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有故事的文物简短

2022-10-25 13:07 作者:新华社 围观:

(听文物讲故事)妇好鸮尊:回望青铜时代的巅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社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故事的文物简短1

新华社郑州9月4日电题:妇好鸮尊:回望青铜时代的巅峰

新华社记者桂娟、袁月明

走进第九届“博博会”河南展区,10余件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展出的精品文物复制品映入眼帘,站在“C位”的,是出自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妇好鸮尊。

不远处的文创展台上,考古盲盒、冰箱贴、天气瓶等一系列围绕妇好鸮尊IP打造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鸮,是古人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在商朝,鸮受到喜爱和崇拜,被认为是象征英勇与聪慧的神禽。

位列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的妇好鸮尊,通高46.3厘米、重16千克,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商朝晚期青铜器代表作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鸟形铜酒器。

它呈昂首挺立的鸮形,头顶羽冠,两眼圆瞪,双翅并拢,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不仅造型新颖,通体还装饰了兽面纹、蝉纹、夔龙纹、盘蛇纹等纹饰。

按照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划分,世界各大人类文明都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在我国,青铜时代对应夏商周时期。

“在距今4500至4300年左右,青铜铸造技术开始在中原腹地出现,最初大多是小型、扁平状的简单青铜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

随着青铜铸造技术不断发展和突破,以鼎、爵为代表的带有空腔的青铜容器出现,并逐渐转向大型化、礼器化,成为象征礼制与王权的“国之重器”。

到了妇好鸮尊所处的商朝晚期,我国青铜制造业高度成熟,青铜时代迎来鼎盛期。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器类也极其丰富,如以鼎、簋、觚、爵为代表的礼器,铙、铃为代表的乐器,钺、戈为代表的兵器等,涵盖方方面面。”据何毓灵介绍,仅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就有468件。

另一方面,商朝晚期青铜器在艺术表现和美学价值上也达到巅峰,通常以大量浮雕、立雕、多层花纹等复杂纹饰装点,整体呈现出既富有生气、又不失厚重庄严的审美取向。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青铜器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反映,以“礼”之名,彰显统治者的权威、意志与力量。“青铜器在此时已基本脱离日常使用属性,成为一种政治性消费。”何毓灵表示,“这种礼制文化,正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之一。”

自夏肇始,到商鼎盛,一炉一火之间,璀璨的青铜时代被先民们锻造而出。妇好鸮尊、后母戊鼎、亚长牛尊……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无声昭示着曾经的辉煌,留下历史的余韵。(完)

有故事的文物简短2

今日七夕,爱是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首《鹊桥仙》道明了古人的爱意。大浪淘沙,这些爱意随着文物留存至今。合报全媒体记者带你走进安徽博物院,品味文物中的浓浓爱意 。

01

玉龙凤璜: 凌家滩的爱情信物

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凌家滩又火了一把,因为冬奥会奖牌背面设计思想来源于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双联璧。这处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被纳入新一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为安徽省唯一。

换句话来说,凌家滩可能是“一个玉的王国”。在安徽博物院展厅内,大大小小的玉器个个奇形怪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光滑漂亮,还有的形状像农民用的锄头。这其中就包括玉龙凤璜,现场资料显示该文物出土于1987年9号墓,为偶合式分体璜。

“在制作时被刻意一分为二,并在下方各啄出一个未透的小孔以及一条浅凹槽,可用绳系。”璜呈半环形,因一端似鸟喙形,另一端似龙首形,所以被形象地称为“龙凤璜”。据了解,这种可分可合的璜形玉器可能是氏族或部落之间结盟或联姻的信物,在订立盟约之时各自留存一半,履行约定时再合成一个整体。

这无疑是凌家滩的爱情信物,满满“爱的仪式感”!

