的是,全书有280多张精彩配图,既有精美绘制的图片,更有珍贵的历史照片,大量的科普知识点也恰到好处地穿插进去。

一些科学家坚持不懈地朝着“看似不可实现的目标”努力,一些科学家偶然地做出重大发现,还有的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

从数学家到气象学家,从地质学家到遗传学家……

这本书融汇了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杰出科学家,努力让孩子看到更多面的世界。

而且没有西方中心论的倾向,书中详细讲述了屠呦呦、杨振宁、张衡等我国知名科学家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华裔科学家的故事,把文化自信牢牢握在手中。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现在很容易被网上的浮躁信息洗脑,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专注自我、刻苦努力。

这样的科学家故事,就是为孩子的视野打开一扇科学的窗子,看到前人的努力对现在及未来的影响,更加激励孩子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更容易触动孩子的内心,它带给孩子的启发和改变,远比父母的唠叨有效得多。

结语

梁启超说:“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

教育学家许锡良先生说:“研究名人,了解名人的目的并不是要制造名人,而是从名人的成长中我们会获得更多地看待成长的视角,能够抓住名人这类人的成长个案,得到具有普遍性价值的启示。”

孩子们可以从名人身上明白到人生成长的曲折,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他们会从名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的困惑,反思琢磨,内化为自己的力量。

相信您的孩子,一定能从这套书中有所收获。

改变历史的故事有什么含义3

作者:丁晋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经济思想统筹把握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科学回答了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不仅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而且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方向指引。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独特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而且是世界性的,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

深刻把握历史前进逻辑,开启科学社会主义新视野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世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创造性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一系列时代之问,为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逻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党领导人民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印证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引和真理力量,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力量对比关系严重失衡局面,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深刻回答了关于中国发展的问题,也深刻回答和解决了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深刻阐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以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历史自信、历史主动,科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动力,在解决中国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引领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深远的历史感召力和实践引领力。

社会是个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发展着的复杂的有机体,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看作是人类发展的两个最基本问题,认为人类的理想状态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即实现“两个和解”。“两个和解”提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这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崇高价值追求。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拓宽了经济发展的内涵、视野和路径,有助于我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要求出发,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克服资本主义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真正把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克服资本主义人与自然的异化现象。习近平经济思想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坚持人的发展与尊重自然相统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关系认识进行系统总结和科学归纳,为人类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中国确定性”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近年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许多国家发展徘徊不前,中国却顶住了重重风险考验,取得“当惊世界殊”的辉煌成就,展现“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势。这其中,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理念至关重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

在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作为科学回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方法,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在驾驭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实践中,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等一系列正确策略和科学方法,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指引。只有掌握这一系列重要方法,才能切实增强推动经济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战略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习近平经济思想把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结合,实现了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思维方式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破解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防范全球经济风险、提高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面对世界地缘政治局势震荡,面对风急浪高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全球性挑战,更需要熟练掌握和科学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理念,稳住中国经济大盘,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中国确定性”。

引领中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中国国情,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其影响是世界性的。

长久以来,因占据现代化发展早期红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现代化话语霸权。很多人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认为现代化只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发生。纵观二战后世界历史,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寻找自身发展道路时,因复制昔日西方现代化路径而陷入发展困境。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非凡成就。实践证明,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有着明显区别,是富有中国特色、民族特征的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一种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又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现代化。事实证明,我们能够成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本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进。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不断推进和拓展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现路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主要内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现代化的内涵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优势越来越显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引领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整体迈入现代化;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步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把美丽中国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图景。

来源: 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