02

“长宜子孙”铜镜:

镜的纹饰藏有婚恋装饰元素

“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从古至今,镜被作为重要的爱情信物之一,被广泛使用。

婚恋中的用镜习俗,对镜的纹饰有着重大影响,产生了诸多与婚恋内容相关的装饰题材,如双鸾、双雀、对雁等,还多有“长相思、毋相忘”此类的铭文。

这次游安博,两块带有美好寓意的铜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长宜子孙”博局纹镜和“长宜子孙”连弧纹镜。这两件文物均来自西汉,相对于今天的镜子而言,“长宜子孙”的装饰蕴含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和祝福。每一面铜镜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安徽博物院馆藏铜镜所涉年代范围广,从西汉到明清皆有。如果你也感兴趣,不妨也来感受下这“镜里乾坤”!

03

画眉夫妻砖雕:

西汉名臣张敞的爱情故事

在古徽州建筑展厅,一块砖雕讲述了夫妻相处之道:举案齐眉。

“女子在庭院梳妆,头戴方巾的男子认真给妻子画眉,送茶的侍者回避不及而却步。”这块“画眉夫妻砖雕”出自汉代张敞为妻子画眉的典故。

张敞是西汉宣帝时期名臣,他和他的夫人感情很好。因为他的夫人幼时受伤,眉角有了缺点,所以他每天要替夫人画眉后才去“上班”。后世便以张敞画眉为典,作为夫妻恩爱的典范。

砖雕是传统建筑雕刻艺术,古徽州地区深受儒学影响,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形成了独特的徽派砖雕艺术、人文和历史价值。了解徽州文化,不妨从徽派砖雕入手。记者了解到,《画眉夫妻砖雕》为清代文物,还曾进京巡览。

04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将对爱人的思念刻在壶上

与唐朝其他的精美窑器相比,以喇叭口、圆肩为“特点”的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在外形上并不讨喜。但是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刻在窑壶上的五言诗——“夕夕多长夜,一一二更初。田心思远客,门口问贞夫”。

这件文物是1999年在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仔细读诗,你会发现:壶上的诗每句第一二字合成第三字,字字倾诉了女子对爱人的相思。据了解,这并非个例。这种诗文执壶,是唐朝古人饮酒时最常用到的器具。在长沙博物院,还馆藏着“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或许是,这些五言诗在当时很流行,陶工在制作窑器时便将其刻在窑器上。

记者:乐天茵子

来源: 合肥晚报

有故事的文物简短3

俗话说什么样的时代创造什么样的产物,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标志,能够让人们辨认出来,而考古则可以让我们理清时间线与探清古物的来源。

文学作品或影视经常有那么个桥段,主人公去到考古地然后意外穿越回到古代,并且将现的物品在古代创造出来。

这本该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在三件神秘文物出土后,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有穿越那么回事,且至今连专家都无法解析其原理。

神秘水晶杯

首件疑似穿越的神秘文物是水晶杯,倘若是普通的水晶杯并不罕见,但由于是战国时期出品,也被称为“战国水晶杯”。

此文物被完善地保管在杭州博物馆,它看似与如今的水晶杯并无不同,呈圆底柱状体,晶莹剔透,杯体缠绕着絮状物,假使说它是现代人制造的恐怕都有人信。

战国水晶杯于1990年在半山镇的一座战国墓葬中发现,出土时考古学家都大为惊叹,此外附近还挖掘出许多水晶与玛瑙等矿物,它们无一不被打磨得光滑透亮

水晶一开始并非就叫这个名,《天工开物》称之为“水玉”、“水精”等,这也是它在历史中第一次出现。

直到《山海经》再次提到“水玉”一词,“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

水晶制品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使用,最早则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并且在当时已经能够制造小巧的工艺品,所以在古代水晶制品并不稀奇

抛光技术在战国时代也是可实现的,但水晶杯的材质,目前还未发现同样所含杂质如此少的水晶,这种材质至今仍是一个谜。

形状与如今的水晶杯基本相同应当只是凑巧,古代对于水晶制品总会赋予上一层神秘朦胧的纱布,认为那是神圣且需要朝拜的。

如此精致制作而成的水晶杯,对于战国还不够成熟的工艺技术来说,这道制作工程应当是不易的,其制作的加工手段目前还无法确定是哪种方法。

有种猜测是 战国水晶杯并不是中国制造的,而是由外国引进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国内无法找到这种材料的原因。

先进的青铜卡尺

其二是青铜卡尺,1992年考古学家在扬州一座的墓葬发掘出这么一把游标卡尺状的青铜器,因此命名为“青铜卡尺”。

它既有着固定的上尺,也有能够拉动的下尺,可以随意调节要测量的尺寸。

此文物据考古结果显示应当是汉朝时期所制,青铜器在古代同样也并不是什么稀有物,并且至今已出土大量的青铜器。

青铜器便是以青铜材料为基底制成的器件,多数雕刻着精致的纹理或符文,形状各异。它的起源在历史中特别早就出现,并且后来青铜器鼎盛的时期还被称之为“青铜时代”。

这件汉朝的青铜卡尺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的形状与游标卡尺基本相符,在现代游标卡尺存在于各个地方,可作为度量长度的工具,精确度相对直尺而言更加精细。

首次命名为游标卡尺并将这种仪器作为工具的国家是法国,在1631年正式提出,详细得介绍游标卡尺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在未发现青铜卡尺前专家们都认为这才是第一次提出,直到青铜卡尺的发现,但青铜卡尺的发现实在是过于令人惊诧,它就如同仿刻的现代物件。

有趣的是,青铜卡尺也被人们叫做“王莽卡尺”,王莽在历史上可是一位神奇的人物。

他建立新朝,实施许多现代化的制度,如多次尝试更改币制,对于贵族权力的剥削等,正因为如此人们总是怀疑他是否是穿越回古代的人,如今又加上青铜卡尺,怀疑度更深一层。

穿越的瑞士表

其三的神秘文物是明朝的瑞士表。在2008年广西的明朝墓葬里,专家们发现那么一块除体型较小外,模样与如今的瑞士手表基本一致的文物,并且背面还雕刻着“瑞士”的英文字母。

这座明朝的墓葬考古学家惊喜地发现里边的文物并不少,起初他们并没有发现这块小型的瑞士表,而是在一旁搜罗其余体型更易发现的历史遗物。

直到探索至满是灰土的棺材,才无意间注意到这块掉落的物件,仔细观察后才确定这是微小的瑞士表,它的轮廓形似戒指,所以有可能仅作为饰品一类。

又与戒指大不相同,正面很明显是一块表盘,表盘里不仅有着刻度还携带指针,与现代的手表并无太大差别,而背后刻着的英文也让人们称这块小型手表为瑞士表。

要知道手表的盛行是起于十九世纪,大小也与现代一致,基本是手腕大小,也是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欧洲贵族女性的随身佩戴物。

明朝发现的小型瑞士表与大众认知的出现时间似乎劈了叉,完全无法对上,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出土的明朝瑞士表仿佛由现代漂洋过海带过去一般。

唯一的解释可能是由于在明朝时期中国曾航海到达瑞士并进行商业交流,这又引发了第二个悖论,明朝时期海上航行是被严令禁止的,所以这种行为应当是不存在才对。

即使早期的明朝曾有过郑和下西洋一事,但航海路线仅从太平洋、印度洋等区域经过,即使到过多个国家且航海次数不少,但并不会经过瑞士。

更有专家想要通过其材质去确定年代或地区,但仍然无法探测到具体的时间,我国又并未制造出类似的仪器,研究只能暂且放下,唯有穿越这种看似荒谬的解释居然是最合理的。

结论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无法解释的奇异现象或“穿越”文物,此时的我们并不能勘破这些神秘物件的来源,但随着考古技术的精进,相信这应当只是时间问题。

往往最无法解释的直觉说不定真是真相,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因素后,再神秘的文物也可以追根溯源。

中国至今出土的文物众多,但唯有这三件是目前来说专家们最为难以解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文物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每一寸土都被万人行过,每一件文物都曾经过多人的双手,这些神秘文物背后所隐藏的故事说不定又是新的篇章。

相关文章